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莽古济(约1590年—1635年),又译凤阔喜,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三女,母为继妃富察·衮代,是唯一一位在政治斗争中被处死的清朝公主。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1590年,莽古济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她母亲是努尔哈赤继妃富察.衮代。莽古尔泰、德格类、费扬古是她同母兄弟。
莽古济打小就比较懂事,喜欢养花种草,爱领着弟弟们到处抓蜻蜓、扑蝴蝶、捉蚂蚱。
1601年,她刚刚十一岁,父亲努尔哈赤出于政治需要,将她嫁给了哈达部首领吴尔古代。吴尔古代虽然算不上英雄豪杰,但也诚实本分,对莽古济也知冷知热。
莽古济人在哈达,心在建州。每有一点风吹草动,她都要派心腹家人,将情况及时汇报给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终于瞅准一个空隙,在哈达那年遭受严重旱灾,牧草和粮食大面积减产的情况下,率领八旗劲旅乘虚而入,大举进犯哈达。曾经辉煌一时的哈达,力不能敌,就这样臣服了建州女真。
努尔哈赤实力大增,一鼓作气,相继扫平了辉发、乌拉,基本统一了女真各部。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了后金政权。
1619年萨尔浒之战中,努尔哈赤不仅击败了扑向赫图阿拉的十几万明军,也最终平定了依仗明军保护的叶赫部,迁都沈阳。此后,努尔哈赤所率领的建州女真,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在席卷辽东之后,又奔向辽西。
在这段峥嵘岁月中,莽古济也由风姿卓越的少妇,变成了两个女儿的母亲。大女儿嫁给了代善长子岳托,小女儿嫁给了皇太极长子豪格。
那年秋天,连绵于病榻数个月之后,吴尔古代油尽灯枯,一命呜呼。这段维持了二十多年的平淡婚姻,也宣告寿终正寝。莽古济和丈夫虽然谈不上多恩爱,但有那么一个人在,不觉得咋样。失去了这么一个人,生活立马就变得冷清了起来。
在丈夫去世没多久后,父亲努尔哈赤也一命归西了。
皇太极经过一番角逐,登上汗位,改元天聪。

莽古济一个人,孤独地打发着岁月。她原以为自己这辈子,会一直这样孤单下去。哪曾想,由于蒙古敖汉部首领琐木诺杜棱的前来归附,她孤零零的生活,出现了转机。
皇太极为了笼络琐木诺杜棱,将寡居的姐姐莽古济,下嫁给了他,并赐给他开原之地,以示皇恩浩荡。
作为敖汉部首领,琐木诺杜棱在莽古济之前,已经是妻妾成群。莽古济的到来,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宁静。她尽管名义上是家长,可却支配不了这个家庭。琐木诺杜棱对她,不但爱不起来,反而处处提防她,把她当成是来监视他的人,这让她苦恼到了极点。
难以排解的忧愁烦闷,使莽古济性情大变,她喜怒无常,歇斯底里,动不动就乱发无名火。琐木诺杜棱对她是又怕又恨,总在寻找机会想收拾她。
一次,琐木诺杜棱和皇太极在酒桌上喝酒,假装喝醉了,絮絮叨叨发了不少牢骚,说了莽古济不少坏话。
皇太极感觉自己姐姐作为皇族成员,连家庭关系都处理不好,给皇族丟了面子。一气之下,将莽古济贬为平民,禁止她与其他亲戚交流,并将她逐出了家族。

就在莽古济遭遇此种变故的时候,弟弟莽古尔泰那边也出了事。作为努尔哈赤的嫡子,莽古尔泰在努尔哈赤驾崩后,在众多皇子中,最有资格竞争汗位了。只因为她曾经亲手杀死过自己的母亲,所以在族人中威信暴跌。皇太极即位后,脾气暴躁的他,又屡次冒犯皇太极,在皇太极的打压下,最后抑郁而终。
莽古济和莽古尔泰姐弟情深,弟弟的去世,对莽古济的打击很大。没多久,弟弟德格类也去世了。这等于在她还没结痂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
莽古济病倒了,昏昏沉沉,总说梦话。
有一天,莽古济贴身家奴冷僧机,跑到皇太极那里,检举告发莽古济,说她曾和莽古尔泰密谋要造反。
皇太极派人去莽古济府上,搜查犯罪证据。结果发现了十几个刻有“金国皇帝印章”的木板。
琐诺木杜棱见状,也立即出面为冷僧机的告发提供旁证,称莽古济曾与德格类,对莽古尔泰发过誓,说我等表面上支持皇上,暗地里却是支持你的。言辞凿凿,说得有鼻子有眼,让人不信都不行。
皇太极极其震怒,他立马下令将莽古济,关入死囚大牢。
尽管莽古尔泰和德格类在事发前已去世,仍被皇太极追夺爵位,削宗籍,毁坟茔,子孙俱被废为庶人。
就在皇太极犯愁该怎么处置莽古济,好赖不济那是同父异母妹妹,是赐一杯毒酒,让她无声无息地去。还是赐一根白绫,让她在梁上挣扎一下再去。皇太极左右犯难,摇摆不定。

这时,有“高人”来见皇太极,跟皇太极说,大清将有三百年的国运。但需要大型祭祀,不能像以往那样用三牲,为了表示高度重视,得用血统高贵的活人,而且最好是女性。这样国运将会更好,风调雨顺,歌舞升平。而且建议皇太极,被凌迟处死的犯人必须割上300刀。说其中100刀可保君泰,100刀可保国强,100刀可保民安。
皇太极鬼迷心窍,听信谗言,选择一个吉日,将沐浴更衣后的莽古济,押往祭祀台。
三声礼炮过后,在弥漫的硝烟中,刽子手举起了手中寒光闪闪的片刀……
一阵乌云飘来,遮住了高照的艳阳。山河在呜咽,流水在哭泣,一代天之娇女,就这样在被割了100刀后,带着对生的无限眷恋,走向了黄泉。
皇太极用莽古济的死,震慑住了其他的人。让整个大清臣民都知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他慢慢废除了“四贝勒共同议政”的惯例,将清朝军政大权,逐步掌握在了自己一个人手中。
莽古济在波涛汹涌的政治面前,是不折不扣的牺牲品,尽管她无心染指政治,但政治却把她无情地卷进了漩涡中。这一切只怪她生错了年代,她若能晚生一些年,清朝大局稳定了,兴许是一位锦衣玉食的公主,无忧无虑地度过一生。可她生在了后金向清朝过渡的转折时期。时运不济,红颜薄命,真是可惜了这样一位金枝玉叶!
爱新觉罗·阿敏(1586—1640),作为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的次子,在明末清初的历史舞台上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不仅是后金四大贝勒之一,更以勇猛善战著...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2025-11-20 东果格格:跨越时代的政治纽带与家族丰碑在清朝开国史的宏大叙事中,东果格格以11岁出嫁、16岁生子的传奇人生,成为连接家族利益与政治格局的关键人物。这位努尔哈赤嫡长女不仅以婚姻为纽带巩固了后金政权,更...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东果格格 2025-11-19 佟佳哈哈纳扎青:被历史尘封的创业元配在清朝开国的宏大叙事中,佟佳·哈哈纳扎青的名字如同隐匿于历史褶皱中的微光,虽曾照亮过努尔哈赤最艰难的创业岁月,却最终在后世官方史书的记载中逐渐黯淡。这位清太祖的...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佟佳哈哈纳扎青 2025-11-14 范仲淹后裔范文程:为何主动向努尔哈赤表忠心?作为北宋名臣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孙,范文程在明末清初的历史转折点上,做出了一个令后世争议不断的抉择——主动投效后金(清朝前身)的努尔哈赤。这一选择背后,交织着个人抱...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范文程 2025-11-06 清朝初期封爵稀疏:权力逻辑与制度设计的双重约束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爵位制度的设计远非简单的荣誉授予,而是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智慧。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顺治年间,获得"王&q...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10-28 爵位稀缺的密码:清初封爵制度背后的权力逻辑与政治平衡清朝初期,宗室与功臣的封爵现象远少于后世想象。从努尔哈赤起兵至顺治年间,获得“王”“郡王”“贝勒”等高等爵位者屈指可数,多数宗室仅以“宗室”身份存在,功臣封爵更...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10-13 兄弟阋墙与权力更迭:代善与多尔衮的宗室权力博弈在清初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爱新觉罗·代善与爱新觉罗·多尔衮作为努尔哈赤家族的核心成员,其关系贯穿了后金至清朝政权交接的关键节点。从血缘纽带到权力角逐,从战场协...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多尔衮怎么死的 2025-09-24 努尔哈赤的情感谜题:阿巴亥——权力漩涡中的挚爱悲歌在清朝开国君主努尔哈赤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其情感世界始终笼罩着神秘面纱。尽管史书记载他共有十六位妻妾,但关于“最爱之人”的争议从未停歇。从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到权力斗...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阿巴亥 2025-09-18 尼堪外兰之女与李如柏的复杂纠葛:历史与戏剧的交织在明清交替的动荡岁月中,尼堪外兰、李如柏与努尔哈赤三方的恩怨纠葛,不仅深刻影响了辽东的政治格局,更衍生出一段充满争议的情感传奇——尼堪外兰的女儿是否曾成为李如柏...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尼堪外兰 2025-09-15 八旗:清朝统治的基石与枷锁八旗制度,作为清朝最核心的社会组织形式,既是满族从部落走向帝国的军事利器,也是最终拖垮王朝的沉重枷锁。这项起源于白山黑水间的制度,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人的完...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8-28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