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长安十二时辰》原著的朋友应该都已经发现,剧版中有很多角色的名字都做了改动。小说中是用的真实历史人物的姓名,剧版则变成化名。易烊千玺饰演的李必,实际上就是唐朝中期著名谋臣李泌。李泌年少出名,据说七岁便能写文,此后得到唐玄宗赏识,入朝为官。剧中李必开场的一段对白,完全将自己内心的抱负展露无遗,那历史上的李泌他到底是不是这样一个人呢?

酷暑的7月,今年最火的网剧已经热腾腾地出炉,它就是《长安十二时辰》。
在这部剧集中,一些主要人物虽改了名字,但冰雪聪明的观众,还是能一眼看出,这些角色脱胎自历史上的真实人物。
比如,韩童生扮演的何执正,当他吟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时,许多观众,想必会微微一笑,猛拍大腿,这个老小子,不就是唐朝赫赫有名的诗人贺知章嘛。
贺知章这首诗,入选过小学课本,因此多数人一猜即中。但是,对于易烊千玺扮演的主角李必,大家可能就没那么熟悉了。
在前几集中,这个看似乳臭未干的李必,有一句屌炸天的台词:你只须看眼前,大唐的长远,有我!
我们不禁要问,这个李必,究竟是何方神圣?竟敢如此嚣张。
今天,书单君结合马伯庸的原著图书《长安十二时辰》,为大家解开这个谜题。
李泌是谁?
在马伯庸原著中,李必写作李泌,跟网剧同音不同字,历史上确有其人。
李泌,唐朝中期谋臣,祖籍辽东,跟本山大叔同乡,是北周太师李弼的六世孙。
这个贵族后裔,从小就是天才儿童。
7岁时,李泌入宫朝觐。唐玄宗正跟中书令张说下棋,皇帝老儿突发奇想,让李泌和张说,以“方圆动静”为题吟棋,写四句话。
张说思考良久,写了四句:方如棋局,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
轮到李泌时,他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唐玄宗一听,惊为天人,将李泌送入东宫,陪太子读书。

人比人,气死人。
白发三千丈的老炮李白,在天宝元年,被唐玄宗召入京城,以为可以实现胸中抱负,心里激动万分,手一哆嗦,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的千古名句。
谁料,到了京城,李白才知道,唐玄宗的Boss直聘,不过是让自己当个吟风弄月的笔杆子,给他凑趣解闷罢了。
不同于一生襟抱未曾开的李白,李泌7岁就因为自己的贵族血统和最强大脑,搭上了人生境遇的直升机,一旦他长大成人,其职业前景必然不可限量。
在网剧里,易烊千玺扮演的年少气盛的“李泌”,向张小敬倾吐自己的抱负时,唾沫星子四溅,声如洪钟,慷慨激昂:我要做宰相!上天生我在鼎食之家,就是要我担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
李泌甚至“厚着脸皮”说,我比李白强,他豪冶华丽,我却务实。

一个务实得有些冷血的控局者,正是马伯庸在《长安十二时辰》里,对李泌的人物定位。
李泌作为靖安司的二把手,官阶虽然不如一把手贺知章,但他才是真正打理日常事务的。
诗书双绝、名望颇高的贺知章坐镇正印,就是为了方便副手李泌展开具体工作。
当长安城受到“恐怖分子”威胁,面临付之一炬的危险,李泌为确保国土安全,向太子李亨直接摊牌:时间无多,殿下需要坚定地站在我这边,支持我做的每一个决策。没有质疑和讨论的时间,必须完全按照我的规矩来。
李亨问道,你的规矩,是什么?
李泌回答,我的规矩就是,不讲任何规矩。
不讲任何规矩,可不是说说而已。书里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如果为阻止大船倾覆,保住船上数百条人命,必须杀死一个无辜者,那么,李泌会毫不犹豫地下手。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为了从“地下教父”葛老那里获得重要线索,公然供出了自己安插在“黑社会”的线人,使得后者被葛老杀死。
张小敬心中有愧,自断一指赎罪。
李泌得知后,冷酷地评论了两个字:矫情。
他说,若是本官碰到这种事,你尽管动手就是,不必唧唧歪歪觉得有罪什么的。大局为重,何罪之有?
在马伯庸精心设计的虚构描写中,一个用心良苦、杀伐决断的冷血实用主义者的形象呼之欲出,而这个形象,毋庸讳言,是根据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来雕刻的。
头号玩家
真实的历史,比小说更精彩。
历史上的李泌,更像一个深谙平衡之术、走钢索的实用主义者,他是唐朝中后期的头号玩家,在纷繁复杂的皇室关系中长袖善舞,屡次三番弄险,却安稳如泰山。
李泌再高明,也是凡人,没有什么三头六臂,他的核心能力,是擅长调和高层之间的人际关系。
在电视剧《走向共和》中,袁世凯就任直隶总督前,向大太监李莲英请教,世凯戎马半生,对宫里的事情,两眼一抹黑呀。
具有大智慧的狗奴才李莲英说,其实也没什么,宫里的事情,就是太后(慈禧)的事情,把太后的事情弄明白了,宫里的事情就都明白了。
同理,李泌所在的封建时代,看似暗流涌动、千头万绪的大唐宫廷风云,说穿了,也不过是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这几个老少爷们的“家务事”罢了。
李泌作为四朝元老,在波诡云谲的仕途上有惊无险地一路通关,正是因为他凭借聪明才智,摆平了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务事。
唐玄宗李隆基和绝世大美女杨玉环,上演了一出难舍难分的旷世之恋后,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被一尺白绫勒死,唐玄宗则被迫下野,避难蜀地。
唐玄宗的儿子唐肃宗继位后,心里老觉得不踏实,夜里睡不安稳,月光光心慌慌,想要给唐玄宗发信息,请他重登大位,自己甘愿回东宫当太子。
李泌知道后,为唐肃宗做了心理辅导,告诉他玄宗绝不会重登皇位。只需给玄宗写封声情并茂的信,请他回来养老即可。
果然,唐玄宗收到儿子的信,喜气洋洋地回来当了太上皇。
李泌给唐肃宗支的招,堪称高明。

李泌深谙当时的局势,即便唐肃宗真心想让位给老爹,他手下那些功臣们也不会答应,一旦权力交接不当,就容易引发动乱。
让唐玄宗回来做太上皇,可谓一石二鸟,既能将可能发生的灾难消弭于无形,又能成全唐肃宗孝顺的美名。
后来,唐肃宗想让建宁王担任天下兵马元帅,李泌知道后,据理力争,极力反对。
李泌认为,天下兵马元帅的要职必须由太子李豫担任。因为太子是虚名,元帅有实权,二者的分离必会造成政权分裂。
听了李泌的建议,唐肃宗深以为然,赶紧悬崖勒马。
待到唐肃宗驾崩,太子李豫继位为唐代宗,对于当年在关键时刻,拥护他做天下兵马元帅的李泌,自然更是优待有加。
于是,李泌这个高情商的家伙,历经四朝坎坷,却如履平地。

李泌纵横捭阖的智慧,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读书得来的,这跟书单君经常念叨的“多读好书”不谋而合。
李泌家中藏书无数,人送外号“书城”。
在他的书房,经史子集,应有尽有,而且整理得有条有理,不同的书用不同的颜色的牙签标示。经部书用红色牙签,史部书用绿色牙签,子部书用青色牙签,集部书用白色牙签。
李泌通过读书,获得的中国传统智慧中最精髓的部分,可概括为:儒家和道家的交汇贯通。
知止不殆
在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里,李泌第一次亮相,就兼有儒道两家的风采:
少年人脸圆而小,青涩之气尚未褪尽,眉宇之间却隐隐已有了三道浅纹,显然是思虑过甚。他穿一袭窄袖绿袍,腰间挂着一枚银鱼袋,手里却拿着一把道家的拂尘。
李泌这副非驴非马的尊容,既有儒家“士不可以不弘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又有道家出尘脱俗、飘飘欲仙的迷人气质。
这正是无数智者贤达朝思暮想的境界: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李泌,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儿,大概因为年纪太轻,修为还不到家,他身上儒家和道家的气质尚未完全融会贯通,经常会出现“互相打架”的矛盾现象。
比如,这个儒雅的小道士,前脚还满眼欲火、声嘶力竭地大喊要做宰相,拯救天下苍生,后脚就拂尘一甩,大发感慨,鄙视自己汲汲于世间俗务。
李泌这种青涩、未完成的状态,由二十啷当岁的易烊千玺来诠释,可谓相得益彰。
对于普通读者和观众来说,李泌身上儒家治国平天下的部分比较容易理解,而道家的东西,似乎就有点“玄之又玄”了。
其实,也没那么玄。
老子的《道德经》,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保身”的哲学,它里面有句话:吾所以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这段佶屈聱牙的话,可以用一个简单至极的句子表达出来——身体周全是头等大事,安全第一。

李泌作为好几任皇帝身边能力超群的红人,为许多位高权重的同僚嫉妒,在党同伐异的宫廷斗争中,想寻他晦气的人层出不穷。
比如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元载等等。
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在数不清的明枪暗箭中,李泌若不是有道家的“保身”秘诀,恐怕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
那么问题来了,具体而言,李泌的这个保身秘诀,是什么呢?
我们从李泌的人生经历中,可略窥一二。
天宝年间,靖安司被解散后,李泌上书请辞,离开长安,开始了求仙问道之旅。自天宝五年开始,宰相李林甫掀起数桩大案,朝野震惊,血雨腥风。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天宝十四载的安史之乱。在关键时刻,李泌再度出山,辅佐唐肃宗,拨乱反正,但坚决不受官职,只以客卿身份留任。
收拾完烂摊子后,李泌再度请辞,隐遁山林。肃宗死后,唐代宗、唐德宗两个皇帝,都曾召他回朝做官。
李泌一生,出世入世,数起数落,几次拜相,又几次归隐,最终安老于泉林,寿终正寝。

作家柏杨评价李泌,肯自动拒绝逼面而来的荣华富贵的人,实在寥若晨星,李泌却彻底做到。只有耐得寂寞,才能保护自己高贵的情操,甚至自己的性命,李泌不但是一位奇士,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最高智慧、最高尊严的知识分子。
写到这里,相信大家多半已经猜到李泌的保身之法是什么了。
很简单,就三个字:知进退。
正如《道德经》里所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最后,书单君想简单说一说《长安十二时辰》。这部由马伯庸原著改编的网剧,凭着精湛的文本和精良的制作,斩获8.7高分,被许多观众赞为年度第一现象级古装剧,并不是空穴来风。
马伯庸借鉴了美剧《24小时》的外壳,将传统的馅填充其中,这种形式与内容的巧妙对接,对于良莠不齐的国产剧来说,是个可以复制的榜样。而前夫哥雷佳音、四字弟弟易烊千玺等新老演员的表演,同样可圈可点。
有位网友评论,在唐朝,只有道士的簪子是竖着插的,很少有剧组会注意到这点,而《长安十二时辰》却真实再现了这个细节,可见是下足了功夫,真的用了心。
儒家的入世和道家的出世交融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种既有国际范儿,又继承了民族精神力的古装剧,不是太滥,而是太少。
希望《长安十二时辰》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
在唐朝贞观年间的权力棋局中,李泰本是最接近储君之位的棋子。这位唐太宗李世民的嫡次子,自幼以"聪敏绝伦"著称,更因母亲长孙皇后...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 2025-11-14 武则天:盛世大唐的承启者与革新者在中国历史的星河中,武则天以唯一女皇帝的身份独树一帜。她统治的十五年不仅是唐朝政治格局的转折点,更是连接“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关键纽带。从政治改革到经济振...
武则天有男宠吗 启 2025-11-13 王君廓:以一敌千的悍将,缘何命丧乡野?在唐朝开国的烽火中,王君廓以“十三骑破万敌”的传奇战绩闻名于世。这位出身草莽的将领,既能在战场上以少胜多,又能在权谋中游走于各方势力之间。然而,这位曾被李渊赞为...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11-13 帝王心术:李世民对尉迟敬德与秦琼的差异化任用逻辑在唐朝开国战争中,李世民对麾下两大猛将尉迟敬德与秦琼的任用策略,折射出帝王权术的深层逻辑。尉迟敬德以"玄武门之变首功"的身份...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秦琼 2025-11-12 探秘李商隐:枯寂无题人生中的诗意华章在晚唐的诗坛上,李商隐宛如一颗璀璨却又带着几分孤寂的星辰,以其独特的“无题”诗系列,在文学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无奈,仕途不顺、情...
李商隐 2025-11-12 长孙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定海神针”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以雄才大略开创了“贞观之治”,而他的结发妻子长孙皇后,则以智慧与德行成为他政治生涯中不可或缺的支柱。从太原起兵到玄武门之变,从巩固帝位...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 2025-11-12 知恩图报铸传奇:李世民救命之恩与臣子的王朝贡献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以知人善任著称,其麾下汇聚了无数贤才良将。然而,有一位臣子的命运轨迹尤为特殊——他曾在生死关头被李世民出手相救,此后以毕生忠诚与才智回...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12 帝王诗心照山河:李世民望终南山的雄浑气象与政治隐喻在唐代诗坛的璀璨星河中,唐太宗李世民的《望终南山》以“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壮美开篇,成为帝王诗作中罕见的兼具艺术性与政治深意的佳作。这首五言律诗不仅展现了...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11 功过交织的唐初名将:侯君集的功业与轶事作为唐太宗李世民麾下的核心将领,侯君集的一生堪称传奇。他既以“灭两国”的战功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又因谋反罪被处决,成为唐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将领之一。其军事才能...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10 窝囊皇帝的陨落:一场权力更迭的宫廷风暴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长河中,皇权与相权的博弈、外戚与宗室的角力屡见不鲜。唐中宗李显与武则天的权力更迭,正是这一历史规律的典型缩影。这位被史书评价为“贪玩厌学、胸...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显是怎么死的啊 2025-11-10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