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晚年为什么没有选择归隐田园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欧文如潮,苏文如海”。这是后世对欧阳修和苏轼这对师徒的夸赞,欧阳修和苏轼都是北宋文坛前后期的领袖人物,两个人的性格大概也差不了多少,都属于那种说话比较直,政治节操满满的敢言直谏之臣,然而两个人在政治上的成绩却相差甚远。
老师欧阳修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往下也做过翰林学士、兵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而苏轼的仕途缺坎坷得多,屡屡因政见不一直言被贬,屡屡被贬却又屡屡发声,而随着被贬的政令游遍了宋朝的千山万水,而他又没有被官场生活的不如意打到,反而因为乐观和豁达在文学和艺术上开垦了更广阔的天地。
在笔者看来,有一首词最能代表苏轼对待人生逆境的态度,即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所做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种身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豁达胸怀,是苏轼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的胸中有朝堂上的家国大事,也有乡野间的民生疾苦。正是这样的气节和正气,让他屡遭贬谪,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苏轼一生做过杭州、徐州、湖州、密州、扬州、颍州、登州知州以及杭州通判,有的是自请外放,在一定程度上也算自请贬谪。
每到一个地方任上,苏轼要么兴建民生工程、要么改风易俗,要么维持社会秩序,要么就是发展经济,总而言之,苏轼的人生并非只是为了追求成为权力中枢顶端的那几个人,也不是孜孜以求非要成为主导国家走向的执政,他做官,无论在什么位置上,都会全心全意去做,并不会因为仕途上的失意而心灰意冷,尸位素餐。
陶渊明其实也有着一颗做官治世的心,只是这种“宏图大志”与他性格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总是容易发生矛盾。东晋末年正是门阀政治进入高潮的时代,虽然起初陶渊明的家境不算太坏,但八岁父亲去世后家境没落,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他自己写诗说:“弱年逢家乏”。下品无寒士,这注定了陶渊明的仕途之路起点很低。
陶渊明的性格爱静,不同流俗。但作为一个读书人,总是要给自己谋一条生路,于是二十岁的时候,他开始了游宦生涯,至于他人生这个阶段在哪些地方做了那些低级官吏,现在已经不可考,但从他《饮酒》一诗中可看出来,他不太愿意做一个小吏,往往做的时间也不长,只想宅在家里闲居。
当然,此后一段时间里,他也出来做过官,隆安二年,加入了桓玄的幕府,没多久母亲去世回家丁忧,丁忧期满后,陶渊明已经四十岁了,他依然想出来做事,这时候桓玄已经造反了,于是出任了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对的,就是那个南朝宋的开国之君刘寄奴。
不知道是不是在刘裕那里做得不开心,又或者是与其政见不合,做了大概一年都没有,就又跑到建威将军刘静璇那里做参军,五个月没到,去彭泽做了县令,这是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之后就归隐田园,再没有出来做官了。
陶渊明跟苏轼一样,其实都有一颗济世安民的心,只是苏轼所处的时代,起码国家统一,大的叛乱是没有的,朝堂党争虽然激烈,但并不会因为政治斗争丢掉性命,或失去彻底的自由。
而陶渊明所在的东晋,朝纲崩坏,前有桓玄专权乃至谋反,后又有刘裕乱中而起,天下纷乱不止,北方还有北魏的威胁,这样的局面,对于本身割舍不下田园生活的陶渊明来说,是不怎么能够对付得了的。抑或他对政治上的波谲云诡,官场上的人心恐怖为之厌倦,最终选择了回归山水之间。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一场因诗文引发的政治风暴席卷朝野,史称“乌台诗案”。这场案件以苏轼被捕入狱为核心,牵连数十人,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之一。其导火...
苏轼 2025-09-18 宋词双璧:婉约派与豪放派的美学分野中国词史长河中,婉约派与豪放派犹如双子星辉映千年。自晚唐五代温庭筠、韦庄开创婉约词风,至北宋苏轼突破传统创立豪放派,再到南宋辛弃疾将豪放词推向巅峰,两大流派在题...
韦庄 苏轼 2025-09-11 豪放派经典诗词:冲破时空的生命礼赞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星空中,豪放派如同一束穿透云层的烈日,以其雄浑壮阔的意境、奔放不羁的情感与超越世俗的格局,打破了婉约派“为情而造文”的细腻框架。从苏轼“大江东去...
苏轼 2025-09-09 黄庭坚诗词:北宋文坛的璀璨星辰黄庭坚,北宋时期杰出的诗人、词人、书法家,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苏轼并称“苏黄”,其诗词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黄庭坚的诗词,以其独...
苏轼 2025-09-01 北宋诗人张耒的诗:平易中的深沉与苍茫北宋文坛星光璀璨,苏轼、黄庭坚、秦观等大家如北斗耀空,而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虽在后世声名略逊于师友,却以独特的诗风与深切的人文关怀,在宋诗长河中刻下不...
苏轼 2025-08-25 苏舜钦与苏轼:北宋文坛的“平行线”北宋文坛星光璀璨,苏舜钦与苏轼作为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常因同姓被误认为存在宗族关联。然而,通过梳理两人家世、生平与文学脉络,可清晰发现:二人除同姓外并无直接血缘...
苏轼 2025-08-25 仁宗与章得象:君臣相得的北宋政治图景北宋仁宗朝(1022-1063年)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高峰期,其间涌现出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等名臣,而章得象作为仁宗朝第十一任宰相,以“清忠无所附”的品格成为这...
赵祯下一任皇帝 欧阳修 2025-08-21 苏轼最美的一首诗:在题西林壁中窥见永恒的智慧之光若以“美”为尺丈量苏轼的诗作,《题西林壁》或许并非以辞藻华美取胜,却以哲思的深邃与意境的澄明,成为千年诗史中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这首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
宋神宗怎么死的 苏轼 2025-08-13 苏门四学士为何冠以“苏门”之名:文学传承与学派认同的双重密码北宋文坛的“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是继欧阳修之后最具影响力的文学群体之一。这一称谓不仅是对四人文学成就的肯定,更蕴含着复杂的文化逻辑与历史...
欧阳修 2025-08-08 苏轼对张耒的评价:文脉相承中的文学镜像与精神共鸣北宋文坛的星空中,苏轼与张耒的师徒情谊如北斗与长庚,既照亮了“苏门四学士”的文学天空,更在贬谪黄州的逆境中淬炼出中国文学史上一段独特的创作共生。苏轼对张耒的评价...
苏轼 2025-08-0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