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建安五年,也就是公元200年,发生在官渡(今河南郑州中牟县东北)的这场袁绍和曹操两大割据势力之间的官渡之战,是东汉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曹操以劣势兵力以弱胜强,大败袁绍,从此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公元199年,袁绍占据幽州、冀州、并州、青州,势力如日中天,欲南征以夺天下。曹操北渡黄河,抢占了黎阳(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东);派部下攻占临淄、寿光等地,巩固其右侧,以防袁绍右路出击;派一部驻守延津(今河南新乡延津县北)、白马(今河南滑县东),以阻袁军。随后曹操返回许昌,并在官渡部署兵力设防。
公元200年一月,曹操率军向东击败刘备,刘备被打散,只身逃往河北,投入袁绍阵营,关羽被迫投降曹操。曹操在鄄城留下部分兵力设防,主力回到官渡。
二月,袁绍经过准备遂亲率步兵10万,骑兵1万,总兵力约11万南下,攻下曹操占据的黎阳,渡过黄河进攻延津,并派颜良攻白马。

曹操兵力较少只有约2万人,没法硬拼只能智取。先是声东击西,袭击了白马,袁绍大将颜良死于关羽之手。曹操兵力不足,所以打完就跑,袁绍派文丑和刘备率5000多骑兵追击曹军,结果曹操以600骑兵突然袭击,使得袁绍又折了一员猛将文丑。演义上说关羽斩了文丑,正史上并无此说,但是不管怎么说,颜良文丑是袁绍的两员虎将,勇冠三军。在官渡大战正式对决之前,袁绍就先折了两根台柱子,却不是好事。
曹操还派于禁率兵5000,奔袭汲县(今河南新乡卫辉市)和获嘉(今河南新乡西),灭了袁绍几千人。曹操兵力不足,小股兵力袭扰之战做得很顺手。这些都是官渡大战之前的小插曲。

到了八月,袁绍主力部队从阳武(今河南新乡原阳县东南)渡过黄河,行军至官渡扎营,和曹操在官渡陈兵对峙,官渡大战即将开打。初战不利,曹操只好坚守待机。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袁绍只想正面和曹操对决,拒绝谋士分兵袭击许昌的建议。曹操一方面坚守,一面派小股兵力对袁绍进行袭扰,徐晃带兵在故市(今河南郑州西北)烧袁军粮草数千车。这些小战对袁军来说,虽有不利,但不至于伤筋动骨。

决定袁绍官渡之战失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一个人的叛出。袁绍的大谋士许攸,因屡次建议都不被袁绍所用,再加上家属犯法被下狱,一怒之下投奔曹操。许攸的叛出,对袁绍来说可谓致命的,袁军的部署等情报都被曹操知悉。许攸献计曹操偷袭乌巢(今河南新乡市封丘县西)---袁军的粮草基地,正合操意,毕竟兵力劣势情况下,不能正面相搏,长久相持都不行,只能用奇谋。

曹操亲率5000步骑兵夜袭乌巢,在乌巢大败淳于琼,一把火把袁绍的粮草给养烧了个精光,然后又撤回官渡。在得知曹操偷袭乌巢时,我们看看袁绍都干了什么?张郃建议重兵救援乌巢,而袁绍却没采纳,而是派张郃和高览率主力部队进攻曹军的官渡大营,却没攻下来。曹操既然分兵偷袭乌巢,就不可能不防备袁绍会攻他大营,必然有所布置,一时半会儿也没那么容易攻下来。

乌巢和袁军大营只不过才20公里,如果袁绍能及时派大军驰援乌巢,即使乌巢的粮草会损失部分,但不至于烧得那么彻底。甚至有可能把曹操这条大鱼给困在乌巢也说不定。可惜啊,袁绍吃了刚愎自用的亏,这个亏吃得有点大,大到他从此失去了争雄天下的本钱。
乌巢粮草被烧,袁军军心动荡,张郃、高览等率兵投降曹操,这又给了袁绍致命的一刀。曹操对时势的把握却恰到好处,趁势发动大反攻,一举打爆了袁军,灭了袁绍7万多士兵。
袁绍带来11万大军,结果却被2万兵力的曹操给打爆了,降的降,死的死,最后只剩800骑兵跟着他逃了。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

此战的重要意义我们也说了,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官渡,这个因这场战争而出名的地方。由于历史的变迁,只能找到其大概的位置。官渡在如今的河南省许昌市北面约100公里的黄河以南,在郑州市中牟县东北方向约2.5公里的官渡桥村一带。按如今的地理情况来看,官渡一带地处黄河和贾鲁河之间,有河水之利确实是个战略要地。
但是在东汉末年,黄河河道和如今并不相同,黄河在郑州以西荥阳一带就开始改为东北流向,过新乡、汲县以东。因此,要看明白官渡之战这场战争就需要搞明白黄河改道的问题,要不然会很晕。

官渡一带有鸿沟水,而鸿沟水有人认为是如今贾鲁河的前身。鸿沟在历史上出现的频率很高,是条有历史的河流。史料记载为战国时期魏国所开凿,引黄河之水流经开封(魏国都城大梁),再注入颍水。后来慢慢和济水、泗水等相联通,具有比较重要的战略地位。楚汉争霸时刘邦和项羽就是以鸿沟为界分天下。

官渡之战以后,曹操正式在北方称雄,而袁绍则江河日下,一天不如一天了。可以说官渡之战不仅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的一战,对后来的历史进程影响深远。
东汉末年,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连年征战中的背景下,官渡之战,这场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由此爆发。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此战曹操善择良策,攻守相济,屡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烧袁军粮草,对获取胜利起重大作用,集中体现曹操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反观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屡据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丧失良机。终致粮草被烧,后路被抄,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全军溃败。东汉末年,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由此上演了这场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官渡之战。
在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中,曹操与刘备的交锋堪称经典。当刘备因战败投奔曹操时,程昱等谋士力主斩草除根,而郭嘉却提出“杀一人而失天下心”的警示,最终促使曹操放弃诛杀刘...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11-04 三国名将官职考:关羽、张飞与马超的权力坐标解析三国时期,蜀汉政权以“五虎上将”的传奇组合闻名后世,其中关羽、张飞、马超三人不仅以勇武著称,更因各自独特的官职体系折射出蜀汉政治的复杂生态。通过正史记载与权力逻...
马超 关羽 2025-11-04 袁绍的真实形象:历史与演义的对照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袁绍常被塑造成一个刚愎自用、志大才疏的庸主,其形象与曹操的“乱世奸雄”形成鲜明对比。然而,翻开《三国志》《后汉书》等正史记载,袁绍的...
曹操怎么死的 袁绍 2025-11-04 曹操与汉献帝:权力棋局中的复杂博弈公元196年,曹操将流亡的汉献帝刘协迎至许都,这一举动被后世称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场政治联姻的背后,是曹操对汉室权威的利用与对献帝的复杂态度。从军事护卫到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协 2025-11-04 曹操与汉献帝:权力博弈下的“保护”与控制东汉末年,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将汉献帝刘协迎至许都,这场政治联姻的表象下,是权力博弈的复杂图景。从军事护卫到政治联姻,从物质保障到权力制衡,曹操对汉献...
曹操怎么死的 刘协 2025-11-04 曹操二十五子,为何曹丕脱颖而出成为继承人?东汉末年,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智慧与“破黄巾、平吕布、灭袁绍”的军事才能,奠定曹魏基业。然而,这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在继承人选择上却面临复杂局...
曹操怎么死的 袁绍 2025-11-04 毛玠:从曹魏重臣到权力漩涡的牺牲品建安十八年(216年)五月,曹操进封魏王,这本是曹魏集团迈向巅峰的里程碑,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蒙上阴影——追随曹操二十余载的重臣毛玠被逮捕下狱,险些丧命。这位...
曹操怎么死的 2025-11-04 诸葛亮坐轮椅之谜:智者的战场谋略与心理博弈在三国历史的宏大叙事中,诸葛亮手持羽扇、端坐轮椅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位以“智绝”闻名的蜀汉丞相,为何在战场上选择看似行动迟缓的轮椅作为坐骑?其双腿是否真有隐疾?一...
诸葛亮 2025-11-04 司马懿双姝:联姻背后的政治棋局与家族荣光在三国至西晋的权力更迭中,司马懿以隐忍与谋略著称,其家族通过联姻编织的权力网络,成为巩固地位的关键棋局。作为司马懿仅有的两位女儿,南阳公主与高陆公主的婚配对象,...
司马懿 2025-11-04 魏延子午谷奇谋:高收益背后的高风险与诸葛亮的理性抉择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魏延在诸葛亮首次北伐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以其大胆的战术设计和潜在的巨大战果引发后世热议。该计划主张魏延率精兵五千从子午谷突袭长安,诸葛亮则...
诸葛亮 2025-11-04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