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孔明的“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人世间最熟悉彼此的人莫过于对手。高手过招之后,才知道对方的优缺点。了解你的人,不一定是家人和朋友,一定是对手,或者敌人。
有时候,打着打着,两个就变得惺惺相惜的好友。由于所处立场不同只能兵戎相见。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与司马懿就是一对惺惺相惜的敌人。他们彼此交战,彼此成就。因为有诸葛亮虎视眈眈,不时北伐,魏国不得不重用司马懿对抗蜀国大军。
诸葛亮使空城计
司马懿攻克街亭,率领十多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扑向西城。西城只有2500军士驻守。
这时,司马懿攻破城池,打败诸葛亮就像碾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
诸葛亮不慌不忙使出一着空城计。他传令:“将锦旗全部隐蔽起来,军士们各守卫在城上巡哨的岗棚,如有随便出入城门及高声讲话的,杀!大开四个城门,每个城门用20个军兵,扮做百姓,打扫街道。魏兵到时,不可慌乱,我自有计谋对付。”
诸葛亮身披鹤氅,头戴纶巾,两个清秀小书童侍立两旁,他端坐在城楼上,非常投入地焚香抚琴。
诸葛亮了解司马懿的弱点,他相信自己能用琴声退十万大军。
司马懿果然中计,不敢攻城,怕有埋伏,后路变前路,十多万大军瞬间撤走。
司马懿为什么中计?
第一,司马懿疑心重。
司马懿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
他认为诸葛亮“多谋而少决”,诸葛亮有谋略,但缺乏决断的勇气。诸葛亮一生谨慎、胆小,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他一定不会以空城来迎接自己的十万大军。如果城内空虚,他一定不敢打开城门。否则就是自取灭亡。司马懿已经取得街亭胜利,没有必要再踏险地。因此决定撤兵。
司马懿惧怕诸葛亮多谋。“死诸葛吓退活仲达”就是例子。
诸葛亮在五丈原临死前令人做一个假诸葛亮木像放在车上,告诉手下,死后密不能发丧。
司马懿夜观天象,以为诸葛亮已死了。赶紧带领人马追杀蜀军。哪成想,蜀军掉头杀了回马枪,只见中军“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大旗飘动,四轮车上坐着一位活生生的诸葛亮!这可吓坏了司马懿,以为又中了诸葛亮的计了。于是勒马往回逃,魏军兵将见司马懿逃走,无心恋战,丢盔弃甲,争相逃命。一直逃跑了五十多里地,司马懿停下来急问:“我的脑袋还在吗?”
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可以成立。
第二,司马懿清楚,诸葛亮在故弄玄虚。
司马懿刚开始真的以为诸葛亮有埋伏,因此不敢前进。但是随后,他便醒悟,这是诸葛亮在故弄玄虚。经过多次交战,司马懿和诸葛亮已经有了默契,他们是最了解彼此的敌人。他们尊重对手。
关羽和曹操是敌人,但是曹操因为爱才,明知道关羽走是放虎归山,依然放他过五关斩六将,还命令各关隘放关羽出城。关羽镇守华容道前,已经与诸葛亮签下军令状,如果不擒曹操,拿头来换。曹操没有和关羽硬拼,而是以情动人,关羽冒着杀头的危险,放走了曹操。
大丈夫不能乘人之危,这是关羽的信条,也是司马懿的信条。
在体育比赛中,经常出现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的情况。瓦尔德内尔是瑞典乒乓球队队员,他是中国队的宿敌。从蔡振华开始6代中国选手都是瓦尔德内尔的对手。我们的江嘉良、刘国梁和孔令辉、王励勤,马林、王皓,陈玘、再到马龙,都和他进行过较量。
可是他不是敌人,国人亲切的称为“老瓦”,把他当成值得尊重的朋友。老瓦因为我们而努力,我们因为有老瓦这样的对手而越来越强大。诸葛亮和司马懿就是类似于这样的朋友。
第三,司马懿养寇自保。
司马懿疑心重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他要养寇自保。当时的司马懿虽然有兵权,但是曹操和曹丕的嫡系还在,影响力还在,他人单势孤,而且皇帝对他不信任。为了自保,他必须抓住兵权。如果没有敌人,他的兵权一定会被收回。
如果诸葛亮还在,曹魏的危险还在,司马懿就是安全的。
如果诸葛亮不在,蜀国被自己打败,那么他的结局就会应了这句话“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司马懿就会被剥夺兵权,甚至性命不保。保住敌人就是保住自己。
历史上,诸葛亮是否使用空城计,司马懿是否中计存疑。
街亭之战是诸葛亮与张郃之间的战争。当时的司马懿远在洛阳。
《资治通鉴》卷七十一记载:“(街亭之战爆发那年)太和二年春,正月,司马懿攻新城,旬有六日,拔之,斩孟达。申仪久在魏兴,擅承制刻印,多所假授,懿召而执之,归于洛阳。”
司马懿在洛阳,无法分身来到西城。而诸葛亮街亭失败后,旋即撤回汉中。
郭冲的《条诸葛亮五事》中记载了空城计的故事。
曹操和孙坚使用了空城计
曹操用空城计吓退了吕布。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所载,孙坚施帐幔於城东门外,与众将把酒言欢。董卓派遣步兵、骑兵数万人来攻打孙坚。有轻骑数十先到。坚依然“行酒谈笑,敕部曲整顿行陈,无得妄动”。
董卓兵“见坚士众甚整,不敢攻城,乃引还”。董卓的大军见孙坚谈笑自如,害怕孙坚有诈,没敢攻城,退兵了。
公元276年,司马睿诞生于洛阳的司马氏宗族府邸。作为晋宣帝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他的人生轨迹从一开始便与西晋的兴衰紧密相连。十五岁袭封琅邪王时,八王...
司马懿 司马睿 2025-09-29 高平陵之变:曹爽交出兵权,真是因为怕死吗?公元249年,一场改变曹魏政权走向的政变在高平陵爆发。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之机,发动政变,控制京都,最终曹爽交出兵权,导致曹魏大权尽落入司马氏手...
司马懿 2025-09-29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未攻蜀汉:权谋、战略与生存的深层博弈公元234年,五丈原的秋风卷走最后一丝生机,诸葛亮病逝于北伐途中。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蜀汉丞相,用一生践行着兴复汉室的理想,而他的对手司马懿,却在诸葛亮死后...
诸葛亮 司马懿 2025-09-28 曹操子女众多,司马懿如何从曹氏手中夺取皇位?曹操一生子女繁盛,仅见于正史记载的便有25子6女,若算上养子,其家族规模堪称庞大。然而,这位奠基曹魏政权的枭雄,其子孙却未能守住基业,最终皇权落入司马氏之手。司...
曹操怎么死的 司马懿 2025-09-28 司马懿政变背后的底气:一场蓄谋已久的权力博弈公元249年正月初六,当曹爽兄弟陪同魏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时,七旬高龄的司马懿在洛阳城内发动了一场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政变。这场看似冒险的军事行动,实则...
曹叡 司马懿 2025-09-26 高平陵之变:蒋济为何会被活活气死?公元249年,曹魏正始十年,一场改变三国格局的政变在高平陵悄然上演。司马懿趁曹爽兄弟陪同魏帝曹芳祭拜明帝陵墓之机,发动兵变控制洛阳,史称“高平陵之变”。在这场权...
司马懿 2025-09-25 荀彧与司马懿:东汉末年智谋双璧的巅峰对决东汉末年,天下分崩离析,群雄逐鹿中原。在这场历史大变局中,荀彧与司马懿作为曹魏阵营的两大智囊,以截然不同的政治立场与谋略风格,在史册上刻下浓墨重彩的印记。前者以...
荀彧 司马懿 2025-09-25 司马懿夺权时无人尽忠:曹魏政权崩塌的深层逻辑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以七旬高龄夺取曹魏军政大权。这场政变中,曾为曹家出生入死的将领们集体失声,曹爽集团迅速崩溃。这一历史吊诡现象的背后,是曹魏政...
司马懿 2025-09-25 智谋交锋的悖论:诸葛亮为何难破司马懿的“生存棋局”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司马懿的较量堪称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智谋对决。诸葛亮以“空城计”“七擒孟获”等传奇计策闻名,多次在战术层面胜过司马懿;但最终,司马懿凭借隐忍的生...
诸葛亮 司马懿 2025-09-25 曹操在世时,司马懿为何深怀恐惧?在三国历史的权力棋局中,曹操与司马懿的互动堪称一场"猎手与猎物"的经典博弈。曹操作为曹魏政权的奠基者,以"...
曹操怎么死的 司马懿 2025-09-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