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驷,即秦惠文王,他登基后自称秦王,成为秦国第一位君王,为秦统一六国打下坚实基础。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看吧。
纵观秦国历史,秦惠文王一朝使得秦国大面积开拓疆土,天下列国争相称王,开启了由公侯国到王国的时代,进一步削弱了周天子对天下的掌控沦落为名义上的傀儡。大家所熟知的人物纵横家张仪犀首公孙衍,宣太后芈月,攻伐巴蜀的司马错,机智多谋的樗里疾都是此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
说起秦惠文王嬴驷就不得不提一件事情。嬴驷为太子时,一度触犯了新法法令,当时正值有人反对新法,法令行不通。商鞅就对秦孝公说新法不能正常推行是因为有权贵的阻挠,如果秦国真的要富国强兵就应该依法而行,那就应该先从太子开始。按照新法规定太子所犯下的罪责应该判处墨刑,但是太子是未来的国君所以就由两位太傅代为受刑。还别说,商鞅这样处罚以后果然秦国上下没有人再阻挠新法的施行,秦国也因此才能摆脱贫困富国强民,但是也是因为触犯了太子,所以嬴驷继位为君以后就杀了商鞅。商鞅经过变法在秦国深得人心,威望日隆,但是却大大的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于是以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意图颠覆新法污蔑商鞅谋反,于是商鞅被嬴驷处以车裂极刑。虽然杀了商鞅却并没有废除商鞅之法,于是甘龙、杜挚老世族集团与魏国合谋,并策动义渠兵围困咸阳,意图另立新君。然而秦惠文王嬴驷谋定后动,临危不乱,内外左右开弓,快刀斩乱麻,既瘫痪了齐魏联盟,解除了义渠兵祸。又一举铲除了甘龙老世族的复辟阴谋,把老世族们全部缉拿,总共一千多人,全部斩首,为商鞅平反。至此秦惠文王扫清国内外的一切障碍,开始励精图治远交近攻,为秦国东出扫平六国积蓄力量。
秦惠文王嬴驷在位期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就是公元前324年以前,依旧称秦公;另一阶段就是对外称王,是秦国历史上第一位称王的君主。秦惠文王十四年(公元前324年),秦公赢驷对外正式称王。向山东六国宣告秦国称王的决心以及东出函谷攻伐天下的意图。在此之前已然继承了老爹的愿望,秦国数次出兵攻打魏国,相继夺得魏国河西河东蒲阳上郡等多座城池土地,既拓展了秦国疆域也充实了秦国人口。秦国的迅速崛起让山东六国感到了恐慌,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秦国崛起的速度太快了,发展势头太猛了。积贫积弱的蛮荒小国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攫取天下的大势,秦军在战场上悍不畏死百战百胜,六国惧怕秦国如虎狼。于是开始了历史上第一次伐秦,以犀首公孙衍牵头联合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推举楚怀王为纵长,并联系义渠在后方骚扰攻秦侧背。结果大家都知道,好好的一盘棋被张仪给搅和了,然而本质上来说齐国并未参与,楚国与燕国感觉秦国威胁不大,主要是韩赵魏三国紧邻秦国受伤害比较大,三国联军攻至函谷关,被秦军击退。次年秦在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大败三国联军,歼敌8.2万。第一次合纵攻秦之战以失败结束。
在五国攻秦的时候,义渠在后方不断的肆扰,为了安定大后方秦国决定出兵巴蜀,占领秦岭以外的广大地区,以达到富国广地强兵的目的。蜀道难在整个五千年历史当中都是有目共睹的,并不是说想占领就能够占领的。别看那边地方不大,争权夺利可是一点儿不比中原差。当时巴国与蜀国为敌,却与苴国友好。但是蜀王出兵攻打苴国,苴侯不敌跑到了巴国于是向西方大国秦国求救。以前秦惠文王想出兵攻打蜀国就是因为路太难走了,没有向导过不去,这一次苴侯主动邀请秦国过去,于是秦惠文王就动了心,但是当时韩国在攻打秦国,所以秦惠文王拿不定主意,所以召见文武百官商议这件事情。国相张仪主张攻打韩国,把周天子抢过来“挟天子以令诸侯”,而秦军大将司马错认为得面子不如得里子,拿到手里面才是最实在的主张攻打蜀国“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司马错从汉中经石牛道伐蜀,蜀国不敌,最终被秦国所灭。接着,司马错又攻灭了苴国和巴国。而后又出兵攻打楚国的汉中等地,进一步威逼楚国。其实很多人都在考虑楚国为什么不出兵攻占巴蜀呢?在当时巴蜀并非像咱们今天所看到的“川府之国”,多山地耕地面积特别少,还特别的贫瘠,虽然雨水充沛但是灌溉非常困难,在当时各国看来就是蛮荒的地域,出兵攻打得不偿失。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得力于李冰父子都江堰治水,为秦国扫平天下提供了充裕的粮食和人口。
西方义渠和秦国是世仇,自从秦国先祖被封此地世世代代都在和义渠作战。义渠是匈奴的一个分支,作为游牧民族只能靠天吃饭,碰到灾年只能到秦国烧杀抢掠。五国攻秦的时候义渠也在秦国后方不断骚扰,为了平定这一祸患,秦惠文王七年义渠发生叛乱,秦惠文王派兵趁机平定了义渠,在义渠设县,义渠称臣。
大批的贤臣良将才造就了秦惠文王一朝的辉煌,从而也反映出来了秦惠文王认人识人的才能。秦惠文王在位期间承袭父志坚定商鞅变法的国策,东出函谷,南平巴蜀,西扫义渠,破五国联军,夺楚商於之地。在位二十七年慧眼识珠、任贤用能、甄拔人才,不仅重用王室成员,也对公孙衍张仪等六国人士礼遇有加。正因为如此的不拘一格拔擢人才,才有辉煌的大秦王朝。
东汉末年,江东群雄逐鹿,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弱冠之龄统御江东。在这风云变幻之际,鲁肃以豪杰之姿投效孙权,二人以“榻上策”为纽带,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君臣相知。这段...
孙权 启 2025-09-10 周武王在位年数考:从牧野烽火到礼乐初兴的王朝奠基公元前1046年,牧野战场上战鼓震天,周武王姬发率领联军以五万之众击溃商纣王七十万大军,这场决定华夏文明走向的战役,不仅终结了商王朝六百年的统治,更开启了西周八...
启 商纣王 2025-09-09 明朝中央官制:内阁六部制下的权力架构明朝(1368年—1644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政治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其中,中央官制以“内阁六部制”为核...
启 2025-09-08 巨然:南方山水画派的开山宗师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长河中,巨然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作为五代至北宋初期的僧人画家,他以独特的江南山水笔墨语言,与师父董源共同开创了南方山水画派,被后世尊为“...
启 2025-09-05 霍尔巴赫“人是自然产物”:机械唯物论下的自然与人性之思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星空中,保尔·昂利·霍尔巴赫以“唯物主义的圣经”《自然的体系》为武器,将“人是自然产物”的论断刻入哲学史册。这一观点不仅是对神学创世论的...
启 2025-09-05 泰伯至寿梦:吴国五百年血脉中的礼让与雄图在长江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吴国的历史如太湖之水般浩荡绵延。从泰伯“断发文身”建立句吴,到寿梦“始称吴王”开启霸业,这段跨越五百年的传奇,不仅是一部家族传承史,更是...
启 2025-09-04 利玛窦来中国:明末中西文化碰撞的序章1582年8月7日,一艘从葡萄牙里斯本启程的商船缓缓停靠在澳门港。船上走下一位身着黑袍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这位30岁的耶稣会士不会想到,他的到来将在中国掀...
利玛窦 启 2025-09-04 燕昭王:战国乱世中的明君典范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下,燕昭王以卓越的政治智慧与用人艺术,将濒临崩溃的燕国推向鼎盛,成为战国史上最具争议性与启示性的君主之一。从即位前的流亡经...
启 2025-09-03 薄皇后与汉景帝:一场被权力裹挟的婚姻悲剧在中国西汉历史的长河中,汉景帝刘启与薄皇后的婚姻堪称一场充满无奈与悲剧色彩的政治联姻。这段关系不仅折射出皇室婚姻背后的权力博弈,更揭示了古代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
刘启 启 2025-09-03 宋国的祖先为什么是武丁:从甲骨卜辞到历史叙事的千年纠葛在商周历史的长河中,宋国的起源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传统史书将宋国开国之君微子启视为殷商后裔的代表,认为周武王灭商后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封纣王兄长微子启于...
启 武丁 2025-09-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