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天生的亡国太后,她只是生不逢时,因国主年幼,时局动乱,硬撑着从深宫内苑走到天子朝堂,维持这不可挽回的局面。她不在乎后世如何看,史家如何写,只期望能保住赵宋江山,那怕是称臣。
可惜,历史向来为强者代言,当蒙古铁骑横扫中原,奄奄一息的南宋不可避免的被抛弃。
因此,即便她“除奸贼,节费用,蓄国力”也是无力回天;她乞求“议和”保存宋氏,也不过梦一场,蒙元是要独霸天下,如此床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当元朝拒绝议和,摆她眼前只有“降与死”两条路,为保住皇室成员,她抱着懵懂的小皇帝(宋恭宗)投降蒙元。
历史对此,褒贬不一,有人说她是投降派,丢了祖宗脸面,有人则抱以同情。个人认为,“身为皇族,实为囚徒”的她来说,选择生比死更艰难,死或可一了百了,所有的痛苦、不幸全部结束;而生,要忍受敌人的嘲讽,甚至朝臣的指责,内心的煎熬无处诉说,但国破了,她必须拖着病躯保护皇室,保护年仅五岁的恭宗,这没得选。
身在元营,心念故国,亡国之痛她难以释怀,郁郁寡欢,加之身体多病,最终病死异国他乡,享年74岁,南宋最后一位太后——谢道清,就这样凄惨走完悲剧的一生。我想,不管后世如何评说,她对得起赵氏、对得起自己,因为她尽了全力。
据《宋史.后妃传》记载,谢道清并不是天生的美人,入宫后,理宗皇帝看中了一名“贾”性女子,欲立其为后,许是“贾女”姓氏不好,宫人悄悄议论说:“不立真皇后,反而立贾(假)皇后”;加上杨太后感念谢道清祖父当年对自己保举后位之恩,故而以谢道清“端重有福”为由建议理宗立谢氏,于是皇后之位落在谢道清头上,年19岁。
谢道清被立为皇后,虽不如贾妃、阎贵妃那般受宠,但因其宽容大度、又识得大体,理宗对她还是尊重,故后位坐的还算稳固,相信若遇太平盛世,谢皇后定会安享此生,寿终正寝。
奈何理宗一朝前后四十载,先有史弥远,后有贾似道、马天骥、丁大全一干奸臣,结党营私、打击异己,朝堂被搞得乌烟瘴气,理宗后期不理朝政,沉迷后宫,导致江山日下,国家祸事连连,后来理宗不顾唇亡齿寒之理,下诏联元灭金,虽报了靖康耻辱之仇,却也引元入室,为元灭宋埋下祸根。
1264年,醉生梦死的理宗一命归西,儿子度宗接过这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不过朝中依旧是贾似道专政,度宗胆小懦弱,对贾似道言听计从,朝政更加黑暗腐朽。
面对棘手难题,谢道清并无哭天抹泪,而是断然采取措施裁减宫中经费支持前线对抗元军,裁撤无作为的官员节约开支,同时写下亲笔诏书征集各路义军守卫国土。如此一道道诏令下去,可说件件叫人拍手叫好,也难怪后人有评其为“女政治家”。
奈何在谢太后决心与蒙元一战到底时,朝堂上却人心浮动,不少大臣反而勾心斗角。
元军一轮接一轮的围攻,朝臣百姓惴惴不安,许多大臣们打着自己的算盘,意图必要时熘之大吉。
伤心的谢太后忍住眼泪,亲自写下诏书痛斥道:“我国家三百年,待士大夫不薄。吾与嗣君遭家多难,尔小大臣不能出一策以救时艰,内则畔官离次,外则委印弃城,避难偷生,尚何人为?亦何以见先帝于地下乎?”(国家有难,你们不出计策拯救,反而弃百姓、城池于不顾,哪里还像人?对得起谁?)
诏书贴出,鲜有人顾虑什么忠君大义,逃跑者依旧不断,真是天要灭宋,无力回天。
陈宜中请杀贾似道骗来不畏权臣的美名,但并未留心国事,后来自己组织的焦山一战吃了败仗,朝中太学生上书弹劾他,所以干脆不打招唿就跑了。朝廷用人之际,太后无奈给陈宜中母亲写信,试图让他尽孝尽忠。
陈宜中回来后,听说陆秀夫与元军议和谈判失败,故请求太后迁都避难,本来迁都之事已经商量稳妥,结果动身当日陈宜中没到,气的谢道清把头簪子狠狠摔在地上,大怒曰:“吾初不欲迁,而大臣数以为请,顾欺我邪?”读此,不难想象当时她的无助和悲愤,事情到了此等地步,谢道清只好让陆秀夫带着皇室中其他皇子、皇妃和旧臣暗中逃出临安,期望他们复兴赵氏。自己带着小皇帝和城内的将兵做最后的抵抗。
南宋已是强弩之末,再多举动都是无畏,1276年正月,谢太后再令陈宜中和元军谈判,她想只要能保住江山,向元称臣都行。结果陈宜中听说后又跑了,议和最终未成。二月,元军攻入京师,谢太后和宋恭帝被俘,无奈叫上投降国书,八月她被押往大都,七年后病死她乡。
有人批评谢太后若不是错用了陈宜中,南宋不会灭亡。不可否认,启用陈宜中是一项错误的策略,但宋自度宗、恭宗时,已经是病入膏肓,不能因太后错用一人就否定了其所有的努力。
大厦将倾,太皇太后谢道清以羸弱之躯拖着南宋朝走完最后一段路,对其生平功过,历来说法不一,窃以为,强敌压境,国势残局,一弱妇担之,岂不强人所难?其虽递交了投降国书,但亡国非她之过。
在梁山108将的星宿体系中,天罡三十六星与地煞七十二星的划分,既是对英雄排位的象征性安排,也暗含着权力平衡与利益分配的深层逻辑。作为梁山首领宋江的亲弟弟,宋清虽...
宋江 2025-09-18 孤光自照:赵师秀七绝中的清瘦诗心与江湖禅意南宋江湖诗派中,赵师秀以“永嘉四灵”之冠的身份,用七言绝句的短小篇幅,在宋诗的宏大叙事中凿出一方清幽天地。他的七绝作品,既无江西诗派的典故堆砌,亦无西昆体的雕琢...
宋江 2025-09-10 方腊之战:梁山好汉的悲壮谢幕在《水浒传》的宏大叙事中,方腊起义与梁山好汉的交锋堪称全书最惨烈的篇章之一。这场战役不仅改写了宋江集团的命运轨迹,更以惊人的伤亡数字震撼读者——方腊军共造成梁山...
宋江 2025-08-25 宋江起义:北宋末年农民反抗的烽火与历史回响北宋宣和年间,黄河下游的山东、河北大地笼罩在深重的社会危机中。土地兼并加剧、赋税徭役繁重、自然灾害频发,迫使大量流民涌入梁山泊水网地带。公元1119年,以宋江为...
宋江 2025-08-22 叶绍翁最著名的五首诗:江南风物中的文人雅趣与人生哲思南宋江湖诗派代表诗人叶绍翁,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江南风物,在七言绝句中注入理趣与哲思。其诗作既有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又暗含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以下五首诗作,...
宋江 2025-08-07 宋江怒杀杜迁:梁山权力暗战中的牺牲品在《水浒传》的江湖叙事中,宋江以“及时雨”之名广结豪杰,却鲜有人知这位“忠义双全”的梁山之主,曾亲手制造过一起震撼水泊的命案——怒杀杜迁。这位梁山元老级头领的陨...
宋江 2025-06-30 铁扇子宋清:梁山好汉中的隐锋与后勤基石在《水浒传》的江湖叙事中,宋清以“铁扇子”的绰号位列七十二地煞,虽未如兄长宋江般名震江湖,亦无林冲、武松般的武勇传奇,但其绰号背后的隐喻却揭示了梁山生态中不可或...
武松 宋江 2025-06-25 梁山恨意录:盘点十位与宋江恩怨最深的好汉在梁山聚义厅的忠义堂前,“替天行道”的杏黄旗下,宋江以“及时雨”之名聚拢了108位好汉。然而,当招安的诏书取代了反叛的檄文,当兄弟情谊让位于政治博弈,梁山内部的...
宋江 2025-06-20 王钦若:北宋江南宰相的复杂人生与政治博弈王钦若(962—1025年),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北宋时期两度拜相的政治家,位列“五鬼”之首,其生平充满争议与传奇色彩。他以智数过人、长于权谋著...
宋江 2025-06-16 宋江起义:从史书墨痕到文学神话的嬗变轨迹在北宋末年的历史风云中,宋江起义如一道闪电划破长空,其真实轨迹与文学演绎的交织,构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农民起义之一。这场仅存续两年的武装反抗,不仅被正史...
宋江 2025-06-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