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欣赏。
历史上的各个封建王朝,皇帝一般都会在登基后,马上确定一位皇储。
册立皇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皇帝出现意外后,必须有合法的继承人继任,避免皇位争端。
另一个目的是,有了确定了身份的皇储,就可以让皇储开始学习治国理政之道,参与国家大事,积累经验,方便皇储继位后能迅速进入角色。
册立皇储的规则,在各个王朝都不太一样,有的坚持立嫡长子,有的偏好立贤。
大多数王朝都无一例外地会遵从这一规则,册立一位皇储作为皇帝的后备摆在那等着接班,即使皇储是个幼童。
哪怕皇储的存在会对皇帝的权势产生一定的威胁,因为这是全天下的希望国家稳定传承的人们的需求,皇帝也得照办。
但历史上偏偏有一个王朝,它存在了三百多年,却一直没有固定的册立皇储的规则,这个王朝就是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所有大一统王朝中唯二没有明确的皇储册封规则的王朝(另一个是秦朝,但秦朝存在时间短,不能作为范例)。
如清朝,在康熙朝之后,不再公开册立皇储,但好歹还有个“密诏立储”制度,怎么说也有个固定的规则。
宋朝却没有,皇储何时册立完全凭借皇帝的心意,很多皇储都是在皇帝去世前一年或前两年才确定。
这是因为,大多数宋朝的皇帝们都对皇储的册立有顾虑。
就如宋朝皇帝看见唐末至五代时期的武将们跋扈,所以对武将严加防备一样,宋朝的皇帝们也对皇储的威胁严加防备。
比如宋朝之前的唐朝,当皇储强势时,就有很多皇帝没有好下场,唐高祖李渊、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等,都是因为皇储强势的原因,不得不去做了太上皇。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有好多宋朝皇帝的运气很差,亲儿子长不大,都夭折了,如宋仁宗、宋哲宗、宋高宗、宋宁宗等。
他们因为没有亲子继承皇位,也对册立皇储犹豫不决。
所以,宋朝的大多数皇帝们一直没有遵从必须尽早确定皇储的这个规则,也因此,出现了不少很遗憾的事情。
最典型的莫过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了,他当了16年皇帝,却一直没有确定皇储,以至于在有两个成年的儿子的情况下,皇位被亲弟弟赵光义给夺了。
赵匡胤死后是亲弟弟赵光义继位,这恐怕是宋朝最诡异的一次皇位传承了,反正我是不相信所谓的“金匮之盟”的。
虽然历史上兄终弟及的例子不少,比如三国时期,江东基业开创人孙策,临终前就是把权力交给了兄弟孙权。
但那会江东的基业并不稳定,且孙策的儿子年幼,而赵匡胤死时,宋朝已经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王朝,他又有成年的儿子,没道理把皇位交给弟弟。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没有明确的皇储规则的第一位倒霉的皇帝,他死了186年后,因为很特殊的原因,皇位才又回到他的直系后裔中来。
宋朝另一个倒霉的皇帝是宋仁宗赵祯,他不及时册立皇储的原因还是能理解的,因为他一直没有亲儿子长大。
赵祯一辈子生了三个儿子,没有一个活过两岁,所以,他一直等着想有个亲儿子能继承皇位,直到等到绝望才放弃。
坦白说,从这一点上来讲,赵祯是很可怜的,这么一位历史上名声最好的皇帝,却绝了嗣,不得不说是老天无眼。
也因为赵祯一直没有亲儿子存活,他又盼着出现亲生的继承人,所以在皇储册立的事情上犹犹豫豫。
他为了摆脱文官集团要求他册立皇储的逼迫,把养子赵曙(宋英宗)接进皇宫培养,有了儿子再送出皇宫,死了再接进来,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几次。
以至于赵曙精神上出了问题,对赵祯这个养父也毫无感情,赵祯死后,赵曙继位,马上就搞出个“濮议之争”,不愿意承认赵祯是他的父亲。
这样的行为,对于已经死去,且亲手把皇位交给赵曙的赵祯来说,是极为不恭敬和不公平的。
再来说说宋宁宗赵扩,这是个比宋仁宗还倒霉的皇帝,他生了9个亲儿子,全部夭折,不得不收些养子来当继承人。
更倒霉的是,赵扩收的第一位养子赵询,在被册立为皇太子15年后,没能等到继承皇位,就先于赵扩病逝。
然后,赵扩又收了一个养子赵竑,但赵扩生前仅仅只给了赵竑皇子的身份,没给他皇储的名义(皇储就是皇太子,是皇帝的后备,在宋朝,皇子只是皇储的后备,除非正式昭告天下升级,否则,皇子就不算是皇太子)。
结果,等到赵扩去世后,被权臣史弥远抓住这个漏洞,勾结赵扩的老婆杨皇后,用一份假的遗诏,没有让赵竑继承皇位,而是改立了史弥远亲自培养出来的赵昀当了皇帝,即宋理宗。
宋理宗赵昀在继承皇位之前,连皇子都不算,他名义上只是赵扩的堂侄子(赵昀是被史弥远找出来继承赵扩堂弟赵抦的沂王王位)。
如果赵扩生前能明确赵竑的皇储身份(赵竑成为赵扩养子的时间有足足四年),史弥远估计就玩不出什么花样来。
因为赵扩没有来得及确定皇储,使得史弥远培养一位对自己言听计从的皇帝的计划成功,史弥远也因此成为宋朝历史上罕见的权臣,能自己培养出一位皇帝的权臣。
宋朝的皇权,在大多数时候,都被文官集团压制着,这其实和宋朝没有明确的皇储册立制度有一定关系。
许多宋朝的皇帝在继位前,都没有长时间担任过皇储,也因此,没有时间培养属于自己的班底,也没有时间参与学习治国理政,在继位后,就不得不继续学习,以及使用老臣子来治国。
东汉末年,江东群雄逐鹿,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弱冠之龄统御江东。在这风云变幻之际,鲁肃以豪杰之姿投效孙权,二人以“榻上策”为纽带,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君臣相知。这段...
孙权 启 2025-09-10 周武王在位年数考:从牧野烽火到礼乐初兴的王朝奠基公元前1046年,牧野战场上战鼓震天,周武王姬发率领联军以五万之众击溃商纣王七十万大军,这场决定华夏文明走向的战役,不仅终结了商王朝六百年的统治,更开启了西周八...
启 商纣王 2025-09-09 明朝中央官制:内阁六部制下的权力架构明朝(1368年—1644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政治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其中,中央官制以“内阁六部制”为核...
启 2025-09-08 巨然:南方山水画派的开山宗师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长河中,巨然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作为五代至北宋初期的僧人画家,他以独特的江南山水笔墨语言,与师父董源共同开创了南方山水画派,被后世尊为“...
启 2025-09-05 霍尔巴赫“人是自然产物”:机械唯物论下的自然与人性之思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星空中,保尔·昂利·霍尔巴赫以“唯物主义的圣经”《自然的体系》为武器,将“人是自然产物”的论断刻入哲学史册。这一观点不仅是对神学创世论的...
启 2025-09-05 泰伯至寿梦:吴国五百年血脉中的礼让与雄图在长江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吴国的历史如太湖之水般浩荡绵延。从泰伯“断发文身”建立句吴,到寿梦“始称吴王”开启霸业,这段跨越五百年的传奇,不仅是一部家族传承史,更是...
启 2025-09-04 利玛窦来中国:明末中西文化碰撞的序章1582年8月7日,一艘从葡萄牙里斯本启程的商船缓缓停靠在澳门港。船上走下一位身着黑袍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这位30岁的耶稣会士不会想到,他的到来将在中国掀...
利玛窦 启 2025-09-04 燕昭王:战国乱世中的明君典范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下,燕昭王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与用人艺术,将濒临崩溃的燕国推向鼎盛,成为战国史上最具争议性与启示性的君主之一。从即位前的流亡经...
启 2025-09-03 薄皇后与汉景帝:一场被权力裹挟的婚姻悲剧在中国西汉历史的长河中,汉景帝刘启与薄皇后的婚姻堪称一场充满无奈与悲剧色彩的政治联姻。这段关系不仅折射出皇室婚姻背后的权力博弈,更揭示了古代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
刘启 启 2025-09-03 宋国的祖先为什么是武丁:从甲骨卜辞到历史叙事的千年纠葛在商周历史的长河中,宋国的起源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传统史书将宋国开国之君微子启视为殷商后裔的代表,认为周武王灭商后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封纣王兄长微子启于...
启 武丁 2025-09-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