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是西汉文帝时的智囊人物,汉文帝时,晁错因文才出众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太子老师)、贤文学。在教导太子中受理深刻,辩才非凡,被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景帝)尊为“智囊”,在政治和文学反面都颇有建树。

重农贵粟
晁错力主振兴汉室经济,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晁错上了一篇《论贵粟疏》。这篇疏继承了贾谊的重农思想,强调重农抑商。晁错在这篇疏中细致地分析了农民与商人之间的矛盾,导致农民流亡,粮食匮乏的严重状况。面对这种商人势力日趋膨胀,农民不断破产的局势,晁错提出重农抑商、入粟于官、拜爵除罪等一系列主张。建议文帝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其一,贵五谷而贱金玉。其二,贵粟。这对当时发展生产和巩固国防,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文帝接受了。
接着,晁错又给文帝上了一篇关于减收农民租的疏。务农桑,薄赋敛,广蓄积;号令有时,要求统治者的政治活动不要影响农时;利民欲,即满足人民的欲望,给老百姓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

移民实边
对于匈奴的侵扰和西汉王朝中央政府的消极的和亲政策,晁错和贾谊一样,都是不满的。晁错对匈奴的态度比较强硬,开始主张武力平定,此议不为文帝所接受后,他仍主张积极备战,提出移民实边的策略。
汉文帝前十一年(前169年),晁错给文帝上了一道《言兵事疏》。提出了"以蛮夷攻蛮夷"的观点。晁错并不是主张单纯地依赖蛮夷,而是企图使之与中国的军队相结合,使"两军相为表里,各用其长技",主张主动地向匈奴出击,被文帝委婉地拒绝了。
接着他又向文帝提出了积极防御的策略,即《守边劝农疏》和《募民实塞疏》。在《守边劝农疏》中,晁错分析了秦王朝戍边政策的失误,分析了匈奴民族活动的特点。提出了"徙民实边"的主张。晁错的"徙民实边"的主张,属于一种积极的防御,被文帝所采纳。为了使募民徙边的工作做得更好,晁错在《募民实塞疏》中又提出了两条建议:其一,对安置移民生活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其二,要学习古代的方法,将移民按军事建制严格地组织起来。同时,晁错又在《论贵粟疏》中建议,全国百姓向边塞输纳粮食,以换取一定爵位或用以赎罪,这叫纳粟授爵。这些由晁错主张或更定的措施,对汉初的经济发展和“文景之治”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对晁错提出的移民实边、寓兵于农的政策,文帝立即付诸实施。这个政策不仅在当时起到防御匈奴的作用,而且开了历代屯田政策的先河,对后世影响很大。汉武帝时赵充国实行军屯,三国时曹操的屯田政策,都是晁错移民实边政策的继承和发展。
坚定削藩
继承子孔子的大一统思想和法家限制、打击“父兄大臣”的思想,赞扬“高皇帝不用同姓为亲”的政策,坚决主张“削藩”,认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晁错的削藩主张是对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思想的继承,然而其态度比贾谊更坚决。晁错始终抓住藩国中最强大也最危险的吴国,不断进行揭露,态度坚决。同时,晁错不只是一个政论家,更是一位政治实践家。晁错不仅有削藩的言论,而且参与了削藩的行动。在晁错的策划下,景帝"削吴会稽、豫章郡"。

吴楚七国叛乱平息后,景帝下令诸侯王不得继续治理封国,由皇帝派去官吏;改革诸侯国的官制,改丞相为相,裁去御史大夫等大部官吏,使诸侯王失去了政治权力,中央政权的权力就大大加强,而诸侯王的力量就大大地削弱了。晁错虽然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却极大地巩固了西汉王朝的中央政权,并为汉武帝以“推恩令”进一步解决诸侯王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北宋建州建阳(今福建南平市建阳区)的青山绿水间,走出了一位集政治家、理学家、教育家于一身的传奇人物——游酢。他以“程门立雪”的尊师佳话闻名于世,更以“所到之处,...
启 2025-11-19 薄皇后被废之谜:无子背后的政治博弈与情感疏离在汉景帝刘启的后宫中,薄皇后作为第一任皇后,最终却落得被废的结局,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废黜的皇后。这一事件背后,既有复杂的政治因素,也与汉景帝对她的情感态度息...
刘启 启 2025-11-17 孔融让梨:美德典范与时代悲剧的交织人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星河中,“孔融让梨”的故事如同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历经千年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成为无数人心中道德启蒙的经典范本。然而,这位四岁便以谦让之举闻...
启 2025-11-17 嘉靖帝:权谋漩涡中的孤独帝王与君臣博弈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7),以“嘉靖”年号统治明朝45年,是明朝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这位以藩王身份入继大统的帝王,以雷霆手段开启政治生涯,却在权力巅峰...
朱厚熜 启 2025-11-14 武则天:盛世大唐的承启者与革新者在中国历史的星河中,武则天以唯一女皇帝的身份独树一帜。她统治的十五年不仅是唐朝政治格局的转折点,更是连接“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关键纽带。从政治改革到经济振...
武则天有男宠吗 启 2025-11-13 红墙遗梦:谦妃刘氏的盛世荣宠与身后哀荣公元1727年深秋,紫禁城神武门开启一扇朱漆大门,15岁的汉军旗少女刘氏踏着满地金黄的银杏叶,走向未知的宫廷人生。这位出身包衣佐领之家的江南女子,不会想到自己将...
启 谦妃 2025-11-13 隐公之困:礼让与权谋交织下的春秋悲歌公元前722年,《春秋》开篇记载“元年春王正月”,这位未被正式记录即位的鲁国君主——鲁隐公姬息姑,以摄政之姿开启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他的一生,既是礼让精神的践行者...
启 2025-11-11 铁木真建号称汗后对西夏与金朝的战略博弈:从军事威慑到政治整合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召开忽里台大会,被推举为“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这一事件标志着蒙古草原从部落联盟向中央集权国家的转型,也开启了铁木真对周边政权的...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启 2025-11-10 元朝的寿命为何这么短?只因忽必烈犯了一个致命错误!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定国号为“大元”,开启了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然而,这个疆域横跨欧亚、军事力量冠绝天下的帝国,仅...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关系 启 2025-11-10 李世民称帝后,罗艺为何选择铤而走险?公元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射杀太子李建成,两个月后登基称帝,开启贞观之治。然而,这位以“礼贤下士、宽厚仁德”著称的明君,却在即位次年遭遇了开国功臣罗艺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启 2025-11-06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