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欣赏。
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众所周知,在三国之中,魏国的实力最强大的,也是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但是,蜀汉有山川之险,东吴有长江之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魏国的进攻,促使其迟迟没有终结三国鼎立的时代。
在此基础上,除了战场上的交锋,曹魏还派出了两个刺客,试图击杀后主刘禅和孙权。对于刺客来说,这是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职业。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刺客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荆轲刺秦等。到了汉末三国时期,许贡的门客就刺杀了孙策,正是因为英年早逝,孙权得以在孙策去世后执掌江东。同样的道理,魏国也希望借助于这两个刺客,以此带给蜀汉和东吴致命一击。那么,问题来了,这两位刺客分别是什么结局呢?
一
一方面,来自于魏国的郭修,曾意图刺杀后主刘禅。不过,因为无法接近刘禅,郭修最终刺杀了蜀汉大臣费祎。郭修,一称郭脩(?-253年),字孝先(一名郭修,《三国志·后主传》及《费祎传》中载为郭循),凉州西平人。在《三国志·蜀书》中,《后主传》及《费祎传》均记载费祎被刺杀之事,两处都称刺客为“魏降人郭循”;而在《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曹芳诏中,则称刺杀费祎者为“故中郎西平郭脩”。由此,对于郭修来说,名字上存在不同的记载。
据裴松之注《三国志》引孙盛《魏氏春秋》记载,郭修原本是曹魏的将领,在一次对蜀汉战事中被姜维所俘,降蜀汉后受刘禅封为左将军。不过,对于郭修来说,却不愿意为蜀汉效力,参考他后面的表现来看,郭修投降蜀汉,很可能是魏国这边安排的,目的就是让郭修趁机进入蜀汉都城,从而刺杀后主刘禅。彼时,后主刘禅已经不是诸葛亮时期可有可无的人物了,所以,一旦后主刘禅遇刺的话,势必会在蜀国引发内乱。
二
对于郭修来说,平日利用向刘禅道贺的时机,一边拜贺一边趋前,希望接近刘禅,却总是被后主刘禅身边的大臣和侍卫所阻隔,也即郭修没有办法接近后主刘禅。更为关键的是,郭修只是被封为左将军,平时也没有合适的机会来接近后主刘禅。在长期难以接近后主刘禅的背景下,郭修决定另外寻找合适的刺杀对象。魏嘉平五年(公元253年),蜀汉大将军费祎于汉寿开办岁首大会,郭脩当时在座。在诸葛亮去世后,蒋琬、费祎相继执掌蜀汉大权,承担了类似于宰相的职责。
因此,从郭修的角度来看,没能刺杀后主刘禅,转而将费祎作为目标,同样可以引发蜀国的内乱。彼时,郭修乘费祎欢饮沈醉之际,亲手刺杀费祎,自己亦被蜀人所杀死。同年八月,曹魏皇帝曹芳下诏追封郭脩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赐谥号为“威”,至于郭修在魏国的儿子,则承袭父爵,加拜奉车都尉,获赏银千鉼,绢千匹。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郭修刺杀费祎的行为,曹魏一方是非常高兴地,这让本就人才匮乏的蜀国更加捉襟见肘了。
三
另一方面,对于吴国皇帝孙权,魏国也派出了一位刺客,此人就是马茂。
《三国志·吴主传》中记载:赤乌中,(朱贞)兼符节令,八年(245年)与将军马茂等图谋收缚公卿诸将,引兵入苑中击孙权,反叛降魏。事泄被杀,夷三族。
对于马茂来说,原本是魏国钟离县的县令,后来,马茂背叛曹魏,归降东吴。对此,在笔者看来,参考马茂后来的表现,他归降东吴应该是诈降,也即不是真心的。来到东吴后,马茂被晋升为征西将军、九江太守,还被孙权授予率领千余兵马的权力。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孙权并没有识破马茂的诈降之计,反而重用了原本只是县令的马茂。在吴国站稳脚跟之后,马茂勾结了部分吴国将领,以此谋划刺杀孙权的目标。
四
最后,到了赤乌八年(245年),马茂与朱贞、虞钦等密谋,打算在孙权外出打猎时趁机刺杀他,然后抓捕群臣,占据宫廷之后,从而再次归降魏国。值得注意的是,孙权的兄长孙策,当年就是外出狩猎的时候,才被许贡的门客成功刺杀。也即孙权如果一直都在皇宫之中的话,马茂等人显然不会有接近他的机会,所以外出狩猎,确实是一个刺杀孙权的机会。当然,马茂与朱贞、虞钦等人的谋划,因为牵涉的人物较多,最终事情败露了。在得知了马茂等人要刺杀自己的消息后,孙权先发制人,将马茂与朱贞、虞钦等人斩杀,并夷灭三族。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相对于郭修在蜀汉最终刺杀了大将军费祎,马茂在东吴可谓一无所获,不仅没能成功刺杀孙权,也没能引发东吴的内乱。总的来说,在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形成后,魏国派出的郭修、马茂如果可以成功刺杀刘禅、孙权的话,显然可以引发蜀国和吴国的内乱,比如孙权生前的时候,几个儿子就为了争夺太子之位而互相较量,一旦孙权突然去世的话,势必让东吴内部分崩离析,如同刘表去世后的荆州一样。当然,从最终的结果来看,郭修、马茂都没能完成自己的目标,最终还付出了性命的代价。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黄盖,字公覆,零陵郡泉陵县(今湖南省永州市)人,作为汉末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核心将领,其军事生涯贯穿了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主君的征伐历程。这位以“苦肉计”闻名于世...
孙权 孙策 2025-09-11 鲁肃与孙权:乱世中的君臣相知与战略共谋东汉末年,江东群雄逐鹿,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弱冠之龄统御江东。在这风云变幻之际,鲁肃以豪杰之姿投效孙权,二人以“榻上策”为纽带,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君臣相知。这段...
孙权 启 2025-09-10 孙权七子的命运终章:权力漩涡中的血色悲歌在三国鼎立的宏大叙事中,东吴开国皇帝孙权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誉名垂青史。然而,这位在位五十二载、活到七十一岁的长寿帝王,其七个儿子的结局却如被狂风摧折的七株...
孙权 2025-09-10 诸葛亮南征:安定后方的战略远征公元223年,蜀汉章武三年夏四月,刘备病逝于白帝城,蜀汉政权陷入内外交困的危局。北有曹魏虎视眈眈,东有孙权荆州军威胁,南中四郡(越嶲、牂柯、益州、永昌)却爆发大...
孙权 诸葛亮 2025-08-28 忠魂泣血:苏则为汉献帝哭丧背后的时代悲歌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冬,洛阳城飘着细雪,魏王曹丕的府邸张灯结彩,朝臣们正为即将到来的禅让大典忙碌。而在城郊一座简陋的灵堂内,一位身着素服的官员却跪在...
曹丕 2025-08-22 东汉后期:在权力倾轧与民生困局中走向崩塌东汉自光武帝刘秀开国至汉献帝禅让曹丕,共历195年。当历史的车轮驶入后期,这个曾经以“光武中兴”为荣的王朝,却深陷政治腐败、经济崩溃与社会动荡的泥潭。外戚与宦官...
刘秀 曹丕 2025-08-21 陈群与司马懿:曹魏权力场中的双璧之交在汉末三国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陈群与司马懿的交往超越了简单的君臣关系,他们既是曹丕“太子四友”的核心成员,又是曹魏政权制度建设的共同奠基者,更是权力斗争中相互...
曹丕 司马懿 2025-08-18 孙权“孙十万”称号的由来:一场跨越千年的军事调侃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孙权作为东吴政权的奠基者,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誉闻名于世。然而,这位被曹操视为劲敌的君主,却因一场场令人啼笑皆非的军事行动,被后世冠以“...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8-12 曹彰与曹丕:宗室兄弟的权力博弈与命运交织在三国群雄逐鹿的宏大叙事中,曹魏宗室内部的权力斗争同样充满戏剧性。作为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的嫡次子,曹彰与长兄曹丕的关系始终笼罩在“储位之争”的阴影下。然而,通...
曹操怎么死的 曹丕 2025-08-06 三曹:汉魏风骨的文学丰碑在汉末魏初的动荡岁月中,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以政治家与文学家的双重身份,共同铸就了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星辰之一。后世将这三位曹氏父子合称为“三曹”,这一称谓不仅...
曹操怎么死的 曹丕 2025-08-0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