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赐死刘封仅仅是担心刘禅继位后无法控制他,还是另有顾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赤壁之战之前,无立锥之地的刘备一直寄寓于各诸侯之间,疲于奔命,混得很惨,起初讨伐张纯之时,幸亏以其精湛的演技装死而躲过一劫,不然早上西天,"遇贼於野,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得免。"
刘备
早已成为常态的逃亡之中,难以自保的刘备多次狠心丢弃妻子和子女不管,独自逃命,真是有损其"闻名于世的仁慈"之名,曾经逃亡中两个女儿被曹纯抓获;有个儿子被曹操抓获之后再无音讯,史书上只记载与关羽一同被抓,"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但关羽返回刘备身边之时,却无其子相关记载,"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於袁军。"之后再没有看到其儿子相关记载,是死是活无法断定。
仁弟纯 …… 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 《三国志》
《三国志·刘封传》记载"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刘备寄寓荆州刘表之时,被曹操抓走的儿子或者被杀或者病死或者被弃,反正已不在身边,故此,收养"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寇封为养子,改姓为刘。刘封气力过人,身怀武艺,二十多岁的时候,就跟随刘备入蜀,参加益州攻取战,平定益州之后被封为副军中郎将。
丢失东三郡
西城、上庸、房陵三郡原先为隶属汉中郡的三个县,后改为郡,因其位处在汉中东边,故称之为东三郡,西城在沔水之边,上庸以堵水可通沔水,房陵以筑水可通沔水。地处益州和荆州接连部位的东三郡地势险峻,崇山叠岭,四面环山,闭塞不通,陆路崎岖,但是可以顺着沔水直达军事重镇襄阳,故此,若控制东三郡则军事战略上具有巨大意义。
于是,建安二十年(219),根据大佬刘备指示,宜都太守孟达从秭归北上攻占房陵。之后趁热打铁,准备攻打上庸,此时,刘备已攻占汉中,觉得孟达难以独任,于是派遣养子刘封,顺着沔水而下,与孟达军队会师于上庸并让刘封统领孟达军队,俗话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刘备以亲统疏之举,为日后孟达背叛蜀汉埋下伏笔。
刘封和孟达的征讨,没有遇到太大阻碍,上庸太守申耽举众投降,于是刘备加封申耽为征北将军,其弟申仪为西城太守、建信将军,升迁刘封为副军将军,唯独对出力最多的孟达没有一丁点加官升职。当初,孟达和法正为了迎接刘备入蜀过来荆州之后,一直未返回益州,先是在江陵驻屯之后再到秭归,之所以与其他蜀汉部队相比其独立性相当强,刘备是害怕尾大不掉有意打压孟达,以便于刘封控制孟达。
初,刘璋遣扶风孟达副法正,各将兵二千人,使迎先主,先主因令达并领其众,留屯江陵。>>> 《三国志》
关羽
刘备攻占汉中后,其人生达到巅峰,或许被胜利冲昏头,不久让关羽北上围攻樊城、襄阳,明明是兵力有限的蜀汉集团,一下子摊子摆得也忒大了,真让人担心会出现顾此失彼的难堪局面。果真,孤军作战的关羽吃不消,连呼刘封、孟达增援,但是刘孟两人以刚占领东三郡,其局势不稳为由,没有给予支援,加之东吴偷袭荆州而最终导致关羽被斩杀还丢失整个荆州。
又,被人称之为"恃才好术"、"将帅之才"的孟达,怎能心甘情愿当比自己年龄小、经历少的"空降兵"刘封的下属,故此,两人常有纷争,关系不融洽,刘封仗着自己刘备养子特殊身份总是欺凌孟达。
之所以,关羽被杀之后孟达深感恐惧,就如《辞先主表》所讲,担心会出现虽为蜀汉卖命却最终被冤枉而惨遭迫害事情,时常为之悲痛欲绝,希望刘备放他一个自由。不久孟达果真带着自己四千余家部曲投降曹魏,刘备最不希望看到的一幕还是发生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自己种下的苦果,只能自己偷偷地咽下去了。
伏惟殿下将建伊、吕之业,追桓、文之功,大事草创,…… 夫际会之间,请命乞身。何则?欲絜去就之分也。…… 蒙恬拓境而被大刑,乐毅破齐而遭谗佞,臣每读其书,未尝不慷慨流涕,而亲当其事,益以伤绝。何者?荆州覆败,大臣失节,百无一还。惟臣寻事,自致房陵、上庸,而复乞身,自放於外。……臣诚小人,不能始终,知而为之,敢谓非罪!臣每闻交绝无恶声,去臣无怨辞,臣过奉教於君子,愿君王勉之也。>>> 《辞先主表》
赐死刘封
不久,孟达与夏侯尚和徐晃一同攻打刘封,加之西城太守申仪背叛,刘封被打败返回成都。到成都之后,刘备斥责刘封"侵陵达,又不救羽。"刘封无言以相对,确实是自己之过,性格刚猛的他,肯定心想一人做事一人当,该怎么处置应该怎么处置吧,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人头会落地,以致于悲叹,"恨不用孟子度之言!"
孟达
当初,孟达与徐晃等人攻打上庸之前,曾经给刘封写信说,目前刘禅已立为汉中王太子,你与汉中王刘备本来就是"道路之人耳,亲非骨血。"但问题是你手握重权,将会遭受猜忌,身边有识之士,无不为你目前处境捏一把汗。还有,刘备身边人多,将会揣摩到其猜疑之心,肯定会有人离间你们,"恐左右必有以间於汉中王矣。"你现在领兵在外,暂时还会安全,倘若返回成都则危险,"足下失据而还,窃相为危之。"但是刘封没有理会,结果会怎样呢?
果真让刘封大跌眼镜,孟达预测如神,就他所言返回成都之后,诸葛亮以"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为由奉劝刘备斩杀刘封,身为蜀汉政权人主,刘备也很无奈,为了保住一生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不得不狠下心赐死刘封,但毕竟与刘封曾有过父子之情,为之流涕不止。
世人常说,"知子莫若父",枭雄刘备心知肚明,三十多岁的刘封正处于既有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又精力充沛的黄金年龄段,刘禅才十几岁的小屁孩,加之本身资质差,不够优秀,无法与刘封相提并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假如刘封狠心与刘禅争夺权力,则两人可不是同一个级别选手,刘禅相差十万八千里,若单打独斗刘禅必败无疑,但是毕竟身为正统的刘禅不可能一人应战,肯定会大多数人支持刘禅,最终谁赢谁输不好判断。
但可以肯定的是两人的内讧将大大削弱蜀国实力,让"奸人"渔翁得利,会带来灭顶之灾,有袁谭、袁尚袁氏兄弟,刘琦、刘琮刘氏兄弟前车之鉴,不能再重蹈。故此,"易世之后终难制御"确实是斩杀刘封的重要理由,但不至于一定要斩杀,其实也有废为庶民或者流放到不毛之地等其他举措,不一定非要赶尽杀绝,是不是另有非死不可原因?
在动荡不安的乱世中,通常人最担心的是自身安危,这也是人的本能,所以当时人们是认可"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观念。当初,官渡之战时,很多曹魏大臣们都在暗地里纷纷向袁绍写信示好,但是出人意料,最终曹操以弱胜强,整理战场之时,发现很多大臣们通敌信件。曹操却看都不看一眼,直接下达命令一把火焚烧掉。
人们会说曹操真具有领袖气质,大度无比,其实这是曹操无奈之举,雄才大略的曹操会洞察人性,清楚趋安避危是人的本性,很难改变,所以曹操当时只能采取烧掉信件,一概不究。袁绍还强大没有彻底败亡,革命尚未成功,还得靠这帮大臣们继续战斗,不能只靠自己一人之力与之抗衡,或许曹操心里已经骂到这些人祖宗十八代不止,但身为大佬只能压抑自己,为了顾全大局,只能表现为若无其事,可谓当领导不只有威风之面还有很多明面上说不出的苦衷。
黄权
此时,蜀汉集团丢失荆州之后又丢失上庸地区,接二连三的打击,使蜀汉政权内部骚动不安,加之原本就存在新旧势力利益冲突。所谓旧势力指原刘璋集团旧臣及益州本土势力,新势力就是刘备入主益州之前的老部下。"外来户"刘备是以少数派"新势力"领导多数派"旧势力",若一对一整体实力而论,新势力肯定比不上人多势众的旧势力。之所以,只能靠安抚、拉拢政策保持利益平衡,从而保障蜀汉政权的安定。之所以,刘备有娶吴懿之妹寡妇吴氏;迅速提拔法正;给予徒有虚名的许靖高官爵禄;不计前嫌重用刘巴;重用益州本土人黄权、李恢等等拉拢旧势力举措。
孟达是旧势力中的中坚分子,他投降曹魏的原因不只是与刘封不和,还有其他原因,且俩人不和,不一定都是刘封的过错,孟达也有自己性格缺陷。但是丢失荆州而人心不安之际,刘封等于是捅了马蜂窝-孟达投降曹魏、丢失东三郡。
本身刘备入主益州时间短,共五年左右,还未能与旧势力建立牢固的君臣关系,若有不利情况,这些旧势力如当初背叛刘璋一样也可以轻易地背刘备而去,这是刘备所最顾忌之事,因刘备所掌控的新势力实力还未达到独立控制整个益州,必须联合旧势力才能治理好益州。
之所以,身为益州新主刘备必须向旧势力足够诚意表明其不偏不倚的立场,才能防止再出新第二个孟达、第三个孟达…… 不然无法控制局面而终酿成大祸,再无刘氏蜀汉政权,子嗣继位之事都将会成为空谈。故此,为了顾全大局,只能以大公无私、不顾亲情、公正地处理事情,避免发生弥天大祸。那么只能采取一个办法,以大义灭亲方式斩杀刘封而赢得旧势力的继续支持,从而保障蜀汉政权的延续。
结语
刘封
其实,刘封是奉刘备之命,奔赴上庸与孟达共事,只是奉命行事而已,导致发生如此棘手问题,固然与刘封和孟达两人性格有关,但是根本原因在于刘备不信任孟达而派遣刘封及指使关羽北上围攻襄阳之战而导致。
故此,某种意义上刘封是替刘备背黑锅,成了替罪羊,加之其刘备养子的特殊身份,非死不可,刘封之死不仅仅为丢失东三郡失职之事有人担责还彻底解决"易世之后终难制御"之忧,进而刘备继续赢得旧势力的支持,真可谓除刘封之外皆大欢喜之事,只是刘封自己太可悲可怜,只恨当初被刘备欣赏而成为天下最无情的帝王之家养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禅重用诸葛瞻:权力、情感与政治的复杂交织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作为蜀汉末代皇帝的刘禅,却在诸葛亮去世后持续提拔其子诸葛瞻,使其从骑都尉一路升至代理都护、卫将军,甚至执掌尚书台政...
诸葛亮 刘禅 2025-09-30 蜀汉双璧:姜维与魏延的实力对比与历史定位在三国蜀汉政权中,姜维与魏延作为后期核心将领,其军事才能与战略贡献直接影响着蜀汉的存亡。两人虽同为刘备集团的中坚力量,却在战略思维、战术风格、政治智慧等方面展现...
刘备 2025-09-30 诸葛亮殒命五丈原后,刘禅凭何稳坐江山二十九载?公元234年秋,五丈原的秋风卷走了最后一片枯叶,也带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这位以"鞠躬尽瘁"著称的治世能臣,将未竟的兴复汉室之...
诸葛亮 刘禅 2025-09-29 三国风云:关羽轻视黄忠背后的权力逻辑与人性密码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封“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关羽得知黄忠位列后将军时勃然大怒,直言“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这场震动蜀汉朝野的争端,表面是武将间的地位之...
关羽 刘备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王连:从南阳县令到蜀汉重臣的传奇人生在汉末三国乱世中,王连(字文仪)以南阳郡为起点,历经刘璋、刘备两代政权,最终成为蜀汉政权中掌管经济命脉的核心人物。他的仕途轨迹与历史选择,既折射出乱世中士人的生...
刘备 2025-09-29 白帝城托孤:刘备的权谋算计与诸葛亮的生死困局公元223年,白帝城永安宫的病榻前,刘备握着诸葛亮的手说出那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后世将其视为君臣相知的典范。然而,当掀开史书温情脉脉的面...
诸葛亮 刘备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