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初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刘邦长孙刘襄的继位之路充满波折,最终与皇位失之交臂。这背后有着复杂且深刻的原因,涉及个人能力、势力格局、外戚因素以及功臣集团的利益考量等多个方面。
一、起兵作用有限,硬实力不足
刘邦去世后,吕后专权,吕家势力遍布朝野和各封国,打破了刘邦不再分封异姓诸侯王的命令。吕后死后,诸吕妄图篡夺汉朝江山,忍受压迫的诸侯王和功臣集团奋起反抗,刘襄作为起兵诸侯王中的重要一员参与其中。然而,他的军队并未进入关中参与平定诸吕之乱的关键战斗,就被朝廷大军阻挡在关外。实际上,诸吕之乱是被功勋集团除掉的。刘襄在起兵过程中,虽有响应诛吕之举的行动,但未能直接对诸吕核心势力造成致命打击,其起兵的实际作用不大,硬实力也不足以凭借强势竞争皇位。
二、个人品行与行事风格引发担忧

刘襄在平定诸吕之乱时,展现出了一些不恰当的行事方式,这让他在大臣们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他诓骗琅琊王刘泽进入齐地,将其软禁后吞并了刘泽手里的军队。这种未当上皇帝就坑蒙拐骗的行为,让大臣们对他的人品产生质疑。他们担心,若刘襄登上皇位,其行事风格可能会更加肆无忌惮,难以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此外,刘襄在处理与朝廷大臣和皇室成员的关系时,也缺乏足够的政治智慧和团结意识。他没有主动与周勃、陈平等朝中大臣交好,而是专注于扩充自己的势力,这种做法引起了朝中大臣的恶感,使得他在争夺皇位时失去了重要的支持力量。
三、外戚势力隐患重重
外戚干政是汉初的一大隐患,吕氏家族的专权给汉朝带来了巨大的动荡和危害。刘襄的舅舅驷钧为人凶残暴力,口碑不佳。大臣们担心,如果刘襄继承皇位,必然会重用其舅舅驷钧等外戚势力,从而形成新的外戚之乱。正如大臣们所言:“母家驷钧恶戾,虎而冠者也。访以吕氏故,几乱天下,今又立齐王,是欲复为吕氏也……”这种担忧并非毫无根据,基于对历史教训的深刻认识,大臣们为了避免重蹈覆辙,自然不愿意选择刘襄作为皇帝。
四、功臣集团的利益与安全考量
功臣集团在平定诸吕之乱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希望新皇帝能够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地位。刘襄势力较强,且有军队支持,在诛灭诸吕过程中也有一定功劳。如果刘襄继承皇位,可能会认为皇位是自己打下来的,对功臣集团的功劳不够重视,甚至可能会对功臣集团进行打压和排挤。相比之下,代王刘恒性格温和,不争不抢,把代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是明君的好苗子。而且刘恒的母亲薄姬为人随和,不喜欢争抢,没有强势的外戚集团。大臣们认为,让刘恒当皇帝,对国家有好处,对自己更有好处,既能保证国家的稳定发展,又能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安全。因此,在选帝大会上,功臣集团一致决定迎立代王刘恒为帝。
五、其他潜在继承人的竞争
在刘邦还在世的儿子中,除了代王刘恒,还有淮南王刘长。然而,刘长孔武有力,同样是个难以控制的人物。如果淮南王继承皇位,大臣们恐怕要战战兢兢,担心自己的地位和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而刘恒作为刘邦现存较为年长的儿子,年龄适中,既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又相对容易控制。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刘恒成为了更合适的皇位继承人选。
刘襄作为刘邦的长孙,虽然在诛吕之乱中有一定的功劳和影响力,但由于起兵作用有限、个人品行与行事风格问题、外戚势力隐患、功臣集团的利益考量以及其他潜在继承人的竞争等多方面原因,最终未能继承皇位。这一历史事件也反映出在皇位继承问题上,不仅要看血缘和功劳,还要综合考虑各种政治因素和利益关系。
西汉初年,吕后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在长达十五年的统治中,对刘邦八子的处置成为权力斗争的核心。这场血雨腥风的清洗中,八位皇子或死于毒酒、或绝嗣灭国、或含冤自尽,仅...
刘邦 2025-10-30 情深难敌权谋:刘邦不立戚夫人为皇后的深层逻辑汉高祖刘邦晚年,戚夫人因得宠而萌生取代吕后之位的野心,甚至多次吹枕边风要求改立太子。然而,这位以"仁义"自诩的帝王,最终在权...
刘邦 戚夫人 2025-10-29 权谋棋局中的无奈之选:刘邦为何将江山托付忌惮的吕雉公元前195年,病榻上的刘邦凝视着吕雉的背影,这位曾与他共患难的结发妻子,此刻正以雷霆手段镇压异姓诸侯王。他深知吕雉的野心与手段,却仍选择将帝国权柄交予其手。这...
吕雉 刘邦 2025-10-29 逃亡车辙下的父权悖论:刘邦弃子事件的历史解构公元前205年彭城之战的溃败,将刘邦推向了历史争议的漩涡中心。当夏侯婴驾着马车在楚军追击中狂奔时,一个载入史册的场景发生了:刘邦三次将年幼的刘盈与鲁元公主踢下车...
刘盈 刘邦 2025-10-29 “一尺布尚可缝”:汉文帝与淮南王刘长的权力困局公元前174年,淮南王刘长在流放蜀地的途中绝食而亡,汉文帝刘恒闻讯后痛哭流涕,却难掩民间“兄弟二人不能相容”的讽刺歌谣。作为刘邦仅存的两个儿子之一,刘长之死既是...
刘恒 刘邦 2025-10-28 韩信归楚与汉:一场改写楚汉格局的假设推演公元前206年,韩信在萧何月下追赶中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刘邦集团扭转楚汉战争的关键人物。但若将时间倒转至秦末乱世,假设这位“兵仙”始终追随项羽,刘邦是否还能在垓下...
项羽 刘邦 2025-10-27 血统与权力的博弈:刘裕为何弃“汉”而择“宋”在中国历史上,国号的选择往往承载着政治合法性、文化认同与权力继承的多重意义。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虽为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后裔,却在称帝时放弃“汉”而选择“宋...
刘邦 刘裕 2025-10-24 权谋棋局中的生存智慧:萧何何以躲过刘邦的屠刀?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垓下之战中彻底击败项羽,登基称帝建立汉朝。然而,这位布衣天子登基后却迅速掀起一场针对功臣的血雨腥风——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相继被诛...
项羽 刘邦 2025-10-23 郦食其:以口舌之利为刘邦谋得七十城,却命丧队友之手的悲情谋士在楚汉争霸的烽火岁月中,刘邦麾下名将如云,张良运筹帷幄,萧何稳固后方,韩信战无不胜。然而,有一位谋士却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奇谋,仅凭三寸不烂之舌便为刘邦收服齐...
刘邦 韩信 2025-10-22 天命、权力与生死:刘邦拒绝医治的深层博弈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在平定英布叛乱后身中流矢,归途病重。吕后请来良医诊治,医生断言“病可治”,刘邦却勃然大怒:“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
刘邦 英布 2025-10-2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