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平陵政变中,曹爽为何心甘情愿交出兵权,真的是因为怕死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曹爽必胜无疑,但是会牺牲曹魏天子的威望,这是身为宗室的曹爽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在大臣担保的情况下,曹爽听信了司马懿的洛水之誓,才成就了千古笑柄。
司马懿巅峰时期也比不过曹爽最落魄时期
公元249年,少帝曹芳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曹爽兄弟及其亲信皆随同前往。
司马懿以郭太后的名义下令,关闭了各个城门,率兵占领了武库,并夺取了曹爽兄弟的兵权。
在魏明帝驾崩之后,虽然留下司马懿与曹芳两位辅政大臣,但是一个是世家代表,一个是宗室重臣。
曹芳继位之后,哪怕司马懿本身的能力是远大于曹爽,但是因为曹家宗室的底子厚,再加上毕竟是开国不久,皇权稳固,曹爽很轻易就将司马懿边缘化。
司马懿不得不靠装病来摆脱曹爽的打压。
很显然,在政变之前,无论是京都洛阳,还是外部势力,司马懿是完全不能跟曹爽相提并论的,所以他才选择了曹爽与曹芳等人出城的时机,发动政变。
正因为曹爽兄弟等掌握京师兵权的人全部随少帝曹芳出城了,所以才给了司马懿可趁之机,加上司马师阴养的三千死士,以郭太后的名义,夺了曹爽兄弟的兵权,封了城门。
在政变之时,司马懿表面上掌控了京师,其实是在世家的默许下,曹氏兄弟对京城掌控出现空虚的情况下,外加郭太后的名义,这才能短暂控制京城。
此时,是司马懿势力最强大的时期,然而也不过跟仅有数千随行人员的曹爽分庭抗礼,将其阻于城外。
要是这时候司马懿的实力能强过曹爽,那就不是逼迫曹爽交出兵权了,而是直接以武力将其拿下。
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只要曹爽交出兵权,就许他爵位富贵。可是当曹爽真正交出兵权之后,司马懿马上反悔。
要知道,司马懿违背誓言一事,可是很败人品的,这么一来,谁还敢相信他?
要不是没有办法用武力拿下曹爽,司马懿又何必如此?
曹爽代表的是魏帝曹芳,而司马懿只能代表司马家族
在司马懿关闭洛阳城门,将天子车驾阻在伊水之南的时候,洛阳城中的大司农桓范与大将军司马鲁芝逃出洛阳,跑到高平陵与曹爽汇合。
桓范力劝曹爽带着皇帝到许昌,以皇帝之名号召全国反击司马懿。
若真是如此,曹爽能打得过司马懿吗?
答案根本毋庸置疑:司马懿的实力跟此时的曹爽根本没有可比性!
因为,曹爽代表的不仅仅是曹爽个人,也不仅仅是曹姓宗室,而是代表魏帝曹芳。
当年汉室倾颓,只留下一个空壳子,曹操都能“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此时魏国开国不久,国内封疆大吏基本上都是忠心于国的,有少帝曹芳的名义,天下军马必然是云集景从,齐入许昌。
别的不说,与蜀国对抗的都督雍州、凉州军事的夏侯玄,以及防备吴国的扬州都督毋丘俭,都是手握重兵 ,必然心向魏帝的代表。
而司马懿呢?
虽然征战多年,也有一部分嫡系,但是在明确与皇帝对立之后,又有几人愿意誓死跟随?
司马懿能仰仗的军队仅仅有洛阳的禁军而已。
但是别忘了,之前司马懿只是与曹爽对抗,所以还能夺权,若是真将禁军拉上战场,当他们得知要攻打的对象是魏帝曹芳的时候,恐怕这些禁军临阵反戈的概率更大吧!
司马懿的仰仗
除了三千死士,以及洛阳的禁军之外,司马懿最大的仰仗有三:
1.自身的威望。
2.世家的支持。
3.郭太后的名义。
自身威望不说,司马懿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他能轻易发动政变的根本,但是这种东西毕竟是虚的,在强大的军队面前,一触即溃。
诸葛亮的威望与能力不比司马懿差吧?
他还手握整个蜀汉军政大权,面对强大的魏国,依旧被困于一隅。
司马懿与曹爽的实力差距,可比蜀汉与魏国的实力差距还要明显,根本毫无胜算。
世家的支持就更虚无缥缈了,他们的确看不惯曹爽专权,所以在司马懿控制洛阳的时候,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会给与一定的方便。
但是,要让他们旗帜鲜明地跟着司马懿造反,那显然也是不可能的,根本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这些世家最大的可能,就是隔岸观火,等到胜负已定的时候再出来献上膝盖。
而郭太后的名义就更不值一提了。
皇帝不在洛阳,司马懿打着太后的名义夺权,还勉强说得过去。
当皇帝下诏,宣布平叛的时候,司马懿都成了反贼,太后的名义又有何用?
是皇帝的名号管用,还是太后的名号更管用?
曹爽为何要投降
既然曹爽的胜算如此大,他为何还要主动投降,交出兵权呢?难道他真的只是因为怕死吗?
其实并非如此,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曹爽其实是没有身死之忧的,他之所以主动投降,无非是这三个原因。
第一:信了司马懿的洛水誓言
司马懿为了让曹爽主动交出兵权,先后派遣侍中许允、尚书陈泰以及曹爽的亲信尹大目等人前去诱劝。
并且,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只要他交出兵权,便可保留爵位。
就连当时司马懿的铁杆支持者,身为太尉的蒋济也写信给曹爽,声称司马懿只想剥夺他们兄弟的兵权,不会伤害他们。
许允、尹大目等人不说,陈泰是前辅政大臣陈群之子,蒋济又是现任太尉,都是位高权重之人,在他们的联名作保下,实话实说,司马懿的誓言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令世人没想到的是,司马懿还真就将自己的誓言当做一个屁给放了!
第二:曹爽重亲情
对于普通人来讲,重视亲情自然是一个好的品德。
然而,对于身居高位来说,看重私情之人往往也是不堪大任之人。
就比如刘邦,刘邦在逃跑之时,能毫不犹豫一脚将儿子刘盈与女儿鲁元公主踢下马车,也能在项羽欲烹杀刘太公之时分一杯羹,可见他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视亲情。
刘邦的后人刘备也是如此,每次逃亡,总要留下几个妻女来断后,最后妻妾、女儿都会沦为敌人的俘虏。
但是,不得不说,这些人正是因为能放得下亲人,也才能达到如此成就。
而曹爽显然不是这种人,所以他也不是一个合格的执政者!
在亲信尹大目等人的诱骗下,他很容易将阖家团圆、荣华富贵当成了当时最大的追求,而放弃了与司马懿争权夺利的心思。
第三,号召天下兵马勤王,伤的是曹魏的根基
曹爽这么一个草包,是如何做到权倾四海,声震天下的?
无疑是靠的曹家数代人的打拼,靠的是曹魏的政权稳固。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曹爽必然比司马懿更在乎曹氏天子的威望。
一旦曹爽真的以天子的名义号召天下勤王,是否能打败司马懿不说,起码天子的威望扫地是必然的。
身为魏国的皇帝,却被臣子占据了京城而流落他乡,首先就让外臣看到了曹魏的虚弱。
四百年的汉室,就因为面对黄巾之乱时显露出虚弱,很快分崩离析,诸侯割据。
曹魏才立国多少年,要真让外臣看到曹魏这么快就如此虚弱,谁知道又会有多少诸侯趁机割据?
若是司马懿当时真的是打着造反的旗号,曹爽在没有退路的时候,必然会反抗,但是有司马懿的洛水誓言在前,又有朝中大臣作保,他最终才选择了相信司马懿只是为了与他夺权,为了大局交出了兵权。
曹爽固然是一大草包,若是不选择投降,根本没有司马家的什么事儿。可若司马懿只是想当权臣,不生二心的话,曹爽的决定也不是没有可以肯定之处。
公元276年,司马睿诞生于洛阳的司马氏宗族府邸。作为晋宣帝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他的人生轨迹从一开始便与西晋的兴衰紧密相连。十五岁袭封琅邪王时,八王...
司马懿 司马睿 2025-09-29 高平陵之变:曹爽交出兵权,真是因为怕死吗?公元249年,一场改变曹魏政权走向的政变在高平陵爆发。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之机,发动政变,控制京都,最终曹爽交出兵权,导致曹魏大权尽落入司马氏手...
司马懿 2025-09-29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未攻蜀汉:权谋、战略与生存的深层博弈公元234年,五丈原的秋风卷走最后一丝生机,诸葛亮病逝于北伐途中。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蜀汉丞相,用一生践行着兴复汉室的理想,而他的对手司马懿,却在诸葛亮死后...
诸葛亮 司马懿 2025-09-28 曹操子女众多,司马懿如何从曹氏手中夺取皇位?曹操一生子女繁盛,仅见于正史记载的便有25子6女,若算上养子,其家族规模堪称庞大。然而,这位奠基曹魏政权的枭雄,其子孙却未能守住基业,最终皇权落入司马氏之手。司...
曹操怎么死的 司马懿 2025-09-28 司马懿政变背后的底气:一场蓄谋已久的权力博弈公元249年正月初六,当曹爽兄弟陪同魏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时,七旬高龄的司马懿在洛阳城内发动了一场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政变。这场看似冒险的军事行动,实则...
曹叡 司马懿 2025-09-26 高平陵之变:蒋济为何会被活活气死?公元249年,曹魏正始十年,一场改变三国格局的政变在高平陵悄然上演。司马懿趁曹爽兄弟陪同魏帝曹芳祭拜明帝陵墓之机,发动兵变控制洛阳,史称“高平陵之变”。在这场权...
司马懿 2025-09-25 荀彧与司马懿:东汉末年智谋双璧的巅峰对决东汉末年,天下分崩离析,群雄逐鹿中原。在这场历史大变局中,荀彧与司马懿作为曹魏阵营的两大智囊,以截然不同的政治立场与谋略风格,在史册上刻下浓墨重彩的印记。前者以...
荀彧 司马懿 2025-09-25 司马懿夺权时无人尽忠:曹魏政权崩塌的深层逻辑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以七旬高龄夺取曹魏军政大权。这场政变中,曾为曹家出生入死的将领们集体失声,曹爽集团迅速崩溃。这一历史吊诡现象的背后,是曹魏政...
司马懿 2025-09-25 智谋交锋的悖论:诸葛亮为何难破司马懿的“生存棋局”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司马懿的较量堪称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智谋对决。诸葛亮以“空城计”“七擒孟获”等传奇计策闻名,多次在战术层面胜过司马懿;但最终,司马懿凭借隐忍的生...
诸葛亮 司马懿 2025-09-25 曹操在世时,司马懿为何深怀恐惧?在三国历史的权力棋局中,曹操与司马懿的互动堪称一场"猎手与猎物"的经典博弈。曹操作为曹魏政权的奠基者,以"...
曹操怎么死的 司马懿 2025-09-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