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李信是谁?灭燕国时,李信是怎么赢得秦始皇的信任的?
荆轲刺秦王后,秦始皇决定舍近求远,先不攻打近处的魏国,而是对燕国用兵。
燕国这个秦国的盟友,本来可以是最后一个灭亡的东方诸侯,因为荆轲刺秦的缘故,其都城被攻破的时间,排在韩、赵之后第三个。
从秦国出兵燕国,其实是从赵国旧地发兵,秦国边境已经与燕国相连。
王贲的十几万大军越过永定河,眼前一马平川,燕国都城蓟城无险可守。不过燕王喜和太子丹早就做好逃跑的准备,燕国东北的纵深延续千里,燕王喜计划到辽东继续割据一方。
蓟城是座空城,王贲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蓟都。
燕王喜带领数十万燕国军民,心情沉重,但也浩浩荡荡,迁往辽东。由于早已计划,前期已经将大量粮草搬运到辽东,此番搬迁只是刺杀始皇失败后的B计划,因此军民并不慌乱。
燕国太子丹领命,统领十余万燕国大军殿后。
王贲深受王翦影响,他得到燕国都城不费吹灰之力,但绝不冒进,而是扎扎实实将附近的城邑一座座占领,并派驻军队,等待咸阳派来官员接收。
王贲不全力猛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当时代王赵嘉,在上谷和代郡独立,很多赵国忠心拥护者陆续去投奔。赵嘉的军力达到数万,如果王贲用主力去追击燕军,赵军很有可能杀过来,到时秦军腹背受敌,粮草辎重再被断,恐怕难以全身而退。
与王贲的稳健相比,副将李信则完全是另外一种风格,作战剽疾轻悍,往往有暴虎冯河之举。在李信强烈要求之下,王贲考虑到此战加官进爵的将士太少,便派三千兵给李信,只求多砍些逃兵散卒人头让将士晋爵。
要说太子丹这断后的大军,有什么缺点,还真是难以鸡蛋里挑出骨头来。 由于前方几十万人拖家带口地迁徙,太子丹的军队也只能放慢脚步,行军速度很慢。
李信决定另寻远道,从燕山山脉上绕道辽东。太子丹当然不是傻子,在燕山之中,还有燕国很多斥候在活动,秦军要是绕远道,被发现的可能性很大。
然而李信已下定决心,三千秦军,每个人都知道,一旦暴露行踪,将是尸骨无存的杀身之祸。
秦军一片旗帜都不带,穿上燕军的军服,昼伏夜行,夜间也不点火把,人人神经紧绷,风吹草动便就地隐藏。
三千人在广袤的燕山山脉,也只能是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即使燕国斥候发现他们,也绝对想不到是秦军。三千秦军不仅为了隐藏,更为了保命,就这样悄无声息地从燕山上潜行过去。
由于太子丹的行军速度太慢,秦军率先渡过辽河之后,还有好几天的准备时间。
李信并没有在辽河旁驻扎,去打太子丹的半渡而击。因为这个方式即使能击败部分渡河的燕军,肯定也不能重创燕军,毕竟人数对比太悬殊。
李信将伏击圈放在辽河的一条支流上,这条河通往辽东郡治所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沿河有宽大的官道,是燕军的必经之地。此河如今就叫太子河,也是源自太子丹。
太子丹十余万人马陆续渡过辽河,大军顿时松下一口气,因为辽河很宽,水流也急,是隔绝辽东郡和辽西郡的天然界线。
渡过辽河也就到了辽东,太子丹不再按照原来的方式撤军,而是带着千余禁卫军,匆匆沿着太子河,赶往襄平去跟燕王喜汇报。至于这十余万大军,交给其他将军统领。
就在太子丹渡过辽河的这个夜晚,太子丹的营地上,忽然出现三千衣衫褴褛,眼放绿光凶神恶煞的秦人。
这些远离家乡的老秦人,怎么不知道身处死地的结果,要么杀光太子丹的禁卫军,哪怕放走一人,都会招来全军覆没的杀身之祸。
太子丹的军队自是没来得及抵抗,也没搞清楚来者是谁,很多人就莫名其妙地被杀死。太子丹惊惧的脸色下,看到一位对方头目的发饰,像是秦军的将军,他的腰间还挂着一块在月光下闪着光芒的蓝田玉!
秦军!太子丹惊骇疑惑之间,竟然忘了拔剑抵抗,被这位将军一枪刺中,接着感觉到头颅离开了身体。这位将军,正是李信。
太子丹的死讯很快传到襄平,燕王喜,不,现在应该称他辽东王喜,怎么都喜不起来。
李信一战成名,深得始皇信任,后来伐楚之时,以李信为大将,统兵二十万南下。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著名军事家,以“围魏救赵”“马陵道歼庞涓”等经典战役闻名于世。然而,相较于其辉煌的军事成就,他的家庭生活却笼罩在历史迷雾之中。关于孙膑的妻子与...
庞涓 孙膑 2025-09-15 孟尝君屠县:名士光环下的残暴真相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田文以“广纳贤士、礼贤下士”闻名,门下食客最多时达三千余人,与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并称“战国四公子”。然而,这位以仁义著称的贵...
孟尝君 田文 2025-09-12 泓水之战:千年古战场的现实启示公元前638年的泓水河畔,宋襄公高举“仁义”大旗,面对渡河未竟的楚军严守“不鼓不成列”的古礼,最终以惨败收场。这场看似规模不大的战役,不仅终结了宋国争霸中原的野...
宋襄公 启 2025-09-11 楚王问鼎:春秋霸权与礼制崩坏的交响公元前606年,洛阳南郊的周王畿上空阴云密布。楚庄王亲率大军陈兵周疆,在九鼎陈列的明堂前,这位南方霸主突然发问:“九鼎之大小轻重几何?”此言一出,周大夫王孙满握...
楚庄王 2025-09-10 千年运脉:大运河开凿的历史意义与文明回响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长江与淮河之间挥动第一锹泥土,邗沟的诞生不仅拉开了中国运河文明的序幕,更在2500余年的岁月中,将这条人工水道锻造成中华文明的精神动脉...
夫差 2025-09-09 卜商:孔子门下的文学巨擘与经学传承者卜商,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是春秋末期晋国温邑(今河南温县黄庄镇卜杨门村)人,作为孔子晚年最杰出的弟子之一,他以“文学”科高才生的身份位列“孔门十哲...
孔子 卜商 2025-09-09 弦歌东周:孔子与苌弘的师道传奇公元前518年的洛阳城,34岁的孔子携弟子南宫敬叔踏入周王室观星台。这位鲁国士人不会想到,此行将遇见改变其音乐思想的关键人物——周敬王内史大夫苌弘。这场跨越地域...
孔子 2025-09-08 孔子与子贡:误解与深意的交织——探析“孔子不喜欢子贡”的真相在《论语》的记载中,子贡作为孔子门下“言语科”的杰出代表,以巧言善辩、悟性极高著称,其名字出现频次甚至超过颜回。然而,史书中却流传着“孔子不喜欢子贡”的说法,这...
颜回 孔子 2025-09-08 颜回姓曹为何称“颜回”:姓氏与名字背后的文化密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姓氏不仅是家族血缘的标识,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颜回,作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其姓氏“曹”与名字“回”的组合,看似矛盾,...
颜回 孔子 2025-09-08 狐突:春秋忠臣与晋文公血脉的双重见证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历史长河中,狐突的名字与晋文公重耳的传奇命运紧密交织。作为晋献公的岳父、重耳的外祖父,狐突不仅以忠诚与智慧辅佐家族,更以“教子不二”的刚烈气节成...
晋文公 2025-09-0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