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宁是东汉末年隐士,在天下大乱之际,他选择到辽东隐居,此后专心研究学问,不在过问世事。当时有不少人和管宁抱着同样的想法,管宁便逐渐负责起教导的工作,因此深受人们的尊敬。在《世说新语》中,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叫“管宁割席”,主要讲述了管宁和华歆绝交的原因。不过“管宁割席”可能并非真实发生过,《世说新语》算是带有主观思想的著作,所以想要了解管宁和华歆的为人,还要从多方面入手。

管宁割席出自《世说新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虽然《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但是其影响却很大,以至于管宁割席不仅被《三国演义》所采用,还成为一个源远流长的成语。
但其真实性,自然是经不起考量的,《世说新语》里有关管宁的故事只有这一则,而随后跟着的几个小故事却不着痕迹的强力推崇了管宁。
《世说新语》: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世说新语》里管宁德行操守远超华歆,华歆又远超王朗。然而事实上《世说新语》里是有大量的曹魏黑历史,比如说著名的七步诗和曹丕和曹彰下棋在枣子里下毒的故事都是最早起源于《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魏文帝忌任城王骁壮。因在卞太后阁共围棋,并噉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跣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复欲害东阿,太后曰:“汝已杀我任城,不得复杀我东阿。”
实际历史上可以说曹丕虽然是比较阴鸷的君主,也一直防范这曹植、曹彰,但也不至于用这种拿不出手的小手段来谋害兄弟。
其实黑曹丕的小说、历史是非常多的《魏略》中记载:“五官将数因请会,发怒曰:“君杀吾兄,何忍持面视人邪!”绣心不自安,乃自杀。”将张绣之死也给曹丕加上。这也是非常经不起推敲的,张绣死于建安十二年,曹丕成为五官中郎将是在建安十六年。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和其门客所编著,作为刘裕的侄子,刘义庆也面临着曹植、曹彰的困境,宋文帝登基是在大臣们废宋少帝之后,有感于此宋文帝登基之后诛杀了很多大臣和宗室,然而文帝最终也被皇太子所弑。因此有此偏向自然不足为奇,何况取代东晋的刘宋自然对魏晋有失偏颇自然应有之意。
华歆更是被《世说新语》和《三国演义》黑的体无完肤,实际上华歆被黑最大的原因不过是做了曹丕代汉的登坛主持受禅仪式,向曹丕献上皇帝玺绶的工作。因此被视作为曹丕代汉的最大帮凶,被黑自然成了喜闻乐见的事情。这样的奸臣和高风亮节的大名士管宁是好朋友,自然让很多人不满,因此管宁割席的故事就被编造出来了,满足了管宁就应该和“奸臣”华歆绝交的愿望。
推崇管宁,一是因为管宁终其一生没有为魏国效力,二是管宁本身家世门第、个人品德都无比出色。
曹丕代汉,虽然对世家进行了妥协,又将汉献帝安置在山阳,还做了很多控制舆论和民意的举动。但是一是三国未能统一,二是曹魏被晋朝取代,这就导致曹魏的合法性后继无人,西晋也不会正面宣传曹魏。因此《世说新语》这样收集杂记、野史的笔记小说就会收录很多曹魏的“黑历史”。
而管宁这样终其一生被曹魏三代皇帝都征召的隐士就成为民间和士族所追捧的对象。更何况管宁本身就是一位值得追捧的真正的隐士。

管宁是齐国名相管仲的后代,为了避乱,渡海到达辽东居住,虽然被辽东三代统治者都尊敬,接受了很多礼物却原封未动,在离开的时候如数返还。和管宁交好的华歆在曹魏做到三公的位置,几次推荐管宁,甚至宁愿将太尉的官职让给管宁,管宁都没有接受。曹丕、曹叡、曹芳都以“安车蒲轮,束帛加玺”的高规格礼仪征召管宁,管宁都始终没有接受。
所以管宁不仅被当代人所追捧,在历朝历代都评价极高。陈群认为管宁是“行为世表,学任人师”;曹叡评价管宁“清虚足以侔古,廉白可以当世”;苏轼苏辙兄弟也极为佩服管宁,认为管宁“谓贤于文若(荀彧)、文举(孔融)远矣”;文天祥写“或为辽东帽,情操厉鬼冰。”讲的也是管宁;近代钱穆更认为管宁是三国第一人。
正是因为管宁家世门第、为人处世,名望当时无两,曹魏才不遗余力征召管宁,以表明曹魏的胸怀和求贤若渴。无论成功与失败,都足以流传好名声,成了有管宁这样的大名士加盟,曹魏的正统性和名望将更上一层楼,不成也能流传出一个尊重名士的好名声。
更何况管宁向来是不问政事的,在辽东的时候,管宁就劝谏一同到辽东避祸的邴原不要高谈阔论,对时局发表看法。而管宁自己更是以身作则,从不过问政事,只教书育人,不对时局发表看法是管宁和其他名士不同结局的重要法门。
汉末名士是高危职业,不配合的孔融、边让都被灭门了,配合的华歆、王朗成了民间野史里的笑话,不断被黑,被骂,唯独管宁生前生后,都保留名士风范。
在北宋初年的政治舞台上,吕蒙正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宽厚正直的品格,成为一代名相。他不仅三次登上相位,为北宋的稳定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更以“不记人过”的豁达胸怀,...
吕蒙 2025-11-24 神医安道全:医术高明的当世华佗在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江湖世界里,有一位医术超凡的人物,他便是绰号“神医”、位列梁山第五十六位好汉的地灵星安道全。他以精湛的医术,在梁山好汉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
华佗 2025-11-21 汉文帝二十三年:以无为之治铸就汉朝经济基石公元前180年,长安城未央宫的青铜灯盏彻夜未明。37岁的代王刘恒接过象征皇权的玉玺,面对的是一个财政赤字高达七成、人口锐减至千余万的残破帝国。这位以&q...
刘恒 2025-11-19 刘肥:从险遭毒杀到善终的西汉庶长子在西汉初期的风云变幻中,刘邦的庶长子刘肥,其命运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他虽无缘帝位,却因身份和地位,在吕后掌权时期陷入了一场生死危机,险些命丧毒酒之下,最终却...
刘邦 2025-11-19 薄姬:从私生女到太后的逆袭传奇在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薄姬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以坚韧与智慧书写了一段从私生女到太后的传奇人生。她的故事,充满了命运的起伏与转折,见证了逆境中崛起的力量。私生女...
薄姬 2025-11-19 萧何自污:皇权阴影下的生存智慧在汉初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萧何作为开国丞相,以卓越的才能和忠诚辅佐刘邦夺取天下。然而,在刘邦晚年,这位功高盖世的贤相却做出了一件令人费解的事——自污名节。这一...
刘邦 萧何 2025-11-18 逃难抛亲背后:刘邦的复杂面孔与历史真相在历史的长河中,刘邦的形象一直充满争议,其中“逃难抛妻弃子”这一事件,更是让他被贴上了“无赖”的标签。然而,深入探究历史细节,我们会发现刘邦的形象远非如此单一,...
刘邦 2025-11-18 薄皇后被废之谜:无子背后的政治博弈与情感疏离在汉景帝刘启的后宫中,薄皇后作为第一任皇后,最终却落得被废的结局,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废黜的皇后。这一事件背后,既有复杂的政治因素,也与汉景帝对她的情感态度息...
刘启 启 2025-11-17 韩信:智冠群雄却难逃悲剧,聪明一世为何糊涂一时?在秦汉交替的动荡岁月里,韩信宛如一颗璀璨流星,划破历史长空,留下无数传奇。他以卓越军事才能,助刘邦定鼎天下,被后世尊为“兵仙”,然而,这位智谋超群的军事天才,最...
刘邦 韩信 2025-11-17 吕后未称帝而立刘盈:权谋、礼法与现实的三重枷锁刘邦驾崩后,吕后作为其结发妻子,凭借政治手腕迅速掌控朝局,成为西汉初期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她毒杀戚夫人、大封吕氏子弟,甚至一度临朝称制,却始终未突破“称帝”的底...
刘盈 刘邦 2025-11-17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