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通常用来指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在春秋时期,诸侯国众多,但是,让人们印象深刻的,还是以齐国、晋国、楚国、秦国、宋国、郑国等大国为主,至于相对弱小的诸侯国,很多人可能没有什么印象,需要借助于一些成语典故才能回想起来。比如虢国这个诸侯国,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但是,提到晋献公的假道伐虢,不少朋友还是略有耳闻的。
同样的,就本文所要说的杞国,其之所以被人们认识,也和杞人忧天这一成语典故存在直接的关系。杞人忧天,意思是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出自《列子·天瑞》。这里面的杞人,就是指春秋时期的杞国人。在历史上,因为相对弱小,杞国多次迁都,这很可能是杞人过于忧虑的重要原因。
一
首先,杞国(约前2000年—前445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自夏代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国,国祚延绵1500多年,国君为姒姓,大禹的直系后裔。相对于春秋时期的其他诸侯国,比如齐国、鲁国、郑国、晋国、秦国、楚国等,杞国的延续时间可谓非常悠久。在夏朝时期,杞国就已存在,与同为姒姓封国的缯国为邻,国君皆为大禹后裔。也即大禹治水后,不仅建立了夏朝,其后人也被分封为诸侯国,这和西周的情况比较类似。
周武王姬发建立西周,不仅分封姜子牙等功臣建立诸侯国,也将周王室的众多成员分封到各个地方,以此来拱卫周朝。根据《大戴礼记·少间篇》记载,商汤击败夏桀,灭亡夏朝之后,将夏王室姒姓的一些遗族迁到杞国(今河南杞县一带)。
二
当然,对于杞国来说,其在夏朝和商朝时期的事迹,几乎没有什么史料记载。周武王灭亡商朝后,寻找夏朝开国君主夏禹的后裔,结果找到东楼公,便将他封到杞地,延续杞国国祚,主管对夏朝君主的祭祀。在西周初期,杞国的爵位为公爵,也即和商朝后裔建立的诸侯国——宋国一样。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下,公爵诸侯国地位自然是最高的了。
不过,到了春秋时期,杞国的爵位由公爵降为伯爵。除了爵位上的下降,杞国在春秋时期可谓举步维艰。公元前647年,由于宋国等诸侯国的进攻,杞国被迫向东迁徙。杞成公在位时期,将杞国迁到缘陵(今山东昌乐县附近)。也即原来分封在河南省杞县一带的杞国,一路向东,来到了今山东省昌乐县附近。
三
当然,这场痛苦的旅行没有就此结束。面对齐国、鲁国等大国的压力,公元前544年,杞文公再把杞国迁到淳于(今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街道杞城村)。值得注意的是,在春秋时期,不仅杞国经常迁移,就许国、蔡国等小国,也曾为了延续而多次迁都。也即这些小国,本来分封的地盘还是比较富饶的,但是,越是富饶的地方,自然会遭到周边大国的觊觎,于是,既然无法坚守,杞国等诸侯国,只能到处流浪了。
公元前572年鲁国正卿季文子做媒,将杞桓公之女杞女嫁春秋霸主晋悼公姬周为夫人。而这,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杞国和晋国这一大国之间的距离。在此基础上,晋国和楚国争霸时,杞国自然倒向了晋国,虽然这等于寻找到晋国这一靠山,不过,这也意味着其得罪了楚国。
四
最后,公元前506年,杞悼公去世,其子杞隐公即位。但仅过数月,杞隐公就遭其弟杞釐公弑杀。自此之后,杞国陷入到内乱中。而这,也为其灭亡埋下了伏笔。到了公元前445年,趁着魏赵韩三家忙于瓜分晋国的时候,楚国君主楚惠王派兵攻打杞国。对于弱小的杞国,因为没有晋国的援助,自然被楚国轻松消灭了。至于杞简公,则成为杞国末代君主,自夏朝到战国初期,杞国延续了1500年之久。
在杞国灭亡后,《列子·天瑞》中所说的杞人忧天的故事,就发生在杞国。该成语虽说往往用来形容庸人自扰的无谓担忧,但是,在笔者看来,这和杞国经历太多磨难而造成的国人忧患意识有关。也即在春秋战国时期,杞国在周边大国的夹缝下苦苦生存,长期的颠沛流离之下,促使杞国人形成了更为敏锐的忧患意识。也即杞人忧天,正如同空穴来风一样,其背后是存在深刻原因的。
隋末唐初的权力棋局中,王世充作为割据洛阳的郑国皇帝,其政权架构与军事部署一直是史家研究的焦点。在众多历史人物中,王仁则作为王世充侄子的身份,既存在于正史记载,又...
郑国 2025-09-08 羊斟:一碗羊羹背后的历史悲歌公元前607年的春天,郑国在楚国授意下出兵攻打宋国。宋国统帅华元率军迎战,却在战前犒劳将士时犯下一个致命疏漏——他的车夫羊斟未分得一碗羊肉羹。这个看似微小的细节...
郑国 2025-08-22 邓析:春秋末期的思想革新者与法治先驱在春秋末期这个社会剧烈变革、思想多元碰撞的时代,邓析以其独特的思想主张和大胆的革新行动,成为郑国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既是法家思想的先驱,又是名...
郑国 2025-08-13 列子的思想主张:虚静无为中的生命觉醒战国时期,郑国隐士列御寇以“御风而行”的传说闻名于世,这位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思想家,在《列子》八卷中构建了以“贵虚”为核心、融合宇宙论与生命哲学的独特体系。其思...
郑国 启 2025-08-05 郑庄公为何名“寤生”:一场跨越千年的命名之谜公元前757年,郑国第三位国君郑庄公降生。这位在《左传》中被记载为“寤生”的君主,其名字背后隐藏着先秦时期对生育风险的认知、母子关系的纠葛,以及史官对历史事件的...
郑国 2025-07-24 烛之武名字的由来:从地名到历史符号的文化解码在春秋时期的外交舞台上,烛之武以三寸不舌化解郑国危局的故事被载入史册。这位年逾七旬的老臣,其名字本身便蕴含着先秦时期独特的命名文化与身份标识逻辑。从“烛地”到“...
郑国 2025-07-22 王世充的武功之谜:历史与虚构的交织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王世充以“郑国皇帝”的身份活跃于历史舞台,其军事才能与政治手段备受争议。然而,关于他是否精通武功、修炼何种绝技,史书记载极为有限,更多线索却...
郑国 2025-07-15 王世充当了几年的皇帝?——隋末群雄中的短暂帝王梦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场逐鹿中原的混战中,西域胡人王世充凭借军事才能与政治手腕,在洛阳建立郑国,自立为帝。然而,这位篡位者的帝王生涯却如昙花一现,仅...
郑国 2025-07-15 黄泉之下,血浓于水:郑庄公与武姜的母子情仇与和解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与母亲武姜的关系,堪称一部充满权力斗争与亲情纠葛的史诗。武姜因郑庄公出生时难产而心生厌恶,转而偏爱小儿子共叔段,甚至暗中策划叛乱助其夺位...
郑国 2025-07-10 武姜国籍考:从姜姓诸侯国看春秋贵族的联姻密码在春秋时期的权力棋局中,武姜的身影如一枚关键的棋子,穿梭于郑国初年的宫廷斗争。这位郑庄公之母、郑武公之妻的神秘身份,背后暗藏着周代贵族联姻的深层逻辑。要解开武姜...
郑国 2025-06-0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