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是二战的主要发起者。二战中,德国表现的非常抢眼,竟然以一敌三,同时和美苏英三大强国对抗。如果不是德国资源供给不上,二战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二战中德国能同时对抗美苏英三国,一个主要依仗就是强大的军事力量,因为德军的战斗力不是一般的强。在同等装备和兵力下,别管是美英还是苏联军队,哪国的军队也不是德军的对手。据说二战中,击毙一名德军士兵,苏军要付出伤亡十个人的代价,英军要付出伤亡七个人的代价,美军要付出伤亡四个人的代价。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德军的战斗力可见一斑。很多人感到奇怪,二战时的德国军队为何那么能打?
第一,现代德国军队起源于德意志帝国军队,其前身是普鲁士军队,再往前是大名鼎鼎的条顿骑士团。条顿骑士团是中世纪欧洲三大骑士团之一,是出了名的能打,专治各种不服,德国军国主义的发源地普鲁士就是他们打出来的。普鲁士更是不用说,那是欧洲的小霸王,别看国家不大,但谁也不敢轻易招惹他。七年战争时,在英国的支持下普鲁士一国单挑几乎所有的欧陆强国,最后还打赢了,普鲁士绝对称得上欧洲的平头哥,谁不服打谁。德军就是从普鲁士军队演变而来的,他们具有优良的军事传统,很多都出自容克军事贵族家庭,从小接受各种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军事传统世代传承,军事素养自然是没的说。此外,他们不仅尚武,而且荣誉感极强,特别注重战功,将忠实和荣誉看的比生命还重要。加上德国人严谨的性格,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军事素养极高。他们就像我国战国时期的秦国军队,能征善战、恪守纪律且服从命令,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兵员。看到战国时期的大秦军队就看到了二战时的德军。德国发动二战就和秦国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一个样。可惜的是,德国没有秦国那样雄厚的国力和稳定的后方,否则很可能会一统欧亚。
第二,一战后由于德军战败,被迫大范围裁军,只允许保存十万国防军。德国为了摆脱条约限制,就从数百万军队中挑选出十万精锐,按照军官的标准培养,这些军官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军事素养自然没的说,他们是德国军事的种子。德国不仅注重军官培养,而且也注重普通士兵和预备役的培养,特别是希特勒上台后,实行征兵制,年满20岁的男子接受征兵体检,合格的全都拉进军营训练,两年就转为预备役做储备,所以到二战时德国储备了大量高素质的军官和兵员。当二战爆发后德军就像细胞分裂一样,迅速膨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武装起数百万军队。二战时,德国每五个人就有一个是军人,可以想象,全民皆兵的德国有多可怕。同时,德国人不仅把军队放在军营里练,而且还拉到战场上练。德国通过西班牙内战、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等战争让军队接受锤炼,通过实战大大提升了德军的战斗力。二战前,英法美过着歌舞升平的日子,而德国人一直在想方设法的练兵打仗。此外,德国人对英法充满了憎恨,又被希特勒和纳粹疯狂灌输法西斯思想,战争一开打,上来就是玩命,英法要能打过德军就怪了。
第三,德军不管是武器还是战术理念都非常先进。在武器方面,依托强大的科技和工业,从一战后德国对武器的研发一直没有停止,德军的武器装备水平一直很高,比如大名鼎鼎的MG42机枪、88炮、U型潜艇和虎式坦克等等,二战后期德国连导弹和喷气式飞机都研发出来了,武器对德军的加成作用是很大的。在军事理念方面,德军的战术理念比同时期的其他军事强国高了一个层次!德军的闪电战将立体化多兵种联合作战发挥到了极致,这种先进的战术使得德军能以弱击强,以少胜多。法国战役中,德军的坦克数量和质量都比不上英法,但德军的闪电战把坦克、飞机等各兵种优化整合,形成了最强大的战力,一举就把占有优势的英法军队干掉了。战争初期,德国的闪电战几乎无人能挡,一个照面就把英法联军打趴下了。如果不是美国帮忙,苏联很可能也会被德军一波带走。兵员素质高、武器先进,再加上作战理念超前,所以德军在二战中所向披靡。
在中国军事史上,彭越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名字。这位出身渔民的草莽英雄,凭借独创的游击战术改写了楚汉战争的格局,成为与韩信、英布齐名的“汉初三大名将”。然而,他的结...
韩信 英布 2025-10-11 韩信之死:吕后主谋背后的权力博弈真相在中国军事史上,韩信之死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谜题。史书将矛头指向吕后,称其与萧何合谋诱杀韩信于长乐宫钟室,但若深入剖析历史细节,会发现这场谋杀远非吕后个人意志所...
韩信 萧何 2025-10-10 井陉之战:韩信的背水奇谋与楚汉格局的转折公元前204年10月,河北井陉县东北的黄土坡谷地,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在此上演。汉军统帅韩信以3万疲弱之师,背靠绵蔓水列阵,面对赵军20万精锐的猛攻,最终通过...
韩信 2025-09-24 葛洪:罗浮山中的生命终章与道学绝响东晋兴宁元年(公元363年),广东罗浮山朱明洞的丹炉火光渐熄,一位八旬老者端坐石榻,神色安详如入定。当弟子邓岳匆匆赶至时,只见葛洪身形如常,唯触手轻若空衣——这...
朱明 2025-09-18 韩桓惠王是昏君吗?——从历史抉择中窥探韩国末代君王的复杂形象战国末期,韩国作为七雄中最弱小的国家,始终在强秦的阴影下挣扎求存。韩桓惠王(前272年—前239年在位)作为韩国末代君王中的关键人物,其统治时期的“郑国渠”“长...
郑国 2025-09-15 王世充麾下确有王仁则:历史与传说的交织考据隋末唐初的权力棋局中,王世充作为割据洛阳的郑国皇帝,其政权架构与军事部署一直是史家研究的焦点。在众多历史人物中,王仁则作为王世充侄子的身份,既存在于正史记载,又...
郑国 2025-09-08 羊斟:一碗羊羹背后的历史悲歌公元前607年的春天,郑国在楚国授意下出兵攻打宋国。宋国统帅华元率军迎战,却在战前犒劳将士时犯下一个致命疏漏——他的车夫羊斟未分得一碗羊肉羹。这个看似微小的细节...
郑国 2025-08-22 邓析:春秋末期的思想革新者与法治先驱在春秋末期这个社会剧烈变革、思想多元碰撞的时代,邓析以其独特的思想主张和大胆的革新行动,成为郑国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既是法家思想的先驱,又是名...
郑国 2025-08-13 列子的思想主张:虚静无为中的生命觉醒战国时期,郑国隐士列御寇以“御风而行”的传说闻名于世,这位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思想家,在《列子》八卷中构建了以“贵虚”为核心、融合宇宙论与生命哲学的独特体系。其思...
郑国 启 2025-08-05 夏目漱石相当于中国的谁:跨越国界的文学镜像在东亚文学的星空中,夏目漱石与鲁迅如同两颗交相辉映的星辰,分别以日本和中国为坐标,以文学为棱镜,折射出时代转型期的精神困境与人性挣扎。若以“国民作家”为标尺,夏...
鲁迅 2025-08-0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