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一个超级强国的定义在于能同时打赢两个方向的局部战争。
很显然,战国早期的魏国便是一个这样的超级强国。魏惠王十七年(公元前353年),魏国在围攻赵都邯郸时,遭到了秦楚齐宋卫五国的趁火打劫,也就是说,魏国竟能同时与赵、秦、楚、齐四大国交战而不落下风。
所以,此时正围攻赵都邯郸的庞涓八万魏军竟仍不退兵,邯郸已被围攻一年多,眼看就要破城,到口的肥肉怎能放弃。
现如今,秦军在少梁城下受挫,楚军在睢水以南受阻,而攻打平陵的齐军更是损失惨重,庞涓听说后,不由大笑起来。
看来齐军的战斗力还是一如既往的差啊,于是庞涓安下心来,继续猛攻邯郸,只有拿下邯郸,他才能放手回军搞定这些跳梁小丑,否则这一年多的辛苦岂不白费?
这下子可苦了一直坚守待援的赵军将士了,他们听说秦楚齐各国都在魏地展开了攻击,本已燃起希望拼死守城,兵都快打光了,最后却发现各国根本没占到便宜,魏军也根本不回救,当下斗志全消,结果坚守了一年多的邯郸终于开城投降。
无论从兵力还是心理上,赵国人都再也撑不下去了。
邯郸一战,庞涓以八万师攻破强赵之都,从此名震天下!
如果战争就到此为止,那么庞涓绝对可以问鼎天下第一名将,要知道即便强若吴起,也从未达到过如此功业!然而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可怜庞涓爬得越高,摔下来却要越惨了。
不久,庞涓又听说了齐军派了万余轻兵,跑到魏都大梁城下骚扰,还号称要围攻城池!
已经名高天下威震诸侯志得意满忘乎所以的庞涓闻报后放声大笑,笑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看来齐军的主将田忌也是一个大大的饭桶!一通乱打,不可理喻!区区万余兵马,居然还想着威胁大梁,围魏救赵?做梦吧!结果现在怎么样?赵也没救成,魏也没围不了,更糟的是,恐怕连齐国他也回不去了!
于是庞涓依照魏惠王的指示,暂且与流亡在外的赵成侯签订了停火协议,然后将辎重及大部队留守邯郸,自己则亲率轻兵,乘胜利之威日夜兼程往回赶。
庞涓要好好的教训一下这帮不知天高地厚的齐军,让这些饭桶们知道知道,魏国是不能随便惹的,大梁更不是阿猫阿狗都能随便攻的,谁敢捋虎须,谁就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魏惠王与庞涓坚信,只要干掉这帮水货齐军,楚、秦等强国必然恐惧退兵,而赵、韩、宋、卫等弱国也必然彻底臣服,魏国的中原霸业就此一战功成了!
庞涓错了,大错特错,不知天高地厚的水货其实并非齐国人,而正是他自己!
三日之后,星夜回趋的三万魏军在距大梁东北百里的桂陵(今山东菏泽北)被以逸待劳在此许久的齐军主力逮个正着,一场迟来的齐魏决战终于爆发!
图: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州牡丹园桂陵之战
原来,平陵的败仗是演给庞涓看的,田忌率领的大梁城下万余齐军也都是孙膑派出的"群众演员"而已,孙膑和其他五万多齐军才是真正的男主角,他们早就在桂陵这个地方等着庞涓了,为了这一次故友重逢,孙膑真可谓煞费苦心,如今,漫长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可怜的庞同学,他又不得不再次面对他那个相爱相杀的上铺兄弟了。
至此,无论庞涓甘不甘心情不情愿,这一仗他已经输了,在开始之前就输了。
天下皆知,无论作战韧性还是整体攻防,齐之技击皆不如魏之武卒。但是别忘了,一场战争胜负还有其他很多因素,战斗力并不能决定一切,就是武林高手决斗内力无法决定一切一样。
首先,庞涓由于轻敌而回军太快未作侦查,所以中了齐军的埋伏,齐军以有备攻无备,优势明显。
其次,魏军日夜兼程、长途跋涉、疲惫不堪,已是强弩之末;齐军却是养精蓄锐、以逸待劳、以盈待竭,优势更加明显。
再次,庞涓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的对手竟不是田忌,而是本应沦落成泥、流浪在大梁街头而永世不可能翻身的上铺兄弟孙膑,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必然让心理健康状况本就不好的庞涓肝胆俱裂,精神崩溃。主帅是一支军队的灵魂,灵魂崩溃,肉体必然毁灭。
还有,齐国是武学之乡,其民风彪悍,好勇斗狠,齐军因此强于技击,而疏于军阵(太横,管不住)。所以,在阵地战中,魏武卒精良的装备、强大的纪律性与韧性都优势巨大,然而在桂陵狭窄的山道中,士卒往往需要各自为战,这时就单兵的技击能力就更重要了,而无论长矛突刺、剑术搏杀、弓弩剑法、徒手格斗,齐技击都堪称一流,这样魏武卒自然就落了下风。
分析了这么多,结局自然没有悬念了,桂陵一战,齐军大获全胜,魏军全军覆没,庞涓被俘,一切丰功伟业顿时沦为笑柄。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孙膑兵法》出土以前,中国人普遍认为桂陵一战是就是“围魏救赵”,这一个成语也被无数军事专著提及,引为经典战术,名列三十六计之第二计。就连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也结合现代武装斗争,肯定了这一战术,指出 “如果敌在根据地内久踞不去,我即以一部留在根据地内围困该敌,而用主力进攻敌所从来之一带地方,在那里大肆活动,引致久踞之敌撤退出去打我主力。这就是‘围魏救赵’的办法。”
然而,当《孙膑兵法》出土之后,我们这才从其中的记载发现,原来“围魏救赵”根本就是假的,齐军的围魏是假的,齐军的救赵也是假的,魏国人也根本不是因为大梁被围而回援,齐国人也根本就不在乎邯郸的死活,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魏赵二国两败俱伤,然后果断出手,一举承二国之弊,成为最后的赢家。
其实赵国国土广大,即便丢了邯郸,亦不至亡国,所以尽量的削弱魏赵才是齐国此次军事行动的第一目标。事实上,赵国此次被削弱的还不够,以至于一个胡服骑射又使赵国实力大增,后来还主导了五国伐齐差点将齐国灭掉。早知如此,孙膑还应再晚一点出手更好。
我们早该怀疑的,以大梁城坚固的城墙、发达的水网,以及完整的水陆防御体系,当时军事能力并不强大的齐国根本不可能对其造成实质性的威胁,那么围魏救赵从何谈起!
魏国地处河南平原,基本无险可守,所以才会更加重视城墙的修筑,特别是国都大梁的城防,在当时整个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
事实上,作为战国时代城防最坚固的超级都会,大梁城就从未被人力攻破过,后来秦国名将魏冉、白起也都曾兵临城下,但也都只能望城兴叹,悻悻退兵。整个战国时代,大梁城只有一次被攻破,那就是战国末期秦将王贲将大梁周围的水网体系及大小城池蚕食殆尽后,引水灌城,水淹大梁3个月,直到城墙被水浸毁,秦军才将其攻破。
如此金城汤池,以孙膑之智,他可能贸然围攻吗?《孙子兵法》尝言:“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孙膑自己在《孙膑兵法》中也有一章《雄牝城》介绍了哪些城池可以攻打哪些城池千万不能攻打,而像大梁这样的超级“雄城”,孙膑自己都认为不可能攻破,庞涓又怎会轻易上当呢?
事实上,孙膑在内心压根就没想过救邯郸,邯郸也压根就没被救下来。齐军对宋卫的策反、对襄陵的进攻、在平陵的惨败、对大梁的佯攻全都是假的,目的只有两个,怒敌与骄敌。孙膑之先祖孙武《孙子兵法》尝言:“怒而挠之,卑而骄之。”敌人越是卑视我方,我则越要助长你的傲气,使你头脑膨胀。庞涓攻破邯郸,本已傲到极点,孙膑再加一剂猛药下去,庞涓还不尾巴翘到天上去!
当一个名将尾巴翘上天,失去了对待战争应有的冷静,那么他离失败就不远了。
如果不是这样,以庞涓之能,他怎会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狂妄的连基本的斥候侦查都不去做,而乖乖的钻进孙膑的口袋里呢?
如果庞涓从容回救,桂陵一战谁胜谁负,恐怕还难说得很呢!
《吕氏春秋》尝言:“孙膑贵势”。所谓“势”,通俗来讲就是“战争的主动权”,也就是所谓“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兵法虚实篇》),中国兵法千章万句,无非就是要尽量调动敌人而不让自己被敌人调动,庞涓轻松被孙膑所调动,他当然必败无疑。
由此可见,孙膑用兵的谋略的确诡异多变精深玄妙,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救赵是假的,攻平陵是假的,攻大梁也是假的,直到桂陵最后一击才变成了真的,真可谓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神鬼莫测,何况庞涓?孙膑的此次大胜,大大拓展了中国兵家的战争视野,让他们走出了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军事发展道路;从此,运动战代替阵地战踏上了中国战争的主流舞台,智慧与计谋的重要性也开始大大拔高;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成为中国战争长河上的伟大奇观。
战国时,魏国大将庞涓率军攻打赵国邯郸。赵王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前往救援。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魏国内部空虚,于是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在路经桂陵要隘,齐兵设伏截击魏军。庞涓几乎全军覆没。 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折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叁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
张耳,这位秦末汉初的风云人物,其姓氏背后隐藏着一段惊心动魄的逃亡史。据《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记载,张耳本为魏国大梁人,年少时曾是信陵君魏无忌的门客,后因魏国灭亡...
魏无忌 2025-08-04 孔鲤过庭:圣人之子的诗礼人生与家族传承公元前532年的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十九岁的孔子迎娶宋国亓官氏之女。一年后,鲁昭公特遣使者送来一条大鲤鱼,以示对这位年轻委吏的礼遇。孔子以“鲤”为子命名,字...
孔子 2025-08-04 践土会盟:读音背后的春秋霸业密码“践土会盟”四字,既承载着历史事件的厚重感,又暗含着汉语音韵的精妙性。其正确读音为jiàn tǔ huì méng,每个音节都如同一把钥匙,打开春秋时期晋文公称...
晋文公 2025-08-01 王诩生卒年考:历史迷雾中的千古奇人王诩,字禅,道号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之一。作为纵横家的鼻祖、兵法集大成者,他隐居云梦山鬼谷,以“捭阖之术”培养出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战...
庞涓 孙膑 2025-08-01 伊阙之战双方兵力考辨:白起以弱胜强的军事密码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今洛阳龙门),秦将白起以12万秦军对阵魏韩24万联军,最终斩首24万、俘虏主将公孙喜,彻底扫平秦国东进中原的障碍。这场战役不仅奠定了白起“...
白起 2025-08-01 秦共公之父秦康公:春秋秦国的转折掌舵者在春秋中后期秦国的历史长卷中,秦康公作为秦共公之父,其统治时期既延续了先祖的雄心,又因战略误判埋下衰落伏笔。这位在位十二年的君主,既是秦穆公霸业余晖的承接者,也...
秦穆公 2025-08-01 商鞅变法:历史天平上的功过评说战国时期,秦国在秦孝公的推动下,由卫国入秦的商鞅主导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变法运动。这场变法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实行连坐之法”为核心,将秦国...
商鞅 秦孝公 2025-07-31 伊阙之战:二十四万将士的血色黎明——解析战国规模歼灭战的代价与影响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一场载入史册的歼灭战在此爆发。秦将白起以十余万兵力,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斩首数量创下战国时期新纪录。这场战役不仅奠定了...
白起 2025-07-31 赢驷车裂商鞅:权力博弈下的必然结局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具实力的国家。然而,这场变法的主要推动者商鞅,却在秦孝公死后,被新君赢驷下令车裂,落得个悲惨的结局。赢驷车裂商...
商鞅 秦孝公 2025-07-31 南子姓什么:历史迷雾中的姓氏溯源春秋时期,卫国夫人南子因与孔子的短暂会面及复杂的政治纠葛,成为后世史书与文艺作品中争议不断的人物。然而,在聚焦其生平轶事之前,一个基础却常被忽视的问题亟待厘清:...
孔子 2025-07-3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