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做错了事情,如果主动去找另一个人道歉,那他肯定是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之处,所以才在会主动去给别人道歉,表示是自己的错误,而在道歉的案例中,廉颇负荆请罪一定是非常有名的了。很多人都认为,廉颇是认识到了自己做的不对,所以才会去找蔺相如主动赔不是,将相和也是一段美谈,但事实真相当真是如此吗?廉颇真的可以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吗?但是如果没有意识到的话,他为什么要去给蔺相如道歉?
负荆请罪是历史上最为人熟悉的一个故事,这件事发生在大将廉颇身上。说到廉颇,后人也肯定不陌生,廉颇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因此廉颇的战斗力不可小觑。那么在廉颇身上,出现了两件事,就是负荆请罪和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战国时期是一段大乱世时期,这时候各个诸侯国也是征战不休的。每一个诸侯国都有属于自己的武将。那么在赵国时期,廉颇的武力值是最厉害的。公元前284年,廉颇大败齐军,这让廉颇开始扬名天下。从此开始廉颇正式征战沙场。
公元前283年,廉颇率领赵军长途跋涉,进入到齐国境内,这时候的廉颇开始征战阳晋,威震诸侯,廉颇班师回朝,官拜上卿。上卿是当时的高级爵位。此时的廉颇正是年少气盛的时候,这时候的廉颇年龄还不大,属于青年时期。
可是在大部分人的眼中,廉颇是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将军形象。其实这么看待廉颇是错误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与《念奴娇.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名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有关。时至今日,这句话几乎是尽人皆知了。
辛弃疾之所以说出这样的话,是从另一个侧面说出有谁会来询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也就是在映射自己。这个典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富。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廉颇确实是年老了,这与负荆请罪时期肯定是不同的。
负荆请罪发生的时候,廉颇还是一个青年人。负荆请罪发生的时候,是处于廉颇武力值的鼎盛时期,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年华。负荆请罪之事发生在赵王与秦王渑池会之后不久,由此可以推测,渑池会的举办时间是赵惠文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79年。
负荆请罪记载在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后人正是根据这本史书才知道的负荆请罪。早年时期,廉颇打败了齐国,由此的廉颇的年龄肯定不会太小。公元前244年,廉颇与乐乘发生了矛盾,愤怒之下,廉颇投靠了魏国。
后来赵国开始不断的衰落,这时候的赵国被秦国连连进攻,此时的赵国变得岌岌可危。当时的赵王想要找到廉颇,毕竟廉颇是赵国人,肯定会对曾经的旧主有所顾忌。那么赵国就派出了使者,看到当时的情况下,使者自己都不相信。
年老的廉颇竟然在”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拉强弓。“那么根据时间的推算来看,负荆请罪发生的时间在公元前279年左右,到公元前240年,这时候的廉颇已经是身处楚国了。致死廉颇都没有回到赵国。那么这接近四十年的时间中,廉颇岂不已经上百岁年纪了?
也就是说,在廉颇的青年时期,出现了负荆请罪。那么年轻气盛的廉颇真的通过负荆请罪知道了自己的错误吗?负荆请罪中,廉颇知道了“将相和”的道理,以国家大局为重。现如今看来,根据史籍资料的记载来看,廉颇即使是在三四十年之后,也没有什么改变。
这时候的廉颇根本没有打算让自己改变,也可以说,经过了几十年的磨砺,廉颇没有半点改变,根本不以大局为重。赵悼襄王继位后,乐乘伐燕有功,这时候的赵悼襄王让乐乘代替廉颇做代理相国。假如廉颇吸取教训,肯定不会有所作为。
可是赵悼襄王任命乐乘之后,廉颇开始反击,竟然带领自己的私人兵马追砍乐乘。《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这样记的:“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按照常理来说,这样的变动是很普遍的,也是很正常的。那么廉颇这样做显然是不对的。
这就显示出了廉颇的鸡肠小肚,只着眼于自己的官职待遇,稍有变动,就把“将相和”的道理扔一边了。由此说来,廉颇在负荆请罪之后根本没什么改变,只是在当时来说,廉颇暂时性的认识到了错误,可是之后就将其抛掷脑后。
其实在廉颇出走赵国之后,在其它的诸侯国中也没有得到重用。首先廉颇“遂奔魏之大梁”,流落到了魏国国都大梁。在魏国时期,出现了“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到了楚国时也没有得到重用,最终廉颇在楚国病逝。
在中国战国史的烽烟中,廉颇的名字如同一面不倒的战旗,既承载着赵国抵御强秦的辉煌战绩,也镌刻着“将相和”的千古佳话。然而,当后人试图丈量这位传奇名将的生命长度时,...
廉颇典故 2025-08-11 郭开:以谗言为刃的“战国第一猛将”在战国名将如云的史册中,白起、王翦、廉颇、李牧的威名如雷贯耳,但若论“战绩”之震撼、手段之狠辣,赵国佞臣郭开却以另类方式被后世戏称为“战国第一猛将”。他未领一兵...
白起 廉颇典故 2025-08-05 赵奢为何未入战国四大名将之列?战国时期,名将辈出,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人被后世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他们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同样战功...
白起 廉颇典故 2025-07-25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廉颇与蔺相如的将相和传奇“负荆请罪”是中国历史上极具教育意义的典故,其核心人物为战国时期赵国的两位栋梁之臣——廉颇与蔺相如。这一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胸怀,更成为中华文化中...
廉颇典故 2025-07-08 长平之战廉颇守了三年吗:历史真相与时间线的澄清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的关键战役,决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然而,关于赵国名将廉颇在此战中“守了三年”的说法广为流传,却与史实存在偏差。一、长平之战的...
廉颇典故 2025-07-04 郭开真实结局:历史迷雾中的多面猜想在战国末年的风云变幻中,郭开作为赵国的权臣,以谗言陷害廉颇、李牧两位名将,加速了赵国的灭亡,成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然而,关于他的真实结局,正史中却并未留下明...
廉颇典故 李牧 2025-06-04 廉颇籍贯之谜:探寻战国名将的出生地廉颇,作为战国时期赵国的著名将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其一生征战无数,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关于廉颇的籍贯,历史上却存在多种说法,至今仍...
白起 廉颇典故 2025-05-28 廉颇叛变之后,为何屡战屡败?在中国历史上,廉颇作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的品格而著称。然而,在廉颇的晚年,他因一系列的政治变故而叛离赵国,投奔魏国和楚国。然而,在这之...
廉颇典故 2025-03-27 战国名将廉颇:辉煌与落寞的交织篇章在中国战国末期的历史画卷中,廉颇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显赫的战功,被后世誉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然而,这位曾叱咤风云的将领,最终却遭遇了被弃用的命运。一、廉颇的...
廉颇典故 2025-02-21 历史上郭开的下场探秘在中国战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郭开以其奸诈狡猾、陷害忠良的恶行而臭名昭著。作为赵国的奸臣,他先后陷害了两位盖世名将廉颇和李牧,间接导致了赵国的灭亡。然而,关于这位...
廉颇典故 李牧 2025-02-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