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中国 / 近代 / 民国 / 元朝 / 晋朝 / 周朝 / 商朝 / 夏朝 / 历史解密 / 历史剧 / 上古时期 / 苏联
站点logo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 >  历史解密 >  成语“嚎啕大哭”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成语“嚎啕大哭”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时间:2024-01-10 15:49:09来源:爱上历史作者:Marshall

在中国丰富的语言文化中,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它们简洁、形象地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其中,“嚎啕大哭”这个成语,虽然字面意思看似简单,但其背后的含义却颇为丰富。那么,“嚎啕大哭”究竟是什么意思?又出自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嚎啕大哭”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人放声大哭,声音极其悲痛。这个成语中的“嚎啕”一词,源自古代楚辞《离骚》中的“嚎啕独行”,意为孤独地大声哭泣。而“大哭”则直接表达了极度悲伤的情绪。因此,“嚎啕大哭”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人在极度悲痛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放声大哭的情景。

然而,这个成语并不仅仅只是描述一种情绪的表达方式,它更深层次的含义是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通常认为,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是一种修养和智慧的体现。而“嚎啕大哭”则恰恰相反,它强调的是情感的宣泄和释放,是对痛苦的直接面对和承受。这种直面痛苦的态度,实际上是一种勇敢和坚强的表现。

至于“嚎啕大哭”这个成语的起源,据《汉语大词典》记载,它最早出现在明朝的《西游记》一书中。在书中,孙悟空为了救出被妖怪抓走的唐僧,不惜与妖怪大战,最终成功救出唐僧后,他“嚎啕大哭”,表达了他对唐僧深深的担忧和关爱。这个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嚎啕大哭”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总的来说,“嚎啕大哭”这个成语,既描绘了一种极度悲痛的情绪状态,也揭示了人性中勇敢面对痛苦的一面。它起源于古代文学作品,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

人物: 分享 上一篇: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下一篇: 揭秘崖山之战:宋朝的最后辉煌

最新资讯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