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疆域最大实力最强,为何最后也没有躲过被秦灭的结局?楚国在战国时期可以说是非常强大的,首先就是地盘,楚国的地域非常辽阔,说它占据了整个南方也不为过,在七国的领土排名上,楚国也都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国力,楚国的国力一度也是达到了战国最强,哪怕其他国家可能会看不起楚国的身份,称其为南蛮,但却不敢轻易招惹楚国,但既然如此,为何楚国最后却没有能够统一呢?今天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众所周知,在战国七雄中,楚国的疆域最为辽阔,其领土雄踞长江、汉水两大流域,拥有着丰富的肥沃富庶土地,是发展农业种植的最好条件。从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不仅证明楚国音乐文化的繁荣,还代表着其冶炼铸造业的发达,同时也能说明其兵器制造水平的强大。
楚国占据大片富庶之地,疆域最广,农业发达,武器制造水平也相当强大。而且它和秦国一样,也位于边疆。可是为什么却没有像秦国一样统一天下呢?
楚国身居富庶之地,安于享乐,原本没有统一天下的野心。但公元前353年,率先强大起来的魏国,进攻赵国邯郸。此时楚国倘若置身事外,坐山观虎斗,待到其两败俱伤之际,便可坐收渔人之利。
而且,即使当时楚国不攻魏,齐国和秦国也不会任由魏国壮大,必将会从东西两边对其展开夹攻。如果加上赵国三方围殴,魏国很难立于不败之地。
但当时在位的楚宣王却目光短视,为了一小块土地加入战团,使楚国深陷中原纷争不能自拔。
本来当时楚国正在向西南扩张,先后占领巴国黔中、巫郡、江州和垫江。却因为伐魏救赵,不得不转而北上中原,没能继续溯江而上消灭残破的巴国。从而错失西图蜀国,进一步扩大势力的大好时机。
就算能占领一片领土,那么这块位于中原腹地的土地,也会成为楚国的突出部,承受东北西三面的战略压力。而中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要想守住这块领土,楚国必须投入大量兵力驻守。这样一来就再也无力西进巴蜀,让秦国捡了个大便宜。
虽然楚国在当时占据天时地利,但是楚国的政权内部,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战国初期,改革变法,收回贵族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已经成为各国图强的必由之路。战国七雄中,有六个国家经历了系统性的变法运动,比如齐国推崇人治,韩国追求术治。这其中,只有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铲除了旧贵族势力,实行了新的土地政策和奖励机制。使得秦人无不奋勇争先,以报国杀敌为荣,秦军因此成为虎狼之师。
看到周边国家纷纷变法,楚国在楚悼王时期也实行了变法革新,其具体实施者为魏国来的名将吴起。可是由于楚国旧贵族势力过于强大,吴起的变法阻力重重,等到支持他的楚悼王一死,变法即宣告流产失败,吴起也被旧贵族们一阵乱箭射杀。
此后,楚国更是陷于贵族争权的乱象之中。历届楚王也从来没有像商鞅变法后的秦王那样,对楚国有着绝对的控制权,其国内的军政大权,几乎被春秋时的斗氏及战国时的屈、景、昭三大家族所垄断。在这种没有活力的政权统治下,楚国想要称霸几无可能。
战国时期是楚国最有可能称霸的时期。楚威王在位时,当时秦国刚刚杀了商鞅,新秦王立足未稳。齐威王去世后齐国也开始走下坡路。楚国吞并越国后一跃成为最大版图国家,这时楚国如果抓住战略时机,向最大的竞争对手秦国发动进攻,那么天下指日可待。但楚国并没有向西北进军,反而和齐国争夺小小的徐州。结果坐等秦王南下攻占巴蜀和汉中。失去了战略缓冲的楚国,门户完全洞开,立即处于秦军的虎视眈眈之下。而且秦孝公之后的秦王个个都英明神武,楚威王之后的楚君却在贵族把持朝政之下,一代不如一代。
人们常用“唯楚有才”,来形容楚国人才的高产。但是由于贵族们占据着权力中心,唯恐外人染指影响其权力独享,人才在家乡根本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只得纷纷流向他国。加上楚国对人才的迫害,许多能人到了其它国家,还帮着对付楚国。
最典型的就是伍子胥,被楚王残害后转投吴国,最后带兵复仇差点灭了楚国。另一位才干不凡的张仪,被指涉嫌窃玉受到楚令尹昭阳残害,也投奔秦国当上相国,然后出谋划策报复楚国。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楚国人并没有称霸天下的野心。早在楚威王时期,楚国就成为事实上的老大,周围的小国都唯命是从,没有必要再行征伐。而北方的秦国艰苦寒冷,楚国人并不愿挨冻受累出征。就这样守着半壁江山,丰衣足食及时行乐岂不快哉!只是殊不知,在他们听着编钟,喝着美酒,欣赏歌舞时,亡国的种子早已种下。
在战国末年的历史长卷中,樊於期是一个被血色浸染的名字。这位秦国叛将的命运轨迹,从咸阳宫阙到燕国边陲,最终定格在咸阳城外的血色黎明。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歌,...
樊於期 2025-09-16 孙膑的妻子与后代:历史迷雾中的家族轮廓孙膑,战国时期齐国著名军事家,以“围魏救赵”“马陵道歼庞涓”等经典战役闻名于世。然而,相较于其辉煌的军事成就,他的家庭生活却笼罩在历史迷雾之中。关于孙膑的妻子与...
庞涓 孙膑 2025-09-15 孟尝君屠县:名士光环下的残暴真相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田文以“广纳贤士、礼贤下士”闻名,门下食客最多时达三千余人,与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并称“战国四公子”。然而,这位以仁义著称的贵...
孟尝君 田文 2025-09-12 泓水之战:千年古战场的现实启示公元前638年的泓水河畔,宋襄公高举“仁义”大旗,面对渡河未竟的楚军严守“不鼓不成列”的古礼,最终以惨败收场。这场看似规模不大的战役,不仅终结了宋国争霸中原的野...
宋襄公 启 2025-09-11 楚王问鼎:春秋霸权与礼制崩坏的交响公元前606年,洛阳南郊的周王畿上空阴云密布。楚庄王亲率大军陈兵周疆,在九鼎陈列的明堂前,这位南方霸主突然发问:“九鼎之大小轻重几何?”此言一出,周大夫王孙满握...
楚庄王 2025-09-10 千年运脉:大运河开凿的历史意义与文明回响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长江与淮河之间挥动第一锹泥土,邗沟的诞生不仅拉开了中国运河文明的序幕,更在2500余年的岁月中,将这条人工水道锻造成中华文明的精神动脉...
夫差 2025-09-09 卜商:孔子门下的文学巨擘与经学传承者卜商,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是春秋末期晋国温邑(今河南温县黄庄镇卜杨门村)人,作为孔子晚年最杰出的弟子之一,他以“文学”科高才生的身份位列“孔门十哲...
孔子 卜商 2025-09-09 弦歌东周:孔子与苌弘的师道传奇公元前518年的洛阳城,34岁的孔子携弟子南宫敬叔踏入周王室观星台。这位鲁国士人不会想到,此行将遇见改变其音乐思想的关键人物——周敬王内史大夫苌弘。这场跨越地域...
孔子 2025-09-08 孔子与子贡:误解与深意的交织——探析“孔子不喜欢子贡”的真相在《论语》的记载中,子贡作为孔子门下“言语科”的杰出代表,以巧言善辩、悟性极高著称,其名字出现频次甚至超过颜回。然而,史书中却流传着“孔子不喜欢子贡”的说法,这...
颜回 孔子 2025-09-08 颜回姓曹为何称“颜回”:姓氏与名字背后的文化密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姓氏不仅是家族血缘的标识,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颜回,作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其姓氏“曹”与名字“回”的组合,看似矛盾,...
颜回 孔子 2025-09-0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