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公正廉明。说通俗一点就是老百姓来打官司,能够秉公处理。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清官有狄仁杰、包青天、海瑞等等,当然,清朝也有。而且康乾盛世时代,还出了不少清官。比如被康熙誉为廉吏第一的于成龙,还有被称为天下第一清官的赵申乔。但事实上,清朝还有位有名的清官,此人绝不亚于于成龙、赵申乔,甚至可以说他才是满清第一清官。他就是汤斌。

汤斌,清朝康熙年间,著名理学家、书法家,被尊为“理学名臣”。他十分相信王阳明,因为王阳明倡导“知行合一”“经世治用”,而他正想有所作为,他不想做隐士,他想入世入仕、想拯救民众于水火。而汤斌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清官,一生为官清廉。
公元1656年,清顺治十三年,汤斌“内升外转”为陕西潼关道副使。上任时他雇了3头骡子,一头驮行李书箱,一头仆人汤本骑,一头自己骑,像个赶考的穷书生。潼关进关时汤斌言明身份,“我姓汤,新任的潼关道副使”。然而潼关守卫见他主仆二人落魄模样,嘲笑说:“把你放到锅里煮,也煮不出个官味来。”
其实,汤斌这样的人、骡、行李、书箱组成的阵势排场,确实让人难以相信是新官到任。没办法,汤斌只好出示名帖、凭文、牌票,最后守卫才相信。后来汤斌在潼关处理积案,打击土豪劣绅、流氓地痞,潼关各州县的土豪恶霸纷纷收敛自己为非作歹的行径。流民纷纷来归,昔日的荒田成为粮仓,百姓始能安居乐业,仅三年时间,潼关成“天下第一堡垒户”。于是“汤青天”的美誉便传了下来。
之后汤斌又出任江苏巡抚,第二年扬州一带大旱,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汤斌想都没想立刻下令各县打开官仓赈灾,又发动全省文武百官踊跃捐献,不过还是杯水车薪。于是,汤斌下令江苏布政使从国库拨出存银五万两,派人到盛产稻米的湖广一带采购大米。
因为国库银子是不能随便动的,所以,当时一些官员就劝汤斌说:“国库的银两你不能私自动用,要动用的话应该给皇上上书,如果私自动用,皇上怪罪下来,你承担不了。”结果汤斌说:“如果我们现在上奏章,等皇上批准下来,灾民早就饿死了。现在先用着,我们的皇上非常仁慈,他不会怪罪我们。他要怪罪下来,罪过由我一人承担,就是免去我的职务,但能救整个扬州的灾民也值了。”
事实上,清官除了为民以外,还有一个特点是刚正不阿、不趋权贵,汤斌也是。当时明珠为大学士,在朝中当权,权势熏天。前任江苏巡抚也是明珠党羽余国柱告诉汤斌,说朝廷免除江南赋税,都是大学士明珠尽力促成的。意思是叫汤斌日后要巴结明珠。但汤斌坚决不予其为伍,结果得罪了明珠,于是遭到明珠及其党羽的陷害。后来,汤斌离任苏州时,苏州百姓哭泣挽留未成,停市三天,十余万民众焚香为其送行。于是汤斌激动地说:“爱心有心,救民无术。”结果明珠就抓住这一句话来诬陷他,说是诽谤语。最后康熙帝给予汤斌降五级的处分。
当然,清官除了清政廉洁,勤政爱民,能够为老百姓做好事实事,刚正不阿,不依附权贵外,其实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节俭朴素,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小气、抠门。其实,清官都有这个特点,比如海瑞,不用多说。还比如于成龙,身为方面大员,每日糙米青菜,一年到头都不见个肉星儿,被老百姓称为“于青菜”。汤斌也是,甚至更厉害。由于他每餐都有一道豆腐做的菜,结果久而久之,苏州老百姓又给他起了一个“豆腐汤”的雅号。还有一个故事。
有一天,这位老先生有一天心血来潮,查看家中账本,发现上面开了一只鸡蛋,顿时大怒:“我来到苏州还从来没有吃过鸡蛋,到底是谁买的?”下人回答说是公子。结果他把儿子招来,罚跪在庭下,甚至还说:“你以为苏州的鸡蛋与河南是一样的价钱?你想吃鸡蛋,就回河南老家去。”而对于买鸡的仆人也处以杖责。
这就让人无法接受了,小气的连鸡蛋都舍不得买。他的夫人坐的轿子,里面衬里都破了,从外面就能看见露出的棉花。做了最富庶的江南地方的大员,直到离任,只买了一部二十二史,说是比老家便宜。据说最后汤斌去世的时候,家里仅剩下八两俸银,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这怎能不是清官?
汤斌逝世后被追赠汤斌为“太仆”,谥曰“文正”,追谥其谥号“文正”,这是古代社会对良臣的最高谥号。据《清史稿·汤斌传》记载,清朝从顺治皇帝1644年入主中原后,至1911年宣统皇帝逊位,历267年传十世,共有八位名人被大清赐谥为“文正”。康熙朝汤斌则被列位八大文正之首。号称“满清文正第一人”。
后来,清代散文学家方苞赞誉汤斌,“国朝语名臣,必首推睢州汤公”,“清官册上的第一名”,真正“清朝第一清官”,台湾史学家高阳称他为“天下清官第一”。所以,汤斌清朝第一清官,名不虚传。
在清朝初期的风云变幻中,图海以文武双全的才能与跌宕起伏的仕途,成为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巩固统一的关键人物。这位出身满洲正黄旗的将领,从顺治帝时期的文臣到康熙帝麾...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1-21 爱新觉罗·福全:清朝宗室贤王与军事统帅的传奇人生爱新觉罗·福全(1653年9月8日—1703年8月8日),满洲镶白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杰出的军事统帅,顺治帝次子,康熙帝异母兄,母为宁悫妃董鄂氏。他的一生,既承...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1-21 于成龙:被康熙帝赞誉为“清官第一”的传奇廉吏在清朝康熙年间,有这样一位官员,他以清廉自守、勤政爱民著称,从偏远小县的知县起步,一路升迁至两江总督、兵部尚书等要职,最终被康熙帝赞誉为“清官第一”“天下廉吏第...
康熙的儿子们 于成龙 2025-11-21 田文镜:雍正时大臣心腹,称模范疆吏田文镜(1662年—1733年),字抑光,清朝康熙、雍正时期的重要大臣,原隶籍汉军镶蓝旗,雍正五年(1727年)因功抬入汉军正黄旗。他以铁腕治政、清廉刚正著称,...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0 权力漩涡中的父子博弈:康熙两废胤礽的深层动机解析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秋,塞外行宫的寒风中,55岁的康熙帝当众痛哭流涕,宣布废黜皇太子胤礽。这场持续三十余年的储位之争,不仅撕裂了清廷权力结构,更暴露出封建...
康熙的儿子们 胤礽 2025-11-20 纳兰明珠:康熙朝权臣的辉煌与沉浮,词人纳兰性德之父在清代康熙朝的璀璨星空中,纳兰明珠无疑是一颗耀眼夺目的星辰。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显赫的官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作为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
康熙的儿子们 纳兰性德 2025-11-20 佟国维的“双面棋局”:支持八阿哥与善终背后的政治智慧在康熙朝“九子夺嫡”的激烈角逐中,佟国维作为上书房首辅、康熙帝的亲舅舅,始终以八阿哥胤禩支持者的形象活跃于朝堂。然而,这位看似押错宝的重臣,最终却以“善终”收场...
康熙的儿子们 胤禩 2025-11-19 康熙晚年为鳌拜平反:权臣与忠臣的复杂历史镜像1669年,16岁的康熙帝以“布库戏”为掩护,智擒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被后世视为少年天子巩固皇权的标志性事件。然而,五十年后的康熙五...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9 康熙后宫姐妹花:繁华背后的命运沉浮在清朝康熙帝的后宫中,有四对姐妹花的故事格外引人注目。她们身处权力与情感交织的深宫,各自有着不同的命运轨迹,或荣耀一时,或凄凉终老,其结局令人唏嘘不已。赫舍里氏...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1-19 鳌拜权倾朝野:康熙圣旨亦难逃其“二次审批”在清朝初期的政治舞台上,鳌拜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多年的征战积累,逐渐在朝廷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权倾一时的权臣,其权力之大,甚至到了...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7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