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子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轿子的原始雏形产生千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初期。《尚书·益稷》中有一句话:“予乘四载,随山刊木。”这是大禹自述其治水经过时讲的。后人解释,这四载是:“水行乘舟,陆行乘车,泥行乘橇,山行乘欙。”(《史记·夏本纪》)这个“欙”(雷),就是最原始的轿子。
它倒底是什么样子,有的古文献说:“山行即桥”(《史记·河渠书》),这是由于欙是过山之用,负在一前一后两个人肩上,远望过去“状如桥中空离地也”(《癸已类稿·轿释名》),所以,在上古时,轿、桥二字相通。而它的具体形状目前还无从可考。
1978年,在河南固始侯古堆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陪葬坑中,出土了三乘木质肩舆,有屋顶式和伞顶式两种制式。其中一件经复原后还可以看出原来面貌:它是由底座、边框、立柱、栏杆、顶盖轿杆和抬杠几部分组成。底座呈长方形,顶盖如同四面起坡的房顶形式,轿身原应围以帷幔;轿前开有小门,供乘者出入;轿杆捆绑在底部边框上,和以后轿杆固定于轿身中部的制式不同。
这是目前己发现存世最早的轿子的实物。从它比较完备的结构来看当时制造轿子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在它之前,必然还应有一段发展完善的过程。由此可以推断,轿子起源于夏朝初期的说法是比较可信的。
一般认为,轿子是在古代车子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中华民族造车的历史更早。《淮南子·说山》一书记述:“见飞蓬转而知为车。”古代人们从自然物的滚动中得到启示:圆形的物体在平面上移动要比其他形状的物体迅速得多。于是古代人们学会了采用在重物之下排垫圆木的方式来搬运东西,这有河南等地的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遗址为证。
到仰韶文化的晚期,人们已经用轮制技术来制造陶器,想必当时的工匠也会尝试制做车轮的。车辆的伟大发明,使中华民族在克服平原地区的交通障碍方面取得了成功。当远古先民们在艰难的环境中为了生存和发展,经常“迁徙往来无常处”的时候,车子给了他们多么大的便利啊!
不仅如此,以车子的伟大发明为先导,我国的上古无先民陆续发明了适用于不同自然环境的多种交通工具。大禹“乘四载”,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史记·夏本纪》)。他使用了各种交通工具,轿子就是其中之一。
演变
中国的轿子曾流行于广大地区。自古以来历代相袭。因时代、地区、形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肩舆、檐子、兜子、眠轿、暖轿等。现代人所熟悉的轿子多系明、清以来沿袭使用的暖轿,又称帷轿。木制长方形框架,于中部固定在两根具有韧性的细圆木轿杆上。轿底用木板封闭,上放可坐单人或双人的靠背坐箱。
轿顶及左、右、后3侧以帷帐封好,前设可掀动的轿帘,两侧轿帷多留小窗,另备窗帘。历代统治阶级都曾制定过轿子的形制等级,体现在轿子的大小、帷帐用料质地的好坏和轿夫的人数等方面。民间所用的轿子分素帷小轿和花轿两种。前者系一般妇女出门所用之物,后者则专用于婚嫁迎娶。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素帷小轿、花轿都被旅游业启用。花轿多设置在旅游点,与中国帝王传统的结婚礼服——凤冠、霞帔配合,用来接待中外游客,举行中国古代婚礼仪式,或用作拍照道具。素帷小轿则作为江浙山区的一种民俗交通工具,用来迎送中外游客。由柳洪平创建。
轿子也是老北京的传统交通工具之一。二人抬的称“二人小轿”,四人抬的称“四人小轿”;八人以上抬的则称之为大轿,如“八抬大轿”等等。在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下,轿子和其它事物一样,在使用上也是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违规则要受罚。历代史书对此都有明确而严格的记载。
《明史》载:“弘治七年令,文武官例应乘轿者,以四人舁之。其五府管事,内外镇守,守备及公、伯、都督等,不问老少,皆不得乘轿,违例乘轿及擅用八人者奏闻。”隆庆二年,应城伯孙文栋违例乘轿被告发,立刻被罚停俸禄。
《清史稿》亦载:“汉官三品以上、京堂舆顶用银,盖帏用皂。在京舆夫四人,出京八人。四品以下文职,舆夫二人,舆顶用锡。直省督、抚,舆夫八人。司道以下,教职以上,舆夫四人。杂职乘马。……庶民车,黑油,齐头,平顶,皂幔。轿同车制。其用云头者禁止。”官员需按例,百姓有钱也不得逾制。当今社会对乘车也有限制,但只是管官不管民。
大禹治水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叙事,其地理范围长期笼罩在神话与史实的迷雾中。通过整合《尚书·禹贡》《史记·夏本纪》等典籍记载,结合考古发现与现代地理研究,可清晰...
大禹 2025-08-20 大禹治水:穿越千年的精神启示录在中华文明的源头,大禹治水的传说如同一座巍峨的丰碑,镌刻着先民与自然抗争的集体记忆。这场持续十三年的浩大工程,不仅重塑了华夏地理版图,更沉淀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启 大禹 2025-08-14 大禹的寿命之谜:历史记载与学术争议大禹,作为中国上古时代治理洪水的英雄、夏朝的开国君主,其生平事迹被《史记》《竹书纪年》等典籍反复记载。然而,关于他究竟活了多少岁,历代文献却存在显著差异,现代学...
大禹 2025-07-04 大禹治水核心区域考:黄河流域的文明印记在中国古代治水传说中,大禹治水的足迹跨越山川湖海,但其核心治理区域始终聚焦于黄河流域。从文献记载、考古发现到民间传说,多维度证据共同指向一个结论:大禹治水的历史...
大禹 2025-07-02 大禹手中“叉子”之谜:耒耜——上古农具与治水利器在诸多描绘大禹的画像与传说中,他手中常握着一把“叉子”,这一独特的形象引发了后人的诸多好奇与猜测。那么,这把“叉子”究竟叫什么,又有着怎样的用途呢?耒耜之名:传...
大禹 2025-05-15 大禹:从治水英雄到华夏文明奠基者的历史轨迹大禹,这位中国上古传说中的治水圣君与夏朝开国君主,其人生轨迹贯穿了华夏文明从部落联盟向国家形态转型的关键时期。他不仅是水利工程的开拓者,更是中华文明制度建设的先...
大禹 2025-05-13 拨开历史迷雾:探寻大禹治水的主战场流域在华夏文明的浩瀚长河中,大禹治水的传说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承载着先民们与自然灾害顽强抗争的伟大精神。然而,关于大禹治水究竟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水,这一谜题历经千年...
大禹 2025-04-17 大禹的出生:揭秘夏朝大禹的神秘诞生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传说中,大禹作为夏朝的开国君主,以其卓越的治水功绩而闻名于世。然而,关于大禹的出生方式,却充满了神秘与传奇色彩。一、大禹的生平简介大禹,姒姓,...
大禹 2024-11-15 夏朝第一位帝王大禹是凭借治水服天下的吗?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篇,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而夏朝的第一位帝王大禹,更是以其卓越的功绩和非凡的才能,成为了后世传颂的贤圣帝王。大禹最为...
大禹 2024-11-06 大禹治水与定海神针的传说之谜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故事广为流传。然而,关于大禹是否使用了传说中的“定海神针”来治理洪水,却一直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 一、大禹治...
大禹 2024-09-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