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发动晋阳兵变,次年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李靖堪称隋末唐初第一军事天才,李世民夸赞李靖“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认为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都不如李靖。但李渊晋阳起兵逐鹿天下,在攻克长安俘虏李靖之后,却为何不是劝降李靖,与之一同成就霸业,而是要杀死李靖?
李靖是隋朝名将韩擒虎外甥,韩擒虎与李靖谈论兵事,每一次都拍手称绝,感慨“可与之讨论孙吴(孙武、吴起)之术的人,只有你啊。”
杨素是隋朝宗室,曾是隋朝国防部长,一度是隋朝二号人物,曾经抚着坐床对李靖说:“你终当坐到这个位置!”杨素认为李靖才能足以胜任太尉之职。与此同时,吏部尚书牛弘称赞李靖有“王佐之才”,组织部长基本要求是要有一定的识人眼光。
因此,李靖官职低微时,已经名声在外,作为隋朝国公的李渊不会不知。况且,李靖曾在李渊手下工作过,隋炀帝末年,李靖担任马邑郡丞,在李渊帐下和突厥作战,虽然史书没有记载李靖期间具体表现,但李靖之才而言,应该有所表现,让李渊见识到李靖能力。既然李靖名声如雷贯耳,又与李渊共事过,为何李渊打下长安俘虏李靖之后,却要杀了李靖呢?
说来话长,这件事要从李渊晋阳起兵说起。
隋朝末年,天下风起云涌,河北窦建德、河南翟让与李密、江淮杜伏威与辅公祏等领导的三支反隋力量,以摧枯拉朽之势动摇了隋朝统治。身为太原留守的李渊雄才大略,暗中招兵买马,准备起兵造反,李靖敏锐地发现了李渊异动。
当时虽然天下大乱,但李靖还是忠于隋朝的,于是一番考虑之后,李靖将自己伪装成囚徒,准备南下扬州,向隋炀帝汇报李渊异动。不过,当李靖到了长安时,关中关东都已大乱,道路阻塞李靖未能成行,于是暂时留在了长安。
与此同时,李靖离开太原之后不久,李渊于太原起兵,打的是戡乱救国旗号。按说,山西、陕西一带是隋朝核心地区,兵力众多,李渊短期之内应该难以打到长安,李靖待在长安非常安全,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李渊晋阳起兵之后,只用了短短四个月就打到长安城下,拥兵大约20余万。
当时,驻守长安城的是代王杨侑、刑部尚书卫文升、左翊卫将军阴世师等,数万兵力。李渊兵临城下之后,首先没有急于攻城,而是强调军纪,“士兵不得擅自离营,不得入附近村落抢掠”,同时派人劝降,表明李渊“尊隋之意”,但城内守军不愿投降,于是李渊开始围城,最后在抵达长安23天之后攻城。不过,在攻城之前,李渊强调“毋得犯七庙及代王、宗室,违者夷三族!”就是不得伤害皇族。
十二天之后,李渊攻破长安城,随后主要出台二条举措:一是立代王杨侑为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自己担任大丞相,二是安抚长安豪强百姓等,最典型的是“与民约法十二条”,类似于刘邦的“约法三章”。这一系列政策,得到了关中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李渊迅速站稳关中,并派遣李世民攻略巴蜀,为唐朝逐鹿天下打下一块稳定的后勤基地。
既然当时李渊目的是安稳长安,安定隋朝官员之心,不是乱杀无辜,那么为何要杀李靖,难道只是因为李靖有告密想法,因而李渊怀恨在心而欲杀之?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另外原因。
首先,李渊攻打长安本是一场硬战,而守将阴世师等杀了李渊亲属、掘了李家祖坟,这让李渊非常生气,所以事后将阴世师等一批隋朝官员斩杀,由此可能牵连到了李靖。
其次,李渊立杨侑为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除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目的之外,也给了隋朝官员台阶下,让隋朝官员投降李渊没有道德负罪感,因为还是隋朝的臣子,只是换了一个皇帝罢了。反过来说,不愿投降的隋朝官员,都是死硬分子,杨广死党李渊死敌,自然应该要被处死,其中可能也牵连到了李靖。
第三,李渊打下长安之后,不可能全部留用隋朝官员,但当时天下大乱军阀割据,也不能轻易放走,让他们怀恨在心投奔他人,最好的办法是杀一批隋朝官员。
因此,李渊破城之后,李靖与众多隋朝旧臣都被逮捕,不少人被押上刑场处死,其中就包括李靖。
幸运的是,李靖在就要临刑被斩时大声疾呼:“明公兴起义兵,本是为天下除去暴乱,怎么没有完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斩杀壮士呢?”李渊欣赏他的言谈举动,李世民赞赏他的才识胆气,因而获释。李靖这一句话非常厉害,一旦李渊杀他,那就显得不够光明磊落,更无逐鹿天下的雄心,自然不利于吸纳人才。在历史上,韩信与他说过类似的话,因同僚犯法连坐判处死刑,临刑被斩时高喊“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相同处境,两位军神喊出的话几乎一致。
然而,李渊可能对李靖成见较深,在唐平萧铣之战中,由于萧铣控制着峡州险塞,李靖受阻,迟迟不能前进,但李渊认为李靖怒其迟留,贻误军机,甚至心怀不轨,于是秘密命令许绍将他处死。许绍爱惜李靖的才干,为他请命,李靖这才免于一死。
纵观李靖一生,虽然才华横溢,但在李渊手下却死里逃生二次,直到李世民上台之后,李靖才真正发挥出军事才华。笔者认为,李世民盛赞李靖比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更强,可能与李靖把仗打的太简单了有关,击灭东突厥、平定吐谷浑的过程轻松的让人难以置信,或许这就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名吧,所以后世李靖名气才不如卫霍
唐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作为唐朝第二代君主,以“天可汗”身份统御北方游牧民族,其军事成就常被与灭东突厥、平定吐谷浑等战役相提并论。然而,关于他是否直...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5 大唐晋阳公主:帝王之爱与命运悲歌在中国古代皇室中,公主作为皇权的附属品,往往被史书简化为“和亲工具”或“政治筹码”。然而,唐太宗李世民之女晋阳公主却以独特的生命轨迹,在史册中留下了一抹温情而悲...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4 李渊女儿平阳公主的本名考据与历史定位在中国古代女性史中,唐朝平阳公主以其军事才能与独特地位成为后世传颂的传奇人物。然而,关于这位公主的本名,史籍记载的缺失与后世文学创作的演绎,形成了历史真实与文化...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9-04 李渊为何控制不住李世民:权力、军功与政治博弈的必然结局唐朝建立初期,李渊作为开国皇帝,本应掌握绝对权威,却最终在权力斗争中失去对次子李世民的控制。这一局面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李世民的军事功绩、政治势力...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3 薛延陀的覆灭:唐太宗李世民的漠北征伐在中国北方草原的历史长河中,薛延陀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游牧政权。这个由薛、延陀两部合并而成的铁勒部落联盟,在隋唐交替之际迅速崛起,一度成为漠北最强大的势力。然而,...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9-03 贞观之治的政治铁三角:魏征、房玄龄与杜如晦的协作与制衡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麾下汇聚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其中魏征、房玄龄与杜如晦三人以“谏臣”“谋臣”“断臣”的互补角色,构建了唐朝政治史上最稳固的权力三角。他们...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房玄龄 2025-08-29 徐茂公:从江湖豪杰到三朝元勋的传奇人生在隋末唐初的动荡岁月里,徐茂公(本名徐世勣,字懋功,后赐姓李,又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单名勣)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深邃的政治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那个时代最耀眼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徐茂公 2025-08-28 渭水之盟:盛世初启时的尊严之殇公元626年秋,长安城外渭水河畔,二十万突厥铁骑列阵如云,旌旗蔽日。刚刚通过玄武门之变登基的唐太宗李世民,仅率六骑亲临阵前,与突厥颉利可汗展开了一场关乎大唐国运...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启 2025-08-28 梁师都拥兵考:从地方豪强到割据枭雄的兵力变迁隋末唐初,群雄并起,梁师都作为割据陕北的枭雄,以夏州朔方为根据地,在唐王朝统一战争中坚持十二年之久。其兵力规模虽不及李渊、窦建德等主流势力,却通过独特的军事策略...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2025-08-22 乱世逐鹿:侯君集踏入李世民幕府的崛起之路隋末乱世,风云激荡,天下豪杰并起,逐鹿中原。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中,侯君集凭借自身独特的特质与机遇,成功踏入李世民幕府,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勇武之名...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启 2025-08-20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