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中国 / 近代 / 民国 / 元朝 / 晋朝 / 周朝 / 商朝 / 夏朝 / 历史解密 / 历史剧 / 上古时期 / 苏联
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  三国 >  曹操子女众多,司马懿如何从曹氏手中夺取皇位?

曹操子女众多,司马懿如何从曹氏手中夺取皇位?

时间:2025-09-28 13:19:04来源:爱上历史作者:Marshall

曹操一生子女繁盛,仅见于正史记载的便有25子6女,若算上养子,其家族规模堪称庞大。然而,这位奠基曹魏政权的枭雄,其子孙却未能守住基业,最终皇权落入司马氏之手。司马懿从曹操子女手中夺取皇位的过程,是一场跨越三代君主、融合权谋与军事的复杂博弈,其成功离不开个人谋略、家族长寿以及曹魏内部矛盾的多重作用。

一、曹操的警觉:司马懿的生存之道

曹操生前对司马懿的警惕早已埋下伏笔。据《晋书》记载,曹操发现司马懿“有雄豪志”,且其“狼顾之相”令人忌惮,曾直言:“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面对曹操的猜忌,司马懿选择韬光养晦,通过装病、表现平庸等方式降低存在感。例如,他拒绝孙权劝曹操称帝的奏章,避免卷入政治漩涡;在曹操征召时,又以“风痹”为由卧床不起,直至曹操派人刺探才勉强出仕。这种隐忍策略,为他赢得了在曹魏政权中的生存空间。

与此同时,司马懿与曹丕建立了紧密关系。他辅佐曹丕争夺世子之位,在曹丕称帝后被委以重任,历任尚书、督军、御史中丞等职,逐渐积累政治资本。这一阶段,司马懿通过服务曹丕巩固了自身地位,为后续夺权奠定了基础。

二、曹丕与曹叡:司马懿的权力攀升

曹丕在位期间,司马懿的仕途进入快车道。他参与制定《魏律》,改革九品中正制,赢得士族支持;在军事上,他平定孟达叛乱、抵御诸葛亮北伐,屡立战功。曹丕临终前,将司马懿列为辅政大臣之一,与曹真、陈群共同托孤。此时,司马懿已掌握部分军政大权,但尚未形成独裁局面。

曹叡继位后,对司马懿的防范达到顶峰。他重用曹真、曹休等宗室将领,限制司马懿的兵权;在诸葛亮去世后,立即将司马懿从大将军调任太尉,剥夺其实权。然而,辽东公孙渊叛乱迫使曹叡重新启用司马懿。司马懿率军远征,一年内平定辽东,彻底解决曹魏东北边患。此战不仅巩固了司马懿的军威,更让他在曹魏军中培养了大量心腹。

曹叡晚年病重时,曾计划让燕王曹宇辅政,但曹宇坚决推辞。最终,司马懿与曹爽共同接受遗诏辅佐幼帝曹芳。这一安排看似平衡,实则为司马懿日后夺权埋下伏笔——曹爽虽为大将军,却缺乏政治智慧,而司马懿则通过装病麻痹对手,暗中布局。

三、高平陵之变:权力天平的彻底倾斜

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成为夺权的关键转折点。当时,曹芳率宗室祭拜高平陵,曹爽兄弟随行。司马懿趁机控制洛阳,以郭太后名义下诏废黜曹爽,并派兵包围曹爽府邸。他违背承诺,以“谋反”罪名诛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等,灭三族。此举彻底清除曹氏宗室势力,司马懿由此掌控曹魏军政大权。

司马懿的成功并非偶然。一方面,他通过长期经营,在军中培养了以司马师、司马昭为核心的亲信体系;另一方面,曹爽的专权与腐败引发朝臣不满,司马懿以“清君侧”为名发动政变,获得了部分士族支持。此外,司马家族的长寿优势(司马懿活至73岁,远超曹丕、曹叡等曹氏君主)也使其得以熬死对手,逐步蚕食曹魏政权。

四、曹氏子孙的衰落:命运交织的必然

曹操25子中,多数早逝或无建树。长子曹昂死于宛城之战,次子曹丕在位仅7年,三子曹彰暴毙,四子曹植受排挤抑郁而终。其余诸子或早夭(如曹铄、曹勤),或因谋反被杀(如曹彪),或庸碌无为(如曹茂)。至曹芳继位时,曹氏宗室已无能制衡司马懿的力量。

司马懿夺权后,其子孙继续推进代魏进程。司马师废黜曹芳,立曹髦为帝;司马昭弑杀曹髦,立曹奂为帝;最终,司马炎于265年逼迫曹奂禅让,建立西晋。曹操辛苦打下的江山,就此易主。

人物: 曹操 司马懿 分享 上一篇: 曹操身上都出现过哪些典故?曹操典故趣事大盘点 下一篇: 没有了

最新资讯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