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探寻。
《明史》关于金国凤的记载其实并不多,不过对于其“打哭盛京”这一战倒是有较为详细的记载,这一战充分体现出了金国凤善守的特点,皇太极虽然亲率大军围攻松山,但却已失败告终,且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代价,一度闹得盛京哭声彻天。不过,金国凤方面伤亡同样极大,之后朝廷虽然给其补充了兵力,但这些士兵人数虽多,却毫无斗志,加上营伍纷杂、无法统筹,金国凤最终寡不敌众,力战身亡。简单介绍一下金国凤“打哭盛京”的这一战吧。
战争背景,祖大寿先叛后归,皇太极兵围松山
后金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见从山海关攻入关内太过艰难,于是转而另辟蹊径,在东边两征朝鲜,迫使朝鲜臣服;在细面则政府蒙古察哈尔部,迫使漠南蒙古臣服。此时的后金,已经一统黑龙江流域,且不再受朝鲜和蒙古牵制,这使得皇太极终于可以专心开始向南发展了。
皇太极进攻松山之前形势
而此时的明朝,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国内天灾人祸不断,朝廷捉襟见肘,而在辽东,孙盛忠又告老还乡,还失去了袁崇焕、赵率教、满桂、何可纲等一批重臣武将,关宁防线岌岌可危。
这种情况下,皇太极制定了“先破关宁锦防线,占领辽西走廊,夺取山海关”的计划,而他选择突破口,正是明朝关宁防线的前沿——锦州。锦州正当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道,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实乃兵家必争之地。夺取锦州是皇太极入关的第一步。

祖大寿是锦州总兵,在大凌河之战中投降皇太极,并打印返回锦州作为内应,配合清军里应外合夺取锦州。但是,祖大寿并未履行诺言,返回之后便开始坚守锦州。这令皇太极大为恼怒,而他的贝勒们也一致要求攻下锦州,活捉祖大寿,再取宁远城,进逼山海关。
于是,在皇太极消除了朝鲜和蒙古的威胁之后,便立即发动了对锦州的战役。
皇太极进围松山,金国凤“打哭盛京”
皇太极要攻占锦州,就必须先解决掉锦州的屏障——松山。于是在崇祯十二年(1639年)二月,皇太极亲率八旗大军杀向松山,在松山南台下扎营七处,将其团团围住。
在皇太极对松山发动进攻之时,正是金国凤以副总兵的身份驻守在松山。清军在抵达松山之后,原本是想要围点打援,明朝崇祯帝也的确下诏命令祖大寿前去支援松山,但祖大寿刚刚出兵,清军就到了,于是祖大寿便跑去了宁远驻守。
眼看打援是不可能了,于是从二月十二日开始,一直到二月二十八日,清军开始对松山发动了多次强攻,而金国凤则以不到3000人的守城将士,英勇顽强的抵抗着清军的进攻,让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首战如此艰难,皇太极一怒之下派人回沈阳运来大炮27门,炮弹1万发,火药500斛,开始对松山城进行狂轰乱炸,连城楼上的堞都被炸毁了。金国凤知道被动挨打是根本守不住的,于是率领士兵数次主动出击,但均遭失败。于是他便命令将士连夜修补被炸毁的地方,严防死守,清军虽然勇猛,数次登上城墙,但均被金国凤率兵杀退。
皇太极一怒之下命人在城南挖地道,为激励士气,甚至宣布“有能穴地以炮药崩溃之者,城破时为首效力,及运送火药之人,无主者赏而授之以官,奴仆则赏以人牛,准离其主;其指示督率官员,照先登大城例升赏。协同穴城兵丁,视其出力多少,以资赏赉。”不过由于金人凤防守严密,清军依旧无法破城,于是皇太极又转而进行诱降,但依旧被金国凤严词拒绝。
皇太极虽然想尽了办法,但是在金国凤的严密部署之下,皇太极始终也没有攻破松山城。到四月中旬,皇太极眼看攻守两难,无奈之下只得选择撤兵。崇祯皇帝听闻消息后,大西之下任命金国凤为都督佥事,升任宁远团练总兵官。
皇太极此次出兵,非但没能攻下锦州,反而令清军伤亡惨重。清军撤退之后,沈阳城中的官民得知“军兵大半见败,大将数人亦为致毙,行街之人,多有惶惶不乐之色,城外远处,则坊曲之间,哭声彻天”。
皇太极二攻锦州,金国凤力战而亡

皇太极虽然被打退,但松山守军同样伤亡惨重,而且皇太极第一次战败,势必不会善罢甘休。于是,明廷在为金国凤加官进爵的同时,也迅速调兵遣将,为金国凤补充兵力。
果不其然,同年十月,皇太极命豪格、多铎率领清军攻打宁远,松山再度首当其冲。这次金国凤手中虽然有了上万士兵,但这些士兵都是从各地抽调而来的,互不统属。加上此时明廷各地军队缺饷严重,而各级将官又多有挪用军饷之事,因此这些抽调来的士兵士气极低。
由于与上次清军进攻仅仅过去了半年时间,金国凤根本没有时间来整顿军纪。得知清军再度来攻,金国凤想要率军出战,结果手下将领并不听调,而士兵又畏死怯战。金国凤愤怒之下,率领亲丁数十人出城,在北山岗与清兵鏖战,终因寡不敌众,矢尽力竭,与两个儿子一起壮烈牺牲。
崇祯皇帝听到战报后十分痛惜,追赠金国凤为特进荣禄大夫、左都督,赐祭葬,命人为他建祠,增世职三级。等到金国凤父子灵柩由东北回来的时候,皇帝又命令沿路官员前去祭奠。
总督洪承畴事后上书言道,“(金)国凤素怀忠勇。前守松山,兵不满三千,乃能力抗强敌,卒保孤城。非其才力优也,以事权专,号令一,而人心肃也。迨擢任大将,兵近万人,反致陨命。非其才力短也,由营伍纷纭,号令难施,而人心不一也。”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译黄台吉、洪太主,是清朝的第二位皇帝,后金第二位大汗。他的一生波澜壮阔,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
皇太极的皇后 2025-11-20 理政清廉传佳话,理学南播启新章——北宋理学家游酢的政学双辉人生北宋建州建阳(今福建南平市建阳区)的青山绿水间,走出了一位集政治家、理学家、教育家于一身的传奇人物——游酢。他以“程门立雪”的尊师佳话闻名于世,更以“所到之处,...
启 2025-11-19 薄皇后被废之谜:无子背后的政治博弈与情感疏离在汉景帝刘启的后宫中,薄皇后作为第一任皇后,最终却落得被废的结局,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废黜的皇后。这一事件背后,既有复杂的政治因素,也与汉景帝对她的情感态度息...
刘启 启 2025-11-17 孔融让梨:美德典范与时代悲剧的交织人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星河中,“孔融让梨”的故事如同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历经千年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成为无数人心中道德启蒙的经典范本。然而,这位四岁便以谦让之举闻...
启 2025-11-17 嘉靖帝:权谋漩涡中的孤独帝王与君臣博弈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7),以“嘉靖”年号统治明朝45年,是明朝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这位以藩王身份入继大统的帝王,以雷霆手段开启政治生涯,却在权力巅峰...
朱厚熜 启 2025-11-14 武则天:盛世大唐的承启者与革新者在中国历史的星河中,武则天以唯一女皇帝的身份独树一帜。她统治的十五年不仅是唐朝政治格局的转折点,更是连接“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关键纽带。从政治改革到经济振...
武则天有男宠吗 启 2025-11-13 红墙遗梦:谦妃刘氏的盛世荣宠与身后哀荣公元1727年深秋,紫禁城神武门开启一扇朱漆大门,15岁的汉军旗少女刘氏踏着满地金黄的银杏叶,走向未知的宫廷人生。这位出身包衣佐领之家的江南女子,不会想到自己将...
启 谦妃 2025-11-13 隐公之困:礼让与权谋交织下的春秋悲歌公元前722年,《春秋》开篇记载“元年春王正月”,这位未被正式记录即位的鲁国君主——鲁隐公姬息姑,以摄政之姿开启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他的一生,既是礼让精神的践行者...
启 2025-11-11 权谋棋局:皇太极猝逝后多尔衮为何止步帝位1643年9月21日,清太宗皇太极猝死于盛京清宁宫,这位52岁的统治者未留下任何遗诏,将满清政权推向权力真空的深渊。此时,手握两白旗精锐、屡立战功的和硕睿亲王多...
皇太极的皇后 多尔衮怎么死的 2025-11-11 铁骑终章:忽必烈与皇太极的死亡之谜与权力余响蒙古高原的朔风与白山黑水的霜雪,共同塑造了两位马背皇帝的传奇人生。忽必烈以“薛禅汗”之名建立横跨欧亚的元朝,皇太极则以“天聪汗”之号奠定清朝入主中原的根基。然而...
皇太极的皇后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关系 2025-11-1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