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为什么要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又是一段守丧的蛰居生活,这一守就守了两年零三个月。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服丧期满的苏氏兄弟再次返回京城,启程前,苏轼续弦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过门。
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苏轼和苏辙两家人到达汴京,可这时的京城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等待他们的,是一场与北宋国运休戚相关的变法运动——王安石变法。在苏轼的人生历程中,王安石变法不仅是苏轼政治仕途的转捩点,也是其人生的最大转折点。
王安石变法源于北宋政治上积弊所产生的焦虑,但这种焦虑在范仲淹、欧阳修从政之时就已存在。早在王安石变法之前,「庆历新政」已然开启了北宋政治改革的端绪。当时,朝政上以范仲淹、富弼、韩琦、欧阳修为主导,意在填补朝廷财政上的亏空,以及面对北方诸民族侵扰的压力。
王安石变法,大意举其两端:其一,理财主张,意在从经济上除去积贫之弊;其二,强兵主张,意在从军事上除去积弱之弊。简而言之,王安石想通过改革,使北宋在国力上实现民富国强。在宋神宗继位之时,庆历新政时期的重臣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已解职退居地方,而王安石、司马光等一批政坛健将成为神宗当政所倚重的对象。
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以輸林学士的身份被神宗召见,王安石畅论国是,主张变法,其言论深得神宗之心。次年(1069年),神宗命王安石为其辅臣,参知政事,并设立变法机构,王安石变法正式拉开了帷幕。树欲静而风不止,被卷入政治旋涡的苏轼,命运也由此改变。在变法之初,苏轼仍然拿出了自己的意见。
王安石将科举进行了改革,考试内容由诗斌、明经改为经义、策论。这一科举改革,引来了苏轼的反对。为此,苏轼特意作了一篇《议学校贡举状》。文中苏轼认为,科举考诗赋远优于考策论和经义。虽然,宋神宗对苏轼的意见大加赞赏,但科举改革并没有因苏轼的举状而改变。
变法时期,是一个群情激奋的年代。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学士,不只是苏轼一人。当时朝政里反对王安石变法最强的势力,是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
而王安石在变法中大肆提拔那些支持变法的人物,则被斌予「新党」之名。在新、旧党争中,苏轼虽与司马光等人共同反对变法,但对变法的意见,则有其独立的见解。为此,苏轼写下了在变法争论中著名的《上神宗皇帝书》。
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反对变法,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其一,结人心;其二,厚风俗;其三,存纪纲。
在对「结人心」的论述中,苏轼举「商鞅变法」说:「商鞅变法,不顾人心,虽能聚至富彊,亦以召怨天下。使其民知利而不知义,见刑而不见德。」
显然,在苏轼看来,变法满遭议,不得人心;在朝政上,也不是国是共举之事。在对「厚风俗」的论述中,苏轼说:「风俗诚厚,虽贫且弱,不害於长而存;道德诚浅,风俗诚薄,虽强且富,不救於短而亡。」
在苏轼看来,国家贫弱的改善,必须以风俗为基础。若是社会风俗骄奢,则即使去其贫弱也是无益。而在对「存纪纲」的论述中,苏轼则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方,谓曰:「然而养猫以去鼠,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畜狗以防奸,不可以无奸而畜不吠之狗。」
在苏轼看来,国家治理不仅是去其贫弱,还在于纲举目张,防患于未然。不能因为一时没有奸鼠,就失去了养猫狗以预防其患的意义。苏轼所言,其实是指出王安石在新政变法中所出现的不良影响,以及对变法未来走向的担忧。
在神宗大举新政变法之际,苏轼洋洋洒洒,上书近万言,敢于纳速变法之流弊,可见其士人风骨,更可见苏轼对现实的敏锐观察。
苏轼认为,王安石的变法改革太过于激进,所以他说:「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在治理上,太急必然欲速则不达;在进言中,太广则必然失之主次,以至混乱无序;在用人上,太锐则必然会带来矛盾。苏轼的《上神宗皇帝书》,可谓诚意直言,但并没有打动神宗,神宗丝毫没有改辙变法的迹象。
司南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雏形,是世界上最早的磁性指向装置。其诞生不仅标志着人类对地球磁场认知的突破,更成为后世航海、军事、地理探索等领域的基石。根据...
启 2025-09-12 麦哲伦到过中国吗?历史真相与航海轨迹的双重验证在人类航海史上,费尔南多·麦哲伦的名字始终与“首次环球航行”紧密相连。这位葡萄牙航海家率领的船队于1519年从西班牙启程,历经三年艰险,最终由“维多利亚号”完成...
启 2025-09-11 宋词双璧:婉约派与豪放派的美学分野中国词史长河中,婉约派与豪放派犹如双子星辉映千年。自晚唐五代温庭筠、韦庄开创婉约词风,至北宋苏轼突破传统创立豪放派,再到南宋辛弃疾将豪放词推向巅峰,两大流派在题...
韦庄 苏轼 2025-09-11 文武兼资的仁君典范:解码宋太祖赵匡胤的多面人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宋太祖赵匡胤以“陈桥兵变”的传奇开篇,以“杯酒释兵权”的智慧收尾,其人生轨迹既充满戏剧性转折,又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启示。这位终结五代乱世的开国之...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启 2025-09-11 泓水之战:千年古战场的现实启示公元前638年的泓水河畔,宋襄公高举“仁义”大旗,面对渡河未竟的楚军严守“不鼓不成列”的古礼,最终以惨败收场。这场看似规模不大的战役,不仅终结了宋国争霸中原的野...
宋襄公 启 2025-09-11 鲁肃与孙权:乱世中的君臣相知与战略共谋东汉末年,江东群雄逐鹿,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弱冠之龄统御江东。在这风云变幻之际,鲁肃以豪杰之姿投效孙权,二人以“榻上策”为纽带,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君臣相知。这段...
孙权 启 2025-09-10 豪放派经典诗词:冲破时空的生命礼赞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星空中,豪放派如同一束穿透云层的烈日,以其雄浑壮阔的意境、奔放不羁的情感与超越世俗的格局,打破了婉约派“为情而造文”的细腻框架。从苏轼“大江东去...
苏轼 2025-09-09 周武王在位年数考:从牧野烽火到礼乐初兴的王朝奠基公元前1046年,牧野战场上战鼓震天,周武王姬发率领联军以五万之众击溃商纣王七十万大军,这场决定华夏文明走向的战役,不仅终结了商王朝六百年的统治,更开启了西周八...
启 商纣王 2025-09-09 明朝中央官制:内阁六部制下的权力架构明朝(1368年—1644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政治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其中,中央官制以“内阁六部制”为核...
启 2025-09-08 巨然:南方山水画派的开山宗师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长河中,巨然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作为五代至北宋初期的僧人画家,他以独特的江南山水笔墨语言,与师父董源共同开创了南方山水画派,被后世尊为“...
启 2025-09-0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