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作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他在政治与文学领域均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其成就与作为深刻影响了南宋乃至后世的文化与政治格局。
一、政治领域:刚正不阿的爱国者
(一)力主抗战,反对屈膝
杨万里身处南宋偏安一隅、山河破碎的时代,始终以坚定的立场力主抗战,反对与金国屈膝议和。他在进奏皇帝的诸多“书”“策”“札子”中,痛陈国家利病,力排投降之误。面对中原沦丧、半壁江山的局面,他尖锐指出:“为天下国家者不能不忘于敌,天下之忧,复有大于此者乎!”(《千虑策·国势上》)这种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驱使他不断上书言事,提醒统治者时刻不忘备敌谋敌、御敌制胜。
在军事策略上,杨万里主张积极慎重、稳步进取。他既批评孝宗经过符离之败后“前日之勇一变而为怯,前日之锐一变而为钝”,又坚决反对轻易用兵、盲目冒进,提出“守而取”的策略,主张先充实国力,再图恢复,以求最终胜利。这种务实且具有前瞻性的军事思想,在南宋朝廷的军事决策中显得尤为可贵。

(二)心系民生,关注民瘼
杨万里深知国家命运系于人民,他指斥官吏敲骨吸髓地压榨百姓,激起人民的仇恨与反抗。因此,他多次提醒统治者要节财用、薄赋敛、结民心,认为“民富而后邦宁,兴国之计,就在于此”(《转对札子》)。
在地方任职期间,杨万里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这一理念。例如,他担任隆兴府奉新知县时,发现牢中关满了交不起租税的百姓,而官署府库却依然空虚,便知是官吏盘剥所致。于是,他下令释放所有囚犯,禁止扰民,并通知百姓只需缴纳官定税赋额度,放宽期限。这一举措迅速赢得了百姓的信任与支持,不出一月,欠税全部交清,当地风化大变,政绩斐然。
(三)刚正敢言,不畏权贵
杨万里为人清直,个性刚褊,在朝中以刚正敢言著称。他指摘时弊,无所顾忌,即便面对权贵也毫不退缩。权臣韩侂胄当朝时,为抬高声望,网罗名士,拉拢杨万里为其撰写《南园记》,并许以中书省、门下省的高位。杨万里对此深感忧愤,毅然拒绝,并直言:“官可弃,记不可作也!”这种不畏权势、坚守原则的精神,使他在南宋朝廷中树立了正直清廉的形象。
二、文学领域:独树一帜的诚斋体创始人
(一)自成一派,创新诗风
杨万里早年学江西诗派,后转益多师,学陈师道之五律、王安石之七绝,又学晚唐诗,最终别转一路,自成一家,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诚斋体”。他的诗风以新、奇、活、快、风趣幽默著称,流转圆美,活泼刺底,深受后人喜爱。
诚斋体的形成,源于杨万里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追求。他立志要超出前辈,不肯傍人篱下、随人脚跟。他说:“传宗传派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黄(黄庭坚)陈(陈师道)篱下休安脚,陶(陶渊明)谢(谢灵运)行前更出头。”(《跋徐恭仲省干近诗》)正是这种开拓创新精神,使他在诗歌创作中不断突破传统束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杨万里的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抒写爱国忧时情怀的篇章,也有描绘自然风物的佳作;既有反映农民生活的诗篇,也有吟咏江风山月的写景抒情作品。
在爱国忧时诗方面,杨万里留下了大量深沉愤郁、含蓄不露的诗篇。他充任金国贺正旦使的接伴使时,往来江淮之间,亲眼目睹沦丧于金国的宋朝大好河山和中原遗民父老,心中郁满国家残破的巨大耻辱和悲愤。如著名的《初入淮河四绝句》:“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这首诗以淮河为界,抒发了诗人对中原沦陷的悲痛与无奈。
在反映农民生活方面,杨万里同样有着深刻的洞察与细腻的描绘。他的《悯农》《农家叹》《秋雨叹》等诗篇,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的艰辛与疾苦;而《插秧歌》则生动地展现了农民劳动的欢乐与场景,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三)语言通俗,自然活泼
杨万里十分注意学习民歌的优点,大量汲取生动清新的口语入诗,往往“假辞谚语,冲口而来”(蒋鸿翔《寒塘诗话》),因而形成通俗浅近、自然活泼的语言特色。他的诗歌语言平易近人,易于理解,却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情感。例如,《闲居初夏午睡起》中的“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初夏时节的闲适生活,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在南朝宋的权力漩涡中,新蔡公主刘英媚的人生如同一出荒诞剧。这位宋文帝刘义隆的第十女,本应享受皇室贵胄的尊荣,却因侄子刘子业的疯狂行径,被卷入一场颠覆伦理的乱局。...
2025-11-05 刘洎之死:贞观盛世下的权力暗涌与冤案真相贞观十九年(645年)寒冬,唐朝宰相刘洎在定州行宫被赐自尽。这位以直言敢谏著称的诤臣,因一句被篡改的“伊霍之言”,成为贞观盛世中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其死因背后,交...
2025-11-05 跨越阶层的深情:卫青与平阳公主的情感传奇在中国西汉的历史长河中,卫青与平阳公主的婚姻如同一颗璀璨星辰,既承载着政治联姻的考量,又闪耀着真挚情感的微光。这段看似“主仆逆袭”的姻缘,实则是两个灵魂在命运洪...
2025-11-05 王悦:东晋名相王导嫡长子的轶事典故王悦,字长豫,东晋名相王导的嫡长子,自幼以谨顺谦和的品性与至孝的德行闻名于世。他不仅在政治上展现出卓越才能,更以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传递出儒家伦理的温情。以下从多个...
2025-11-05 贺循:两晋儒宗的治世功业与隐逸风骨作为东晋初年“王与马共天下”格局中的关键人物,贺循(260-319)以礼学宗师的身份重塑了江南士族的精神秩序。这位会稽山阴的世家子弟,在政治动荡中始终坚守儒家礼...
2025-11-05 东汉王朝灭亡的多维审视:制度崩坏与社会裂变的双重奏东汉王朝(公元25年—220年)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其灭亡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政治腐败、经济失衡、社会矛盾激化与军事失控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场...
2025-11-05 王敦:东晋权臣的野心与覆灭公元322年2月16日,武昌城外旌旗蔽日,镇东大将军王敦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反叛,率两万精兵直指建康。这场震动东晋朝野的叛乱,不仅揭开了门阀政治与皇权博弈的残酷...
2025-11-05 贺循:晋朝名臣的治世之道与礼学传承两晋之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走出一位以政绩与礼学并重的名臣——贺循。他出身东汉庆氏礼学世家,自幼承袭家学,以“德量邃茂,才鉴清远”著称,在动荡的东晋初期,既...
2025-11-05 贺齐:三国东吴的铁血名将与战略屏障在三国乱世中,东吴政权以长江天险为依托,涌现出诸多名将。其中,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贺齐以“威震山越”的勇猛和“屡抗曹魏”的智略,成为孙吴政权巩固江南、抵御外...
2025-11-05 吾粲:从寒门小吏到东吴重臣的仕途沉浮三国时期,东吴政权在江东大地孕育出诸多能臣,其中吴郡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吾粲以寒门之身跻身中枢,其仕途轨迹贯穿东吴中期政治与军事的核心领域。从基层县吏到太子太傅...
2025-11-05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