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年轻时驰骋沙场的廉颇在暮年为何落得如此清冷?在春秋战国时期,廉颇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一生跌宕起伏,被人称为“德圣”。拥有一个仁义之心和极高的贵族精神,在廉颇眼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是一位刚正不阿的英雄。
饱读经书的蔺相如,一生为赵国安危出谋划策,他和廉颇举世闻名的负荆请罪故事给后世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两个人更是被后人称为“将相之和”,作为赵国最出色的文官武将,即使不出兵,都能震慑四方。负荆请罪人尽皆知,长平之战后,廉颇和蔺相如是何下场却鲜有人知。
01
廉颇
廉颇一生经历的战争加起来得有上百场,以勇气闻名各国的廉颇,是一位足智多谋的武将。在面对比自己职位高的同事,即使心生嫉妒,在得知对方的宽容大度之后,也毫不避讳的承认自己的错误,堂堂一国之将,背负着荆条去到蔺相如面前赔罪。
身经百战的廉颇在长平之战的时候,面对强大的秦国,廉颇主张内耗的策略,秦国兵马极多,廉颇认为先不出兵,等秦国的粮草消耗的差不多的时候再猛地发起进攻,此时赵王坐不住了,派赵括来代替廉颇去和秦国硬碰硬。
没有听廉颇这位经验丰富的武将的策略,后果可想而知,长平之战失败之后,廉颇再度出山,他并没有生赵王的气,像前面说的,廉颇永远认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誓死报效国家和君王。于是在秦国包围即将要占领邯郸的时候,廉颇结合别国帮助挺身而出。
才得以打破了秦军的包围,经过几轮战争下来,尽管胜利的廉颇军队还是大伤元气,但就在此时燕国趁虚而入,廉颇再一次的迎难而上,面对敌人的六十万精兵,廉颇并没有惧怕,而是率领十三万的新兵残将来应战。
尽管敌强我弱,廉颇凭借惊人的指挥力和武力将燕国军队拿下,并且为赵国谋来燕国五座城池。眼看廉颇让赵国起死回生,赵王因为当初没有听廉颇的话感觉羞愧不已。于是赐廉颇尉文给廉颇,重用廉颇并封为信平君。
郭开是太子的伴读,但是是一位极其奸诈的小人,作为下人的他总是在赵王面前“拍马屁”,一来二去被廉颇撞见了几回,刚正不阿的廉颇哪能忍受下人这般谄媚,立刻在郭开面前揭露他谄媚的丑象,弄得郭开很没面子,从此郭开就怀恨在心。
廉颇没有想到,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他一样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且反省自己,负荆请罪在郭开身上是不会发生的,因为郭开心怀恶种,就等着有朝一日把廉颇给弄下去,不久后赵王去世,太子赵偃上位。郭开眼看着机会来了,于是经常在赵偃面前说廉颇的坏话。
有一次廉颇出兵魏国,郭开瞄准时机在赵偃面前造谣廉颇想要谋反,吓得刚上位的小太子赶紧夺掉了廉颇的兵权,廉颇一生为国效力,没想到在沙场上就夺了兵权,一气之下投奔了魏国。后来秦国把赵国打的那是屁滚尿流,赵王又想起了曾经的勇士廉颇。
于是派使者去慰问廉颇,把他请回来。郭开这种心胸狭窄的小人一听赶紧收买了使者。廉颇虽然到了魏国,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啊,魏国还是不敢重用廉颇。悠闲烦闷的廉颇见使者来高兴坏了,极力表现的自己还可以驰骋疆场。
但是使者回去却报告廉颇已经老了,不能战斗了。一生爱国的廉颇最终也没有等到来自故乡的邀请,最后客死他乡,悲愤至死。作为同期的,和他同称为将相和的蔺相如在长平之战后的结局也没有比廉颇好到那里去。
02
蔺相如
蔺相如是一位极具勇气的文官,要说史上的文官说可以,但是像蔺相如这种既能说又敢做的大臣实在是少见。蔺相如要是生活在现代,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外交官。他敢和大国之王秦王正面刚,足智多谋又谦虚的他另各国闻风丧胆。
“完璧归赵”中,蔺相如早早识破了秦王的小把戏,秦王是不会划城池给赵国的,在秦王欣赏玉璧的时候,引出玉璧上有瑕疵的话引,在过来交给秦王看的时候迅速作势将要把玉璧摔到旁边的柱子上,为了拖延时间,更是提出让秦王和赵王一样要斋戒五天才能拿到玉璧。
无奈之下,秦王答应了蔺相如的要求,蔺相如便趁着这个时机将玉璧归还到赵国,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在两年后,秦王邀请赵王参加舞会,在这之前秦国已经攻打赵国两年之久,显然这次邀请更是不安好心。
蔺相如一直给赵王打气并和赵王一同前往,秦王喝的正美的时候,挑衅赵王,让赵王为他奏一曲。并要求傍边的史者记下来,赵王为秦王奏一曲,这委屈蔺相如哪能让赵王受,便在舞会上以死相逼,让秦王给赵王鼓一个,无奈之下,秦王给赵王也鼓了一段,并记入历史。
由此可以看出蔺相如和廉颇一样,都是刚正不阿的君子,他们不惧怕困难,迎难而上,但是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更多的是用自己思考出来的计谋,此番下来,秦王也是对蔺相如的勇气刮目相看。蔺相如更是受到了赵王的重用。
03
总结
廉颇看蔺相如得到赵王和百姓的如此爱戴,心生嫉妒,在路上碰见蔺相如都不让路,迫使蔺相如给自己让道,还以为自己占上风。后来听蔺相如和下人说“廉颇是我国大将,我只是出些小计,有一些国家是因为赵国有我们俩才不敢进攻,如果我俩传出不合,这对赵国不利”。
听到这廉颇自愧不如,才有了后来的“负荆请罪”。两位将士更是成了赵国左肩右臂,私下里也是很好的朋友。可是在长平之战之后,蔺相如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再加上赵王死后的历代君王总是听信小人谗言,渐渐不再采用蔺相如的计谋。
甚至听信小人导致决策失误直接损失精兵四十万,这让蔺相如愤怒不已,最后在悲愤中抱憾而死。与好友廉颇的结局一样让人惋惜。两位都是历史上的忠贞名将,一生丰功伟绩,一心为国,不料到老报复无法施展,落得如此下场,真是历史的一个遗憾。
在中国战国史的烽烟中,廉颇的名字如同一面不倒的战旗,既承载着赵国抵御强秦的辉煌战绩,也镌刻着“将相和”的千古佳话。然而,当后人试图丈量这位传奇名将的生命长度时,...
廉颇典故 2025-08-11 郭开:以谗言为刃的“战国第一猛将”在战国名将如云的史册中,白起、王翦、廉颇、李牧的威名如雷贯耳,但若论“战绩”之震撼、手段之狠辣,赵国佞臣郭开却以另类方式被后世戏称为“战国第一猛将”。他未领一兵...
白起 廉颇典故 2025-08-05 赵奢为何未入战国四大名将之列?战国时期,名将辈出,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人被后世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他们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同样战功...
白起 廉颇典故 2025-07-25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廉颇与蔺相如的将相和传奇“负荆请罪”是中国历史上极具教育意义的典故,其核心人物为战国时期赵国的两位栋梁之臣——廉颇与蔺相如。这一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胸怀,更成为中华文化中...
廉颇典故 2025-07-08 长平之战廉颇守了三年吗:历史真相与时间线的澄清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的关键战役,决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然而,关于赵国名将廉颇在此战中“守了三年”的说法广为流传,却与史实存在偏差。一、长平之战的...
廉颇典故 2025-07-04 郭开真实结局:历史迷雾中的多面猜想在战国末年的风云变幻中,郭开作为赵国的权臣,以谗言陷害廉颇、李牧两位名将,加速了赵国的灭亡,成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然而,关于他的真实结局,正史中却并未留下明...
廉颇典故 李牧 2025-06-04 廉颇籍贯之谜:探寻战国名将的出生地廉颇,作为战国时期赵国的著名将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其一生征战无数,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关于廉颇的籍贯,历史上却存在多种说法,至今仍...
白起 廉颇典故 2025-05-28 廉颇叛变之后,为何屡战屡败?在中国历史上,廉颇作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的品格而著称。然而,在廉颇的晚年,他因一系列的政治变故而叛离赵国,投奔魏国和楚国。然而,在这之...
廉颇典故 2025-03-27 战国名将廉颇:辉煌与落寞的交织篇章在中国战国末期的历史画卷中,廉颇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显赫的战功,被后世誉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然而,这位曾叱咤风云的将领,最终却遭遇了被弃用的命运。一、廉颇的...
廉颇典故 2025-02-21 历史上郭开的下场探秘在中国战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郭开以其奸诈狡猾、陷害忠良的恶行而臭名昭著。作为赵国的奸臣,他先后陷害了两位盖世名将廉颇和李牧,间接导致了赵国的灭亡。然而,关于这位...
廉颇典故 李牧 2025-02-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