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朱元璋的得力军事统帅。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徐达是明朝开国武将之首,深得朱元璋信任与喜爱,击败陈友谅,消灭张士诚,推翻元朝,横扫北元,为明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巨大功劳。朱元璋晚年猜忌功臣,大肆屠杀文臣武将,但徐达成功躲过朱元璋的猜忌,得以善终。那徐达为何能够躲过朱元璋对功臣的屠杀呢
一,投靠朱元璋
徐达出身贫寒,但小的时候就有大志,长得高大魁梧,勇猛善战。至正十三年(1353年),徐达投靠红巾军首领郭子兴,在其部下朱元璋手下效力。不久朱元璋因为看不惯郭子兴与孙德崖等红巾军首领内斗,于是率领徐达等二十四人离开濠州,攻打定远。徐达随朱元璋屡败元军,攻克滁州、和州等地。
郭子兴在濠州受孙德崖等人排挤,于是到滁州投靠朱元璋。朱元璋因为仍是郭子兴的部下,于是将滁州交给他。至正十五年(1355年),孙德崖因为缺粮投靠朱元璋,结果被郭子兴抓获,孙德崖部将于是扣押朱元璋。这时徐达挺身而出,希望用自己先换回朱元璋,然后郭子兴再放了孙德崖,孙德崖部将再放了自己。郭子兴同意,最后朱元璋、徐达都安全归来。
二,屡立战功
不久徐达随朱元璋南渡长江,攻克采石矶、太平等地,直取集庆。然后朱元璋镇守集庆,封徐达为大将,让他攻打镇江。徐达攻克镇江,严肃军纪,对百姓秋毫无犯。张士诚见朱元璋攻克集庆,十分担心,于是派兵攻打镇江。徐达不仅率军击败张士诚,还乘胜攻克常州、宁国、宜兴等地,俘获张士诚之弟张士德。
至正十九年(1359年),徐达与常遇春在九华山设伏,大败陈友谅所部,俘获三千人。常遇春认为这些人骁勇善战,应该全部杀掉,不留后患。徐达反对,向朱元璋请示怎么处理俘虏。结果常遇春在当晚悄悄动手,活埋了一多半俘虏。朱元璋大怒,下令将剩下的俘虏释放,让徐达节制常遇春。陈友谅率军攻打龙江,徐达拼死作战,大败敌军。
朱元璋灭陈友谅之战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徐达随朱元璋讨伐陈友谅,夺取江州,追击汉军。陈友谅率水师反攻,徐达驻军汉阳使得汉军无法前进,因此升任中书省右丞。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徐达随朱元璋击败汉军,平定南昌,随后击败张士诚军,围困庐州。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徐达击败汉军前锋。朱元璋知道陈友谅不是自己的对手,担心吴王张士诚趁机侵犯应天,于是命徐达回守应天。
三,讨平张士诚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封徐达为左相国。徐达率大军攻克江陵、衡州等地,平定两湖。随后他与常遇春率军讨伐张士诚,攻克泰州、高邮、淮安等地。元军趁机南下攻打徐州,徐达率军大败元兵,平定淮河两岸。
朱元璋与徐达、李善长商议消灭张士诚,李善长建议暂缓伐吴。徐达则进谏说:“张士诚为人奢侈,李伯昇等大将又沉迷美色财宝不足为虑,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等谋士只有书生之见。臣凭借大王的英明神武,足以荡平敌军。”朱元璋听了十分高兴,于是封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讨伐张士诚。
徐达率二十万大军攻打湖州,先在城外大败敌军,然后包围湖州。张士诚于是派大军救援湖州,也被徐达击败。湖州东吴军见援兵惨败,于是投降。徐达于是乘胜进军,包围平江。西吴军屡攻平江,不断向城内投掷巨石,发射火箭,但张士诚誓死不降。徐达向朱元璋请示机宜,朱元璋因此让他见机行事,授予其临机专断之权,不必再向自己请示。徐达于是攻克平江,俘张士诚,安抚百姓,严禁扰民。
不久朱元璋封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伐中原。朱元璋告诫众将要严肃军纪不扰民,能够战必胜,攻必取,服从大将军号令。徐达率军首先攻取山东,大败元军,平定齐地。
四,效力大明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封徐达为右丞相兼太子少傅。徐达与常遇春率军屡战屡胜,先攻克汴梁、洛阳等地,安定河南,然后攻克潼关,夺取关中。朱元璋听闻大喜,召徐达前来商议下一步策略。徐达对朱元璋说:“大明平定河洛与齐鲁,元将王保保迟疑观望,李思齐则弃关中西逃。元朝已经没有多少兵力了,可以长驱直入,直取大都。”朱元璋听了连连称好。
徐达问朱元璋说:“元帝若弃大都北逃,需要穷追到底吗?”朱元璋回答说:“元朝大势已去,将会自己灭亡,无须劳烦大军追击。只需死守边塞,严防元军侵扰就行。”徐达于是和常遇春会师,渡过黄河,连克卫辉,彰德,长芦,通州等地,直逼大都。元顺帝于是弃大都北逃,徐达因此进入大都,安抚百姓及投降的元朝官员。
五,扫平残元
朱元璋听说徐达攻克大都十分高兴,于是改大都为北平,命徐达与常遇春继续扫荡元朝残余势力。常遇春攻克保定、中山等地,冯胜与汤和则攻克怀庆,越过太行山,夺取泽州、潞州。徐达率大军跟进,突袭太原。王保保见太原有失,急忙放弃攻打大都,回救太原。徐达率军突袭王保保,大败元军,平定山西。
洪武二年(1369年),徐达与常遇春由晋入秦,攻克奉元、凤翔、临洮等地,元将李思齐投降。然后明军攻克兰州,平凉,庆阳等地。王保保率元军反攻庆阳,徐达率大军击退王保保,平定秦陇之地。朱元璋大喜,重赏徐达。
洪武三年(1370年),王保保侵扰兰州。朱元璋于是封徐达为大将军、李文忠为副将军,征讨王保保。徐达率军出西路对抗王保保,李文忠率军出东路追杀北元皇室。徐达在沈儿峪大败王保保,俘获众多北元官员,然后攻克兴元等地。李文忠则攻克应昌,俘获大批北元宗室成员。朱元璋大喜,封徐达为左柱国、太傅、右丞相、魏国公,让他镇守北平。
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命徐达率李文忠、冯胜讨伐北元。明军分兵三路攻入漠北,徐达为王保保击败,李文忠胜负相当,唯独冯胜获得胜利,夺取河西走廊。洪武六年(1373年),徐达再率大军出击,在答剌海大败元军。洪武十七年(1384年),徐达病重,朱元璋于是派他的儿子徐辉祖前往探望。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病逝,朱元璋大为悲痛,追封他为中山王。
总的来说徐达为明朝名将,擅长出谋划策,所到之处善待百姓,以恩义对待所俘敌军将士,让他们为自己效力,因此许多人都归附徐达。同时徐达对朱元璋有救命之恩,为明朝立下大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反而小心谨慎,最终躲过朱元璋对功臣的屠杀,得以善终。
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是唯一从赤贫阶层崛起、最终开创帝业的传奇人物。他出身安徽凤阳的佃农家庭,幼年因饥荒沦为乞丐、和尚,却在元末乱世中以“开局一个碗”的起点,推翻...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0-09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真相:皇权独尊的终极博弈公元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处决丞相胡惟庸,并借机废除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这一决策不仅重塑了明代政治格局,更成为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斗争的转折...
朱元璋多少岁 胡惟庸 2025-10-09 朱元璋屠杀功臣:权力逻辑下的政治清洗明朝初年,一场持续十余年的政治风暴席卷朝堂。朱元璋以“胡惟庸案”“蓝玉案”为标志,对开国功臣展开系统性清洗,牵连人数超过15万,六家公爵、三十三家侯爵被除封。这...
朱元璋多少岁 蓝玉 2025-10-09 朱元璋长相之谜:历史滤镜下的帝王相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相貌,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帝王形象之一。民间流传的“猪腰子脸”“鞋拔子脸”画像与官方典籍中“姿貌雄伟,奇骨贯顶”的记载形成鲜明对比,这场...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0-09 朱元璋:明朝的奠基者与制度塑造者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1328-1398)以布衣之身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并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改革,为明朝近三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制度框架。其影响不仅...
朱元璋多少岁 2025-09-30 朱标死后太子空缺,朱元璋为何选定朱允炆为接班人?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朝太子朱标因病去世,这一突发事件彻底打乱了朱元璋的权力布局。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继承人选择上必须慎之又慎——既要避免权力真空引发...
朱元璋多少岁 朱允炆下落 2025-09-29 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何未立朱棣为太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朝皇太子朱标因病去世,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朱元璋的权力布局。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朱标去世后并未选择军事才能突出的四子朱棣,而...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29 明朝开国六公爵:功勋与命运交织的传奇明朝初立之际,朱元璋为稳固政权、酬谢功臣,于洪武三年(1370年)大封功臣,其中“开国六公爵”作为最高封赏,承载着帝国奠基者的无上荣耀。这六位公爵——魏国公徐达...
朱元璋多少岁 徐达 2025-09-29 李世民为何未对功臣展开清洗:权力逻辑与历史智慧的交织在中国古代帝王巩固政权的叙事中,“清洗功臣”常被视为消除潜在威胁的常规手段。汉高祖刘邦诛杀韩信、彭越,明太祖朱元璋制造“胡蓝之狱”,均印证了这一权力逻辑。然而,...
朱元璋多少岁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26 陈友谅的败局:从性格缺陷到战略误判的必然性元末乱世,群雄并起,陈友谅曾以60万大军横扫长江流域,却最终在鄱阳湖之战中折戟沉沙,败于朱元璋之手。这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决战,表面是兵力与战术的较量,实则是政治智...
朱元璋多少岁 陈友谅 2025-09-2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