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康熙和鳌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晚年,为何后悔擒鳌拜?甚至还亲自为其平反,夸赞他是忠臣。
说起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皇帝来,康熙皇帝定然是首当其冲、榜上有名,不仅仅是因为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大力发展国家经济,开创了“康乾盛世”盛况的传奇人生。
更是因为,这位少年天子在亲政第二年,即自己十五岁时,通过聪明才智将当时的第一大权臣鳌拜斩落马下,为日后施展政治抱负扫清了一大障碍。
常言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为何在康熙皇帝晚年期间,竟出尔反尔,说出了“后悔擒拿了身为清朝官场三代元老鳌拜”这样的话,甚至还亲自为他平反,向天下人宣告鳌拜为忠臣呢?
三朝元老,战功赫赫
相信不少人对于鳌拜的印象都是,任意横行、欺君弄权、结党营私,在面对康熙皇帝时更是肆无忌惮,完全不将这位幼帝放在眼里,将功高震主四个字诠释的淋漓尽致。
事实上,鳌拜不将康熙皇帝放在眼里是有原因的。首先,作为满洲镶黄旗人,鳌拜年轻时就跟随开创清朝的清太宗皇太极四处征战,先后陪在皇太极的身边攻克下察哈尔部,征朝鲜等部落。
在皮岛之战、松锦会战、西充之战等战役中更是用生命和鲜血为大清皇室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了皇太极的心腹大臣,而让鳌拜在官场上更上一层楼的,则是当年的继位风波。
手握重兵的多尔衮妄图谋取大清的江山,成为继皇太极后的第二位皇帝,作为镶黄旗护军统领的鳌拜自然不同意,也并未投靠看上去更有优势的多尔衮。

相反,鳌拜携一众重臣出声反对,点名只接受皇太极之子登基,坚决拥护福临为帝,为此鳌拜遭到了多尔衮的三次打击报复。可以说,鳌拜在反对多尔衮、拥护顺治登基的事情上,起着非常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苦尽甘来,在顺治登基之后,鳌拜等人均受到了顺治的重用和赞赏,而且在鳌拜生病之时,顺治帝还亲自前往鳌拜府上探望,可见顺治对鳌拜的宠幸。
不过,顺治帝在位不久后便撒手人寰了,死前顺治立年仅八岁的玄烨为下一任帝王,并立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至此,鳌拜开启了晚年的专权时光,八岁的小皇帝在鳌拜眼中不过是黄毛小儿、不足挂齿。
少年天子,智擒鳌拜
八岁的康熙皇帝也许对鳌拜没有什么反感,但十四岁的康熙皇帝一定视鳌拜为眼中、肉中刺,这一年,康熙皇帝逐渐脱离皇祖母孝庄太后的帮助,开始尝试亲政。
但少年天子康熙并没有想到,曾经父亲顺治皇帝为他立下的辅政大臣鳌拜,竟成为他亲政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作为三代元老的鳌拜十分轻视康熙皇帝,不仅言语上轻佻散漫,甚至还常常讽刺。
在朝堂之上,他当众呵斥康熙皇帝,给康熙皇帝甩脸子。在新年朝拜之际,鳌拜更是身着黄袍,其野心昭然若揭。除此之外,作为三代元老,鳌拜的党羽更是遍布朝野上下。
他所行之事,完全不经过康熙皇帝的同意,年少的康熙皇帝就好似光杆司令般坐在这龙椅之上。少年人的血性与上位者的自尊,怎么能允许有这样一位朝臣,骑在自己的脖子上呼风唤雨呢?

于是,在亲政后的第二年,康熙皇帝想了一则妙计来智取鳌拜。他先是招来了二十多位年轻的皇家子弟,至于为什么要挑年轻的皇族宗亲呢?
一来年轻人身强体壮能够擒住鳌拜,二来年轻人未经官场多年浸染易于控制,三来年轻人年龄较小不会引起鳌拜的注意与忌惮......事实证明这个做法是对的。
调教好人员后,康熙皇帝便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他先是招鳌拜前来觐见,待鳌拜迈入殿中站定后突然一声令下,二十多个少年蜂拥而至用铁锁将鳌拜捆绑起来。
即使是曾经的大统领,鳌拜也在这种人海战术的钳制下寸步难行。与此同时,一旁的官员再高声念读鳌拜曾经犯下的罪行,可谓是墙倒众人推。
不过,面对这位权臣,康熙皇帝并未立刻判鳌拜为斩刑,而是先将鳌拜押入天牢。根据《清史稿》的记载:“鼇拜多戮无辜,功不掩罪。圣祖不加诛戮,亦云幸矣。”
也许是为彰显仁德之心,也许是一时不知如何处置,只是鳌拜虽未被判下极刑,但没过多久就病死狱中了,至此一代权臣就这样命丧少年皇帝之手。
追悔莫及,荫庇后人
康熙这一出智取鳌拜,成功地给朝堂上下来了一场大抽血,也将肃清了原本混乱的朝纲,在亲政之初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为何到了晚年的康熙,竟怀念起这位人人得而诛之的大权臣呢?

不仅为其平反,甚至还大呼鳌拜为忠臣,或许原因有三。一乃是鳌拜确实劳苦功高,虽然鳌拜晚年玩弄权术,欺君罔上,但年轻时的鳌拜可以说在平定中原、建立大清的种种战役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于是,康熙皇帝便命鳌拜后人再度承袭鳌拜爵位,继续为大清朝效力,也希望大清朝继续出现这类人才,算是帝王之心的一种运用与操作吧!
二乃是康熙晚年,不少曾经效忠过康熙皇帝的心腹大臣纷纷叛变,导致康熙皇帝怒其不争,更加思念起曾经坚决拥立福临为皇帝的鳌拜来。
即使鳌拜不把自己看在眼里,甚至常常出言讽刺,但从康熙八岁登基到十四岁亲政的六年时间里,鳌拜并未有谋逆之举,若是真有谋反之心,鳌拜早就趁着康熙皇帝羽翼未丰之时痛下杀手了。
于是,想通了这一点的康熙皇帝,开始为鳌拜平反,称鳌拜为忠臣,甚至还追赐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用现在的话来说,康熙这么做,实际上是想告诫大臣们“只要你忠心,我就不会辜负你,即使辜负多年后也会平反昭雪......”
最后一点则是康熙年纪大了,人年纪一大就爱回忆当年,回想起以前处置鳌拜时片面又绝对的手段,难免有些许愧疚,因此便改口称其为忠臣,与此同时还能彰显自己爱护忠臣,追思忠臣的仁德之心。
其实,纵观鳌拜的一生,他并未做出什么大逆不道之举,整体来说可以说算得上功大于过,后人对鳌拜印象的扭曲不过是源于影视化中的过度解读,历史上真实的鳌拜还是大多以正面形象面对公众的。

面对康熙皇帝晚年的反水之言,只能说年龄不同,心境不同,经历不同,在面对同一件事时也许会有不同的见解,但好在康熙皇帝最后还是给鳌拜的一生画下了一个体面的句号!
田文镜(1662年—1733年),字抑光,清朝康熙、雍正时期的重要大臣,原隶籍汉军镶蓝旗,雍正五年(1727年)因功抬入汉军正黄旗。他以铁腕治政、清廉刚正著称,...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0 费英东:后金开国的铁血脊梁与家族荣光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东北大地上,一位来自苏完部的满洲镶黄旗将领,以“万人敌”的威名刻入历史。他不仅是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更是权臣鳌拜的伯父——瓜尔佳·费英...
鳌拜 费英东 2025-11-20 权力漩涡中的父子博弈:康熙两废胤礽的深层动机解析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秋,塞外行宫的寒风中,55岁的康熙帝当众痛哭流涕,宣布废黜皇太子胤礽。这场持续三十余年的储位之争,不仅撕裂了清廷权力结构,更暴露出封建...
康熙的儿子们 胤礽 2025-11-20 纳兰明珠:康熙朝权臣的辉煌与沉浮,词人纳兰性德之父在清代康熙朝的璀璨星空中,纳兰明珠无疑是一颗耀眼夺目的星辰。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显赫的官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作为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
康熙的儿子们 纳兰性德 2025-11-20 佟国维的“双面棋局”:支持八阿哥与善终背后的政治智慧在康熙朝“九子夺嫡”的激烈角逐中,佟国维作为上书房首辅、康熙帝的亲舅舅,始终以八阿哥胤禩支持者的形象活跃于朝堂。然而,这位看似押错宝的重臣,最终却以“善终”收场...
康熙的儿子们 胤禩 2025-11-19 康熙晚年为鳌拜平反:权臣与忠臣的复杂历史镜像1669年,16岁的康熙帝以“布库戏”为掩护,智擒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被后世视为少年天子巩固皇权的标志性事件。然而,五十年后的康熙五...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9 康熙后宫姐妹花:繁华背后的命运沉浮在清朝康熙帝的后宫中,有四对姐妹花的故事格外引人注目。她们身处权力与情感交织的深宫,各自有着不同的命运轨迹,或荣耀一时,或凄凉终老,其结局令人唏嘘不已。赫舍里氏...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1-19 鳌拜权倾朝野:康熙圣旨亦难逃其“二次审批”在清朝初期的政治舞台上,鳌拜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多年的征战积累,逐渐在朝廷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权倾一时的权臣,其权力之大,甚至到了...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7 权臣末路:康熙对鳌拜的处置与历史回响1669年盛夏,北京紫禁城南书房内,14岁的康熙帝以摔跤少年为掩护,突然发难擒获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不仅改写了清朝政治格局,更在历史...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4 雍正与宜妃:权力更迭下的恩怨纠葛在清朝康熙与雍正两朝交替之际,宫廷内的权力斗争错综复杂,其中雍正帝与康熙宠妃宜妃之间的恩怨,成为这段历史中颇具戏剧性的一幕。雍正对宜妃的羞辱,背后交织着个人情感...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12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