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朱元璋的得力军事统帅。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徐达是明朝开国武将之首,深得朱元璋信任与喜爱,击败陈友谅,消灭张士诚,推翻元朝,横扫北元,为明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巨大功劳。朱元璋晚年猜忌功臣,大肆屠杀文臣武将,但徐达成功躲过朱元璋的猜忌,得以善终。那徐达为何能够躲过朱元璋对功臣的屠杀呢
一,投靠朱元璋
徐达出身贫寒,但小的时候就有大志,长得高大魁梧,勇猛善战。至正十三年(1353年),徐达投靠红巾军首领郭子兴,在其部下朱元璋手下效力。不久朱元璋因为看不惯郭子兴与孙德崖等红巾军首领内斗,于是率领徐达等二十四人离开濠州,攻打定远。徐达随朱元璋屡败元军,攻克滁州、和州等地。
郭子兴在濠州受孙德崖等人排挤,于是到滁州投靠朱元璋。朱元璋因为仍是郭子兴的部下,于是将滁州交给他。至正十五年(1355年),孙德崖因为缺粮投靠朱元璋,结果被郭子兴抓获,孙德崖部将于是扣押朱元璋。这时徐达挺身而出,希望用自己先换回朱元璋,然后郭子兴再放了孙德崖,孙德崖部将再放了自己。郭子兴同意,最后朱元璋、徐达都安全归来。
二,屡立战功
不久徐达随朱元璋南渡长江,攻克采石矶、太平等地,直取集庆。然后朱元璋镇守集庆,封徐达为大将,让他攻打镇江。徐达攻克镇江,严肃军纪,对百姓秋毫无犯。张士诚见朱元璋攻克集庆,十分担心,于是派兵攻打镇江。徐达不仅率军击败张士诚,还乘胜攻克常州、宁国、宜兴等地,俘获张士诚之弟张士德。
至正十九年(1359年),徐达与常遇春在九华山设伏,大败陈友谅所部,俘获三千人。常遇春认为这些人骁勇善战,应该全部杀掉,不留后患。徐达反对,向朱元璋请示怎么处理俘虏。结果常遇春在当晚悄悄动手,活埋了一多半俘虏。朱元璋大怒,下令将剩下的俘虏释放,让徐达节制常遇春。陈友谅率军攻打龙江,徐达拼死作战,大败敌军。
朱元璋灭陈友谅之战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徐达随朱元璋讨伐陈友谅,夺取江州,追击汉军。陈友谅率水师反攻,徐达驻军汉阳使得汉军无法前进,因此升任中书省右丞。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徐达随朱元璋击败汉军,平定南昌,随后击败张士诚军,围困庐州。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徐达击败汉军前锋。朱元璋知道陈友谅不是自己的对手,担心吴王张士诚趁机侵犯应天,于是命徐达回守应天。
三,讨平张士诚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封徐达为左相国。徐达率大军攻克江陵、衡州等地,平定两湖。随后他与常遇春率军讨伐张士诚,攻克泰州、高邮、淮安等地。元军趁机南下攻打徐州,徐达率军大败元兵,平定淮河两岸。
朱元璋与徐达、李善长商议消灭张士诚,李善长建议暂缓伐吴。徐达则进谏说:“张士诚为人奢侈,李伯昇等大将又沉迷美色财宝不足为虑,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等谋士只有书生之见。臣凭借大王的英明神武,足以荡平敌军。”朱元璋听了十分高兴,于是封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讨伐张士诚。
徐达率二十万大军攻打湖州,先在城外大败敌军,然后包围湖州。张士诚于是派大军救援湖州,也被徐达击败。湖州东吴军见援兵惨败,于是投降。徐达于是乘胜进军,包围平江。西吴军屡攻平江,不断向城内投掷巨石,发射火箭,但张士诚誓死不降。徐达向朱元璋请示机宜,朱元璋因此让他见机行事,授予其临机专断之权,不必再向自己请示。徐达于是攻克平江,俘张士诚,安抚百姓,严禁扰民。
不久朱元璋封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伐中原。朱元璋告诫众将要严肃军纪不扰民,能够战必胜,攻必取,服从大将军号令。徐达率军首先攻取山东,大败元军,平定齐地。
四,效力大明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封徐达为右丞相兼太子少傅。徐达与常遇春率军屡战屡胜,先攻克汴梁、洛阳等地,安定河南,然后攻克潼关,夺取关中。朱元璋听闻大喜,召徐达前来商议下一步策略。徐达对朱元璋说:“大明平定河洛与齐鲁,元将王保保迟疑观望,李思齐则弃关中西逃。元朝已经没有多少兵力了,可以长驱直入,直取大都。”朱元璋听了连连称好。
徐达问朱元璋说:“元帝若弃大都北逃,需要穷追到底吗?”朱元璋回答说:“元朝大势已去,将会自己灭亡,无须劳烦大军追击。只需死守边塞,严防元军侵扰就行。”徐达于是和常遇春会师,渡过黄河,连克卫辉,彰德,长芦,通州等地,直逼大都。元顺帝于是弃大都北逃,徐达因此进入大都,安抚百姓及投降的元朝官员。
五,扫平残元
朱元璋听说徐达攻克大都十分高兴,于是改大都为北平,命徐达与常遇春继续扫荡元朝残余势力。常遇春攻克保定、中山等地,冯胜与汤和则攻克怀庆,越过太行山,夺取泽州、潞州。徐达率大军跟进,突袭太原。王保保见太原有失,急忙放弃攻打大都,回救太原。徐达率军突袭王保保,大败元军,平定山西。
洪武二年(1369年),徐达与常遇春由晋入秦,攻克奉元、凤翔、临洮等地,元将李思齐投降。然后明军攻克兰州,平凉,庆阳等地。王保保率元军反攻庆阳,徐达率大军击退王保保,平定秦陇之地。朱元璋大喜,重赏徐达。
洪武三年(1370年),王保保侵扰兰州。朱元璋于是封徐达为大将军、李文忠为副将军,征讨王保保。徐达率军出西路对抗王保保,李文忠率军出东路追杀北元皇室。徐达在沈儿峪大败王保保,俘获众多北元官员,然后攻克兴元等地。李文忠则攻克应昌,俘获大批北元宗室成员。朱元璋大喜,封徐达为左柱国、太傅、右丞相、魏国公,让他镇守北平。
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命徐达率李文忠、冯胜讨伐北元。明军分兵三路攻入漠北,徐达为王保保击败,李文忠胜负相当,唯独冯胜获得胜利,夺取河西走廊。洪武六年(1373年),徐达再率大军出击,在答剌海大败元军。洪武十七年(1384年),徐达病重,朱元璋于是派他的儿子徐辉祖前往探望。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病逝,朱元璋大为悲痛,追封他为中山王。
总的来说徐达为明朝名将,擅长出谋划策,所到之处善待百姓,以恩义对待所俘敌军将士,让他们为自己效力,因此许多人都归附徐达。同时徐达对朱元璋有救命之恩,为明朝立下大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反而小心谨慎,最终躲过朱元璋对功臣的屠杀,得以善终。
元末乱世,群雄并起,陈友谅与张士诚作为南方两大割据势力,均以抗元起家,最终却因战略选择与性格差异走向不同结局。一、军事能力:陈友谅的“巨舰铁骑”与张士诚的“守成...
张士诚 陈友谅 2025-08-05 朱元璋为何对江南首富沈万三痛下杀手?——权力、财富与政治博弈的深层逻辑朱元璋与沈万三的恩怨,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君臣冲突之一。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铁腕手段巩固政权,而江南首富沈万三的覆灭,则成为其打击豪强、重塑社会秩序...
朱元璋多少岁 巨商沈万三 2025-08-05 徐达正史死因考辨:历史迷雾中的真相与传说在中国古代开国功臣的群体画像中,徐达始终占据着特殊地位。这位出身淮西的将领,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助朱元璋完成统一大业,却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突然离世,享年五十...
朱元璋多少岁 徐达 2025-07-30 达兰皇后:从陈友谅宠妃到朱元璋宫廷的悲剧终结者达兰,这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复杂印记的女子,其人生轨迹与陈友谅、朱元璋两位乱世枭雄紧密交织。她曾是陈友谅的宠妃,后成为朱元璋的达定妃,最终却因复仇执念与宫廷阴谋走...
朱元璋多少岁 陈友谅 2025-07-29 傅友德后代子孙的流散与传承:乱世中的家族史诗明初名将傅友德以“七战七捷”的军事传奇闻名史册,却在洪武二十七年因“谋反”罪名被朱元璋赐死,家族遭灭顶之灾。然而,这位战功赫赫的将领并未绝后,其子孙在历史洪流中...
朱元璋多少岁 傅友德 2025-07-29 朱元璋:历史天平上的功过双面镜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帝王之一。他以赤贫之身推翻元朝统治,开创大明王朝,却在治国过程中展现出铁腕手段与严酷统治。这位“草根皇...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7-25 方国珍兵力考:元末割据势力的军事力量解析元末乱世,群雄并起,方国珍作为最早举旗反元的势力之一,凭借浙东三郡(庆元、台州、温州)的地理优势与强大的水军力量,在元廷与朱元璋之间周旋近二十年。然而,关于其兵...
朱元璋多少岁 方国珍 2025-07-23 朱棣生母之谜:正史记载与民间传说的千年博弈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作为明朝最具争议的皇帝,其生母身份问题自明代中期便成为史学界悬案。官方史书《明史》《明实录》明确记载其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孝...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7-17 刘伯温的最后一个预言:历史迷雾中的智慧回响1375年寒冬,浙江青田的刘府内,病榻上的刘伯温将长子刘琏唤至身前。这位辅佐朱元璋定鼎天下的谋臣,在弥留之际留下四句谶语:"蓝玉骄纵,必遭灭族...
朱元璋多少岁 蓝玉 2025-07-10 明朝都察院:皇权下的监察利剑与制度困局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长河中,明朝都察院以其严密的体系、广泛的职权和深远的影响,成为封建专制时代监察体系的巅峰之作。作为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7-0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