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孙策被刺杀,谁才是幕后真凶?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战胜公孙瓒后,据有了幽、冀、青、并四州,尽有河北之地。当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兵锋南指,南下意图夺取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此时,曹操也已经在逐鹿中原中胜出,占据了兖、徐两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地盘,具备了同袁绍掰手腕的实力。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后,曹操为争取战略上的主动,迅速派兵扼守要隘,重点设备,制定了将袁绍的主力引到官渡决战,同时闪电出击徐州,打败刘备,解决了后顾之忧。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绍派大将颜良进攻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官渡之战正式打响。
其间,突然传来江东孙策欲偷袭许都的消息。曹操心中大惊,因为曹军数量与袁军相比处于劣势,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卫许都,一旦许都有失,他就会面临无家可归的窘境。 然而,谋主郭嘉对此却云淡风轻。
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而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三国志·郭嘉传》
郭嘉认为,孙策新定江东,人心未附,而且他诛杀太多江东豪杰,与士族形成水火之势,再加上他自恃武功高强,疏于防备,“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郭嘉拍着胸口对曹操说。
孙策在一统江东的过程中不被刺杀,却在北伐的前夜被刺杀,这是郭嘉未卜先知,还是他对孙策被刺杀胸有成竹?
郭嘉识破孙策的声东击西之计
孙策偷袭许都的军事行动属于绝密级别,正常情况下,此消息应严加封锁。但是,孙策却主动将这一消息泄露出去,导致兵马未动,消息已经传到了曹操耳中,这明显是声东击西之计。
那么,孙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孙策虽然吞并了扬州六郡,但是,却始终无法拿下两处战略要地。一是无法击败黄祖,拿下位于东吴上游的夏口,荆州刘表只要派兵经夏口顺流而下,就能威胁到庐江郡、丹阳郡以及吴郡三地,夏口就像是悬在孙策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他夜不能寐。
二是无法击败陈登,夺取觊觎已久的广陵郡。广陵郡地接长江,曹军从此南下,跨过长江,就可征吴,而吴军从此北上,则可攻打徐州,直捣许都。但是,广陵郡在陈登手中,孙策不但北伐无门,也要随时提防广陵的曹军南下攻吴。
在这种情况下,孙策如果远征许都,那么,他的后院就可能会起火,”达於事势“的孙策很清楚这点,于是,他就以偷袭许都为名,行进攻广陵之实。这可从他在丹阳集结兵力,但却迟迟不北上这件事中,看出端倪。
身为曹操谋主的郭嘉,一眼识破了孙策的声东击西之计。同时,作为校事府的负责人,他知道广陵太守陈登早已未雨绸缪,策划了刺杀孙策的方案,孙策此次在劫难逃,所以,他才敢拍着胸脯,对曹操说出:”以吾观之,(策)必死于匹夫之手“这样的话。
陈登组刺客团,孙策遇刺身亡
据史料记载,孙策在一统江东的过程中,采取了”顺我者生,逆我者亡“的铁腕政策,对不服从者杀无赦。其中陈登的叔父,原吴郡太守陈瑀,就被孙策逼得只身逃命,陈登为了给叔父报仇,就使出离间计,策反孙策的心腹。
陈登间其腹心—《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注引《江表传》
建安四年(199年),孙策拿下皖城后,乘胜追击,派兵攻打射阳附近的匡琦城。匡琦城守将正是陈登,虽然吴军十倍于守军,但陈登却毫不慌乱,他采取先示弱,趁敌不备再突然出击的战术,成功打败吴军,歼敌无数。
此后,陈登展开反击,策划针对孙策的刺杀(斩首)行动。
策前西征,登阴复遣间使,以印绶与严白虎馀党,图为后害,以报瑀见破之辱—《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注引《江表传》
建安五年(200年)初,陈登趁孙策西征黄祖的机会,召集吴郡豪族严白虎的余党,策划刺杀孙策的事宜。当年,陈登的叔父陈瑀就曾与严白虎等江东豪族联手,欲将孙策逐出江东,但被孙策发觉图谋,派兵打败。最终,陈瑀单人逃奔冀州,而严白虎则在投降后,仍被孙策处死。
许贡当年被孙权绞死后,他的门客一直在伺机为他报仇,此事陈登不可能不知道。所以,虽然史书上没有明说,但是,许贡的门客应该也在陈登的召集名单之中。也就是说,许贡的门客也是陈登组建的刺客团中的成员。
因为陈登已经策反了孙策的心腹,所以,孙策的一举一动都在陈登的掌握之中。孙策上山打猎前,得知消息的陈登,就提前派出刺客,在孙策的必经之路上埋伏好,成功刺杀了孙策。
结语
许贡的门客只是执行刺杀孙策任务的死士,陈登才是刺杀行动的策划者。他策反了孙策的高级将领(幕僚),对孙策的动向了如指掌,在孙策上山打猎前,预先安排刺客在孙策的必经之路上,利用孙策“轻而无备”的特点,成功射杀孙策。
为报叔父陈瑀被逐之仇,只是陈登刺杀孙策的动机之一,实现“吞灭江南”的理想,才是他最主要的动机。陈登深得江、淮间民心,而且击败过孙策,在曹操忙于应付袁绍,无暇东顾的情况下,他决定南下与孙策掰一掰手腕,而刺杀孙策,就是他实现“吞灭江南”计划的第一步。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袁绍凭借“四世三公”的家世与河北四州的基业,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在这场权力博弈中,一位来自广平的谋士以超前的战略眼光与刚直的性格,在历...
袁绍 2025-09-17 黄盖的传奇人生:从沙场宿将到寿终正寝的岁月考据黄盖,字公覆,零陵郡泉陵县(今湖南省永州市)人,作为汉末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核心将领,其军事生涯贯穿了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主君的征伐历程。这位以“苦肉计”闻名于世...
孙权 孙策 2025-09-11 红颜未老恩先断:大乔的命运与三国乱世的女性悲歌东汉末年,庐江皖城的晨雾中,两位国色天香的少女推开雕花木窗,她们的命运即将随孙策、周瑜的马蹄声改写。大乔,这位江东传奇女子,在史书与传说的夹缝中,留下了一段充满...
孙策 周瑜 2025-09-05 河北四庭柱一正梁:袁绍麾下的传奇武将组合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中,袁绍凭借冀州之地崛起,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军阀之一。其麾下不仅谋士如云,更有一批能征善战的武将,其中“河北四庭柱一正梁”的说法在民间广为...
袁绍 2025-09-02 辛毗之死:一场被误读的历史悲歌建安九年(204年)邺城攻防战中,曹军将领徐晃生擒袁绍旧部审配。当辛毗持马鞭怒抽审配时,这位宁死不降的袁氏忠臣突然高呼:“吾生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此言如利刃...
徐晃 袁绍 2025-08-27 沮授“矢北”:忠贞不渝的悲歌与战略远见的陨落在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中,袁绍麾下曾有一位以“矢志于北,尽忠于国”闻名的谋士——沮授。他提出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三年疲曹”等战略,堪称河北版“隆中对”,却因袁绍...
袁绍 2025-08-25 审配杀辛毗全家:历史与文学交织下的悲剧在三国纷争的历史长河中,袁绍集团的覆灭堪称关键转折点。而在这场权力更迭的背后,审配与辛毗两大家族的恩怨纠葛,尤其是“审配杀辛毗全家”这一事件,不仅成为后世文学创...
袁绍 2025-08-19 公孙策女儿的命运悲歌:法理与人情的千年叩问在包拯断案的传奇故事中,公孙策作为"再世诸葛"般的智囊,其女儿的结局始终笼罩在悲剧的阴影下。这个承载着父爱与法理冲突的角色,...
孙策 2025-08-15 甄宓爱过袁熙吗?历史迷雾中的情感真相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甄宓与袁熙的婚姻始终笼罩在政治与战乱的阴影之下。作为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甄宓的人生轨迹因官渡之战后的袁氏败亡而彻底改写。关于她是否曾对袁...
袁绍 甄宓是谁的妻子 2025-08-13 田丰:乱世中的顶级谋士,为何难逃悲剧命运?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谋士如云。在袁绍阵营中,田丰以其卓越的智谋与刚直的品格,成为三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谋士之一。尽管其战略眼光与军事才能被后世高度评价,但因性格与...
袁绍 2025-08-0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