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春秋时期的历史长河中,专诸以“鱼肠剑刺王僚”的壮举名垂青史,成为《史记·刺客列传》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在这位刺客的身后,站着一位同样令人动容的母亲——她以生命为代价,为儿子铺就了一条忠孝两全的悲壮之路。她的故事,既是对古代伦理的深刻诠释,也是对母爱力量的永恒见证。
一、孝子之母:市井巷陌中的道德标杆
专诸是吴国堂邑人,出身屠户,生得虎背熊腰、目深口大,却以孝顺母亲闻名乡里。据《吴越春秋》记载,专诸曾与一大汉当街厮打,众人劝阻无果,其母一声呼唤,他便立刻束手而归。这一场景被伍子胥目睹,惊叹其“虽当盛怒,闻母至即止”,遂与其结为八拜之交。明代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更以文学笔法强化这一形象,称专诸“素有孝行,事母无违”,甚至被后世演绎为秦琼“赛专诸”的原型,足见其孝道影响之深远。
专诸之母的教诲,在儿子心中根深蒂固。她常告诫专诸:“一个人可以没有财富,可以没有地位,但绝不能没有忠诚和勇气。”这种价值观的灌输,使专诸在面对吴国权力斗争时,既保持着市井豪侠的勇猛,又深谙家国大义的重量。

二、忠孝抉择:王权更迭下的伦理困境
公子光(后来的吴王阖闾)为夺取王位,暗中策划刺杀吴王僚。伍子胥为报家仇,将专诸推荐给公子光。专诸感念公子光的厚待,却因“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陷入两难:行刺必死,老母何依?这一矛盾在《左传》中以“母老子弱”四字隐晦提及,而《史记》则明确记载专诸与公子光商议时,将吴王僚“母老子弱、内无骨鲠之臣”作为可杀的理由。但无论史书如何记载,专诸内心的挣扎与母亲的态度,始终是解读这一事件的关键。
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虚构了一段对话:专诸归家向母亲辞行,泪流满面。母亲洞悉其意,平静地说:“吾举家受公子恩养,大德当报。汝能成人之事,垂名后世,我死亦不朽矣。”这段对话虽为小说家言,却折射出古代社会对“忠孝”的终极理解——当个人命运与家国大义冲突时,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被视为更高层次的道德选择。
三、自缢明志:母爱与伦理的终极碰撞
为彻底解除专诸的后顾之忧,母亲选择以自缢的方式结束生命。据《东周列国志》描述,她支开专诸取泉水,待其归来时已悬梁自尽,遗言“愿子成名不惜身,肯将孝子换忠臣”。这一情节虽无正史佐证,却符合古代演义小说“以死成全忠义”的叙事传统,其原型可追溯至楚汉争霸时期王陵之母为逼子投汉而自尽的故事。
专诸葬母后,潜心学习烤鱼技艺,将锋利的“鱼肠剑”藏于鱼腹,最终在宴席上刺杀吴王僚。尽管自己被卫士砍为肉酱,但其壮举却为公子光夺取王位铺平道路,吴国由此进入阖闾时代。专诸之子专毅被封为上卿,专诸本人也被葬于泰伯皇坟旁,其墓至今存于无锡鸿山东岭。
四、历史回响:忠孝伦理的永恒辩题
专诸之母的故事,在后世引发了持久争议。支持者认为,她以生命诠释了“大义灭亲”的古代伦理,使专诸得以完成“士为知己者死”的使命;反对者则质疑,以母亲自杀推动儿子行刺,是否违背人伦底线。清代学者袁枚曾戏谑专诸“惧内”为“惧内之滥觞”,却对其孝母行为无贬词,侧面反映出社会对这一形象的复杂认知。
从现代视角看,专诸之母的选择折射出古代社会对“忠孝”的强制性捆绑。在“家国同构”的伦理体系中,个人命运往往被视为家族与国家利益的延伸。然而,她临终前“垂名后世”的期许,却超越了时代局限,揭示了人类对精神永恒的追求——正如无锡“专诸塔”虽毁于文革,但其故事仍通过苏杭名菜“糖醋鱼”的传承,在民间记忆中延续。
在魏晋那个风云变幻、思想激荡的时代,有七位名士以超凡脱俗的气质与放浪形骸的举止,于竹林间留下了一段段传奇佳话,他们便是“竹林七贤”,而山涛,正是其中一位独具魅力...
2025-11-07 东吴第一名将陆逊:从战场传奇到晚节争议的命运转折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人,是汉末三国时期东吴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成为东吴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名将之一,甚至被...
2025-11-07 杨氏:高门贵女的血色悲歌杨氏(约580-618年),出身弘农华阴杨氏,这一家族自西汉以来便是关中顶级门阀。其曾祖父杨绍为北周骠骑大将军,祖父杨宽在北周官至左仆射,父亲杨玄感在隋朝官至礼...
2025-11-07 安禄山造反的底气:盛世表象下的权力裂变公元755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以“清君侧”为名,率十五万精锐南下,掀开了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这场叛乱不仅终结了开元盛世的辉煌,更暴露了唐...
2025-11-07 鲁康公:礼制表象下的现实主义者作为战国时期鲁国第三十一任君主,鲁康公姬屯(前352年—前344年在位)的统治生涯始终笼罩在周礼的余晖与列强争霸的阴影之下。这位被后世史书冠以“康”谥号的君主,...
2025-11-07 魏襄王:望之不似人君的乱世挣扎者战国乱世中,魏襄王魏嗣的名字总与“昏庸”“无能”等标签绑定,尤其是孟子那句“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的尖锐评价,更让他成为后世批判的典型。然而,若剥离历...
2025-11-07 丁奉:三国东吴的铁血脊梁与权谋棋手在三国鼎立的纷乱时局中,东吴政权以长江天险为屏障,涌现出无数能征善战的将领。其中,丁奉以其跨越四代君主、征战半个世纪的传奇经历,成为东吴后期军政体系的核心支柱。...
2025-11-06 潘璋:东吴虎臣的双面人生——勇略与贪奢的交织在三国群雄逐鹿的动荡年代,东吴政权以长江天险为屏障,涌现出无数能征善战的将领。其中,潘璋以“江表之虎臣”之名载入史册,其人生轨迹既展现了战场上的铁血豪情,也暴露...
2025-11-06 徐盛:江东铁壁的忠勇传奇——以“大壮”之名铸就东吴脊梁在三国群雄逐鹿的动荡年代,东吴政权以长江天险为屏障,涌现出无数能征善战的将领。其中,徐盛以“江表之虎臣”的威名载入史册,其以少胜多的战例、独创的疑城之计,以及获...
2025-11-06 凌封:东吴名将凌统次子的人生轨迹与家族传承在三国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东吴名将凌统以勇猛无畏和忠诚不二著称,其家族血脉中流淌的热血与担当,在次子凌封身上得到了延续。作为凌统的次子,凌封的人生虽未如父亲般在...
2025-11-06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