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战争频发,百姓流离失所,在这样的乱世中不仅出了众多英雄,也出了七个最有渲染力的大思想家,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孔子、孟子之外还有五子。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战国那样硝烟弥漫的年代,这些人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的信念,书写了许多创世之作,给世人留下的影响都是极其深刻的,他们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称作当代最耀眼的明星。
第一星:孔子,名孔丘,又称孔圣,孔子生于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济宁曲阜市)孔子是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所著的《三字经》《论语》《春秋》是从古到今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大作。他开创了历史先河,30岁建学堂,广收弟子,我们从小学习的,仁、义、礼、智、信、是从孔子时期延续而来,他引导世人向善,告诉人们做人要以仁爱、正义、礼貌、诚信、忠孝为先。
第二星: 孟子,名孟轲,和孔子并称孔孟二圣,儒家学派先驱人物,战国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孟子生于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他长年周游列国,经常批判春秋时期的领导者,他广宣仁善礼义,若说孔子是儒家第一,那孟子则是第二,他的作品《大学》《中庸》和孔子之书齐名,宋代科考之中把《孟子》列为考试题材,此书被后人做为儒家经典拜读,孟子对后期的一些文化名人影响颇大,他主张,为王者要心怀百姓,知百姓疾苦,以民为天,国运方能福祚绵长。
第三星:荀子,名荀况,战国时期赵国人,也是儒家早期代表人物,老年游学到齐国,做了兰陵县令。他对各家各派都有批评,与孔子孟子的人性善相悖论,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恶,凡是没有被灌输过善的思想的都不可能向善,刚生下来的人根本就没有小人与君子之分,人如果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与他人发生争执,打骂,甚至失去性命,如果是人性本善,孔孟的引人向善的思想就没有丝毫意义。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应后期加以教导约束管制,世人才能向善。他一生代表作很多,有《劝学》《修身》《荣辱》等等。
第四星:老子,名李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老师,道家学派创始人,太极八卦图乃老子所作。春秋战国,天下大乱,战火连天,老子不愿意追求功名,便骑一头牛游历人间,至函谷关遇见非常敬佩他的关令尹喜,为了留住老子,尹喜千方百计阻止他出关,老子无奈,只好著《道德经》相送才得以离去。走到陕西境内,寻了一处风景秀美之地建了座茅草屋隐居后传播道家思想理论。老子崇尚大道至简,万物都应该顺应自然规律,春夏秋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享受阳光雨露,食五谷杂粮,心无贪念,方为健康长寿之本。
第五星: 庄子,名庄周,战国时期宋国人,战国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有【南华真人】称号,是道派学家代表人物,与老子齐名,战国时期时局动荡不安,庄子因不愿意参与其中,便退隐群山之中,所著之书《周易》《逍遥游》等书,影响了宗教一批人,也影响了很多帝王将相。庄子的辨证论中,万事万物都有物极必反,相辅相成,相生相克之理,中医之道和他所创的道派极为相似。庄子教人顺其自然,不要为了一己私欲而毁灭天然,追逐名利。做到天人合一,方可心安理得。
第六星: 墨子,名墨翟,出生地址不详,春秋末期科学家,哲学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当时的儒家学派齐名。墨子虽是农民,学问却非一般人可比,他的弟子过百,是最早的民间武装团队,在当时楚国攻打的宋城时带领弟子,守住了城池。近些年有人读《墨子》这本书才发现,里面记载着数学、力量学,自然科学、光学、物理学的理论,可惜的是,这些学问在古代没有被重视,没有被采纳,导致五千年的华夏大地一直轮番遭受战火的洗礼,科学家们近代才领悟出来的道理,在春秋战国时早已有人参透,这足以证明了我们祖先的大智慧。墨子主张人人平等要互敬互爱,互相帮助,不存害人之心,这样社会方能和谐。
第七星:韩非子,名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当时的思想家,政治家,法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期间,韩非见韩国国力日衰,建议韩王变法治国, 可最终没有被采纳,他逐渐对自己的国家感到失望,心灰意冷之下,选择了隐居专心著书,所著之书流传到秦国得到了秦王的欣赏,秦王为了让韩非到秦国效力,便发兵攻打韩国以作要挟,韩国不敌,无奈之下遣韩非出使秦国,在秦期间他被荀子的弟子李斯陷害入狱,后期被迫自杀,一代法学家死于非命。《孤愤》《内外储》流传至今,给后期的法学界的发展起到了非一般的作用。韩非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利害关系,要想公平公正,必须立法约束,社会才能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七子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著作,各家学派都有他的一家之长,我们无法评论哪一家的好与坏,各家中都倡导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虽然各家各有论道,其中不乏都是一个宗旨:引人向善,多仁爱少恶行,以和为贵,遵从自然,善待身边的人和物。这些思想适用于每一个人,每一个团队,以至每一个国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七子们所提倡的思想,将这些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卜商,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是春秋末期晋国温邑(今河南温县黄庄镇卜杨门村)人,作为孔子晚年最杰出的弟子之一,他以“文学”科高才生的身份位列“孔门十哲...
孔子 卜商 2025-09-09 弦歌东周:孔子与苌弘的师道传奇公元前518年的洛阳城,34岁的孔子携弟子南宫敬叔踏入周王室观星台。这位鲁国士人不会想到,此行将遇见改变其音乐思想的关键人物——周敬王内史大夫苌弘。这场跨越地域...
孔子 2025-09-08 孔子与子贡:误解与深意的交织——探析“孔子不喜欢子贡”的真相在《论语》的记载中,子贡作为孔子门下“言语科”的杰出代表,以巧言善辩、悟性极高著称,其名字出现频次甚至超过颜回。然而,史书中却流传着“孔子不喜欢子贡”的说法,这...
颜回 孔子 2025-09-08 颜回姓曹为何称“颜回”:姓氏与名字背后的文化密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姓氏不仅是家族血缘的标识,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颜回,作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其姓氏“曹”与名字“回”的组合,看似矛盾,...
颜回 孔子 2025-09-08 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安贫乐道的精神丰碑在春秋乱世的风云中,孔子弟子颜回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生存状态,为后世树立了一座超越物质的精神丰碑。这个被《论语·雍也》记载的经典场景,不仅成为儒家安贫...
颜回 孔子 2025-09-04 孔鲤:以血脉为纽带,铸就儒家传承的基石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孔鲤的名字或许并不如其父孔子那般熠熠生辉,但他作为孔子独子、儒家思想传承的关键纽带,其人生价值与历史贡献却不容忽视。他以豁达的胸襟、默默的奉...
孔子 2025-09-01 孔子与微子:血脉相连的千年传承——论孔子是微子的十五世孙在中国历史的浩瀚长河中,孔子与微子,两位相隔数百年的历史人物,却因血脉的纽带紧密相连。孔子,这位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的伟大思想家,竟是商朝末代君主帝辛(纣王...
孔子 2025-08-29 孔子弑母:一场跨越千年的谣言与真相之辨“孔子弑母”这一骇人听闻的指控,在历史长河中如幽灵般若隐若现,却始终缺乏任何可靠史料支撑。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历史上最受尊崇的圣人之一,孔子的道德形象与这...
孔子 2025-08-29 师旷与孔子:春秋时代的双璧:音乐与哲学的对话在春秋时期的华夏大地上,师旷与孔子如同两颗璀璨的星辰,各自在音乐与哲学的领域中熠熠生辉。尽管他们的职业路径与思想体系存在显著差异,但作为同时代的文化巨匠,他们的...
孔子 2025-08-28 李膺与老子的血脉之谜:历史迷雾中的身份考辨东汉名士李膺因刚直不阿、力抗宦官闻名史册,其“天下模楷”的形象与道家始祖老子形成鲜明对比。然而,一个流传千年的传说却将两人强行关联——孔融十岁时曾以“孔子问礼于...
孔子 2025-08-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