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是中国古代上承北宋下启元朝的朝代,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南宋“词中之龙”辛弃疾曾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有语“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所说的“寄奴”便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刘裕素有“南朝第一帝”的美誉,史学家誉之为“定乱代兴之君”,他称帝之后整顿吏治、轻徭薄赋、废除苛法,关心民间疾苦,为了消除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还多次率军北伐,“气吞骄虏一如猛虎”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为辽阔的时期,可以说刘裕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
然而千百年来,后人一直对刘裕篡位时将司马家族赶尽杀绝一事耿耿于怀,认为这是刘裕一生最大的污点,其所作所为甚至比不上司马炎!
果真如此?这其中是否另有隐情呢?
一、我们先来对比一下司马炎与刘裕篡位后的所作所为
司马炎是晋朝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咸熙二年,司马昭病死,司马炎继承其父晋王位,成为曹魏新一代权臣。
但司马炎的野心远比父辈们大得多,他不愿隐居幕后,渴望成为真正的“九五至尊”,于是就在咸熙二年的十二月,司马炎效仿“曹丕代汉”的故事,逼迫当时的皇帝曹奂禅位于他。
曹奂倒也识时务,知道大势已去,干脆利索的“退位让贤”,司马炎登基后封曹奂为陈留王,并准许他享受许多“特权”,比如“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等等。
太安元年,曹奂因病逝世,得以善终,朝廷还为其上谥号“元皇帝”,可以说曹奂的地位、待遇、结局都是历代亡国之君中最好的!
东晋传到第十位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时,寒门出身的刘裕凭借对内平定农民起义,消灭割据势力,对外南征北战,破敌无数的巨大军功“扶摇直上”,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北府军司马一跃而为东晋最有权势的人,官拜相国、封宋王、总揽东晋军政大权!
权势达到如此地步,要想再进一步就是“篡位称帝”了,于是在公元419年1月28日,刘裕指派王韶之杀害了晋安帝,然后立司马德文为帝,是为晋恭帝。
公元420年7月,刘裕效仿司马炎的举动,拟好禅位诏书,逼迫司马德文“退位让贤”,司马德文毫无异议,欣然接受,在退位诏书上“签字画押”,东晋就此灭亡!
东晋灭亡,刘裕称帝后,降司马德文为零陵王,迁居秣陵,司马德文遂举家前往,虽然司马德文极为配合,但刘裕对其并不放心,经常派人监视,最后更是在公元421年派人将其残忍杀害!
刘裕和司马炎的篡位之举可谓是“一般无二”,都是逼迫君主退位让贤,但为何两人在称帝后的行为截然不同呢?
二、深究之下,最起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为了断绝司马家族复辟的希望。
刘裕出身草根,凭借巨大军功走上了人生巅峰,但除去他本人外,他并没有强有力的宗室支持,可谓是“根基浅薄”,繁华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而东晋司马家族传承了十一位皇帝,根基深厚,宗室子弟数不胜数,一有机会就会卷土重来,刘裕若是留下司马德文,无异于给司马家族留下卷土重来的机会,给自己留下一个“定时炸弹”,所以司马德文必须死!
第二:为了帮自己的子孙后代扫除障碍。
刘裕登基称帝时已经年近六旬,这在古代算得上高龄了,而他的继承人刘义符不过十几岁,资历尚且,刘裕深知自己在世时尚可威慑众人,一旦自己驾崩,必然有前朝旧臣欺刘义符年幼,拥立司马德文复辟。
所以他干脆就杀掉司马德文,让那些心怀不轨的前朝旧臣断了念想,从而使自己的儿子能够顺利继承皇位!
第三:为了震慑世家大族,东晋是典型的“贵族门阀政治”,阶级固化严重,寒门士子根本没有出头之日,像刘裕这样出身贫寒却能凭借军功位极人臣的仅此一例。
即便如此,那些出身世家大族的权贵们仍然看不起刘裕,只是碍于刘裕的权势,才不得不屈服,刘裕继位后志在整顿吏治,打通阶级固化的壁垒,使寒门士子有出头之日。
然而这势必会遭到权贵们的极力阻碍,为了消除障碍,刘裕动手杀了司马德文,以起到震慑世家大族,重用寒士的目的。
说一千道一万,刘裕之所以要杀掉司马德文,就是因为司马德文的存在对其产生了威胁,而司马炎之所以善待曹奂,是因为曹奂对他没有任何威胁,司马炎与刘裕同作为开国君主,情况却是截然不同。
刘裕是自己打拼出来的,司马家族早在“高平陵之变”后就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司马炎继位时司马家族已经根深蒂固了,他完全就是坐享其成,根本不用担心曹奂对他有任何威胁。
小结:
《增广贤文》有语“天理昭昭,报应不爽”,前人作恶殃后人,因果报应应有神,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让贤”,自己取而代之,他的后人曹奂受到报应,被司马炎逼迫写下退位诏书,而司马炎也没能逃过“报应不爽”的结局,其后人司马德文被刘裕取而代之!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冥冥之中自有天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多做好事,总会有福报出现,坏事做多了,则必然受到报应,就算这种报应不出现在自己身上,也会连累子孙后人,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做好事结善果,恩泽后辈万代人。”!
此外,评价一个君主是不是明君时,一定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百姓身上,而不是他自身的所作所为,一个君主就算品行再高洁,他的子民整日忍饥挨饿,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也算不上一个明君,而一个君主若是能让他的子民安居乐业,幸福美满,就算他自身有些缺点,甚至行事作风为人所不齿,他也能称得上明君!
东汉末年,江东群雄逐鹿,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弱冠之龄统御江东。在这风云变幻之际,鲁肃以豪杰之姿投效孙权,二人以“榻上策”为纽带,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君臣相知。这段...
孙权 启 2025-09-10 晋恭帝与刘裕:权力更迭中的君臣博弈与历史宿命在中国东晋末年的政治舞台上,晋恭帝司马德文与宋武帝刘裕的关系,堪称一场充满戏剧性与悲剧性的权力博弈。司马德文作为东晋末代皇帝,在位仅两年便被迫禅位于刘裕;而刘裕...
刘裕 2025-09-10 周武王在位年数考:从牧野烽火到礼乐初兴的王朝奠基公元前1046年,牧野战场上战鼓震天,周武王姬发率领联军以五万之众击溃商纣王七十万大军,这场决定华夏文明走向的战役,不仅终结了商王朝六百年的统治,更开启了西周八...
启 商纣王 2025-09-09 明朝中央官制:内阁六部制下的权力架构明朝(1368年—1644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政治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其中,中央官制以“内阁六部制”为核...
启 2025-09-08 巨然:南方山水画派的开山宗师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长河中,巨然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作为五代至北宋初期的僧人画家,他以独特的江南山水笔墨语言,与师父董源共同开创了南方山水画派,被后世尊为“...
启 2025-09-05 霍尔巴赫“人是自然产物”:机械唯物论下的自然与人性之思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星空中,保尔·昂利·霍尔巴赫以“唯物主义的圣经”《自然的体系》为武器,将“人是自然产物”的论断刻入哲学史册。这一观点不仅是对神学创世论的...
启 2025-09-05 泰伯至寿梦:吴国五百年血脉中的礼让与雄图在长江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吴国的历史如太湖之水般浩荡绵延。从泰伯“断发文身”建立句吴,到寿梦“始称吴王”开启霸业,这段跨越五百年的传奇,不仅是一部家族传承史,更是...
启 2025-09-04 利玛窦来中国:明末中西文化碰撞的序章1582年8月7日,一艘从葡萄牙里斯本启程的商船缓缓停靠在澳门港。船上走下一位身着黑袍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这位30岁的耶稣会士不会想到,他的到来将在中国掀...
利玛窦 启 2025-09-04 燕昭王:战国乱世中的明君典范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下,燕昭王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与用人艺术,将濒临崩溃的燕国推向鼎盛,成为战国史上最具争议性与启示性的君主之一。从即位前的流亡经...
启 2025-09-03 薄皇后与汉景帝:一场被权力裹挟的婚姻悲剧在中国西汉历史的长河中,汉景帝刘启与薄皇后的婚姻堪称一场充满无奈与悲剧色彩的政治联姻。这段关系不仅折射出皇室婚姻背后的权力博弈,更揭示了古代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
刘启 启 2025-09-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