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子贡是春秋时期的著名说客,曾经出使齐、吴、越、晋四国,成功说动四国君主与权臣,改变了鲁、齐、吴、越、晋五国的命运,对春秋争霸格局产生重大影响。那子贡是如何凭借口才影响春秋走向的呢
一,拜师孔子
端木赐(字子贡)是春秋时期的卫国人,早年拜孔子为师,学习知识。子贡能言善辩,因此经常被孔子驳斥。孔子问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更出色?”子贡回答:“我怎么能和颜回比,他听闻一个道理就能推出十个道理。我听闻一个道理只能推出两个道理。”
子贡在孔子门下学习了一段时间,便问孔子说:“老师,我是什么样的人?”孔子回答:“你像个宝器。”子贡又问:“什么样的宝器?”孔子回答:“供奉在宗庙里的瑚琏。”
陈子禽问子贡说:“仲尼从哪里得来广博的学问?”子贡回答:“周文王、武王治国的思想还在世间流传。贤明的人能学到它的精髓,不贤明的人只学到细枝末节。夫子在哪里都能学到,何必有固定的老师。”陈子禽又问他说:“仲尼周游列国,一定会了解当地的政事。这是他主动问的呢,还是人家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回答:“夫子靠着温和、善良、恭谨、俭朴、谦让的美德得来的,或许与别人得到的方式不一样。”
二,游说田恒
齐国大夫田恒想要作乱,担心高氏、国氏、鲍氏、晏氏等卿大夫反对,所以想要让他们出兵讨伐鲁国,来削弱他们的势力。孔子听闻,便对弟子们说:“鲁国是我们的母国,现在遭遇危难,你们认为该怎么办?”子路、子张、子石都请求去救鲁国,但孔子没有同意。子贡请求去救鲁国,孔子才同意。
子贡到了齐国,对田恒说:“君攻打鲁国是错误的。鲁国,难以讨伐,它的城池矮小,君主昏庸,大臣虚伪,军民厌战。这样的国家不能和它交战,不如去讨伐吴国。吴国城池坚固,兵器锋利,军队善战,大夫贤明,这样的国家容易攻打。”田恒生气地说:“你认为难的,别人认为容易。你认为容易的,别人认为难。用这些话来教我,你是什么意思?”
子贡说:“我听说,担心内忧应该去攻打强国,担心外患应该攻打弱国。现在君担心的是内忧,想要多次增加封地却没能成功,这是朝中有大臣反对。现在君想攻打鲁国来壮大齐国,若是取胜,那么齐君就会骄傲,群臣就会显贵,那君的功劳就无法显现,就会与他们越来越疏远。齐君骄傲就会无所顾忌,群臣骄傲就会争权夺利。君对上与齐君不和,对下与群臣争权夺利,想要再在齐国待下去那就很危险了。所以说不如攻打吴国,伐吴失利,百姓会怨恨齐君,群臣会势力衰弱。到时没有人能与君对抗,那君就能专制齐国了。”
田恒说:“好。但是我已经说要讨伐鲁国了,现在突然要讨伐吴国,大臣们会产生怀疑,怎么办?”子贡回答:“君按兵不动,我去劝吴王伐齐救鲁,到时君就有理由讨伐吴国了。”田恒听从,于是派子贡出使吴国。
三,游说夫差
子贡见到吴王夫差对他说:“臣听说施行王道不能使藩属灭亡,施行霸道不能让强敌出现。现在齐国想要吞并鲁国,同吴国争霸,我为大王感到忧虑。况且救援鲁国能够威名远扬,讨伐齐国能够获得大利。安抚泗上诸侯而遏制齐国强大,还能震慑晋国,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希望大王不要迟疑。”夫差回答:“挺好。但是我与越国有血海深仇,等我平定越国再去救鲁国。”
子贡又说:“越国没有鲁国强大,吴国也没齐国强大。等到大王平定越国,齐国早就吞并鲁国了。大王以施行王道为己任,却讨伐弱越而畏惧强齐,这不是勇者的表现。若大王放过越国就会显示仁慈,救援鲁国击败齐国就会让晋国畏惧,天下的诸侯也会向大王臣服,那大王就成就了威震天下的霸业。如果大王实在不放心越国,那请让臣出使越国,让越王派兵支援大王来使越国空虚。”夫差很高兴,于是派子贡出使越国。
四,游说勾践
越王勾践亲自迎接子贡,对他说:“越国是小国,怎么敢劳烦先生前来?”子贡说:“我劝说吴王伐齐救鲁,但他担心越国趁火打劫。大王想要报复吴国,事情没成却被吴人知晓,这太危险了。”勾践回答:“我自不量力与吴国交战,结果惨败。希望先生教我灭吴之策。”
子贡说:“吴王为人凶猛残暴,穷兵黩武使得百姓疲敝。杀害贤臣伍子胥,重用奸臣伯嚭使得国势更加衰弱。大王派兵支援吴军使吴王放松警惕,然后更加谦卑地向吴王表示臣服,那他一定会去攻打齐国。如果吴王失败那就是大王的福气,如果吴王取胜就一定会与晋国争霸,那我就会游说晋国出兵对抗吴国以削弱吴军。等吴国的精兵消耗在齐国,大军又被晋军牵制,大王趁虚而入,一定能灭了吴国。”勾践高兴,采纳了子贡的建议。
子贡回到吴国对夫差说:“越王畏惧大王,对吴国是真心臣服,无须忧虑。”不久越国大夫文种到达吴国,向夫差说越王愿意亲自率军随吴王伐齐。夫差听了很高兴,便问子贡说:“越王想要亲自率兵随我伐齐,能答应他吗?”子贡说:“不行。使越国空虚又让越王随行,这不符合道义。可以让越军随行而不让越王前来。”夫差听从,于是率大军伐齐。
五,游说晋君
子贡到达晋国,对晋君说:“臣听说不事先做好筹谋就不能应对突然的变故,不事先训练好军队就不能战胜敌人。现在吴齐交战,如果吴军战败,越国就会趁机袭击吴国。如果吴军获胜,那吴王一定会进军晋国。”晋君听了很忧虑,便问子贡对策。子贡说:“提前准备好武器,训练精兵,等到吴军到来。”晋君听从。
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年),吴王夫差率军伐齐获胜后与诸侯在黄池会盟,同晋国争夺盟主之位。越王勾践趁机伐吴,灭了吴国,成为诸侯霸主。子贡善于经商,后来成为著名富商,也曾到鲁国和卫国担任宰相,最后在齐国病逝。
总的来说子贡是春秋时期的杰出说客,一番话使得五国命运改变,保全鲁国,扰乱齐国,灭掉吴国,使晋国强大而越国称霸,真可以说是春秋时期的第一说客。
卜商,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是春秋末期晋国温邑(今河南温县黄庄镇卜杨门村)人,作为孔子晚年最杰出的弟子之一,他以“文学”科高才生的身份位列“孔门十哲...
孔子 卜商 2025-09-09 弦歌东周:孔子与苌弘的师道传奇公元前518年的洛阳城,34岁的孔子携弟子南宫敬叔踏入周王室观星台。这位鲁国士人不会想到,此行将遇见改变其音乐思想的关键人物——周敬王内史大夫苌弘。这场跨越地域...
孔子 2025-09-08 孔子与子贡:误解与深意的交织——探析“孔子不喜欢子贡”的真相在《论语》的记载中,子贡作为孔子门下“言语科”的杰出代表,以巧言善辩、悟性极高著称,其名字出现频次甚至超过颜回。然而,史书中却流传着“孔子不喜欢子贡”的说法,这...
颜回 孔子 2025-09-08 颜回姓曹为何称“颜回”:姓氏与名字背后的文化密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姓氏不仅是家族血缘的标识,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颜回,作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其姓氏“曹”与名字“回”的组合,看似矛盾,...
颜回 孔子 2025-09-08 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安贫乐道的精神丰碑在春秋乱世的风云中,孔子弟子颜回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生存状态,为后世树立了一座超越物质的精神丰碑。这个被《论语·雍也》记载的经典场景,不仅成为儒家安贫...
颜回 孔子 2025-09-04 孔鲤:以血脉为纽带,铸就儒家传承的基石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孔鲤的名字或许并不如其父孔子那般熠熠生辉,但他作为孔子独子、儒家思想传承的关键纽带,其人生价值与历史贡献却不容忽视。他以豁达的胸襟、默默的奉...
孔子 2025-09-01 孔子与微子:血脉相连的千年传承——论孔子是微子的十五世孙在中国历史的浩瀚长河中,孔子与微子,两位相隔数百年的历史人物,却因血脉的纽带紧密相连。孔子,这位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的伟大思想家,竟是商朝末代君主帝辛(纣王...
孔子 2025-08-29 孔子弑母:一场跨越千年的谣言与真相之辨“孔子弑母”这一骇人听闻的指控,在历史长河中如幽灵般若隐若现,却始终缺乏任何可靠史料支撑。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历史上最受尊崇的圣人之一,孔子的道德形象与这...
孔子 2025-08-29 师旷与孔子:春秋时代的双璧:音乐与哲学的对话在春秋时期的华夏大地上,师旷与孔子如同两颗璀璨的星辰,各自在音乐与哲学的领域中熠熠生辉。尽管他们的职业路径与思想体系存在显著差异,但作为同时代的文化巨匠,他们的...
孔子 2025-08-28 李膺与老子的血脉之谜:历史迷雾中的身份考辨东汉名士李膺因刚直不阿、力抗宦官闻名史册,其“天下模楷”的形象与道家始祖老子形成鲜明对比。然而,一个流传千年的传说却将两人强行关联——孔融十岁时曾以“孔子问礼于...
孔子 2025-08-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