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寿春城可真是危险了,司马昭的大军在外面层层围住,前来救援的吴军也在几次交战失败后撤回去了,只留下诸葛诞、文钦和之前冲进城内的几位吴国将军们带兵死死困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要说这老天啊,也真是不照顾诸葛诞,在最初司马昭围困寿春城的时候,诸葛诞的心情还十分放松,因为根据他的经验,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寿春一带都会下很大的雨,一下雨外面的淮河就会涨水,水势十分的大,能一直淹到寿春城下。诸葛诞那会还很高兴的跟部下讲,司马昭在寿春城外扎营,简直是自取灭亡。可那一年偏偏天气就反常,自从司马昭扎营开始,寿春一带一直是响晴的天,滴雨未下。直到后来啊,寿春城被攻破的时候,当天就下了一场暴雨,把城外的魏军大营都给淹了,但是跟战局已经无关了。
眼看着寿春城内的粮食一天天的消耗,诸葛诞手下的蒋班和焦彝提出了建议,看眼前的形势,吴国的援军是指望不上了,不如选择一个方向,大家齐心协力的冲杀出去。对于这个建议,诸葛诞十分的反感,非但不接受,还觉得他们这样是扰乱军心,甚至想杀掉二人。这两个人一害怕,干脆就出城投降了。
接纳了两名叛军将领,司马昭对城内的情况就更清楚了,这时候,手下的钟会又给司马昭出了一个妙招。当时冲进寿春城内的吴军将领中啊,包括吴国大司马全琮的儿子全怿和孙子全端等人,全怿哥哥的儿子全辉、全仪则留在建业。那全辉和全仪在建业惹下了很大的麻烦,搞不好可能是要受死刑的,为了保命,他们就带母亲和一些部下过江投靠了司马昭。
针对这些眼前的情况,钟会就设下了一条妙计,他自己用全辉和全仪的口气写了一封信,说吴国皇帝孙亮,因为全怿等人不能帮助吴国拿下寿春而大发雷霆,准备杀光全家满门,他们这才逃向了司马昭。而后派全仪和全辉的家人,想办法进入寿春城送信给全怿。
接到这封信以后,全家的这几员将领都怕的要死,要是再留在这里,搞不好就要被诸葛诞泄愤当了祭品,于是,他们就追随蒋班和焦彝的脚步,也出城向司马昭投降了。
那司马昭也是真会做人做事,凡是前来投降的人,都给予了很好的接待,从此以后,寿春城内是人心惶惶,很多人都开始跟诸葛诞不是一条心了。
时间一天一天的往前走,寿春城内的粮食一天天减少,甚至接近了枯竭的边缘。诸葛诞也不再坚持自己的主张了。公元258年的正月,诸葛诞、文钦和唐咨等人制造了很多进攻的武器,连续五六天的时间,不分昼夜的强行从南面突围。可司马昭并不想让他们这么容易的走掉,南侧的魏军把发石车摆在高处,居高临下的发射石块,又发射火箭烧毁对方的进攻器械,一时间是箭石如雨、尸首遍野,诸葛诞等人只好退回城去。
现在可麻烦了,城内粮食要没有了,先后出城投降的人也有了几万号,为了节省粮食,文钦还提出了一个建议,就是把寿春城内的北方人全部赶出去,由吴国将士同诸葛诞一起坚守,对于这个意见诸葛诞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我们前面讲毌丘俭、文钦反叛的时候,曾经说过,诸葛诞和文钦之间的矛盾是很大的,本来都是水火不容的程度。只不过文钦以兵败之身投降了吴国,锐气少了很多,现在又有着共同对抗司马昭的目标在这里牵着线,这才勉强组合在一起。现在城内的情况愈发的严峻,两个人的意见又不能统一,这矛盾也开始重新显现了。
相对来说,文钦毕竟还是客人,他觉得诸葛诞做事情太啰嗦,干点什么都要仔细筹划一番,等具体实施的时候又不一定有什么效果。文钦可能多半还只是不满,可在诸葛诞这里就不一样了,前面来自吴国的全家人就出城投降了,文钦又提出了赶走全部北方人的馊主意,他怕文钦以后会对自己不利,就干脆先下手,杀掉了文钦。
文钦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文鸳和文虎就直接向魏国投降了。司马昭很高兴的接纳了这兄弟俩,还向朝廷请示,封二人为关内侯,并且把这件事大肆的向寿春军民宣扬。大家一看,文鸳这样害死过司马师的人都能被封侯了,这司马昭还真是大度之人了,从此以后,寿春城内的守军是越来越不给力了。
在多重因素的结果之下,在时间累积效应的作用之下,在当年的二月,寿春城被攻克,诸葛诞率领一部分人逃出寿春以后,被魏国大将胡奋的手下士兵杀死,司马昭又下令,诸葛诞夷灭三族。
在蜀汉末年的政治漩涡中,宦官黄皓以擅权乱政、祸国殃民的形象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关于其最终结局,民间流传最广的版本是“被司马昭凌迟处死”,但这一说法实为《三国演义...
司马昭 2025-09-10 司马昭之死:一场被艺术加工的历史迷雾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蜀汉后主刘禅被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公。两年后,司马昭宴请刘禅时,一句“此间乐,不思蜀”的回答,竟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笑死司...
刘禅 司马昭 2025-09-04 文鸯的父亲被谁杀了:一场淮南烽火中的权力绞杀三国末年,淮南大地烽烟再起,文钦、文鸯父子以“勤王”之名掀起的叛乱,最终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内讧走向悲剧结局。公元257年,曹魏扬州刺史文钦在支援诸葛诞反抗司马氏的...
诸葛诞 2025-08-15 乐不思蜀:生存智慧与历史责任的辩证之思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在洛阳宴会上面对司马昭的试探,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千古名句。这一场景被《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完整记载,并演变为成语“乐不...
刘禅 司马昭 2025-08-14 司马师与司马昭:权力接力中的兄弟共谋与历史分野司马师与司马昭,这对生于河内温县的兄弟,以截然不同的性格与手段,共同完成了司马氏从权臣到帝王的转型。作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嫡子,他们既是血浓于水的兄...
司马懿 司马昭 2025-08-07 西晋的开国之君:司马炎的崛起与统治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是西晋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于河内司马氏家族,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相继掌控曹魏...
司马懿 司马昭 2025-07-07 贾充与司马昭:权力漩涡中的忠诚与猜忌公元265年,司马昭因中风骤逝于洛阳,其子司马炎随即代魏建晋。然而,在后世野史与民间传说中,司马昭之死却被蒙上一层阴谋色彩——“贾充毒杀司马昭”的流言流传千年。...
司马昭 2025-06-23 诸葛诞为何拒绝毌丘俭:权力博弈中的中立策略与生存之道三国后期,曹魏政权内部爆发“淮南三叛”,其中毌丘俭与诸葛诞的两次叛乱尤为引人注目。毌丘俭于正元二年(255年)起兵反对司马师,而诸葛诞却在甘露二年(257年)才...
诸葛诞 司马师 2025-05-29 诸葛诞与诸葛亮:同族异途的“龙虎狗”三杰诸葛诞(?~258年)与诸葛亮(181年—234年),虽同为三国时期诸葛家族的杰出人物,却因政治立场与人生选择迥异,成为“同族异途”的典型。二人同为西汉司隶校尉...
诸葛诞 诸葛亮 2025-04-09 诸葛诞与诸葛亮:同宗同源却分道扬镳的堂兄弟三国时期,诸葛家族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中,诸葛亮与诸葛诞这对堂兄弟的命运轨迹,既折射出家族的辉煌,也揭示了时代洪流中个体的无奈抉择。两人同为西汉...
诸葛诞 诸葛亮 2025-04-0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