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探寻。
《明史》关于金国凤的记载其实并不多,不过对于其“打哭盛京”这一战倒是有较为详细的记载,这一战充分体现出了金国凤善守的特点,皇太极虽然亲率大军围攻松山,但却已失败告终,且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代价,一度闹得盛京哭声彻天。不过,金国凤方面伤亡同样极大,之后朝廷虽然给其补充了兵力,但这些士兵人数虽多,却毫无斗志,加上营伍纷杂、无法统筹,金国凤最终寡不敌众,力战身亡。简单介绍一下金国凤“打哭盛京”的这一战吧。
战争背景,祖大寿先叛后归,皇太极兵围松山
后金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见从山海关攻入关内太过艰难,于是转而另辟蹊径,在东边两征朝鲜,迫使朝鲜臣服;在细面则政府蒙古察哈尔部,迫使漠南蒙古臣服。此时的后金,已经一统黑龙江流域,且不再受朝鲜和蒙古牵制,这使得皇太极终于可以专心开始向南发展了。
皇太极进攻松山之前形势
而此时的明朝,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国内天灾人祸不断,朝廷捉襟见肘,而在辽东,孙盛忠又告老还乡,还失去了袁崇焕、赵率教、满桂、何可纲等一批重臣武将,关宁防线岌岌可危。
这种情况下,皇太极制定了“先破关宁锦防线,占领辽西走廊,夺取山海关”的计划,而他选择突破口,正是明朝关宁防线的前沿——锦州。锦州正当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道,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实乃兵家必争之地。夺取锦州是皇太极入关的第一步。
祖大寿是锦州总兵,在大凌河之战中投降皇太极,并打印返回锦州作为内应,配合清军里应外合夺取锦州。但是,祖大寿并未履行诺言,返回之后便开始坚守锦州。这令皇太极大为恼怒,而他的贝勒们也一致要求攻下锦州,活捉祖大寿,再取宁远城,进逼山海关。
于是,在皇太极消除了朝鲜和蒙古的威胁之后,便立即发动了对锦州的战役。
皇太极进围松山,金国凤“打哭盛京”
皇太极要攻占锦州,就必须先解决掉锦州的屏障——松山。于是在崇祯十二年(1639年)二月,皇太极亲率八旗大军杀向松山,在松山南台下扎营七处,将其团团围住。
在皇太极对松山发动进攻之时,正是金国凤以副总兵的身份驻守在松山。清军在抵达松山之后,原本是想要围点打援,明朝崇祯帝也的确下诏命令祖大寿前去支援松山,但祖大寿刚刚出兵,清军就到了,于是祖大寿便跑去了宁远驻守。
眼看打援是不可能了,于是从二月十二日开始,一直到二月二十八日,清军开始对松山发动了多次强攻,而金国凤则以不到3000人的守城将士,英勇顽强的抵抗着清军的进攻,让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首战如此艰难,皇太极一怒之下派人回沈阳运来大炮27门,炮弹1万发,火药500斛,开始对松山城进行狂轰乱炸,连城楼上的堞都被炸毁了。金国凤知道被动挨打是根本守不住的,于是率领士兵数次主动出击,但均遭失败。于是他便命令将士连夜修补被炸毁的地方,严防死守,清军虽然勇猛,数次登上城墙,但均被金国凤率兵杀退。
皇太极一怒之下命人在城南挖地道,为激励士气,甚至宣布“有能穴地以炮药崩溃之者,城破时为首效力,及运送火药之人,无主者赏而授之以官,奴仆则赏以人牛,准离其主;其指示督率官员,照先登大城例升赏。协同穴城兵丁,视其出力多少,以资赏赉。”不过由于金人凤防守严密,清军依旧无法破城,于是皇太极又转而进行诱降,但依旧被金国凤严词拒绝。
皇太极虽然想尽了办法,但是在金国凤的严密部署之下,皇太极始终也没有攻破松山城。到四月中旬,皇太极眼看攻守两难,无奈之下只得选择撤兵。崇祯皇帝听闻消息后,大西之下任命金国凤为都督佥事,升任宁远团练总兵官。
皇太极此次出兵,非但没能攻下锦州,反而令清军伤亡惨重。清军撤退之后,沈阳城中的官民得知“军兵大半见败,大将数人亦为致毙,行街之人,多有惶惶不乐之色,城外远处,则坊曲之间,哭声彻天”。
皇太极二攻锦州,金国凤力战而亡
皇太极虽然被打退,但松山守军同样伤亡惨重,而且皇太极第一次战败,势必不会善罢甘休。于是,明廷在为金国凤加官进爵的同时,也迅速调兵遣将,为金国凤补充兵力。
果不其然,同年十月,皇太极命豪格、多铎率领清军攻打宁远,松山再度首当其冲。这次金国凤手中虽然有了上万士兵,但这些士兵都是从各地抽调而来的,互不统属。加上此时明廷各地军队缺饷严重,而各级将官又多有挪用军饷之事,因此这些抽调来的士兵士气极低。
由于与上次清军进攻仅仅过去了半年时间,金国凤根本没有时间来整顿军纪。得知清军再度来攻,金国凤想要率军出战,结果手下将领并不听调,而士兵又畏死怯战。金国凤愤怒之下,率领亲丁数十人出城,在北山岗与清兵鏖战,终因寡不敌众,矢尽力竭,与两个儿子一起壮烈牺牲。
崇祯皇帝听到战报后十分痛惜,追赠金国凤为特进荣禄大夫、左都督,赐祭葬,命人为他建祠,增世职三级。等到金国凤父子灵柩由东北回来的时候,皇帝又命令沿路官员前去祭奠。
总督洪承畴事后上书言道,“(金)国凤素怀忠勇。前守松山,兵不满三千,乃能力抗强敌,卒保孤城。非其才力优也,以事权专,号令一,而人心肃也。迨擢任大将,兵近万人,反致陨命。非其才力短也,由营伍纷纭,号令难施,而人心不一也。”
公元前638年的泓水河畔,宋襄公高举“仁义”大旗,面对渡河未竟的楚军严守“不鼓不成列”的古礼,最终以惨败收场。这场看似规模不大的战役,不仅终结了宋国争霸中原的野...
宋襄公 启 2025-09-11 鲁肃与孙权:乱世中的君臣相知与战略共谋东汉末年,江东群雄逐鹿,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弱冠之龄统御江东。在这风云变幻之际,鲁肃以豪杰之姿投效孙权,二人以“榻上策”为纽带,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君臣相知。这段...
孙权 启 2025-09-10 布喜娅玛拉与皇太极:历史与虚构的交织之问在女真族的历史长河中,布喜娅玛拉(即东哥)与皇太极的名字常被并提,但二人是否真正有过情感联结或婚姻关系,需从历史与文学两个维度进行辨析。一、历史真相:布喜娅玛拉...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9-10 和硕公主与固伦公主:清朝皇室嫡庶之别的具象化符号在清朝的公主等级体系中,“和硕”与“固伦”不仅是两个封号,更是皇室嫡庶制度的具象化符号。自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仿明制确立公主等级制度以来,这两个封号始终承载着...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9-09 周武王在位年数考:从牧野烽火到礼乐初兴的王朝奠基公元前1046年,牧野战场上战鼓震天,周武王姬发率领联军以五万之众击溃商纣王七十万大军,这场决定华夏文明走向的战役,不仅终结了商王朝六百年的统治,更开启了西周八...
启 商纣王 2025-09-09 明朝中央官制:内阁六部制下的权力架构明朝(1368年—1644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政治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其中,中央官制以“内阁六部制”为核...
启 2025-09-08 巨然:南方山水画派的开山宗师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长河中,巨然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作为五代至北宋初期的僧人画家,他以独特的江南山水笔墨语言,与师父董源共同开创了南方山水画派,被后世尊为“...
启 2025-09-05 霍尔巴赫“人是自然产物”:机械唯物论下的自然与人性之思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星空中,保尔·昂利·霍尔巴赫以“唯物主义的圣经”《自然的体系》为武器,将“人是自然产物”的论断刻入哲学史册。这一观点不仅是对神学创世论的...
启 2025-09-05 泰伯至寿梦:吴国五百年血脉中的礼让与雄图在长江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吴国的历史如太湖之水般浩荡绵延。从泰伯“断发文身”建立句吴,到寿梦“始称吴王”开启霸业,这段跨越五百年的传奇,不仅是一部家族传承史,更是...
启 2025-09-04 利玛窦来中国:明末中西文化碰撞的序章1582年8月7日,一艘从葡萄牙里斯本启程的商船缓缓停靠在澳门港。船上走下一位身着黑袍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这位30岁的耶稣会士不会想到,他的到来将在中国掀...
利玛窦 启 2025-09-0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