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汉书》中记载:“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
紫微、紫垣以及紫宫等,成了帝王宫殿的代称。由于封建皇宫在古代属于禁地,常人是不能进入的,故称为“紫禁”。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于明成祖永乐四年开始建设,其以南京故宫为蓝本所营建的,到永乐十八年方才建成。
北京故宫是如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还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
在封建时代,故宫作为皇家的禁地,平常的百姓们是不能够入内的。在这里,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然而,随着封建时代的结束,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被赶出皇宫之后。这座皇家宫殿,也最终向普通民众展现了它的雄伟。
人们对于那些无法触及的东西,始终都是充满好奇的。更何况,在六百多年来,这座宫殿始终与世人们相隔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高墙,那时的人们总会想着,墙的那一边是什么样子。
在这座有着六百年历史的皇家宫殿里,隐藏了太多的秘密,而随着故宫的对外开放,这些秘密也逐一明朗了起来。就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末,专家在检修故宫地砖之时,竟然发现这些地砖之下,还隐藏着一个大秘密!
一次意外,让专家发现故宫中地砖之下的秘密
对于像故宫这类具有着珍贵历史价值的建筑,专家们是会经常性地进行检修的。而在20世纪的70年代,由于受到了唐山大地震的影响,专家们在检查的过程中,就发现了太和殿的地砖出现了破损的现象,于是专家们就打算将其取出进行修复。
然而,令他们都没想到的是,在取出了破损的地砖之后,发现了地砖的下面竟然还有一层同样的地砖。这一重大的发现,令在场的专家们都十分的欣喜,也想要看看在此之下,还有没有另外一层。果不其然,在第二层之下,专家们又发现了一层地砖。
最后,他们发现竟然有15层同样的地砖!这不得不让人心生疑惑,为什么要将地砖铺得如此之厚呢?
实际上,这无非就是为了避免有人通过在地下挖地道闯入皇宫之内,由此可以更好的保证皇帝的安全。可见,当时为了保证皇宫的安全性,对所有的建筑要素的要求是多么的高。而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作为保障。可以说,在整个故宫地面上的“金砖”,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是无数的能工巧匠,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才最终能够完成的。
那么,这些砖块为何叫做“金砖”呢?
“金砖”不是金砖,却堪比金砖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故宫中的地砖并不是普通的地砖,而是被称为“金砖”。当然,这并不是意味这里的地砖都是黄金做的。那么又为何叫做金砖呢?让我们下面来解释一下。
朱棣在经过了“靖难之役”之后登基为帝,并将明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到了自己的藩地北京,既然成为皇帝,那么之前的行宫就不有些配不上他的身份了。
为此了开建紫禁城,他大兴土木,而在选择紫禁城内铺设的地砖之时,由各地砖窑竞相“投标”,在经过了一番激烈的角逐之后,苏州的陆慕砖窑因烧制出的青砖“敲之有声,断之无孔”而脱颖而出,成为了御窑,生产青砖的“余窑村”,也因此而成为了“御窑村”。
从此以后,“御窑村”烧制的青砖便全部都送往北京,因其“特供京城”,因此时人称其为“京砖”,由于“京”与“金”的音相似,因此久而久之,人们就将故宫的地砖称为“金砖”了!
虽说“金砖”原为“京砖”,但其实真正将其称为“金砖”也是一点都不为过的,因为这些青砖的烧制的过程是极其的繁琐复杂的,一块“金砖”从取土到最终的成型,就需要足足的七百二十天的时间,因此在坊间中,向来就有“一两黄金一两砖”的说法。
狠心朱棣,竟将所有工匠毒哑
据《明成祖实录》中记载,在故宫完工了之后,朱棣做出了一个令人感到惊讶的决定,他下令将所有参与到烧制“金砖”的工匠都毒哑了。
在发现太和殿的地砖是15层之前,史学界中对于朱棣的行为还感到大为不解,不明白为何就连参与皇宫地砖烧制工匠也会被害,毕竟他们也只是烧制行宫地砖的工匠罢了,又不是修建陵墓的工匠,按理来说是无需杀人灭口的,而如今地砖下的秘密公布了出来,朱棣当时的行为也就能说通了,原因很简单,一切就都是为了掩盖如今所发现的这一秘密。
在得知一切后的专家们也不禁感慨,这朱棣真是好狠的心,为了一己之私而劳民伤财且不说,竟然还为了这所谓的秘密,而将所有的工匠都毒哑了,真是令人唾弃!
小结
由此,也可可以见得在故宫之内所隐藏的秘密,真是的无穷无尽啊,没想到就连一块小小的地砖,也都有如此大的讲究,并且还隐藏着如此秘密,也不禁让人感慨不愧是皇家的宫殿,不愧是世界五大宫之首,果然是名不虚传!
只是,这穷奢极欲的故宫的背后,又该隐藏了多少无辜的百姓的血与泪啊,没想到就是连负责烧制地砖的工匠,也都会有莫大的风险,这几天更不用说那些负责修建陵墓之类的工匠了。
俗话说的“伴君如伴虎”,如此看来是一点水分也没有,在那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那些普通民众的生命,在皇帝等权贵来看,就如同地上的蝼蚁一般,根本就不被统治者放在眼中。好在,如今已经是平等的年代,我们也要感谢那些为了如今的社会而付出了血与汗的人们!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汉水暴涨冲垮曹军大营,左将军于禁在滔天洪流中举起白旗。这位曾斩昌豨、拒张绣的曹魏宿将,因一场天灾被迫做出人生最艰难的抉择——投降关羽。...
关羽 于禁 2025-06-27 曹魏名将于禁:从治军严明到晚节失守的传奇人生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郡钜平县(今山东泰安宁阳县磁窑镇西太平村)人,是三国时期曹魏的著名将领,后世将其列为“五子良将”之一。他以治军严明、刚正不阿著...
于禁 2025-05-21 于禁之殇:投降关羽后的悲惨命运在三国纷争的历史长河中,于禁作为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曾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治军严谨著称。然而,在襄樊之战中,于禁却遭遇了人生的重大转折,他投降了关羽,这一决定不...
关羽 于禁 2025-03-25 于禁投降关羽:贪生怕死还是另有隐情?在三国历史的波澜壮阔中,于禁作为曹魏的名将,其生平事迹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他在襄樊之战中投降关羽的决策,更是引发了后世的广泛争议。有人指责于禁贪生怕死,背叛了曹...
关羽 于禁 2025-03-21 历史上于禁投降的多重原因分析在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于禁作为曹操麾下的一员猛将,以其治军严明、战功卓著而闻名。然而,在于禁的军事生涯中,有一个事件始终让人们津津乐道却又充满争议,那就是...
曹操怎么死的 于禁 2025-03-03 关羽威震华夏:樊城之战背后的深远影响关羽,作为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其英勇事迹和传奇故事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关羽在樊城之战中降于禁、杀庞德的壮举,更是被后人誉为“威震华夏”。那么,为什么关羽...
关羽 于禁 2025-01-17 襄樊之战后于禁若归魏,其地位推测襄樊之战,作为三国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不仅改变了魏蜀吴三国的战略格局,也深刻影响了诸多将领的命运。其中,于禁作为曹魏的重要将领,在这场战役中遭遇了重大挫折,被关...
于禁 2025-01-02 三国时期的降将处理:于禁的命运与影响在三国历史中,于禁是曹魏的一名重要将领,但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他在樊城之战中被关羽的军队俘虏并最终投降。那么,于禁投降后是如何处理的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
关羽 于禁 2024-08-10 忠诚与背叛:于禁的抉择与关羽的命运在三国历史的波澜壮阔中,于禁和关羽的故事是一段令人唏嘘的篇章。于禁,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其忠诚和勇武享誉当时。然而,在面对关羽的围攻时,于禁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投...
关羽 于禁 2024-08-08 于禁:曹操麾下的名将与悲剧英雄于禁,作为曹操手下“五子良将”之一,曾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然而他的人生却以一个悲剧的结局告终。本文将探讨于禁的军事生涯以及他最终的命运,揭示这位一度享有盛名的...
曹操怎么死的 于禁 2024-08-0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