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这种东西,现如今看来并不是什么很稀奇的东西,但从古代流传至今的印章相比起现在工业化的印章,还是更有收藏价值了,而印章出现的年代是非常久远的,早在还没有发明纸张的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印章,这就让人很奇怪了,既然还没有发明纸张,那当时的印章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印章要怎么能盖在竹简上面呢?下面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先秦之前,一切印信之物皆称“玺”。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二者方才分开,皇帝所用曰“玺”,臣民所用曰“印”。
印玺或印章文化,和对联一样,是中国古老独特,且渊源流传的传统文化之一。印玺属于雕刻艺术的范畴。商周的甲骨文、钟鼎文、石刻、碑刻等,都属于古代所称的“金石”。宋时女词人李清照和其丈夫赵明诚,便都是金石大家。除了印、玺这样的称呼外,还有章、记、关防这样的称呼。武则天时期,因“玺”与“死、息”音近,故又改称“宝”。
印章的印材大多为玉、金、银、铜、铁、木、石等。官印材质各朝均有定制,皇家多用玉,故又称“玉玺”。历史上最著名的玉玺,莫过于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据载是李斯奉秦始皇之命,用和氏璧雕琢而成,李斯还亲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
传国玉玺为历代封建帝王证明其正统地位所必求之物。如果某人获得了传国玉玺,他就可以称帝。比如袁术获得了玉玺,他就赶紧称帝。后世皇太极从蒙古林丹汗那里获得了传国玉玺,他也立刻称帝。
众所周知,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是造纸术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但蔡伦并非发明了纸,而是改良了造纸术。据考古发现,纸在西汉时便已出现。即便东汉蔡伦改良了造纸术,但纸的普遍应用,还是隋唐时候的事。
纸张发明之前,人们主要的书写材料是削成长方形的竹片和木片。竹片称为“简”,木片称为“牍”。“简”和“牍”用绳串成一卷称为“策”。所以历史上“策”的用途很广,如皇帝举行的“策问”,有一部史书也叫《战国策》。
印章对于纸张的用法,大家都比较熟悉。那么,对于古代的“简牍策”,传统印玺,是如何盖章的呢?
说起来,古人可是相当聪明的。
对于竹简木牍或二者所成之策,一般是将文字朝内卷曲成捆,用绳索捆扎完毕之后,在绳结或绳索交汇处贴上黏土。然后在粘土之上用印,形成印记,称为“封泥”。如果“封泥”遭到破坏,那么该公文信件便有被私拆之嫌。只要认真检查“封泥”的完整性,印玺便能起到对公文信件的保密、私拆之功能。
对于较大的木片或木板,一般书写完成之后,文字向内,用另一块或者两块相同大小的木片贴合在一起,用绳索捆扎完,四围及绳索交汇处,同样用粘土封好,然后盖上印玺即可。
在这里,我们必须介绍一下印玺的雕琢方式,主要分为两种——阴刻和阳刻。阴刻指印章字体向下凹陷,印在印泥上字体向上凸出。阳刻指印章字体向上凸出,印在印泥上向下凹陷。这两种方式,在古今是有明显区别的。
在古代,印玺一般采取阴刻方式,即印章字体向下凹陷,这样印泥上的字体向上凸出,易于辨认,不易作伪,更好的防损坏。
现代印章多用阳刻,这样我们在纸张上看到的就是“朱白相间”的印迹。白大于朱,简洁清晰,易于辨认。如果采取阴刻,那么呈现出来的便是一大团红,中间白色的几横几竖所形成的图文印迹,效果显然不如前者理想。
在竹简或木牍上用粘土封印,称为“粘土封”。这是纸张出现之前,特别是先秦时代重要的保密方式。
隋唐以后,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纸张的大规模普及,“洛阳纸贵”逐渐成为历史,又出现了一种更先进的保密封印方式,即“火漆封”。
火漆,一般由松脂、石蜡、焦油等调和而成,可调色成蓝黑等色,做成条形小块便于保存使用。在需要密封书信公文之时,用火点燃,其油脂滴落到需密封之处,然后趁其将干未干之时用印玺盖章即可,故称之为“火漆”,其原理和“粘土封”差不多,但效果更佳。
从竹简木牍到造纸术,从“粘土封”到“火漆封”,中华文明始终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潮头。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区块链、量子计算的发展,新的加密方式也呼之欲出。我们是否还能领时代之先河?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中国古代史学体系中,"本纪"是纪传体史书的核心体例,而项羽作为未称帝的军事领袖被列入《史记·项羽本纪》,这一特殊安排既体现...
项羽 2025-09-25 吕不韦之死:一封信背后的权力困局与时代悲剧公元前235年,秦国前丞相吕不韦在洛阳封地饮鸩自尽,结束了跌宕起伏的一生。这场死亡的核心导火索,是一封仅30字的书信:“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
吕不韦 2025-09-25 司马卬之子:历史长河中的隐秘身影在秦末汉初的乱世风云中,司马卬作为项羽所封十八诸侯王之一的殷王,曾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关于他的儿子,史书记载却极为简略,宛如历史长河中若隐若...
项羽 2025-09-24 虞子期与虞姬:历史与虚构交织的兄妹传说在楚汉争霸的波澜壮阔中,虞姬与项羽的“霸王别姬”成为千古绝唱,而虞子期作为虞姬的“兄长”形象,也因文学创作与民间传说深入人心。然而,当拨开历史迷雾,会发现这对兄...
项羽 虞子期 2025-09-24 范增算顶级谋士吗?——历史迷雾中的谋略之辨在秦末汉初的风云变幻中,范增作为项羽身边的重要谋士,其谋略水平与历史地位一直备受争议。有人将其与张良并论,视其为绝代谋士;也有人认为他不过是一个因历史机遇而稍有...
项羽 张良 2025-09-23 宋真宗赵恒: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封禅泰山的帝王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历史长卷中,封禅泰山是一项象征“功盖三皇五帝”的至高礼仪。自秦始皇首开先河,至宋真宗戛然而止,两千余年间仅有六位帝王完成这一壮举。而宋真宗赵恒,...
秦始皇陵 宋真宗 2025-09-23 君士坦丁大帝凭什么排第一:重塑罗马与基督教的双重遗产在历史学界关于“世界八大君王”的评选中,君士坦丁大帝始终稳居榜首,甚至超越秦始皇、亚历山大大帝等传奇人物。这一评价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对罗马帝国政治结构的根本性...
秦始皇陵 2025-09-22 有巢氏:文明曙光中的四大发明与人类生存革命在远古洪荒的混沌中,当人类与禽兽争夺生存空间时,一位被后世尊为“巢皇”的智者横空出世。有巢氏,这位被《庄子》《韩非子》等典籍记载的中华文明始祖,以“构木为巢”为...
韩非子 有巢氏 2025-09-22 刘承佑与刘邦:跨越四百余年的皇室血脉与时代变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刘邦与刘承佑虽同为刘姓帝王,却分属西汉与五代十国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刘邦作为西汉开国皇帝,以布衣之身推翻秦朝、击败项羽,开创四百年汉家基业;...
项羽 刘邦 2025-09-22 扁鹊三次劝医蔡桓公:一场跨越千年的健康警示春秋时期,名医扁鹊以精湛医术闻名诸侯,却因三次劝医蔡桓公未果,最终酿成“病入膏肓”的悲剧。这场医患博弈不仅被《韩非子·喻老》记载为经典寓言,更成为中医“治未病”...
韩非子 2025-09-1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