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是二战的主要发起者。二战中,德国表现的非常抢眼,竟然以一敌三,同时和美苏英三大强国对抗。如果不是德国资源供给不上,二战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二战中德国能同时对抗美苏英三国,一个主要依仗就是强大的军事力量,因为德军的战斗力不是一般的强。在同等装备和兵力下,别管是美英还是苏联军队,哪国的军队也不是德军的对手。据说二战中,击毙一名德军士兵,苏军要付出伤亡十个人的代价,英军要付出伤亡七个人的代价,美军要付出伤亡四个人的代价。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德军的战斗力可见一斑。很多人感到奇怪,二战时的德国军队为何那么能打?
第一,现代德国军队起源于德意志帝国军队,其前身是普鲁士军队,再往前是大名鼎鼎的条顿骑士团。条顿骑士团是中世纪欧洲三大骑士团之一,是出了名的能打,专治各种不服,德国军国主义的发源地普鲁士就是他们打出来的。普鲁士更是不用说,那是欧洲的小霸王,别看国家不大,但谁也不敢轻易招惹他。七年战争时,在英国的支持下普鲁士一国单挑几乎所有的欧陆强国,最后还打赢了,普鲁士绝对称得上欧洲的平头哥,谁不服打谁。德军就是从普鲁士军队演变而来的,他们具有优良的军事传统,很多都出自容克军事贵族家庭,从小接受各种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军事传统世代传承,军事素养自然是没的说。此外,他们不仅尚武,而且荣誉感极强,特别注重战功,将忠实和荣誉看的比生命还重要。加上德国人严谨的性格,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军事素养极高。他们就像我国战国时期的秦国军队,能征善战、恪守纪律且服从命令,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兵员。看到战国时期的大秦军队就看到了二战时的德军。德国发动二战就和秦国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一个样。可惜的是,德国没有秦国那样雄厚的国力和稳定的后方,否则很可能会一统欧亚。
第二,一战后由于德军战败,被迫大范围裁军,只允许保存十万国防军。德国为了摆脱条约限制,就从数百万军队中挑选出十万精锐,按照军官的标准培养,这些军官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军事素养自然没的说,他们是德国军事的种子。德国不仅注重军官培养,而且也注重普通士兵和预备役的培养,特别是希特勒上台后,实行征兵制,年满20岁的男子接受征兵体检,合格的全都拉进军营训练,两年就转为预备役做储备,所以到二战时德国储备了大量高素质的军官和兵员。当二战爆发后德军就像细胞分裂一样,迅速膨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武装起数百万军队。二战时,德国每五个人就有一个是军人,可以想象,全民皆兵的德国有多可怕。同时,德国人不仅把军队放在军营里练,而且还拉到战场上练。德国通过西班牙内战、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等战争让军队接受锤炼,通过实战大大提升了德军的战斗力。二战前,英法美过着歌舞升平的日子,而德国人一直在想方设法的练兵打仗。此外,德国人对英法充满了憎恨,又被希特勒和纳粹疯狂灌输法西斯思想,战争一开打,上来就是玩命,英法要能打过德军就怪了。
第三,德军不管是武器还是战术理念都非常先进。在武器方面,依托强大的科技和工业,从一战后德国对武器的研发一直没有停止,德军的武器装备水平一直很高,比如大名鼎鼎的MG42机枪、88炮、U型潜艇和虎式坦克等等,二战后期德国连导弹和喷气式飞机都研发出来了,武器对德军的加成作用是很大的。在军事理念方面,德军的战术理念比同时期的其他军事强国高了一个层次!德军的闪电战将立体化多兵种联合作战发挥到了极致,这种先进的战术使得德军能以弱击强,以少胜多。法国战役中,德军的坦克数量和质量都比不上英法,但德军的闪电战把坦克、飞机等各兵种优化整合,形成了最强大的战力,一举就把占有优势的英法军队干掉了。战争初期,德国的闪电战几乎无人能挡,一个照面就把英法联军打趴下了。如果不是美国帮忙,苏联很可能也会被德军一波带走。兵员素质高、武器先进,再加上作战理念超前,所以德军在二战中所向披靡。
战国时期,郑国隐士列御寇以“御风而行”的传说闻名于世,这位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思想家,在《列子》八卷中构建了以“贵虚”为核心、融合宇宙论与生命哲学的独特体系。其思...
郑国 启 2025-08-05 夏目漱石相当于中国的谁:跨越国界的文学镜像在东亚文学的星空中,夏目漱石与鲁迅如同两颗交相辉映的星辰,分别以日本和中国为坐标,以文学为棱镜,折射出时代转型期的精神困境与人性挣扎。若以“国民作家”为标尺,夏...
鲁迅 2025-08-04 郑庄公为何名“寤生”:一场跨越千年的命名之谜公元前757年,郑国第三位国君郑庄公降生。这位在《左传》中被记载为“寤生”的君主,其名字背后隐藏着先秦时期对生育风险的认知、母子关系的纠葛,以及史官对历史事件的...
郑国 2025-07-24 烛之武名字的由来:从地名到历史符号的文化解码在春秋时期的外交舞台上,烛之武以三寸不舌化解郑国危局的故事被载入史册。这位年逾七旬的老臣,其名字本身便蕴含着先秦时期独特的命名文化与身份标识逻辑。从“烛地”到“...
郑国 2025-07-22 张载哲学:唯物与唯心的千年辨析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哲学体系,因“太虚即气”“一物两体”等命题的提出,在中国哲学史上引发了长达千年的唯物与唯心之争。这场争论不仅关乎学术史的定位,更折射出中国哲学对...
太虚 2025-07-15 王世充的武功之谜:历史与虚构的交织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王世充以“郑国皇帝”的身份活跃于历史舞台,其军事才能与政治手段备受争议。然而,关于他是否精通武功、修炼何种绝技,史书记载极为有限,更多线索却...
郑国 2025-07-15 王世充当了几年的皇帝?——隋末群雄中的短暂帝王梦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场逐鹿中原的混战中,西域胡人王世充凭借军事才能与政治手腕,在洛阳建立郑国,自立为帝。然而,这位篡位者的帝王生涯却如昙花一现,仅...
郑国 2025-07-15 黄泉之下,血浓于水:郑庄公与武姜的母子情仇与和解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与母亲武姜的关系,堪称一部充满权力斗争与亲情纠葛的史诗。武姜因郑庄公出生时难产而心生厌恶,转而偏爱小儿子共叔段,甚至暗中策划叛乱助其夺位...
郑国 2025-07-10 酒奠梁上:韩信传说中暗藏人性深渊的致命抉择在淮安市淮阴区的民间传说体系中,韩信的故事早已超越历史记载的框架,演化成承载道德训诫的文化符号。其中“酒奠梁传说”以最尖锐的笔触,揭开了这位军事天才在权力漩涡中...
韩信 2025-07-10 杨继盛就义诗:铁窗血墨写就的士人气节“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明代忠臣杨继盛在狱中写下这首绝命诗后,慷慨赴死。这首五言绝句,字字如刀,不仅刻录着一位谏臣的生命绝唱,更成为...
太虚 杨继盛 2025-07-0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