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高帝刘邦到汉武帝刘彻,为什么西汉百姓会经历由穷到富再到穷的过程?
在历史上,西汉一共存在了210年共经历了十二位皇帝,和东汉一起被称为汉朝,在当时不论是从经济上、军事上还是文化政治角度上来看,跟同时期的欧洲各国强大许多。又被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强大的帝国。公元前,秦朝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楚汉相争之时,百姓又饱受战乱之苦。这一年,一时近四年的楚汉战争已经进入了尾声。
在《史记·货殖列传》篇记载着宣曲任氏致富的经历。他曾经是一个督道仓吏,当别人去收金钱财富,他开始大量囤积粮食,这是秦末风起云涌的时候。大家习惯性觉得有钱就可以买到粮食。当刘邦和项羽在荥阳拉锯战时,米石至万。站在任氏的角度是他囤积的东西升值了很多倍,最终成了全国有名的富户。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呢?一石米到万钱,这个价格老百姓买得起吗?不用说,肯定是根本没有买不起。当很多人看到任氏致富经的时候,知常容却看到当时肯定有很多百姓因为没钱买米而流离失所甚至丢了性命。
经过几年的战乱,刘邦终于坐上皇帝位置,实际上天下并没有安定,因为刘邦继续与异姓诸侯王之间发生战争。汉初到底穷到什么程度呢?汉兴,接秦之敝,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靡,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史记·平准书》青壮年都去作战了,老弱的在运送军粮,根本没有时间去耕种粮食,所以天下财富日渐减少。最后天子都找不到颜色一样的马拉车,将相只能坐牛车,老百姓就更不用说了,根本没有什么财富。有些人说坐牛车不是也挺好?在西汉如果贵人坐牛车会怎么样呢?汉宣帝被霍光立为皇帝,他的外祖母王媪坐着牛车来到京城,结果被当时的老百姓称为"黄牛妪"。这个名字怎么样都不像是褒扬的话。汉高帝刘邦之时,权贵穷,老百姓更穷。
公元前195年,吕后掌权,刘邦死后,16岁的刘盈继位,继汉惠帝。而这个刚坐上龙椅的皇帝,并没有实权,权利全部掌握在吕后手中。从他们开始就注重休养生息,比如"萧规曹随"就是典型的例子。汉惠帝弄不清楚曹参继任之后,为什么啥事都不干,整天喝酒,结果曹参说了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史记·曹相国世家》你不如高帝刘邦,我也不如丞相萧何,那我们还折腾啥呢?我们将他们制定下来的制度执行好就行了。最后汉惠帝被说服了,从此这种垂拱而治成了汉朝治理天下的主流思想。
吕后死后,诸吕被诛杀,权力又回到刘姓手中,但是曹参与汉惠帝提出的垂拱而治的政策被延续下来并且成了如同祖训一般的东西。汉文帝甚至在废除肉刑时说了这么一句话: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僇,而民不犯。何则?至治也。今法有肉刑三,而奸不止,其咎安在?非乃朕德薄而教不明欤?吾甚自愧。故夫驯道不纯而愚民陷焉。——《史记·孝文本纪》他说远古时期用画衣冠异章服的方式就可以制止犯罪,现在用肉刑都不能制止老百姓犯罪,这是我的责任,是我的德行和教化不成,所以老百姓才会这样。一个帝王能够想到老百姓出问题,将责任归于自己,而不是归责于百姓,这个并不多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 》几十年的无事,让老百姓在除非遇到天灾的时候都能足衣足食,钱太多了,窜钱的绳也烂了,米太多了也烂了。这个和西汉初立的穷形成明显的对比。
西汉的老百姓经过几十年之后,由穷变富足了。富足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了,社会也开始奢侈起来,原来将相坐牛车,现在出现上流社会聚会中,你坐着稍差一点的马车都会被鄙视,居住里巷的普通人也吃膏粱肥肉,而不是衣不裹腹。比谁更富已经成了这个社会的标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的母亲窦太主有一个男宠董偃。董君所发,一日金满百斤,钱满百万,帛满千匹,乃白之。——《汉书·东方朔传 》这是窦太主给董偃一日花费的限额。别说这个数字在当时是巨款,就算在今天这也是天文数字,一般豪富也无法做到这样,这真是挥金如土。富了之后一般脾气就会大一些,能容忍的东西就会少一些。汉武帝拿出吕后咽下委屈的那封信,告诉全天下人这就是我们西汉王朝的耻辱,怎么办?一开始大家还转不过弯来,还是主张与匈奴和亲,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舆论发生变化,特别是"马邑之谋"之后,匈奴与西汉已经彻底撕破脸,不打也得打了。
汉武帝并非只和匈奴打,而且还征讨东瓯,两越,西南夷等等,反正全面开花。作战是要钱的,但是当时后勤很落后,从千里之外 人工运送粮食,徒步运送粮食消耗的时间也长,战马的消耗也是如此。很快钱不够了,接着汉武帝就要官员怎么把钱弄过来。后来又从商人身上搜刮钱财粮食。这些招都用了,财源又一次枯了,所以桑弘羊就放出一个大招:缴纳粮食可以补官,犯罪可纳粮赎罪,缴纳多少不等的粮食,可免除终身赋役,不受告缗令的影响等等。老百姓看到有这么多好处,自然纷纷主动捐粮,一年之中粮仓的粮食就满了。虽然粮仓是满了但是相比"文景之治"时,什么都不动,粮仓就满到烂了,这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再富足也经不起几十年的折腾,汉武帝后期天下并不太平,各种盗贼四起,老百姓也开始陷入贫困。看到这种情况,汉武帝也逐渐的在法上开始变得严酷,这个从霍光继承汉武帝时期的法度可以看出来。光既诛桀,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皆尚严酷以为能——《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十六》然事情并没有结束,直到最后汉武帝才发现自己做错了,下了《轮台诏》,也就是接下来核心的任务是禁止苛刻残暴现象,制止对百姓任意敲诈,努力发展农耕。
作为汉景帝刘启的皇后,王娡以二婚之身入宫并诞下汉武帝刘彻的传奇经历广为人知。然而,她与汉景帝所生的三位公主——平阳公主、南宫公主、隆虑公主,其命运轨迹同样折射出...
王娡 刘彻 2025-09-10 汉武帝刘彻6子命运沉浮录汉武帝刘彻,这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雄主,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韬略,开拓了汉朝的广阔疆域,奠定了汉武盛世的辉煌基础。然而,他的6个儿子却各自有着截...
刘彻 2025-08-26 雄图霸业铸盛世:汉武帝时期的文明巅峰公元前141年,16岁的刘彻登基称帝,这个被后世称为“汉武帝”的少年君主,以雷霆之势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大一统”为标志的盛世。在位54年间,他通过政治集权...
刘彻 启 2025-07-18 汉武帝与王娡:母子情深背后的权力共生与情感羁绊汉武帝刘彻与生母王娡的关系,既包含传统宫廷中母凭子贵的权力纽带,又超越了简单的利益联结,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一段复杂的情感传奇。从民间农妇到帝国皇后,王娡以非凡的政...
王娡 刘彻 2025-07-16 汉高祖与汉武帝:创业与守成的双重变奏在中国古代帝王谱系中,刘邦与刘彻这对祖孙的功业对比始终充满张力。一位以布衣之身终结秦末乱世,开创四百年汉家基业;一位以雄主之姿北击匈奴、南平百越,铸就“汉武盛世...
刘彻 刘邦 2025-07-15 汉武帝与李广利:宠信、功过与权力博弈在中国西汉历史的长河中,汉武帝刘彻与外戚将领李广利的关系,堪称一部交织着宠信、功过与权力博弈的复杂史诗。李广利,这位因妹妹李夫人得宠而崛起的外戚将领,在汉武帝的...
刘彻 李广 2025-06-23 汉武帝与李夫人:一场跨越生死的帝王情谜在汉武帝刘彻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后宫佳丽如过江之鲫,唯有李夫人去世多年后仍让这位铁血帝王魂牵梦萦,甚至写下“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的悼亡诗。这位出...
刘彻 李夫人 2025-06-20 石邑公主:汉武帝宫廷中的隐形人与历史尘埃中的幸存者在汉武帝刘彻的六位女儿中,石邑公主的名字如同被时光抹去的尘埃,在史籍中仅留下零星碎片。这位生卒年不详、生母存疑的公主,既无卫长公主“当利公主”的盐邑之富,也未像...
刘彻 2025-06-19 钩弋夫人与李夫人:汉武后宫双姝的绝代风华与命运沉浮在中国古代宫廷史上,汉武帝刘彻的后宫堪称美女如云,但钩弋夫人与李夫人却以截然不同的传奇色彩脱颖而出。一个以“拳开玉钩”的奇事得宠,一个以“倾国倾城”的绝色闻名,...
刘彻 钩弋夫人 2025-06-10 汉武帝李夫人的结局:智慧与命运的交织在汉武帝刘彻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李夫人宛如一颗璀璨而短暂的流星,划过了大汉后宫的天空。她的结局,不仅是个人的命运归宿,更蕴含着智慧与命运的深刻交织。初入宫廷,独得...
刘彻 李夫人 2025-06-1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