对乾隆弟弟弘昼是怎样的人?为何被称为荒唐王爷?做过哪些荒唐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乾隆三年(1738年)的某次早朝期间,乾隆皇帝的弟弟和亲王弘昼在朝会上因为一些小事与大学士兼首席军机大臣、一等公的讷亲产生了口角。随即弘昼不顾乾隆在场,就如同市井无赖一般,当着乾隆和所有朝臣的面对讷亲破口大骂,骂到激动之时弘昼更是不顾亲王体面撸袖子挽胳膊上去就把讷亲打了一个乌眼青,弘昼的这些举动把当时所有在场的大臣们全都看呆了。
讷亲不仅是朝廷重臣,他与乾隆和弘昼还有亲戚关系,讷亲的祖父是康熙初期四大辅臣之一遏必隆,而遏必隆论血缘关系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外孙,他的两个女儿也就是讷亲的两个亲姑姑都先后嫁给了康熙,讷亲的二姑温僖贵妃更是为康熙生育了第十子胤誐,也就是说乾隆和弘昼的叔叔胤誐是讷亲的姑表兄弟,按辈分来说他也算是乾隆和弘昼的长辈。
而且讷亲还是雍正给乾隆培养的心腹重臣,当时极受乾隆信任,一度在权力地位上都超越了三朝老臣张廷玉。可以说讷亲不是普通的朝臣,是乾隆的心腹重臣,也是皇亲国戚,身份地位远比一般朝臣要尊崇得多。
弘昼却在大庭广众之下当着乾隆和满朝文武大臣的面把讷亲打了一个乌眼青,这简直是失礼和荒唐到家了。当朝臣们看到弘昼如此辱骂殴打讷亲,他们都认为乾隆肯定会阻止这场如市井无赖一般的打斗行为。
谁料到乾隆不仅没有制止弘昼和讷亲的打斗行为,反而全程面带笑容地观看完了整个打斗过程,后来弘昼直到打累了才罢手。更让满朝文武大臣想不到的是,乾隆不仅没生气,反而只是当众不疼不痒地呵斥了弘昼一番,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惩罚。
乾隆对弘昼的袒护太过明显了,因此朝臣们从此就明白了弘昼这位五王爷可是惹不起了,连身份地位如此尊崇的讷亲都能被他说打就打,而且只换来了乾隆的几句斥责,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惩罚,这样的人谁以后还敢和他打交道,万一哪天他不开心把自己暴打一顿都没地说理去。
于是弘昼在当朝暴打讷亲之后就彻底在朝廷上下失去了人心,朝臣们都对他敬而远之,还落得了一个荒唐王爷的外号。
当然弘昼对于这些并不在乎,因为暴打讷亲基本就是他自导自演的一出戏,他就是想让人知道他是如此荒唐暴躁,他最主要也是想让哥哥乾隆看明白这一切,这样才说明他失去了人心,对哥哥乾隆屁股下面那把龙椅构不成威胁,所以弘昼才不顾身份如同街头无赖一样在朝会上暴打身份地位尊贵的讷亲。
弘昼是雍正皇帝第五子,其生母是纯懿皇贵妃耿氏。雍正一生共有十个儿子,但是夭折了六个儿子,只有四个儿子健康地存活下来,分别是老三弘时、老四弘历即乾隆皇帝、老五弘昼和老六弘曕。
四个儿子中乾隆和弘昼年纪相仿,两人是同年生人,乾隆只是生日比弘昼大了三个多月,而弘时则比乾隆和弘昼年长7岁多,老六弘曕最小,是雍正的老来子,比三个哥哥小了20多岁。
弘时年纪最长但却最不受雍正喜爱,雍正继位后直接跳过已经成年且生育儿子的弘时,秘密册立了年仅12岁的乾隆为继承人。
由于雍正继位后明显表现出了对乾隆的偏爱,因此弘时认为自己可能已经失去了皇位继承资格,因此弘时对父亲雍正十分不满,加之弘时还怜悯雍正的政敌弟弟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在雍正处罚胤禩和胤禟时弘时为二人求情,言语过激顶撞了雍正。
所以弘时最后被盛怒之下的雍正过继给了胤禩为子,并跟着胤禩一起被削除宗籍囚禁于宗人府之中。弘时被囚禁之后不久在囚禁之所抑郁而亡,年仅24岁。
弘时去世后,雍正的儿子中只剩下乾隆、弘昼和弘曕,由于弘曕是老来子,是雍正晚年才生出来的儿子,因此实际上对乾隆在皇位继承权上威胁最大的人就是弘昼。
雍正虽然是秘密立储,但是他在位时对乾隆的偏爱是很明显的,弘时能感受到,弘昼也能感受到。雍正对待乾隆和弘昼完全不是一个态度,二人同岁,但是政务繁忙的雍正每年都会派乾隆去代表他到盛京祭祀列祖列宗。
要知道在古代皇家祭祀祖先是很隆重的事情,皇帝不能到场派皇子去的话,那么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是派太子去代表自己祭祀祖先。康熙临终那一年就是派了雍正代替自己去盛京祭祀祖先,所以最后皇位传给了雍正。
而雍正继位之后又多次派乾隆代替自己去祭祀祖先,这对外释放的信号就是乾隆极可能就是他的接班人。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弘昼就显得很尴尬了,尤其是他亲身经历过父辈的九子夺嫡之争,再加上三哥弘时还死于九子夺嫡的后续政治风波中。因此还是很年轻时的弘昼就已经开始想着明哲保身的问题了。
其实仔细翻看一下史料就会发现,弘昼并不是一直都这么荒唐,至少在雍正时期他表现得很正常,甚至可以说是很精明。
弘昼在雍正时期成年后就被封为和硕和亲王,被封爵之后他也要出来为朝廷办事,雍正也经常会交代他去办一些差事,每次雍正交代他办差时,弘昼都会有意无意的拉上乾隆,总之只要出去办差,他就得和乾隆绑定在一起。
而弘昼每次和乾隆一起出去办差,事后他都会把功劳让给乾隆,从不表自己的功劳。就像雍正晚年时,要在京城设立专门处理苗疆事务的办事处,这个差事就被交到了弘昼和大学士鄂尔泰身上,弘昼特意向雍正称担心自己年少能力不足,请让哥哥乾隆来帮助自己,于是最后雍正就派了鄂尔泰、弘昼、乾隆三人去办这件差事。
差事办完之后回来交差,弘昼则把功劳全推给了乾隆,在雍正面前的表现就是似乎乾隆不来的话,他和鄂尔泰就办不好这差事。为此雍正也十分高兴,夸赞乾隆的同时还把弘昼和鄂尔泰夸了一遍。
就拿这件事来看,就能看出弘昼不仅不荒唐,还十分精明,智商和情商都很在线。他每次办差都带上乾隆其实目的很可能有三点:
其一就是他认清了父亲雍正决心传位乾隆的实际情况,所以他不打算争位,既然不想争位也就不想引起乾隆猜忌,每次把功劳都推给乾隆,就是以免引起乾隆对他的猜忌;
其二就是为了讨好乾隆,总把功劳推在乾隆身上,就能使得乾隆威望日盛,而他则只是乾隆后面的跟班,在威望上自然比不上乾隆;
其三弘昼很可能也是为了留后手,他怕乾隆将来翻旧账,揪着原来哪个差事的问题清算他,如果每次都带着乾隆办差,功劳还都是乾隆的,那主要责任人就是乾隆,即便这个差事将来出问题了,乾隆就是翻旧账也不能怪他啊。
因此就弘昼在雍正时期的这些表现来看,他绝不算是一个荒唐的人,后面的荒唐就是他故意为之的明哲保身之道。
在乾隆继位之后,他曾特意在宫中宴请弘昼,二人畅叙兄弟之情。在宴会上弘昼也借着酒劲委婉地向乾隆表达了自己一生只想当个逍遥富贵的王爷,对皇位没有企图。
弘昼还特意在宴会上写了一首《金樽吟》的诗来向乾隆表白自己的心迹:
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
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这首诗是弘昼传世的唯一诗作,也被后世学者称之为保命诗。诗的内容大意就是表达自己对皇位没有想法,只想和知己好友整天喝酒侃大山。
而殴打讷亲的事就是发生在弘昼写了这首保命诗之后,弘昼是深深明白观其言看其行的道理,他知道只给乾隆说这些没有用,最终还得看自己的实际行动。所以写了这首诗之后,弘昼就故意找了一个最硬的茬那就是讷亲,因此弘昼殴打讷亲就是表演给乾隆看的。
在弘昼殴打讷亲时,乾隆故意没有出面阻止,也说明了他理解了弟弟的心意,所以他故意配合着弘昼殴打讷亲没有出面制止,这样也能让弘昼安心,只不过可怜了讷亲无缘无故成了弘昼和乾隆兄弟之间的牺牲品,平白无故被暴打一顿。
殴打讷亲事件之后,乾隆对于弘昼这般自污的行为很满意,后来乾隆把老爹雍正生前的雍亲王府加上比邻的原胤禩八贝勒府改为雍和宫,把胤禩八贝勒府旁边的胤禟九贝子府赐给了弘昼当和亲王府,并让他管理雍和宫事务,同时还把雍亲王府、八贝勒府、九贝子府中的所有财产全都赐给了弘昼,也就是说雍正、胤禩、胤禟三人生前的财产全都由弘昼继承,这可是一大笔巨款,可以说乾隆在金钱物质方面对弘昼绝对是大方至极。
乾隆给了弘昼不少钱,这也给了弘昼一个新的启发,那就是贪财。弘昼明白自古以来贪财的人在政治上都很难有所作为,所以弘昼又有了贪财的恶习,没事他就进宫找乾隆哭穷,而乾隆对于弘昼的要求向来是有求必应,这也让乾隆更加安心,毕竟贪财之人对皇位也不会有太大威胁。
就在这种情况下弘昼越发放飞自我,他后来不仅狂暴贪财,还是越发荒唐不羁。弘昼当时除了贪财还有一大爱好就是喜欢给自己举办丧礼。
弘昼经常在自己家中给自己办丧礼,他命人把冥器、象鼎、彝盘盂等祭祀物品摆在自己床前,然后让府中家人都对着自己的神主牌位祭奠哭泣,最后弘昼一面操持着自己的丧礼,一面命人摆酒自己在一旁自斟自酌的津津有味观看整个丧礼过程。
于是弘昼给自己办丧礼搞活出丧的事也成了当时京城中茶余饭后的趣闻,更加坐实了他荒唐糊涂王爷的外号。弘昼不仅喜欢自己给自己举行丧礼,他还特别喜欢操持别人的丧礼对于喜欢办丧礼的事情,弘昼就说过:“人无百年不死者,奚讳为?”这意思就是人没有百年不死的,有什么可忌讳的。
既然弘昼这么喜欢办丧礼,乾隆必须满足他,毕竟这个爱好可真是人畜无害,后来乾隆特意把皇室成员的丧礼全部交由弘昼主持操办。
弘昼自从接了操办皇室成员丧礼的差事之后可谓是战绩彪炳,都知道康熙一生有二十四个儿子,弘昼就送走了不少叔叔,比如他的十二叔履亲王胤祹、十四叔恂郡王胤禵、十七叔果亲王胤礼等叔叔都是他亲自送走的。可以说乾隆把弘昼喜好操持葬礼的爱好发挥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弘昼表现得越是荒唐不羁反而越受乾隆宠爱和信任,后来弘昼也成了唯一可以在乾隆面前放肆的人。
直到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时,弘昼去世,终年60岁。弘昼的去世让乾隆十分悲痛,乾隆亲自为他撰写祭文,在祭文中称其为“秉性纯诚,端恪谦恭”,还给他上谥号为“恭”。
弘昼一直到死都始终被乾隆喜爱和信任,在他死后,他的儿子永璧本来按照清朝的爵位承袭制度应该是降级成郡王再袭爵,但是由于乾隆十分宠爱弘昼,因此特意准许永璧不用降级袭爵,直接承袭了和亲王爵位,由此可见乾隆对弘昼的喜爱和信任。
在弘昼去世后,乾隆还经常怀念他,乾隆每每回忆起与弘昼幼时的兄弟之情就不禁潸然泪下,此后每逢弘昼忌日乾隆都会写一首悼亡诗来缅怀他。
所以历史上的弘昼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他外表看似荒唐糊涂,实则是采用了自污这种高明的明哲保身之法。明朝的大才子唐伯虎所作的《桃花庵歌》中的一句“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用来形容弘昼最贴切。
弘昼幼年历经了父辈的九子夺嫡皇位之争,再加上他亲自见识了父亲雍正对八叔胤禩等人残酷的打击,也看到了哥哥弘时的悲惨下场,这都使得他深明帝王之家最无情的道理,既然皇位轮不到他,那他不如明哲保身,打消帝王对自己的猜忌。
虽然自污让弘昼在后世背负上了荒唐糊涂王爷的污名,可是弘昼最终能得以当一个富贵逍遥王爷善终,也算是人生赢家了,名声也就不显得那么重要了。
正所谓:无奈生在帝王家,半生清醒半生醉。
在清朝康乾盛世的政治舞台上,张廷玉与康熙帝的君臣关系堪称典范。作为康熙朝至乾隆朝的三朝元老,张廷玉以卓越的才能与忠诚的品格,成为康熙帝治国理政的重要助手,其政治...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19 福康安与和珅:乾隆朝文武双璧的权力制衡乾隆朝的权力格局中,和珅与福康安犹如双子星般闪耀,一文一武构筑起帝国统治的两大支柱。尽管二者从未在朝堂上展开直接对决,但透过历史档案的蛛丝马迹,可窥见这场无形的...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和珅 2025-08-18 顾太清与奕绘之子:名门之后的命运浮沉在清代宗室与文人雅士的交织谱系中,顾太清与奕绘这对才子佳人的结合堪称传奇。作为乾隆曾孙与“清代第一女词人”的后代,他们的子女既承载着皇室血脉的荣耀,也深陷家族权...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顾太清 2025-08-15 薛生白:以湿热为钥,开启温病学新纪元的医学巨匠清代乾隆年间,苏州南园俞家桥畔,一位自号“一瓢”的医者薛生白(薛雪),以《湿热病篇》打破传统伤寒论的桎梏,开创了温病学中湿热病辨证论治的先河。这位与叶天士齐名的...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启 2025-08-12 哲悯皇贵妃之死:历史疑云与文学演绎的交织在乾隆帝的后宫中,哲悯皇贵妃噶哈里富察氏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她是乾隆帝潜邸时期首位为其生育子女的女人,生下皇长子永璜与皇次女,却在雍正十三年七月初三日(乾隆登基...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8-12 永璂有后代吗?——一段跨越宗法与血脉的皇室继承史在乾隆帝的十二位皇子中,皇十二子永璂的命运堪称悲剧性注脚。这位嫡出皇子因生母那拉氏皇后断发失宠,在宫廷权力漩涡中沦为牺牲品:生前未获封爵,死后仅以宗室公例治丧,...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8-12 乾隆南巡:盛世巡游背后的治国深意乾隆十六年(1751年)正月,紫禁城东华门外旌旗招展,六千余人的队伍整装待发。这位25岁的年轻帝王即将开启首次南巡,这场持续半世纪的巡游盛典,不仅塑造了清朝鼎盛...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启 2025-08-12 姚鼐辞官之谜: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在清代文坛,姚鼐以“桐城派三祖”之一的身份名垂青史。然而,这位在散文创作与学术研究领域成就斐然的文人,却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秋,于人生壮年、仕途正盛之际...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姚鼐 2025-08-08 豫亲王多铎之死:一场被历史铭记的天花浩劫1649年4月29日,清初铁帽子王、开国名将豫亲王多铎因天花病逝于北京,年仅36岁。这位曾以“破扬州、下江南、俘弘光”等战功被乾隆帝誉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的传...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多铎 2025-08-07 延禧攻略尔晴怀孕之谜:一场精心策划的报复与身份博弈在《延禧攻略》的宫斗漩涡中,尔晴的怀孕堪称最具戏剧性的转折之一。这个看似“意外”的生命,实则是尔晴对傅恒冷落、对魏璎珞夺爱的疯狂报复,其背后牵扯出傅恒、乾隆皇帝...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8-0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