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尚任(1648年11月1日~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随园诗话》所载为东堂),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
孔尚任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与学术,自幼即留意礼、乐、兵、农等学问,还考证过乐律,为以后的戏曲创作打下了音乐知识基础。主要作品有:传奇剧《桃花扇》《小忽雷传奇》(与顾彩合作)、杂剧《大忽雷》等。
世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昇并论,称为“南洪北孔”。是康熙时期照耀文坛的双星,代表了中国古代历史剧作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奇葩。
孔尚任生于曲阜湖上村(属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青年时隐居石门山读书,后纳捐为国子监生。曾先后任职清朝国子监博士、淮阳治河使臣、宝泉局监铸、户部广东司员外郎等职。历经10余年惨淡经营,三易其稿始成《桃花扇》,次年即遭罢官。关于孔尚任的罢官原因,后世学者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因《桃花扇》的思想内容为清廷所忌而惹祸;有人认为被诬卷入了贪污案件而去职。
孔尚任以文学成就为著。成为秀才后,为衍圣公府编志修谱,受到称赏。创作了不朽剧作《桃花扇》传奇。该剧很快就蜚声剧坛,朝野盛演不衰。《桃花扇》是描写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剧,内容宏富,蕴涵深刻,既是哀悼有明之亡的一曲挽歌,又是包含强烈民族情绪、抒发爱国思想的一曲颂歌,也是他假借优孟衣冠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探索人生理想的沉痛反思。
艺术上,作者塑造了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积累了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实践经验。在情节结构、语言运用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成为清代历史剧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戏曲的瑰宝。其哲学伦理思想在特定历史背景中亦非恪守不变,他对士大夫文人空谈误国的批判,在客观上对清代提倡实学的进步思潮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政治成就方面,当清朝皇帝康熙在曲阜祭孔祀圣时,被保举为康熙讲说经义,导游“三孔”(孔府、孔庙、孔林)。在清政府任职期间,恪尽职守,清廉正直,同情民生疾苦,关心江山社稷、国家兴亡,在治河、监铸等方面颇有政声。
孔尚任,可贵的是他明清交替、改朝换代时期,曾经“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桃花扇》和洪昇的《长生殿》被称为“南洪北孔”,是康熙时期照耀文坛的双星,代表了中国古代历史剧作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奇葩。
其主要作品《桃花扇》,结构谨严、针线细密紧密,在语言运用方面侧重典雅而不失其真,雅而不失其俗,塑造了前所未有的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积累了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实践经验。其谨严的现实主义写作态度、创作方法影响了后世戏剧作者的创作方法。例如,清人董榕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所写的《芝龛记》传奇,其写作态度、创作方法却是有意仿效孔尚任及其《桃花扇》。
《桃花扇》写成之后,王公缙绅便传抄不已,“时有纸贵之誉”。甚至宫廷内使也要索取剧本,“午夜进之直邸,遂入内府”(孔尚任:《桃花扇本末》)。“相传圣祖最喜此曲,内廷宴集,非此曲不奏……每至《设朝》、《选优》诸折,辄皱眉顿足曰:‘弘光弘光,虽欲不亡,岂可得乎!’往往为之罢酒也。”(吴梅:《顾曲麈谈》)显然是以之作为历史鉴戒,告诫臣属毋蹈南明覆辙的。被改编为小说、电影、话剧等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促进了原著的流传。不少地方戏中,据孔尚任《桃花扇》改编的同名剧作一直盛演不衰。
同时,孔尚任又是著述等身的文学家,其诗文,同情民生疾苦,抒发兴亡之感,表现仕途坎坷的抑郁愤懑,刻画名胜古迹、山川风光,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地位。
清人刘廷玑说:“海内之重东塘者,不仅诗也。即以诗言,而《湖海》、《岸堂》、《石门》诸集,盈尺等身,亦洋洋乎当代之大家矣。”(《长留集序》)
对于孔尚任的政绩方面的评价。由于自任职清吏司主事兼宝泉局监铸以来,兢兢业业,未曾稍懈。因此,任监铸两年之后,即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七月十九日,康熙便敕令嘉奖他“经划多才,恪勤奉职,出纳裕公私之积,权衡佐军国之需,劳积有成,新纶宜沛”,并授予“承德郎”之阶,其夫人秦氏也因此而封为“安人”。
卜商,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是春秋末期晋国温邑(今河南温县黄庄镇卜杨门村)人,作为孔子晚年最杰出的弟子之一,他以“文学”科高才生的身份位列“孔门十哲...
孔子 卜商 2025-09-09 弦歌东周:孔子与苌弘的师道传奇公元前518年的洛阳城,34岁的孔子携弟子南宫敬叔踏入周王室观星台。这位鲁国士人不会想到,此行将遇见改变其音乐思想的关键人物——周敬王内史大夫苌弘。这场跨越地域...
孔子 2025-09-08 孔子与子贡:误解与深意的交织——探析“孔子不喜欢子贡”的真相在《论语》的记载中,子贡作为孔子门下“言语科”的杰出代表,以巧言善辩、悟性极高著称,其名字出现频次甚至超过颜回。然而,史书中却流传着“孔子不喜欢子贡”的说法,这...
颜回 孔子 2025-09-08 颜回姓曹为何称“颜回”:姓氏与名字背后的文化密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姓氏不仅是家族血缘的标识,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颜回,作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其姓氏“曹”与名字“回”的组合,看似矛盾,...
颜回 孔子 2025-09-08 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安贫乐道的精神丰碑在春秋乱世的风云中,孔子弟子颜回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生存状态,为后世树立了一座超越物质的精神丰碑。这个被《论语·雍也》记载的经典场景,不仅成为儒家安贫...
颜回 孔子 2025-09-04 孔鲤:以血脉为纽带,铸就儒家传承的基石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孔鲤的名字或许并不如其父孔子那般熠熠生辉,但他作为孔子独子、儒家思想传承的关键纽带,其人生价值与历史贡献却不容忽视。他以豁达的胸襟、默默的奉...
孔子 2025-09-01 孔子与微子:血脉相连的千年传承——论孔子是微子的十五世孙在中国历史的浩瀚长河中,孔子与微子,两位相隔数百年的历史人物,却因血脉的纽带紧密相连。孔子,这位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的伟大思想家,竟是商朝末代君主帝辛(纣王...
孔子 2025-08-29 孔子弑母:一场跨越千年的谣言与真相之辨“孔子弑母”这一骇人听闻的指控,在历史长河中如幽灵般若隐若现,却始终缺乏任何可靠史料支撑。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历史上最受尊崇的圣人之一,孔子的道德形象与这...
孔子 2025-08-29 师旷与孔子:春秋时代的双璧:音乐与哲学的对话在春秋时期的华夏大地上,师旷与孔子如同两颗璀璨的星辰,各自在音乐与哲学的领域中熠熠生辉。尽管他们的职业路径与思想体系存在显著差异,但作为同时代的文化巨匠,他们的...
孔子 2025-08-28 李膺与老子的血脉之谜:历史迷雾中的身份考辨东汉名士李膺因刚直不阿、力抗宦官闻名史册,其“天下模楷”的形象与道家始祖老子形成鲜明对比。然而,一个流传千年的传说却将两人强行关联——孔融十岁时曾以“孔子问礼于...
孔子 2025-08-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