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元璋和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难怪朱元璋不把皇位传给朱棣,原来是朱棣的血统有大问题。
明代在朱棣之后的皇帝都只称“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但是,也有例外。
朱棣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年后,则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了“明成祖”,使其和太祖朱元璋并列为“万世不祧之君”,并将其供奉于太庙正中。
说起明成祖朱棣,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明成祖一生励精图治,多次收复国土、疏通运河,而影视剧的热播,更是让他进入到了许多人的视野之中。但是,在史学界,明成祖的生母,却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有说是马皇后所生,也有说其生母是元顺帝的妃子,单单这一说法,就有三位“嫌疑人”。

那么,明成祖的生母究竟为何人?且随笔者一起往下看。
在《明史》和《明实录》等许多正史中,明成祖的生母一直被记载为朱元璋的正妻孝慈高皇后,即:马皇后。按理来说,正史的可信度应该很高才是,但是,请不要忽略一点,明成祖的帝位并非朱元璋所传,而真正说起来,其皇位的来历并不正当。
明太祖朱元璋原本将长子朱标立为太子,但是,朱标早逝导致皇位继承人的身份,落到了其儿子朱允炆的身上,是为皇太孙。后来,朱允炆登基,称建文帝。彼时,朱棣和诸位兄弟被朱元璋封为藩王,而朱棣,便是燕王。
由于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之后,一直致力于屠戮功臣,到了晚年的时候,几乎将功臣杀戮殆尽,使得朝廷一度人才空虚。再加上,藩王在边疆发展多年,而朝廷却很少加以控制干涉,这个导致其势力甚至可以威胁到中央朝廷。

然而,燕王等人不甘于现状,一直对侄子的皇位有觊觎之心。
显然,建文帝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齐泰、黄子澄的建议下决定削藩,但是,忌于燕王势力最大朝廷只能对其他藩王下手。周、岷、代、湘、齐诸位藩王,先后被削藩夺权,除了湘王自焚了断之外,其余藩王皆被贬为了庶人。燕王本就担心朝廷不会放过自己,而朝廷官员的告密更是让他警觉。
之后,燕王决定先发制人,效仿汉景帝时的吴王刘濞,打着清君侧的名号出征。但是,不同于刘濞的失败,燕王在此战争中节节胜利,一度迫使建文帝贬谪齐黄二人,以缓燕军。最后,燕王拒绝了建文帝的割地投降,一举攻下南京,称帝号为:明成祖。
建文帝在这次叛乱中不知所踪,而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朱棣作为靖难之役的胜利者,史书怎么写自然也是照着他的意愿来。明太祖在皇明祖训中立下规矩:凡是皇位继承,必须遵守“嫡子优先,无嫡立长”的原则。
而明成祖朱棣,很可能为了让自己的登基更加名正言顺,对历史的篡改也是在所难免的。
朱棣将原本记载自己身世的史书、实录一并销毁,连宗谱玉碟的档案也被改了一通。后来,史学家吴晗先生在其所著的《明成祖生母考》中,更是直接指出了其中的漏洞所在,那就是:这些官方记载的口径并不一统。以至于,人们对于明成祖的生母众说纷纭。
在建文帝遗留的文献中,这样写道:“初,太祖生十五子,燕王即第四,系其母元妃所生”。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建文帝的文献不同于官方所记载的那样,将明成祖的生母记为马皇后,而是直接指出元妃系其生母。在联想明成祖在登基后,对史料记载的一些作为,建文帝的话似乎更加接近真相。
但是,对于其生母究竟是谁,建文帝也只说是元妃,也就是元顺帝的妃子。可是,元顺帝的妃子不止一个,究竟是哪位妃子,建文帝也没有给出答案。

对于这位妃子的身份,民间流传的说法,主要有三:
历史上,朱元璋曾经八次北伐,在攻陷元代大都北京之后,元顺帝见到大势已去,便逃回了蒙古。在仓皇间,竟然忘记带走自己的妃子,而这些妃子,后来都被朱元璋悉数据为己有。其中,有一妃子洪吉喇氏,据说被掳时已经怀有身孕,回京数月后便生下了孩子,即后来的明成祖朱棣。
然而,这种说法并不可信,当时,朱元璋风头正盛,其妻妾不在少数,美丽者更有许多,而朱元璋,怎么会稀罕这样一位身怀六甲又是俘虏身份的女人呢?另外,即使朱元璋将她纳入宫中,也一定不会让敌人的孩子活命,如此看来,这种说法并不可靠。
另一种说法是明成祖系元顺帝的高丽妃子所生,这种说法流传最广,甚至,当时民间多有歌谣传诵。明代人有一本笔记这样记载道:“明成祖与周王系同源,皆由高丽妃子所生。”故而,当建文帝削藩的时候,周王受到的责任最重,使得燕王因此感到不安。

然而,这本笔记并非官方资料,又是手抄本,更无史料加以佐证,其可信度实在不高。
而民间流传的话语多为口口相传,往往会加入一些主观臆想的成分,其真实程度有待探究。明书《南京太常寺志》则记载:朱棣乃是元顺帝碽妃所生。
在明成祖身世这一事上,各种史料说法不一,记载有异,且由于时代久远,史料残缺,实在难以印证。当时,由于明成祖十分避讳别人讨论他的身世,即使在其死后的百年里,也很少有人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除去被篡改过的史料之外,年代最近的资料,便是出于明代末年。
明代学者钱谦益,在担任礼部尚书期间,曾经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十分好奇。他曾经得到过一本名为《南京太常寺志》的书籍,书中记载了明代历代皇帝的供奉牌位顺序。其中,明太祖高皇帝的牌位面朝南,左侧是李淑妃和其他妃嫔的牌位,而右侧独有一位妃子,正是碽妃。

历来,明代牌位由太常寺安排,而太常寺作为执掌礼法的机构,对于皇家牌位不可能随意安排,将碽妃的牌位放在如此突出的位置,必然有其道理。为了探究这件事的真假,钱谦益还专门跑去拜访了明孝陵,发现牌位果然如《南京太常寺志》中记载的那样,碽妃的牌位被放在右侧第一位。
当时,史书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高皇配在天,御幄神所栖。众妃位东序,一妃独在西”,正是印证了这种猜测。后来,明末史学家谈迁,更是直言明成祖乃是碽妃所生。而在皇家宗谱中,记载明成祖生母为马皇后,只是因为明成祖以嫡子自称,史官不敢违逆而已。
由此可见,对于碽妃的猜测,应该是最接近真相的一种。而后世史学家陈寅恪、吴晗、傅斯年等人,也都在考证之后得出结论,认为明成祖是碽妃所生。
从目前来看,这种说法确实最为可信。
参考资料:
【《永乐皇帝大传》、《明太宗实录》、《明成祖生母考》、《南京太常寺志》】
在明朝开国的风云岁月里,朱元璋与徐达的关系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他们从乱世中的携手共进,到君临天下后的君臣相得,书写了一段令人动容的历史佳话。初遇:志同道合的...
朱元璋多少岁 徐达 2025-10-31 血色刀锋下的民心所向:朱元璋嗜杀背后的统治密码在中国历代帝王谱系中,朱元璋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符号。这位从淮西布衣到九五之尊的传奇人物,既以"洪武之治"开创明朝盛世,又因...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0-30 权力棋局中的生死博弈:李世民与朱棣造反逻辑的深层解构在中国历史上,藩王造反的案例并不鲜见,但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的两次权力更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图景。前者以"玄武门之变&quot...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30 从草莽到帝王:朱元璋的称帝之路与开国名将的赫赫战功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的崛起堪称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奋斗史诗。他从一个贫苦农家子弟,历经无数生死考验,最终登上皇位,建立大明王朝。这一历程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坚韧与智...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0-30 乱世称帝的博弈:李渊速成与朱元璋韬晦的深层逻辑隋末唐初与元末明初的权力更迭中,两位开国君主在称帝时机上的选择截然不同。李渊从太原起兵到长安称帝仅用一年,而朱元璋自红巾军起义至南京登基却耗时十五年。这种差异并...
朱元璋多少岁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10-30 朱元璋赐匾廖永忠:“功超群将,智迈雄师”背后的军事传奇与政治考量在明朝开国的历史长卷中,朱元璋赐予廖永忠“功超群将,智迈雄师”的牌匾,不仅是对这位将领军事才能的高度认可,更蕴含着复杂而深刻的政治逻辑。这一牌匾的授予,既是对廖...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0-30 永乐大帝:铁血与文治交织的盛世华章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明成祖朱棣以藩王之身夺取帝位,开创了“永乐盛世”,其文治武功不仅重塑了大明王朝的格局,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史》以...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29 建文帝的困局:优势背后的致命裂痕——朱允炆靖难之败的深层解析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21岁的朱允炆以皇太孙身份继承大明江山,坐拥朱元璋留下的庞大帝国。作为明太祖钦定的继承人,他既无外戚掣肘,又得东林文臣集团支持,更掌控着...
朱元璋多少岁 朱允炆下落 2025-10-29 靖难风云中的藩王抉择:站队、观望与政治博弈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挥师南下,这场持续四年的靖难之役不仅改写了明朝历史,更将二十余位藩王推向了权力博弈的漩涡。在朱棣与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死对决...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10-29 朱元璋称帝后:亲情与权力的交织,追封与厚待的帝王情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从贫苦农家子弟到九五之尊,他的人生轨迹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深刻影响了家族的走向。在称帝后,朱元璋的哥哥姐姐均已离...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0-28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