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康熙和鳌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年少时生擒鳌拜,康熙晚年为什么就后悔了?康熙是怎么想的?
康熙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是清代的第四位皇帝。他八岁便登基为帝,十四岁开始亲政,在位时间长达六十一年,是在位最久的皇帝。虽然康熙登基的时候年龄尚小,但是他丝毫没有让大权旁落。他设计抓捕鳌拜,成功收回政权,一战成名。
康熙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积极发展经济,创造出康乾盛世的局面。康熙的功勋不容小觑,他坚持用兵征战,确保中国对黑龙江流域的主权。惋惜的是,康熙晚年期间并不明智,开始贪图安逸,并且出现了皇子相残争太子的惨烈局面。
步入晚年的康熙想起鳌拜,竟然亲自为鳌拜平反,不禁让人大吃一惊。这无异于否定曾经的自己,否定至高无上的皇权,很少有皇帝会这样做。人生晚年,康熙为何后悔擒螯拜,还说他是忠臣?这其中的缘由值得人们探索。
一、如此鳌拜
鳌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鳌拜是清代的朝廷重臣,在康熙时期主掌大权。鳌拜出生于将门之家,从小练习骑射,技艺非凡。他是不可多得的猛将,熟悉兵法,用兵如神。鳌拜早早地进入大军,屡立战功。后又跟随清太宗皇太极征战四方,势不可当。

此时正值大军进攻皮岛,经过研究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引诱敌军,一路攻其不备。后一路至关重要,成为战术能否成功的关键。鳌拜主动请缨,扬言不破皮岛不返回。鳌拜带领的大军并没有占便宜,敌军早有准备,丧失了偷袭的先机。情况十分紧急,只有拼死一战才有转机。
鳌拜丝毫没有退缩,冲在部队前方,一路奋勇杀敌。将士们看到鳌拜的气势,被其深深感染,一时间士气大涨。鳌拜与敌军近身肉搏,不惧危险,最终获得胜利。鳌拜将皮岛的重要位置抢占下来,为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他是皮岛之战的首要功臣
随后,清代将目光投向锦州。锦州是明代的防御重镇,清代想要入主中原,占领锦州是重中之重。于是,锦州大战一触即发。因为种种原因,清军并不占优势,此时明军将大量火器用于战场。清军所面临的局面并不乐观,这场战争难分胜负
鳌拜并没有让皇太极失望,皇太极可以永远相信鳌拜。鳌拜再次冲锋陷阵,五战五捷。他有时不等待军令,避免延误战机,他冒着多重风险直接出击,最终都取得了胜利。可见,灵活应变远比拘泥于命令好得多。锦州之战的胜利为清代的一统奠定基础,鳌拜功不可没。

上文仅仅是列举了鳌拜参与的两次战役,他的功勋数不胜数,他深受皇太极的器重,成为清代的重臣之一。鳌拜对皇太极忠心耿耿,他绝不允许在皇太极死后多尔衮继承皇位。他作为镶黄旗的统领奋力对抗多尔衮,最终福临继承皇位
二、被捕身亡
顺治在位时期,多尔衮掌握大权,先前鳌拜对抗多尔衮,因此并没有得到重用。直到康熙继位后,鳌拜成为四位辅佐大臣之一。四位辅佐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鳌拜身居末位,但却是其中资历最老的、军功最高的。
四位辅佐大臣曾经一起发誓同心协力辅佐新帝,但是并实际上他们都没有做到齐心协力,一心辅佐康熙。其中索尼因为年迈逐渐远离朝堂,苏克萨哈因为出卖多尔衮备受鄙视,遏必隆毫无主见,不堪重用。鳌拜逐渐成为朝野中权势最大的官员,走上了专权的道路。
康熙身边的一位近身侍卫对鳌拜不怎么礼貌,鳌拜十分讨厌他,于是捏造罪名将他处死。侍卫的父亲同样是朝廷官员,他想要为儿子申冤,无可奈何被鳌拜灭门。不得不承认,鳌拜的行为着实太过张扬,权势甚至超过皇帝,与多尔衮没有半分不同。

鳌拜看似为所欲为,风光无限,实则已经处于人生的下坡路。曾经有三位官员冒死弹劾鳌拜,鳌拜必然不会放过他们,反而想要给他们乱加罪名并处死。康熙了解三人并没有太大的过错,不同意鳌拜的意见。谁想鳌拜公然将他们处死,全然不顾康熙的意见。
康熙开始亲政,鳌拜依旧气焰嚣张。索尼去世,苏克萨哈请辞,鳌拜本应该同样辞去职位,但是他不甘心就此让权。他陷害苏克萨哈,借机将苏克萨哈处死,这样他可以名正言顺地继续掌权。康熙心知肚明,苏克萨哈不应该被处死,但是他却无能为力,他十分厌恶这种感觉。
这件事过后,康熙决定将鳌拜铲除,康熙开始谋划一切。康熙以练戏曲为由将一批青壮年带入宫中,偷偷训练死士
,而鳌拜误以为皇帝沉迷于玩乐,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一次康熙召见鳌拜,命令死士将其逮捕,念及他的功劳没有将其处死,而是终身囚禁于狱中直至死亡。
三、恢复名誉
康熙晚年时期不再拥有拼搏的心态,逐渐趋向于安逸。他像是厌倦了拼搏的生活,开始“躺平”,开始享乐。康熙对待官员们的态度也不像从前,他在位多年早已经历过太多的风雨,看透了许多事情。

康熙开始逐渐理解鳌拜的想法以及所作所为,他觉得自己年轻时候太过残忍,没有为功臣留下一条活路。每每念起鳌拜,康熙都十分惋惜,一代猛将被自己困死狱中。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会一定选择最优的方法解决此事。康熙多次为他追加谥号,称他为功臣
四、总结
鳌拜官居高位是必然,他生来就是领兵打仗的将军,为清代的建设立下汗马功劳。倘若没有鳌拜,或许就没有清代的版图。鳌拜的能力毋庸置疑,他的实力远超于朝堂上的大部分人,他的官位不是平白无故得到的。

鳌拜的失败也是必然,他得意忘形,过于嚣张。鳌拜的错误在于轻视幼帝,沉迷于权势。对于皇太极,鳌拜绝无二心,甚至不惜得罪多尔衮避免皇位未由皇太极子嗣继承。对于康熙,鳌拜或许是看康熙年幼,太过小看了他。再加上权力的致命诱惑,不免会受到惩罚。
对于年幼的康熙,处理鳌拜是必然的。因为鳌拜权势过大,丝毫不了解收敛,皇帝是不会允许皇权旁落的。对于年迈的康熙,他的心态发生巨变。他的心中早已没有对鳌拜的忌惮,反而更加看重鳌拜的功勋,因此十分后悔。
田文镜(1662年—1733年),字抑光,清朝康熙、雍正时期的重要大臣,原隶籍汉军镶蓝旗,雍正五年(1727年)因功抬入汉军正黄旗。他以铁腕治政、清廉刚正著称,...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0 费英东:后金开国的铁血脊梁与家族荣光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东北大地上,一位来自苏完部的满洲镶黄旗将领,以“万人敌”的威名刻入历史。他不仅是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更是权臣鳌拜的伯父——瓜尔佳·费英...
鳌拜 费英东 2025-11-20 权力漩涡中的父子博弈:康熙两废胤礽的深层动机解析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秋,塞外行宫的寒风中,55岁的康熙帝当众痛哭流涕,宣布废黜皇太子胤礽。这场持续三十余年的储位之争,不仅撕裂了清廷权力结构,更暴露出封建...
康熙的儿子们 胤礽 2025-11-20 纳兰明珠:康熙朝权臣的辉煌与沉浮,词人纳兰性德之父在清代康熙朝的璀璨星空中,纳兰明珠无疑是一颗耀眼夺目的星辰。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显赫的官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作为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
康熙的儿子们 纳兰性德 2025-11-20 佟国维的“双面棋局”:支持八阿哥与善终背后的政治智慧在康熙朝“九子夺嫡”的激烈角逐中,佟国维作为上书房首辅、康熙帝的亲舅舅,始终以八阿哥胤禩支持者的形象活跃于朝堂。然而,这位看似押错宝的重臣,最终却以“善终”收场...
康熙的儿子们 胤禩 2025-11-19 康熙晚年为鳌拜平反:权臣与忠臣的复杂历史镜像1669年,16岁的康熙帝以“布库戏”为掩护,智擒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被后世视为少年天子巩固皇权的标志性事件。然而,五十年后的康熙五...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9 康熙后宫姐妹花:繁华背后的命运沉浮在清朝康熙帝的后宫中,有四对姐妹花的故事格外引人注目。她们身处权力与情感交织的深宫,各自有着不同的命运轨迹,或荣耀一时,或凄凉终老,其结局令人唏嘘不已。赫舍里氏...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1-19 鳌拜权倾朝野:康熙圣旨亦难逃其“二次审批”在清朝初期的政治舞台上,鳌拜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多年的征战积累,逐渐在朝廷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权倾一时的权臣,其权力之大,甚至到了...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7 权臣末路:康熙对鳌拜的处置与历史回响1669年盛夏,北京紫禁城南书房内,14岁的康熙帝以摔跤少年为掩护,突然发难擒获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不仅改写了清朝政治格局,更在历史...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4 雍正与宜妃:权力更迭下的恩怨纠葛在清朝康熙与雍正两朝交替之际,宫廷内的权力斗争错综复杂,其中雍正帝与康熙宠妃宜妃之间的恩怨,成为这段历史中颇具戏剧性的一幕。雍正对宜妃的羞辱,背后交织着个人情感...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2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