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发动晋阳兵变,次年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李靖堪称隋末唐初第一军事天才,李世民夸赞李靖“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认为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都不如李靖。但李渊晋阳起兵逐鹿天下,在攻克长安俘虏李靖之后,却为何不是劝降李靖,与之一同成就霸业,而是要杀死李靖?
李靖是隋朝名将韩擒虎外甥,韩擒虎与李靖谈论兵事,每一次都拍手称绝,感慨“可与之讨论孙吴(孙武、吴起)之术的人,只有你啊。”
杨素是隋朝宗室,曾是隋朝国防部长,一度是隋朝二号人物,曾经抚着坐床对李靖说:“你终当坐到这个位置!”杨素认为李靖才能足以胜任太尉之职。与此同时,吏部尚书牛弘称赞李靖有“王佐之才”,组织部长基本要求是要有一定的识人眼光。
因此,李靖官职低微时,已经名声在外,作为隋朝国公的李渊不会不知。况且,李靖曾在李渊手下工作过,隋炀帝末年,李靖担任马邑郡丞,在李渊帐下和突厥作战,虽然史书没有记载李靖期间具体表现,但李靖之才而言,应该有所表现,让李渊见识到李靖能力。既然李靖名声如雷贯耳,又与李渊共事过,为何李渊打下长安俘虏李靖之后,却要杀了李靖呢?
说来话长,这件事要从李渊晋阳起兵说起。

隋朝末年,天下风起云涌,河北窦建德、河南翟让与李密、江淮杜伏威与辅公祏等领导的三支反隋力量,以摧枯拉朽之势动摇了隋朝统治。身为太原留守的李渊雄才大略,暗中招兵买马,准备起兵造反,李靖敏锐地发现了李渊异动。
当时虽然天下大乱,但李靖还是忠于隋朝的,于是一番考虑之后,李靖将自己伪装成囚徒,准备南下扬州,向隋炀帝汇报李渊异动。不过,当李靖到了长安时,关中关东都已大乱,道路阻塞李靖未能成行,于是暂时留在了长安。
与此同时,李靖离开太原之后不久,李渊于太原起兵,打的是戡乱救国旗号。按说,山西、陕西一带是隋朝核心地区,兵力众多,李渊短期之内应该难以打到长安,李靖待在长安非常安全,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李渊晋阳起兵之后,只用了短短四个月就打到长安城下,拥兵大约20余万。
当时,驻守长安城的是代王杨侑、刑部尚书卫文升、左翊卫将军阴世师等,数万兵力。李渊兵临城下之后,首先没有急于攻城,而是强调军纪,“士兵不得擅自离营,不得入附近村落抢掠”,同时派人劝降,表明李渊“尊隋之意”,但城内守军不愿投降,于是李渊开始围城,最后在抵达长安23天之后攻城。不过,在攻城之前,李渊强调“毋得犯七庙及代王、宗室,违者夷三族!”就是不得伤害皇族。
十二天之后,李渊攻破长安城,随后主要出台二条举措:一是立代王杨侑为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自己担任大丞相,二是安抚长安豪强百姓等,最典型的是“与民约法十二条”,类似于刘邦的“约法三章”。这一系列政策,得到了关中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李渊迅速站稳关中,并派遣李世民攻略巴蜀,为唐朝逐鹿天下打下一块稳定的后勤基地。
既然当时李渊目的是安稳长安,安定隋朝官员之心,不是乱杀无辜,那么为何要杀李靖,难道只是因为李靖有告密想法,因而李渊怀恨在心而欲杀之?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另外原因。
首先,李渊攻打长安本是一场硬战,而守将阴世师等杀了李渊亲属、掘了李家祖坟,这让李渊非常生气,所以事后将阴世师等一批隋朝官员斩杀,由此可能牵连到了李靖。
其次,李渊立杨侑为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除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目的之外,也给了隋朝官员台阶下,让隋朝官员投降李渊没有道德负罪感,因为还是隋朝的臣子,只是换了一个皇帝罢了。反过来说,不愿投降的隋朝官员,都是死硬分子,杨广死党李渊死敌,自然应该要被处死,其中可能也牵连到了李靖。

第三,李渊打下长安之后,不可能全部留用隋朝官员,但当时天下大乱军阀割据,也不能轻易放走,让他们怀恨在心投奔他人,最好的办法是杀一批隋朝官员。
因此,李渊破城之后,李靖与众多隋朝旧臣都被逮捕,不少人被押上刑场处死,其中就包括李靖。
幸运的是,李靖在就要临刑被斩时大声疾呼:“明公兴起义兵,本是为天下除去暴乱,怎么没有完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斩杀壮士呢?”李渊欣赏他的言谈举动,李世民赞赏他的才识胆气,因而获释。李靖这一句话非常厉害,一旦李渊杀他,那就显得不够光明磊落,更无逐鹿天下的雄心,自然不利于吸纳人才。在历史上,韩信与他说过类似的话,因同僚犯法连坐判处死刑,临刑被斩时高喊“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相同处境,两位军神喊出的话几乎一致。
然而,李渊可能对李靖成见较深,在唐平萧铣之战中,由于萧铣控制着峡州险塞,李靖受阻,迟迟不能前进,但李渊认为李靖怒其迟留,贻误军机,甚至心怀不轨,于是秘密命令许绍将他处死。许绍爱惜李靖的才干,为他请命,李靖这才免于一死。
纵观李靖一生,虽然才华横溢,但在李渊手下却死里逃生二次,直到李世民上台之后,李靖才真正发挥出军事才华。笔者认为,李世民盛赞李靖比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更强,可能与李靖把仗打的太简单了有关,击灭东突厥、平定吐谷浑的过程轻松的让人难以置信,或许这就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名吧,所以后世李靖名气才不如卫霍
在中国历史上,藩王造反的案例并不鲜见,但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的两次权力更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图景。前者以"玄武门之变&quot...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30 玄武门惊变:李世民如何以非嫡长子之身登顶皇权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李世民亲手射杀胞兄李建成,部将尉迟敬德斩杀李元吉。这场被称为“玄武门之变”的政变,不仅改写了唐朝历史走向,更颠覆了传统嫡长...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0-30 功高震主与制度桎梏:李渊对李世民复杂态度的深层剖析在隋末乱世中,李渊父子以雷霆之势终结了三百余年的分裂,但唐朝开国史却因玄武门之变的血腥而蒙上阴影。李世民以"天策上将"之姿横...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30 血雨腥风中的生存智慧:千金公主自降身份拜武则天为母的深层动因公元688年,武周王朝的铁血清洗席卷李唐宗室。琅琊王李冲起兵失败自刎,越王李贞服毒身亡,韩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轨等五位李渊子女相继被迫自杀。这场政治风暴中,唐高祖...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10-30 乱世称帝的博弈:李渊速成与朱元璋韬晦的深层逻辑隋末唐初与元末明初的权力更迭中,两位开国君主在称帝时机上的选择截然不同。李渊从太原起兵到长安称帝仅用一年,而朱元璋自红巾军起义至南京登基却耗时十五年。这种差异并...
朱元璋多少岁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10-30 玄武门前夜:李世民“中毒”事件的历史迷雾与权力博弈公元626年5月的一个深夜,长安城东宫灯火通明。秦王李世民应太子李建成之邀赴宴,却在席间突感心痛,吐血数升。这场看似寻常的兄弟聚会,实则是唐朝初年权力斗争的导火...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0-30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的惊世之举:“跪而吮上乳”背后的权力博弈与情感密码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太极宫北门玄武门爆发了一场改变中国历史的政变。秦王李世民以雷霆手段射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随后浑身浴血地走向太极宫深处,与惊魂未...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0-29 玄武门前的血色棋局:李渊22子中为何仅三人逐鹿皇位?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这位开国君主共有22个儿子,但最终围绕皇位展开殊死搏斗的,仅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这场看似反常的权力争夺,实则是嫡...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29 丹药与宿疾的双重绞杀:唐太宗李世民死亡真相再探公元649年5月26日,唐太宗李世民崩于终南山翠微宫含风殿,终年51岁(一说52岁)。这位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明君,其死因在正史中仅以“暴疾不救”四字轻描淡写...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10-28 宗室权臣的生存智慧:李神符如何在权力漩涡中全身而退在中国历史上,皇权更迭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但唐朝宗室李神符却以独特的生存智慧,在玄武门之变的腥风血雨中全身而退,最终以七十三岁高龄善终。这位唐高祖李渊的堂弟、唐...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10-24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