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清代皇帝和八旗旗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代能够坐稳江山是靠八旗大军,八旗旗主和皇帝相比,两人谁的地位更高?
康熙后期,朋党之争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是清代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所谓的朋党指的是师生、亲友、地缘等途径结成的官僚利益集团。但追根溯源,朋党之争主要还是和满族的传统密不可分,而这个传统就是八旗制度。
一,只知有旗主而不知有君王
努尔哈赤创立的八旗制度,使各旗的和硕贝勒(旗主)拥有很大的权力,分别成为本旗的所有者和军事统帅,与旗下人的关系既是君臣,又是主奴。
八旗的基本单位是牛录,是努尔哈赤作为一国之主所赏罚予夺的主要家产。他在世时,有权在各旗间调换牛录,而他一旦去世,即位的皇太极便与八旗旗主贝勒处于等同的地位,他无权处分兄弟子侄的家产。
天聪四年(1630年),镶蓝旗旗主贝勒阿敏获罪,他的户口等财产被削夺后要全部交于其弟济尔哈朗,作为舒尔哈齐一支的大族长和镶蓝旗主旗贝勒虽然易人,但只能在本支宗亲中拣选继任者。这一点可以说在八旗中是普遍适用的。
八旗贝勒对旗下牛录拥有的占有权,即使是拥有最高统治权的君主也不能随意处置,这是后金乃至清初时期的大致情况。到了康熙晚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八旗旗主有所遏制,但总体来看,旗主所拥有的权力仍然是皇权高度集中的一大障碍。
二,限制和约束八旗旗主的权力
为了改变“只知有管主,不知有君上”的八旗旧有传统,自皇太极开始,经顺治,一直到康熙时期,都致力于打破原有的隶属关系,重新确立皇权至上的核心体制。
八旗中,由于上三旗是天子自将,皇帝即是一国之君,也是上三旗的大族长,旗属人效忠皇帝是自然,但下五旗的情况就不同了。康熙年间,以下五旗为王公贵族分封之地,和硕亲王不再像清初那样领有全旗,而是由皇帝从上三旗拨给十五个满、蒙、汉军旗分佐领和包衣佐领作为私属,亲王以下诸、贝勒,也分别领有若干佐领。
此举虽然破除了旗主专擅一旗的积弊,但王公贵族仍以所得佐领为私产,在子孙中承袭,对于所属佐领的旗人任意差遣役使。也就是说,下五旗旗人有两重身份,他既是国家的官属,又处在本旗旗主的支配之下。
下五旗旗人对于旧日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是很强的,由于“诸王各有臣属,视各忠其主为祖宗定制,此本八固山以来,太祖设立特殊之纲纪,旗员中有视为天经地义者”。
由于八旗大臣与旗主贝勒王等存在隶属关系,其交往也视为固然,但这却阻碍了国家政务的公正性,尤其给结党营私提供了机会。因此,康熙时期一如既往着手解决诸王与大臣相交结之事,并多次制定限制条例。
康熙十八年八月十一日九卿遵旨议复,就有这样的条款:
“督抚、司道官员赴任时,谒见在京大臣各官,或自任所差人问候及在京家人等,来往大臣各官之家,将督抚、司道并不行出首之大臣官员,俱革职。若不知者降二级,两家家人俱正法。若有因事营求苛派馈送大臣官员者,将馈送收受之人,俱革职拿问。”
由于八旗内以旗分佐领定亲疏,因为凡事不问是非,而先问是否本旗、本佐领。康熙五十五年九月,西安将军席柱贪污案发后,康熙震怒说:“西安将军席柱,原系微贱之人,因有军功,渐次升用为副都统、护军统领。任都统时,放官及放披甲、拨什库混索贿赂。此处朕不知,真情尽露,此无人不知者。其同旗为科、道之人,岂有不知之理?然竟无人参出。”
康熙晚年多次申饬下五旗贝勒大臣结党营私,并将皇子各结党援、互争雄长归咎于下五旗。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初十日,在第二次册封皇子时,康熙痛斥:“五旗诸王,并无一人念及朕躬,竟以朕躬为有何关系,惟各饱暖是图”,又说:“承袭诸王、贝勒、贝子等日耽宴乐,不事文学,不善骑射,一切不及朕之诸子。又或招致种种匪类,于朕诸子间肆行谗谮,机谋百出,凡事端之生,皆由五旗而起”。
三,旗人各护其主,徇私结党
二废太子后,康熙诸皇子蠢蠢欲动,上演争储大戏。由于诸皇子各结势要,其属人也是各护其主,这也是康熙帝迟迟不愿再立太子的主要原因之一。康熙五十二年二月初二日,康熙说:“今众皇子学问见识不后于人,但年俱长,已经分封,其所属人员未有不各庇其主者,即使立之,能保将来无事乎?”
八旗内各护其主,凡有举荐,皆其旗分、党类,康熙三十九年九月十七日,康熙帝谕大学士等曰:“旗下大臣子弟,今皆令入部院衙门,大臣交相顾庇,一应升迁、出差全不论俸之深浅、人之优劣,擅徇情面,选择保奏,其间揽事恣行者亦有之。此辈在部院衙门,大臣等彼此相托,不无掣肘。”为此,康熙帝令八旗官员也实行回避制度,以免朋党相结。
八旗的这种各护其主的传统做法,在诸皇子党争中表现得十分突出,这也是康熙晚期党争牢不可破的原因所在。在康熙时期的朋党中,八旗大家族的崛起及其加盟党争中也是颇具民族特征的问题。
本来,以血亲为基础的大家族力量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组织,但它又是社会文明不发达的产物,并与以皇权为核心的封建统治形成既矛盾又一统的关系。在一个基层组织中,这种家族力量起到了维系稳定的作用,但让其势力介入到国家政权,则无疑是一种离心力量。
自东汉至魏晋南北朝,大家族势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东晋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但是,随着科举制的普遍推广,作为入仕的基本条件,要取得进士资格,这对势家大族是个很大的打击。因此,宋明以来,家族势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再也不能发挥以前那样的作用。当然,清代国家政权中家族势力的兴起,是与其传统习惯以及满族自身文明状态有关的。
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江南地区温热病肆虐,传统“伤寒论”体系难以应对时疫挑战。在此背景下,一代名医叶天士(1666—1745)以“天医星”之誉崛起,其医学著作不仅...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10 吴伟业:明末清初的诗坛巨擘与时代见证者在中国文学史上,吴伟业(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是一个跨越朝代的文化符号。他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卒于清康熙十年,一生历经明末动荡、清初易代,...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08 钮祜禄氏:康熙帝的第二任皇后与满洲权贵的政治棋局在清朝康熙帝的后宫中,钮祜禄氏占据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她是康熙帝的第二任皇后,也是清朝历史上极具争议性的后宫之主。这位出身显赫的满洲贵女,在政治联姻的浪潮中登上...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05 胤祥与兆佳氏:乱世中的深情守望在清朝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间的政治漩涡中,十三阿哥胤祥与嫡福晋兆佳氏的爱情故事,宛如一朵绽放在权力荆棘中的白莲,以温婉坚韧的姿态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这段跨越半个世...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05 孝庄是故意坑容妃吗?——从权力博弈与人性弱点中寻找答案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容妃的命运堪称一场悲剧:从康熙最宠爱的妃子沦为刷马桶的宫女,最终被马桶砸死。这场悲剧的起点,是孝庄太后临终前的一道懿旨——“不得废太子,...
孝庄文皇后和多尔衮什么关系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02 图里琛:从历史真实到文学演绎的官职之辨在清代历史与文学作品的交织中,图里琛(或称图理琛)这一人物形象始终充满争议。电视剧《雍正王朝》将其塑造为康熙、雍正两朝的“御前侍卫领班”,以精明世故的形象贯穿全...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01 康乾盛世:封建王朝的回光返照与历史困局“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史观对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1662—1795年)的概括性评价,这一时期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疆域辽阔而被视为清朝统治的巅峰。然而,这...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29 权谋棋局:明珠毁卷背后的政治博弈与人性挣扎在康熙年间的权力场中,一场科考舞弊案撕开了朝堂派系斗争的帷幕。当明珠随手将高士奇的考卷划上墨痕时,这不仅是个人恩怨的宣泄,更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布局。透过历史档...
康熙的儿子们 高士奇 2025-08-28 德妃偏爱十四阿哥之谜:血缘与情感的错位博弈在清朝康熙朝的宫廷中,德妃乌雅氏作为雍正帝与十四阿哥胤祯的生母,却对两位亲生儿子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她对十四阿哥宠爱有加,却对四阿哥胤禛冷淡疏离。这种矛盾的...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8-27 与康熙合葬的五位女人:权力、情感与礼制的交织清景陵,这座埋葬着康熙帝的庞大陵寝,不仅见证了清朝盛世的辉煌,更因五位女性的陪葬而成为历史研究的焦点。在“皇后独享合葬权”的礼制传统下,康熙帝的景陵却打破了常规...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