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历史上存在七百余年的边疆政权,高句丽的灭亡不仅是军事征服的结局,更是东亚地缘政治格局重构的里程碑。综合中朝史籍与考古发现,其灭亡时间可明确锁定为公元668年,这一历史事件背后交织着内乱、外患与战略博弈的复杂脉络。
一、时间定论:公元668年的史实锚点
高句丽灭亡时间的确定,基于中朝史籍的交叉印证与考古实证:
唐史明确记载
《旧唐书·高丽传》载:“总章元年(668年)九月癸巳,司空、英国公勣破高丽,拔平壤城,擒其王高藏及其大臣男建等以归。”此为唐代官方定论,明确灭亡时间为668年9月;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一亦载:“(总章元年)九月,李勣克平壤,高句丽亡。”两部史书均将灭亡时间指向同一节点。
朝鲜史籍佐证
《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记载:“宝臧(高藏)九年(668年)九月,唐兵陷平壤,宝臧与渊男产降,男建犹拒战,寻亦败。”朝鲜史籍与唐史在时间节点上完全吻合,进一步印证灭亡时间为668年9月。
考古实证补充
辽宁桓仁高句丽王城遗址出土的唐代“安东都护府”铭文铜印,其铸造时间与《旧唐书》记载的“总章二年(669年)置安东都护府”完全对应,表明668年灭亡后唐廷迅速接管高句丽故地。
二、灭亡过程:内乱与外征的双重绞杀
高句丽的覆灭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内忧外患长期积累的爆发:
内部权力崩塌:渊氏兄弟内讧
666年,权臣渊盖苏文病逝,其子渊男生、渊男建、渊男产为争夺“莫离支”(执政官)之位爆发内战。渊男生向唐朝求援,成为压垮高句丽的“最后一根稻草”;
渊男建自立后,国内“豪族离心”,大量边将倒戈,如新城守将高延寿、高惠真率15万军降唐,直接导致辽东防线崩溃。
唐朝战略围剿:三阶段总攻
第一阶段(666-667年):瓦解边防:唐军以渊男生为向导,攻占新城、金山等16城,切断高句丽与百济的联系;
第二阶段(668年春):战略合围:李勣率50万大军分两路进攻,北路薛仁贵3000精骑破扶余城,南路郭待封水军封锁黄海,完成对平壤的钳形包围;
第三阶段(668年9月):平壤决战:唐军攻破鸭绿江防线后,平壤城内爆发政变,僧人信诚开城门降唐,渊男建自杀未遂被俘,高藏率98名王公举白旗投降。
三、灭亡后的处置:唐朝的治理与移民
高句丽灭亡后,唐朝通过行政重组与人口迁徙彻底消除其复辟可能:
安东都护府的建立
669年,唐朝在平壤设安东都护府,统辖原高句丽五部、176城、69万户,下设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形成“唐官+高句丽旧吏”的二元治理体系;
首任安东都护薛仁贵率2万唐军驻守,推行“去军事化”政策,拆毁高句丽王城防御工事,迁徙豪族至陇右、剑南道。
人口迁徙与民族融合
强制内迁:2.82万户高句丽人被迁至江淮、河南道,编入唐朝户籍,其土地分配给归附的靺鞨、契丹部落;
外流他国:约5万高句丽遗民投奔突厥,部分加入契丹李尽忠反唐起义,另有少量逃至日本(如《续日本纪》载“高丽、百济二国士卒投于圣化”)。
四、历史影响:东亚秩序的重塑
高句丽的灭亡深刻改变了东北亚地缘格局:
唐朝边疆的拓展
唐朝控制辽东后,将疆域推至朝鲜半岛大同江流域,直接威胁新罗安全,引发“唐罗战争”(670-676年),最终双方以“大同江为界”达成妥协;
安东都护府成为唐朝经营东北亚的基地,推动渤海国(698年建立)等政权的兴起,形成“唐-渤海-新罗”三角格局。
民族记忆的分化
在中国,高句丽被视为“边疆民族政权”,其遗民逐渐融入汉族、靺鞨等民族;
在朝鲜半岛,新罗通过篡改史书(如《三国史记》将高句丽列为“三国”之一),试图构建“单一民族国家”叙事,但现代考古证明高句丽与后世高丽王朝并无直接继承关系。
在中国浩瀚的文学海洋中,有四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社会影响,被誉为“四大名著”。它们分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
2025-09-23 王世充墓之谜:历史迷雾中的归宿探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隋末唐初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王世充作为这一时期的重要割据势力,其生平事迹在史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关于王世充墓的具体位...
2025-09-23 七国之乱后为何独留楚国:血缘、政绩与政治智慧的交织公元前154年,西汉景帝三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联军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这场持续三个月的叛乱以中央政权全面胜利告终,吴、赵、济...
2025-09-23 三公九卿: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基石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中,三公九卿制作为秦汉时期中央集权的核心架构,不仅奠定了封建王朝官僚体系的基础,更通过权力分立与职能分工,深刻影响了后世两千余年的政...
2025-09-23 杨万里代表作品:诚斋诗韵中的自然与人文交响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南宋诗人杨万里以“诚斋体”独树一帜,其作品以清新自然、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灵动之美,也传递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一...
2025-09-23 鄢郢在哪里:历史迷雾中的地理坐标探寻在中国古代史中,"鄢郢"作为楚国都城的代称,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这个承载着楚国兴衰记忆的地名,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变为地理...
2025-09-23 平凉劫盟牺牲的将领:血色盟约下的忠魂悲歌公元787年4月19日,甘肃平凉城西泾河北岸的虎山之下,一场改变唐蕃关系的劫盟事件在此上演。吐蕃大相尚结赞以会盟为名设下陷阱,唐朝主盟使浑瑊虽侥幸逃脱,但随行将...
2025-09-23 陈宜中几个儿子:历史迷雾中的家族脉络南宋末年,风雨飘摇的朝堂上,陈宜中作为左丞相兼枢密使,成为支撑危局的最后一根栋梁。这位以“强硬主战”著称的宰辅,其家族命运与南宋抗元史紧密交织。关于他的儿子数量...
2025-09-23 禽滑釐怎么读:拨开历史迷雾的正确发音在战国时期的学术星空中,墨家学派以“兼爱非攻”的思想独树一帜,而墨子的首席弟子禽滑釐,作为这一思想体系的重要践行者,其姓名读音却因历史文献的复杂记载引发了长期争...
2025-09-23 犬养毅:跨越明治、大正、昭和三朝的日本政治家犬养毅(1855年6月4日—1932年5月15日),号木堂,日本第29任首相,日本近代史上跨越明治、大正、昭和三朝的元老重臣。他的一生,既是日本政党政治发展的缩...
2025-09-2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