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允炆和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允炆执政以来也算是个仁慈,燕王朱棣为什么还要造反呢?
建文帝朱允炆,作为明代的第二任皇帝,仅在位四年便被自己的亲叔叔朱棣拉下了皇帝宝座。从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来看,朱允炆在治国方面的确算得上是位仁慈之君,那么朱棣为何还要造反呢?原因便在于,朱允炆在对付自己叔叔们的时候,完全谈不上仁慈。同时,一系列奇葩的操作,反而给了朱棣起兵的机会。
建文帝施政虽显仁慈,但对叔叔们下手极为狠辣
作为一位帝王,建文帝继位之后,倒的确对朱元璋时期的一系列严苛政策进行了改革,例如律法方面,朱元璋在位时期,不仅推行严苛峻法,而且还会用“诰”来对法典进行补充,并用“榜文”发布典型案例,而这两点在建文帝继位之后,全部被禁止和停用。
再如赋税方面,针对洪武朝某些过重的税收进行了减免,其中最重要的是减少了江南的过度的土地税,尤其是减少了富庶的苏州和松江这两个府的土地重税,虽然这种做法在洪武朝已经出现,但建文帝继位之后力度无疑要更大一些。此外,建文帝还对佛、道二教拥有的免税土地进行了限制,减轻了百姓们的不满情绪。
从一系列的政策改革来看,建文帝倒也算得上是一位仁慈君主,这既有建文帝自身性格的原因,同样也有其宠信的黄子澄、方孝孺和齐泰之功,毕竟这三位乃是传统的儒家士子。不过,朱允炆在对待分封于各地的叔叔们,下手可就算不上多么仁慈了。
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从建文帝继位到朱棣起兵这段时间,建文帝到底都做了些什么。
1、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死前密命驸马梅殷辅佐新君,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
2、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十六(1398年6月30日),年仅21岁的皇太孙朱允炆继位。
3、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七月,建文帝朱允炆以周王朱橚次子朱有爋举报父亲图谋不轨为由,派遣李景隆突袭开封抓捕朱橚,并将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废为庶人,迁往云南蒙化。
4、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十二月,朱允炆任命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不久,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隶属于燕王管辖的大军。
5、建文元年(1399年)正月,燕王朱棣派遣长史葛诚入朝奏事,朱允炆趁机收买其为燕王府内应,葛诚返回后被朱棣察觉。之后,朱棣亲自入朝试探,觉察到朝廷对自己怀有戒心,返回燕王府后以患病为由闭门不出,建文帝将其三子放回北平。
6、建文元年(1400年)四月,建文帝再削齐王、湘王、代王,三王先后被废为庶人。湘王不堪受辱,举家自焚;齐王软禁南京;代王软禁大同。
7、建文元年(1400年)六月,建文帝又削岷王,废为庶人,迁漳州。同月,燕山百户倪亮上书,言称燕王朱棣与于谅、周铎等人密谋造反,朝廷下令将于谅、周铎捉拿至京师处死,并下诏斥责朱棣。朱棣开始装疯,本已骗过张昺、谢贵,但却被长史葛诚戳穿。
8、建文元年(1400年)七月,朱棣派使者前往京师奏事,结果使者被齐泰等抓获审问,被迫供出燕王朱棣密谋造反罪状,于是朝廷下密旨,令张昺、谢贵逮捕燕王府的官属,张信逮捕燕王本人。七月初四,接到密旨的张昺、谢贵率兵包围燕王府,却不知张信已经将此事提前告知朱棣,朱棣遂用计捕获张昺、谢贵、葛诚、卢振,将四人全部处死,随即起兵反叛。
如上所述,建文帝在施政方面虽然显露出了仁慈的一面,但在对叔叔们下手的时候,却堪称狠辣无比,在朱元璋刚刚去世一个多月,便已经对周王朱橚下手了。
燕王朱棣既是被逼造反,同时也是建文帝给的机会
从朱棣起兵前的种种迹象来看,朱棣显然是一步步被逼上了谋反之路。而更为讽刺的是,正是建文帝自己的削藩之举,打破了朱元璋留下的稳定布局,从而给了朱棣起兵谋反的机会。
1、朱棣完全是被逼造反。从以上事态的发展来看,要说朱棣一开始就有谋反之心,显然不太可能。从建文帝开始削藩,朱棣一直都是小心避让,毕竟周王朱橚被削,是被其次子朱有爋告发谋反,也算的上是“证据确凿”。直到长史葛诚出现异状,朱棣这才觉察到事情并不简单,但此时的他仍然选择了装病避嫌,但随着齐王、湘王、代王、岷王相继被削,朱棣这才明白建文帝原来是志在削藩,但此时兵权被夺的他也只能选择装疯,想要以此保全全家性命。然而,由于长史葛诚的叛变,装疯之举最终宣告失败,而部将于谅、周铎之死,则使朱棣意识到朝廷已经决定对自己下手,这才使其下定决心准备起兵谋反,但此时他所能依靠的,仅仅是燕王府中的八百私兵,若不是张信及时报信,朱棣起兵想要取得成功,其实希望极为渺茫。
2、建文帝愚蠢的削藩策略。其实朱允炆削藩之举并没有什么错,毕竟朱棣登基之后也采取了削藩之策,但在策略选择方面,朱允炆却错的有些离谱。要削藩,要么采用怀柔手段,例如朱棣那样,先削兵权,再罢王权,如此一来诸王的反应或许不会那么激烈。要么雷厉风行,从最难的燕王、宁王等声望较高、大军较多的藩王下手,只要拿下了这些实力强劲的藩王,那么剩下的也就好办了。然而,建文帝不仅削藩顺序搞错,而且为了名正言顺的削藩,竟然还想要“证据确凿”,更可笑的是选用的理由竟然大多是谋反,试问朱元璋才死了几天啊,全天下的王爷就都要造反了?你这建文皇帝未免也太失败了吧,而湘王直接用举家自焚给了建文帝一记响亮的耳光,更是寒了天下人之心,反而给朱棣起兵造势不小。
3、建文帝给了朱棣活动空间。朱元璋虽然大封诸子为王,但按照朱元璋的安排,诸王之间却形成了相互牵制的微妙关系,以燕王朱棣为例,彼时东北有辽王,北方有宁王,西边则是谷王、代王、晋王,而其南下途中则有齐王、鲁王、周王,这些王爷不仅全都是实权王爷,且大多有带兵出征的经历,这种情形下,朱棣想要成功谋反,可能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然而,建文帝削藩之时,却先将周王、齐王、代王先后削去,又将谷王囚禁、辽王被召回南京,再加上晋王朱棡、鲁王朱檀已经去世,而宁王也是自身难保。如此情形之下,反而使得朱棣失去了牵制,获得了极大的活动空间。
如上所述,在朝廷步步紧逼之下,朱棣已经没有太多的选择,正所谓“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与其坐以待毙,何不放手一搏。更何况,如今获得了如此大的活动空间,朱棣起兵未必便没有一搏之力,朱棣就更不会坐以待毙了。
黄子澄(1350年—1402年)作为明朝初年建文帝朱允炆的重要谋臣,因削藩政策引发靖难之役而名垂青史;黄香(约公元64年—122年)则是东汉时期以孝行闻名天下的...
朱允炆下落 黄子澄 2025-09-18 朱厚熜:朱棣一脉的皇权承继者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皇位继承问题,始终与宗法血缘的争议紧密交织。这位以“大礼议”震动朝野的君主,其血脉归属不仅是历史学界的焦点,更折射出明代宗法制度的深层矛盾。...
朱厚熜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18 盛庸:靖难烽烟中的忠烈悲歌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金陵城破的烽烟中,盛庸单骑跪于朱棣马前。这位曾让燕军闻风丧胆的南军统帅,此刻褪去历城侯的蟒袍,以最卑微的姿态向新君献上佩剑。然而,这...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盛庸 2025-09-15 朱棣是否知晓帖木儿东征:历史迷雾中的战略博弈公元1404年冬,中亚草原上寒风凛冽,帖木儿帝国的大军正沿着天山南麓向东方推进。这位征服了半个亚洲的“跛子征服者”,将矛头指向了万里之外的大明王朝。而此时,南京...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15 明朝的篡位皇帝:朱棣的权力博弈与历史影响在中国古代皇权传承的谱系中,明朝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制度根基,但这一看似稳固的体系仍被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更迭打破。明成祖朱棣,这位以“靖难之役”推翻侄子建文帝的...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15 永乐迁都:朱棣1421年定鼎北京的深远抉择明成祖朱棣的迁都之举,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决策。这场始于永乐元年(1403年)、历经十八年筹备的迁都工程,最终于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1421年1...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09 黄子澄的四个女儿:靖难之役下的血色人生靖难之役是明朝初年一场改变历史走向的皇权争夺战,这场战争不仅颠覆了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更将无数忠臣良将及其家族拖入深渊。黄子澄作为建文帝削藩政策的核心推动者,其...
朱允炆下落 黄子澄 2025-09-05 耿炳文死守不战:能否成为拖垮朱棣的战略?靖难之役初期,建文帝朱允炆任命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率三十万大军北上讨伐燕王朱棣。这位以防守著称的老将,在真定之战中采取“据城坚守、伺机出击”的策略,与朱棣的骑兵...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09-03 方孝孺十族之殇:873条生命背后的忠节与暴政在中国古代株连刑罚的残酷历史中,“诛十族”是仅见于明代的极端案例。1402年,建文帝旧臣方孝孺因拒绝为篡位的明成祖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处以“诛十族”之刑,其宗族...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9-01 朱高炽禁海:一场被历史洪流裹挟的“拨乱反正”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驾崩于北征归途,其长子朱高炽以“仁宗”之号登基,开启了大明王朝短暂却关键的“洪熙之治”。这位在位仅九个月的皇帝,却以一道禁海令引发后世...
朱高炽在位多长时间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08-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