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朱高炽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真的死于纵欲过度吗?
明仁宗朱高炽,明代第四任皇帝,虽然其在位时间非常短暂,但其在位期间的施政却扭转了明代前期以武治国的策略,对于明代的统治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正因为如此虽然朱高炽在位一年都不到,但是他和其子朱瞻基的统治时期被评为能与“文景之治”并列的“仁宣之治”。
只是很惋惜的是,朱高炽和其子朱瞻基在位时间都非常短暂,加起来都不到11年,还不到康熙在位时间的零头。不得不说这是明代的一个巨大的损失,如果朱高炽父子能够多活几年的话,明代就不会经历土木堡之变,三大营也将得到完整的传承,明代的国力也将继续保持很长一段时间。
对于朱高炽是死因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大家的争议,因为他的死实在是太过于突然了,让人猝不及防。朱高炽从小就是一个苦命的孩子,由于堂兄建文帝对自己的父亲朱棣不放心,年少的朱高炽被迫离开家庭前往南京做了一段时间的质子,这在当时可是一个随时都会掉脑袋的工作。
特别是朱高炽本身长得比较肥胖,就连逃跑都气喘吁吁的,对于这样的质子生活,我估计但是朱棣都对朱高炽放弃希望了。幸运的是,朱高炽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有惊无险地回到了北平城。回到北平后朱高炽又被朱棣任命为后勤部部长,坐镇北平城,为朱棣提供物资保障。
说实话,这绝对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做好了没有奖励,做得不好还要挨罚,完全没有表现机会。而朱高煦的待遇就非常好了,天天跟在朱棣边上,虽然要冒着战死的风险,但是好歹是天天在父亲身边晃悠啊,一举一动朱棣都看在眼里。
正因为两人的工作分配不一样。在朱棣眼里朱高煦的功劳是要远远大于朱高炽的,自然也对朱高煦喜爱有加。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朱高炽虽然被立为太子,却天天过得提心吊胆的,一个不小心太子的位子就被朱高煦给抢了。
终于到公元1424年,朱棣在北伐的路上病逝了,朱高炽成功登上了皇帝的宝座,随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颁布了多项有利于民生与经济发展的诏书,完成了明代有武治转文治的过程。惋惜的是,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就突然暴毙,死得不明不白。
对于朱高炽的死因,历史上有很多推测,有人说朱高炽是死于纵欲过度,这点主要是从李时勉曾经给朱高炽上了一封奏疏,规劝朱高炽要注意控制。这点或许是有一定的道理,对于朱高炽这样一个肥胖者而言如果纵欲过度的话,确实存在暴毙的可能性。但是在我看来,除了这点之外,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绝对有摆脱不了的关系。
朱瞻基的朱高炽的长子,自幼就表现出聪明才智,深受朱棣的喜爱。并且朱瞻基在行为处事方面也和朱棣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是朱棣心目中最完美的接班人。早在朱高炽即位之前,朱棣就早早地将朱瞻基定为接班人,按理有朱瞻基是迟早要当皇帝的,他完全没有那么心急啊。
事实上当然不是这样的,我们不要看到《大明风华》中朱高炽如何喜爱朱瞻基,就认为这父子两之间关系由多么的好。其实在朱高炽登基之后,他就察觉出了朱瞻基是一位热衷于权势,权力欲望非常强的人。为此他还特意找朱瞻基谈过话,多次对他进行劝诫,正是父子之间的理念不合导致二人之间产生了隔阂,开始互相猜忌。
虽然说皇位迟早都是自己的,但是朱瞻基还是有点等不起,因为自己的父亲和祖父都活了六七十岁,如果朱高炽也活的六七十岁的话,那朱瞻基还得再等二十多年,这是朱瞻基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只有朱高炽突然暴毙,朱瞻基才能早日登上皇位,推行自己的策略。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为主要的原因,那就是迁都了。我们都了解朱棣将明代的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但是很少有人了解朱高炽曾计划再次将明代的都城从北京迁回南京。公元1425年4月,也就是朱高炽暴毙前一个月,在夏元吉的建议下,朱高炽将迁都南京提上了议程。
在朱高炽看来,将首都迁往北京是非常浪费资源的,每年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从南方调运物资到北京,而朱高炽对于北伐并不感兴趣,迁都北京完全就是多此一举。为此早在登基之初朱高炽就已经谋划迁都南京的事情,他在南京城布置了大量的守备,并且派遣自己的心腹前往南京负责日常工作。
公元1425年4月16日,朱高炽将北京由都城改定为行在,并在半个月后借着拜谒朱元璋陵墓的机会将朱瞻基派遣到南京城,并命令其长期留守南京城。或许正是这一决定令朱瞻基坚定了谋朝篡位的决定,他是绝对不会让朱高炽将都城再次迁回南京城的,这与他的理念极度不适合。
来到南京城后不久,朱瞻基就私自改变行程踏上了回北京的道路,而在朱瞻基离开南京城后,南京城内就盛传“仁宗上宾”。要了解此时连北京城了解仁宗暴毙的人都没有多少,更何况的千里之外的南京城,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疑点。
因此在我看来,仁宗朱高炽的突然暴毙与朱瞻基是有着一定关系的,由于没有直接证据能够证明朱高炽就是朱瞻基害死的,我们也只能将朱瞻基作为嫌疑人物。那么对于朱高炽的突然暴毙,你认为朱瞻基是否有嫌疑呢?
在中国道教史上,魏华存(252-334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这位晋代女道士被后世尊为“上清派第一代太师”,其思想与实践深刻影响了江南道教的发展。然而,关...
启 2025-07-01 萧道成:从权臣到篡位者——刘裕朝代覆灭的深层逻辑公元420年,刘裕代晋建宋,开启南朝历史。然而,这位北伐英雄创立的王朝仅存续59年,便在其旧部萧道成的兵锋下轰然倒塌。刘裕朝代(南朝宋)的覆灭,看似是权臣篡位的...
启 刘裕 2025-06-30 丰臣秀吉与织田信长之死:历史迷雾中的权力真相日本战国时代,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的名字如彗星般划过历史天空,一个以“天下布武”的雄心终结乱世,一个以“太阁检地”的智慧开启统一。然而,1582年本能寺之变的烈焰...
启 2025-06-30 古代马车:穿越千年的陆地巡洋舰在青铜器与甲骨文交织的商周时期,当殷墟车马坑中的青铜軎饰重见天日,一段跨越三千年的陆地交通史轰然开启。从商代战车的双马驾驭到秦始皇陵铜车马的精密构造,古代马车不...
秦始皇陵 启 2025-06-27 拉法耶特与百日王朝:自由派贵族在复辟浪潮中的审慎抉择1815年春,拿破仑从厄尔巴岛秘密返法,在沿途民众与旧部拥护下重登帝位,开启法兰西历史上极具戏剧性的“百日王朝”。在这段风云变幻的时期,曾参与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
启 2025-06-25 张石顽:清初医坛巨擘与他的传世医著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年代,江南医坛崛起了一位承前启后的医学大家——张石顽。这位出身长洲(今江苏苏州)的医家,以“石顽”为号,与喻昌、吴谦并称“清初三大医家”,其医学...
启 张石顽 2025-06-24 安土桃山时代:织丰双璧与日本近世的黎明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年)是日本历史上承战国乱世、下启江户幕府的过渡时期。这一名称源于两位霸主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的政权中心——安土城与桃山城,其三十年...
启 2025-06-23 桐城古文之道:义法、雅洁与文统的千年回响在清代文坛的星空下,桐城派如北斗般指引古文创作长达二百余年。这个以安徽桐城为名号的文学流派,上承唐宋八大家余绪,下启近代散文革新,其文学主张犹如三重基因,深深镌...
启 2025-06-20 九天阊阖开宫殿:盛唐长安的万国来朝盛景在公元7世纪的亚洲大陆上,长安城犹如磁极般吸引着四夷宾朋。当大明宫的丹凤门缓缓开启,各国使节踏着丝绸之路的烟尘鱼贯而入,一场持续百年的文明对话就此展开。唐朝的&...
启 2025-06-20 诺查丹玛斯的预言迷雾:从历史应验到现代启示在法国普罗旺斯的阳光下,16世纪的犹太裔预言家诺查丹玛斯以四行诗体写下《诸世纪》,为后世留下一部跨越四个世纪的预言集。这部被后世称为“神秘预言书”的作品,不仅预...
启 2025-06-1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