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这个名字,大家应该都已经是非常熟悉了,不管是从民间故事,还是影视剧、小说当中了解也好,狄仁杰神探的名号可以说已经是深入人心了。而狄仁杰的官职也是有很多的,比如就有一个“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个读起来有点拗口,也不好理解,但是在电视剧中看到,很多人对这个官职是很害怕的样子,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难道狄仁杰这个官职是很大的吗?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呢?今天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唐朝采用三省六部制,三省就是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六部是吏、户、礼、兵、刑、工。各个部门运作的机制是,先由地方官吏向六部分门别类地汇总情报、信息,再由六部的首脑交给负责的尚书作成报告,再通过门下省,然后“上达天听”。
皇帝拿到报告之后,会找“中书省”的宰相团队出谋划策。完事之后,就交给门下省,再由门下省盖章,分发尚书省,交给六部去执行。仔细一点的朋友,马上就会发现在这一套运作机制当中,最关键的不在皇帝,而在于“中书省”。
“中书省”其实相当于现代国家的“智库”,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才。后来为了简化办公,把“门下省”和“中书省”合并了。两省中的高级人才就得到了一个实际的官称,叫做“同中书门下”。
贞观年间,名将李靖本来当官当得好好的,有一次突然请辞。李世民将他追回来,封了一个平章事的官。后来,就出了一种官职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为什么要叫一个“同”呢?这是因为唐朝国家不想出现宰相一官独大,威胁到皇权的局面。纵观整个唐朝,有实权的文武官员,都不会授予一品官衔。授一品官衔的都是像太师、太傅、太尉、少保等等荣誉性的虚职。
唐初,三省首脑外加“中书令”的副手(约有4个人)同为宰相。后来,“同中书门下从二品、同中书门下从三品或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是宰相。因此在唐宋时期,国家的宰相人数少的时候有4人,多的时候超过10人。也是因为上述原因,宋仁宗嘉祐二年的科考,一次性考出了九个宰相。
武则天上位之后建立大周,她先是把自己的名字和国号给改了,后来又把“中书省”改名“凤阁”,“门下省”改名“鸾台”。于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变成了“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其实行使的职权和后者并无不同。

在秦朝,中国最早的宰相是相国。当时除相国外,还有左、右二丞相。汉朝时期,相权一度落到尚书手中。后来,历经隋唐朝三朝,宰相都叫“同中书门下XXX”。
在宋朝的时候还要外加“枢密使”或者“枢密副使”。比如,宋朝的包拯,就因为曾经当过枢密副使,所以民间也叫他包丞相。元代中国一度恢复了秦制,有三位丞相,最高位者叫“中书令”,然后下面有左右丞相。但是,“中书令”是一个空位,没有人。
明代恢复了唐制,最初也向元朝取经,所以是有宰相的。但是没过多久借着李善长和胡维庸案,废除了宰相。最后搞出来的内阁制,原型还是来自唐朝。而清朝,高度集权下只有军机大臣,没有宰相。
简单了解一下中国的丞相(宰相)称谓发展史,就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那就是:明明就是干了宰相的活,为什么要把官名起得那么复杂呢?
不管他在尚书省工作,还是在中书省工作,你直接叫他一声“宰相”不就完了吗?可是古人非要发明出那么多复杂又奇特的称谓,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从唐朝的宰相称谓开始,试分析一下古代拟定官称的思路。
以“同中书门下从三品”这个典型的官称来看。它的构成是:同(副词)中书(名词)门下(名词)从(副词)三(数量词)品(名词)。
八个字中用到了两个副词,其中“中书门下”因为部门合并,可以理解为一个名词组合。副词是用来修饰和限定动词、形容词的,但是这八个字中并没有动词。那么,“同”和“从”修饰的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这个官衔完整的表达应该是:取得和中书省、门下省一样的办事资格。官职相当于三品,有做宰相的资格,但是顶破天只等于三品官。一说,武则天时期“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只相当于五品。
这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皇帝想要有人干宰相才能干的事儿,但是又不想正式承认他取得了宰相的官衔。所以,一再通过副词修饰限制他们的权力。由于担心宰相权力过大,威胁到皇权,所以只给他们一个官名,而且得到这个官职的是一大群人。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之后,至元朝之前,中国的宰相,很长一段时间都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者“同中书门下从三品(从二品)”等等。武则天时期,狄仁杰实际上当了宰相,因为武则天把中书省改称凤阁,门下省改称鸾台,因此就把狄仁杰叫成“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狄仁杰在武则天称帝这件事上是支持她的,因此武则天投桃报李,对他非常信任。而当时“平章事”的级别一般只有五品,但狄仁杰的“平章事”是三品,可见他这个宰相地位又与别人不同。
狄仁杰在民间的传说很多,很早就通过古典小说《狄公案》流传。八十年代央视拍过一部《狄仁杰》的电视剧,当时对外宣传的广告是“东方福尔摩斯”,而此后的《神探狄仁杰》更是将其出色的智慧和谋略刻画的淋漓尽致。
智慧出众,断案如神,再加上得到武则天的信任。这种人物,贪官污吏自然一见到就会十分忌惮。
在唐朝贞观年间的权力棋局中,李泰本是最接近储君之位的棋子。这位唐太宗李世民的嫡次子,自幼以"聪敏绝伦"著称,更因母亲长孙皇后...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 2025-11-14 武则天:盛世大唐的承启者与革新者在中国历史的星河中,武则天以唯一女皇帝的身份独树一帜。她统治的十五年不仅是唐朝政治格局的转折点,更是连接“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关键纽带。从政治改革到经济振...
武则天有男宠吗 启 2025-11-13 王君廓:以一敌千的悍将,缘何命丧乡野?在唐朝开国的烽火中,王君廓以“十三骑破万敌”的传奇战绩闻名于世。这位出身草莽的将领,既能在战场上以少胜多,又能在权谋中游走于各方势力之间。然而,这位曾被李渊赞为...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11-13 帝王心术:李世民对尉迟敬德与秦琼的差异化任用逻辑在唐朝开国战争中,李世民对麾下两大猛将尉迟敬德与秦琼的任用策略,折射出帝王权术的深层逻辑。尉迟敬德以"玄武门之变首功"的身份...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秦琼 2025-11-12 探秘李商隐:枯寂无题人生中的诗意华章在晚唐的诗坛上,李商隐宛如一颗璀璨却又带着几分孤寂的星辰,以其独特的“无题”诗系列,在文学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无奈,仕途不顺、情...
李商隐 2025-11-12 长孙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定海神针”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以雄才大略开创了“贞观之治”,而他的结发妻子长孙皇后,则以智慧与德行成为他政治生涯中不可或缺的支柱。从太原起兵到玄武门之变,从巩固帝位...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 2025-11-12 知恩图报铸传奇:李世民救命之恩与臣子的王朝贡献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以知人善任著称,其麾下汇聚了无数贤才良将。然而,有一位臣子的命运轨迹尤为特殊——他曾在生死关头被李世民出手相救,此后以毕生忠诚与才智回...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12 帝王诗心照山河:李世民望终南山的雄浑气象与政治隐喻在唐代诗坛的璀璨星河中,唐太宗李世民的《望终南山》以“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壮美开篇,成为帝王诗作中罕见的兼具艺术性与政治深意的佳作。这首五言律诗不仅展现了...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11 功过交织的唐初名将:侯君集的功业与轶事作为唐太宗李世民麾下的核心将领,侯君集的一生堪称传奇。他既以“灭两国”的战功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又因谋反罪被处决,成为唐朝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将领之一。其军事才能...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1-10 窝囊皇帝的陨落:一场权力更迭的宫廷风暴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长河中,皇权与相权的博弈、外戚与宗室的角力屡见不鲜。唐中宗李显与武则天的权力更迭,正是这一历史规律的典型缩影。这位被史书评价为“贪玩厌学、胸...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显是怎么死的啊 2025-11-10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