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宋中期政坛的标杆性人物,吕公著(1018—1089)以四朝元老的身份贯穿仁宗至哲宗四朝,其政治智慧、学术造诣与人格风范,在《宋史》《东都事略》等典籍中留下浓墨重彩的记载。后世对其评价,既聚焦于其守成良相的政治功业,亦惊叹于其"语约理尽"的学术开创,更折服于其"纯诚厚德"的精神境界。
一、后世评价:德业双修的典范
(一)政治领域的守成之才
吕公著的政治生涯以"持正"为核心。欧阳修称其"器识深远,沉静寡言",王安石赞其"冲深而能谋,宽博而有制",司马光更直言"晦叔进用,天下皆喜,以为治"。在元祐更化期间,他与司马光共同废除新法,恢复科举取士传统,推行三省共议国事的制度,被《宋史》评价为"守资格以用人,无若李沆、王旦、司马光、吕公著之为相"。其子吕希哲总结其父为政特点:"正献公每事持重近厚,然去就之际,极于介洁",这种不附权贵的品格,使其成为北宋守成相的典型代表。
(二)学术领域的开山之功
吕公著在宋代学术史上具有开创性地位。他以"治心养性"为学术宗旨,著有《吕正献集》《吕氏孝经要语》等著作,被后世称为"吕学端绪"的奠基者。其讲学风格"语约而理尽",连自视甚高的王安石也承认:"每闻晦叔讲,便觉己语烦。"这种简明深邃的学术风格,对程颢、程颐等理学家产生直接影响,程颐曾盛赞其"力学好古,安贫守节",堪称"圣世之逸民"。
(三)历史地位的特殊荣宠
吕氏家族在北宋政坛形成独特现象。吕公著与父亲吕夷简均官至宰相,且同以"司空平章军国事"退居二线,这种"父子两世宰执"的殊荣,被《宋史》作者脱脱感叹:"虽汉之韦、平,唐之苏、李,荣盛孰加焉!"南宋高宗时期,虽因政治斗争短暂剥夺其谥号,但最终恢复"正献"谥号,哲宗亲题碑首"纯诚厚德",彰显其历史地位的不可动摇。
二、轶事典故:士人风骨的生动写照
(一)濮议之争:直谏显风骨
英宗时期,围绕追封生父濮王的礼制争议(濮议之争)中,吕公著展现士大夫的铮铮铁骨。当英宗执意追尊濮王为"皇考"时,他直言:"陛下即位以来,纳谏之风未彰,而屡绌言者,何以风示天下?"面对英宗的强硬态度,他竟以"称病不朝月余"相抗争,最终虽被外放蔡州,但其"不避斧钺"的勇气,被《东都事略》记载为"士艳其荣"的典范。
(二)新法之辩:智斗王安石
在王安石变法期间,吕公著与这位昔日好友展开激烈交锋。当青苗法推行时,他连续上疏:"胁之以威,胜之以辩,而能得人心者也",并直言吕惠卿"奸邪不可用"。王安石恼羞成怒,诬陷其"诬韩琦谋反",导致吕公著被贬颍州。但即便身处逆境,他仍坚持学术交流,在颍州任上与苏轼、程颢等学者保持密切往来,这种"处变不惊"的学者风范,被陆游《老学庵笔记》记录为"虽遭逐而雅量不减"。
(三)佛理之辨:简静见本心
吕公著对佛学的研习颇具特色。他主张"学习佛者只是崇尚其观点简要",而非拘泥形式。这种思想在其与司马光的对话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当司马光表示不喜佛学时,他劝解道:"所谓的佛,学习的人只是崇尚它的观点的简要罢了,并非一定要每件事都要熟习,做方外人啊。"这种"以儒为体,以佛为用"的哲学观,影响其婿范祖禹、孙婿赵演形成"暑不挥扇,寒不烤火"的简静家风。
(四)荐贤之诚:破格举英才
作为伯乐,吕公著的识人之明令人惊叹。他力荐的孙觉、李常、王存等人,后来均成为元祐名臣;特别是对程颐的举荐,更显其眼光独到。当言官以"学术迂阔"攻击程颐时,他挺身而出:"颢立身行己素有本末,昔在言路,辞意忠厚",最终使程颐得以担任崇政殿说书。这种"一以至公待之"的用人原则,被游酢评价为"荐士报国,为世大法"。
三、历史回响:士大夫精神的永恒坐标
吕公著的一生,是北宋士大夫阶层"以天下为己任"精神的完美诠释。他在政治上坚持原则,在学术上开宗立派,在生活上简静自持,这种多维度的精神品格,使其成为后世评价北宋士大夫的重要标尺。
王夫之在《宋论》中将其与司马光并称,认为"吕申公、司马温公以洎孙固、吴充,渐起而居政地",是北宋中期政治走向的关键人物。而当代史学家叶逋则从制度史角度指出:"守资格以用人,无若……吕公著之为相",肯定其在规范用人制度方面的贡献。这些评价,共同勾勒出吕公著作为守成良相、学术宗师、士林楷模的三重历史形象。
在今天重读吕公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更是一个时代士大夫精神的集体记忆。他的"纯诚厚德",他的"持正不阿",他的"荐贤不避嫌",如同三面镜子,映照出中国传统文化中"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永恒价值。这种精神遗产,正是吕公著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
在唐朝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宗楚客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复杂人物。他三次登顶相位,以诗才与谋略在文坛政坛留下独特印记,却因贪腐成性、结党营私沦为史书谴责的典型。这位武...
2025-10-10 宗预:蜀汉外交的脊梁与暮年忠臣的悲歌在三国鼎立的动荡年代,蜀汉政权虽国力弱小,却凭借外交智慧与人才坚守四十二载。宗预,这位出身南阳的将领与外交家,以刚直不阿的性格与卓越的外交才能,成为维系吴蜀联盟...
2025-10-10 范纯仁:北宋宰相的仕途风云与精神传承范纯仁(1027—1101),字尧夫,谥号“忠宣”,北宋著名政治家、宰相,参知政事范仲淹次子。他以刚直不阿的品格、务实为民的政绩和清廉俭朴的家风,在北宋政坛留下...
2025-10-10 吕大防:北宋宰相的多元功业与精神传承吕大防(1027—1097),字微仲,京兆府蓝田(今陕西蓝田)人,北宋时期集政治家、书法家、学者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他以四朝元老的身份活跃于北宋政坛,在地方治理...
2025-10-10 吕公著:北宋贤相的德业与风骨作为北宋中期政坛的标杆性人物,吕公著(1018—1089)以四朝元老的身份贯穿仁宗至哲宗四朝,其政治智慧、学术造诣与人格风范,在《宋史》《东都事略》等典籍中留下...
2025-10-10 古代秀才的标准:从文化精英到科举门槛的演进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秀才"一词承载着独特的文化与社会意义。它既是读书人通过初级科举考试的功名称号,也是士大夫阶层的最底层...
2025-10-10 古代女子读书图鉴:从闺阁到文坛的千年求索在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伦理框架下,女性读书始终是突破性别桎梏的特殊存在。从先秦时期的《礼记·内则》到明清时期的才女文化,女性通过文字突破内闱、重构精神世界的历程,...
2025-10-10 廖化:蜀汉忠魂的传奇人生与历史定位在三国历史的宏大叙事中,廖化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却又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以“果敢刚毅”的品格和“忠义两全”的操守,贯穿了蜀汉政权从崛起、兴盛到灭亡过程。尽管后世常用...
2025-10-10 乱世枭雄宇文泰:从军户子弟到北周奠基者的传奇人生在南北朝的烽火狼烟中,宇文泰以鲜卑族军户子弟的身份崛起,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在乱世中开辟出一条通向帝业的道路。他的一生既是个人奋斗的史诗,更是南北朝格...
2025-10-10 夏姬:历史长河中的红颜传奇与争议在春秋时期的烽火硝烟中,夏姬宛如一颗璀璨却又充满争议的星辰,以其绝世容颜和跌宕起伏的人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不仅位列“春秋四大美女”之一,更...
2025-10-1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